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0讲新中国的外交关系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6809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2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0讲新中国的外交关系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0讲新中国的外交关系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0讲新中国的外交关系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0讲新中国的外交关系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0讲新中国的外交关系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0讲新中国的外交关系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0讲新中国的外交关系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0讲新中国的外交关系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0讲新中国的外交关系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0讲新中国的外交关系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0讲新中国的外交关系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0讲新中国的外交关系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0讲新中国的外交关系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0讲新中国的外交关系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0讲新中国的外交关系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0讲新中国的外交关系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0讲新中国的外交关系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0讲新中国的外交关系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0讲新中国的外交关系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0讲新中国的外交关系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0讲新中国的外交关系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

(3)影响不同:

“三大方针”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也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二、开创外交新局面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背景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2)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2.建树

(1)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4.“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是指什么?

(1)同:

中国和亚非国家都曾遭受殖民统治;

都面临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

都要求加强团结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

(2)异:

中国和亚非一些国家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3)“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

5.1971年中国成功地加入了联合国吗?

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

这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6.1972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吗?

中美正式建交不是1972年,而是在1979年;

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及《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说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

7.不结盟政策有何意义?

新时期奉行的不结盟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加快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8.中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是中俄结盟吗?

中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不是中俄结成联盟,而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关系,既从本国利益出发,又充分考虑了伙伴的利益。

9.请图解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史论要旨 背一背(先填后背)]

(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标志着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

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中美关系的缓和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直接推动了中日建交。

国际上掀起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3)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形势的特点和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做出重大调整。

(4)新时期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外交成就,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共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Step1 微考点——图文证史深化

微考点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

WEIKAODIAN

一 ①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②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

③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1954年6月27日周恩来在新德里答记者问

思考1 史料一反映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何特点?

史料解读:

①②③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和平性、平等性、包容性的特点。

二 ①五项原则被相继载入一系列重要国际文件。

为世界多数国家所接受,成为国际社会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 促进和平发展》

思考2 史料二反映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何特点?

①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及普适性。

三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1954年《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思考3 史料三反映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何特点?

材料三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科学性的特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

(1)和平性:

其宗旨是使各国和平共处。

(2)包容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

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

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3)平等性:

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国家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4)开放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5)创新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6)科学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

微考点2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一 ①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

——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

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思考1 史料一表明新时期中国外交有何特点?

①表明新时期中国仍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

二 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①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

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思考2 史料二反映出新时期中国外交有何特点?

①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三 现在世界上有两件事情要同时做,①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邓小平文选》

思考3 史料三反映出新时期中国外交有何特点?

①表明中国积极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四 ①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积极开展区域合作;

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

②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树立负责任形象……③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杨洁篪《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思考4 史料四反映出新时期中国外交有何特点?

①②表明中国实行全方位外交,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③表明中国坚持对外开放。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1)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

(2)反对霸权主义,坚决维护世界和平。

(3)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

    Step2 综合点——总结升华提能

综合点1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

ZONGHEDIAN

[要点整合]

1.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

(1)阶段特征:

中美关系处于对抗状态。

(2)主要原因:

美国推行反共、反社会主义和反人民民主国家的全球霸权政策。

在此期间,美国侵略朝鲜、入侵台湾海峡、侵略越南等,把斗争矛头指向社会主义中国。

2.第二阶段(20世纪七八十年代)

中美关系缓和,结束对抗,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2)主要原因

①从美国方面来看:

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动摇;

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因此,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②从中国方面来看:

当时,中苏关系不断恶化,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直接威胁中国安全;

美国在亚洲的战略收缩和保守倾向非常明显;

中美关系的改善对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应对苏联的威胁非常有利,同时,对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也有重要作用。

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美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美国的“和平演变”策略在东欧、苏联得逞,使之加紧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不断制造矛盾和摩擦;

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美经济交流日益密切。

[针对训练]

1.[2016·

武邑调研]据1978年11月19日的《华盛顿邮报》报道:

“仅1978年上半年,欧洲共同体对中国的出口比美国高3倍,日本对中国的出口比美国高5倍。

”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美国经济实力已低于欧共体和日本

B.美国政府欲制裁欧共体和日本

C.美国政府要求中国对美扩大进口

D.美国希望扩大对华贸易是推动中美建交的重要因素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A项错误;

B、C两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可以排除;

题干材料反映出中日建交和中欧关系改善后日本和欧共体的对华贸易增长,美国人迫切希望实现中美建交以扩大对华贸易,D项正确。

综合点2 现代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成就

[针对训练]

 2.[2015·

安庆月考]2014年7月24日《非洲黄皮书:

非洲发展报告2013~2014》指出,2013年,中非贸易规模达到2102.39亿美元,同比增长5.9%,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再创历史新高。

黄皮书指出,未来七年中非经贸关系将呈现“发展导向、投资引领、多元互动、推动转型”的发展趋向。

中非关系的发展体现了中国在外交上(  )

A.积极深化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B.积极参加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多边外交

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D.重视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

非洲国家普遍为发展中国家,中非关系的发展体现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友好往来的加强,故A项正确;

题干未体现国际组织,故B项不正确;

霸权主义指大国凌驾于小国之上,中非都是发展中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在材料中无体现,故C项不正确;

非洲并非是中国的周边国家,故D项不正确。

  Step3 名家评史解读

1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成功,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杨奎松《新中国从援越抗法到争取

印度支那和平的政策演变》

你的解读:

 

参考提示:

材料论述了日内瓦会议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地位。

作者认为:

(1)“一边倒”突出反映了中国外交强调意识形态的特点。

(2)日内瓦会议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外交走向较多考虑国家现实利益的务实趋势。

2“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经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

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

——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

“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

本段材料认为“一边倒”外交政策产生了很多消极影响。

(1)受苏联影响而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从长远来看有很多弊端。

(2)加剧与美国冻结程度,与美国的对立及美国经济上的封锁和禁运,使中国无法利用外部条件和良机来发展自己。

3从历史演变的脉络看,自1972年毛泽东与尼克松打开中美和解的大门,两国先是为了对付共同威胁而形成了没有内在要求的战略合作关系;

然后在战略合作过程中,于70年代末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不过从80年代初开始,中美关系已经开始发生巨大但一时还难以被清楚认识到的变化。

这个变化的动力是来自(此前)中国国内政治的历史性变动……

——杨奎松《冷战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

材料概述了中美关系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长期对抗到70年代末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发展脉络。

(1)为了应对共同的威胁——苏联,1972年中美“形成了没有内在要求的战略合作关系”。

(2)20世纪70年代末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3)“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对80年代以来的中美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真题典例 

1.[2015·

广东高考]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

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表格信息的解读能力,要注意对表名和表格内容进行全面分析。

表格信息涉及中苏贸易总额连续三年持续增长,中美贸易总额急剧萎缩,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总额变化不大。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商品涌入中国,故A项不符合史实,可排除;

改革开放后,中国与美国贸易总额不会出现急剧萎缩的情况,C项与表格信息不符,可排除;

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此时中苏关系破裂,不会出现中苏贸易总额连续三年持续增长的情况,可排除D项;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政策,促使中苏贸易总额连续三年持续增长,而美国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与经济封锁政策,导致中美贸易总额急剧萎缩,故正确选项为B项。

2.[2015·

安徽高考]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

“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

”由此可见(  )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说明国际社会上多数国家希望中国发挥应有作用,故D项正确。

A项本身表述有误。

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项错误。

赞成中国重返联合国并不等于反对美国,故C项错误。

3.[2015·

福建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

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

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

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

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

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

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四 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

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的友好来往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

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摘自《周恩来政论选》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

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

(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阐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

答案 

(1)原因:

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

国内危机加深;

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

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

(答对其中四点即可)

(2)关键问题:

台湾问题。

转折点:

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

(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3)反应:

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重大改变:

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

中日民间往来增多;

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日本:

甲午战争及三十年代的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

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

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中国:

甲午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

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第

(1)问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首先划分段落层次,然后归纳出其大意即可。

(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是台湾问题。

第二小问简要叙述中美《联合公报》发表的意义即可。

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可知日本于1972年先于美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第二小问,要从多个角度分析日本谋求中日建交的原因。

第(4)问从日本方面来说,要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对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的影响角度阐述;

从中国方面来说,应从反抗侵略、铭记历史等角度阐述。

考向分析

(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尤其是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内涵,注意其实施的背景、成果及意义。

(3)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表现。

(4)中美关系问题一直是考查的重中之重,尤其要注意结合国际关系的特点掌握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关系。

(5)结合时政热点考查中日关系和新时期中国外交方针和成就,也是一个重要方向。

(6)结合国际关系格局演变考查大国之间的关系。

仿真练习

1.[2016·

定州月考]人们经常用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来论证本国的国际地位及发展方向。

但也有人以1840年中国的GDP是世界的33%,但之后就逐步沦为半殖民地;

而1949年中国的GDP虽是世界的6%,却赢得了真正的独立并逐步走向大国这些史实来反对GDP决定论。

据此,下列该现象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

A.GDP的确能反映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证实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B.决定GDP变化的经济性质才能真正决定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C.GDP的国际地位变化趋势经常与该国国际地位变化趋势成反方向

D.GDP只能反映当时经济状况,故不能反映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A项既不符合1840年也不符合1949年的史实,排除;

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D项“不能”太绝对,排除D项;

B项正确。

2.[2016·

江苏诊断]“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

”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有(  )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④“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国和苏联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故排除①,C项正确。

3.[2016·

定州月考]2015年7月9日在俄罗斯乌法举行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主题为“金砖国家伙伴关系——全球发展的强有力因素”,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国际政治安全问题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取得重要成果。

下面对于“金砖国家”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将随着国力的增强可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B.巴西、印度、中国是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

C.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使世界越来越动荡不安

D.“金砖国家”是一个区域一体化经济组织

解析 B、C两项不符合史实,金砖五国不在同一大洲,不属于同一区域,D项错误,答案为A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