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5-2020).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80077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7 大小: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5-20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7页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5-20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7页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5-20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7页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5-20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7页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5-20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7页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5-202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7页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5-202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7页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5-202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7页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5-202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7页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5-202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7页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5-202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7页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5-202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7页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5-202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7页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5-202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7页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5-202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7页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5-202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7页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5-202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7页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5-202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7页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5-202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7页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5-202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7页
亲,该文档总共1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5-2020).docx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5-20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5-2020).docx(1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5-2020).docx

目 录

引言 2

(一)战略规划的缘起及实践 2

(二)本轮战略规划编制的背景 3

(三)本轮战略规划编制的过程 6

(四)战略规划编制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12

1回顾与挑战 14

1.12000年战略规划要点 14

1.22000年战略规划实施效果 15

1.3机遇与挑战 24

结语 40

2目标与定位 41

2.1城市发展目标 41

2.2城市定位与职能 41

2.3城市规划目标 43

3发展战略 45

3.1从城市到区域—强化区域中心 45

3.2从制造到创造—发展现代产业 63

3.3从实力到魅力—建设文化名城 68

3.4从安居到宜居—构筑宜居城乡 75

3.5从二元到一体—实现城乡统筹 90

4空间与特色 98

4.1城镇体系 102

4.2空间结构 106

5实施策略 146

5.1生态优先串珠发展 150

5.2优化主城构建新区 154

5.3文化复萌强化特色 158

5.4制度保障持续发展 159

引言

广州市2000年的战略规划是结合城市发展特点,改进城市快速发展和市场体制下城市规划工作方法的成功尝试,在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编制方法、实施检讨等方面开创性的、卓有实效的探索,为战略规划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2007年开始,伴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落实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的要求,应对空间发展战略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撑,广州市及时开展了新一轮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工作。

2007年3月至2009年9月,新一轮的战略规划经过规划咨询,多方案比选完成初步方案,落实解放思想调研成果完成中期报告,贯彻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完成了最终成果。

本轮战略规划不仅因应形势的变化提高了城市定位、明确了城市目标、深化细化了总体战略、科学制定了空间规划、制定了近期行动计划,还对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创新战略规划研究和编制方法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

(一)战略规划的缘起及实践

2000年6月至9月,广州开国内大城市之先河,邀请国内五家规划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开展了战略规划咨询工作。

2000年12月在咨询方案基础上,广州市城市规划局进行了战略规划的整合与深化,完成了《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以下简称“2000年战略规划”),2001年4月获得广州市政府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

2000年战略规划提出了将广州建设成为适宜创业发展又适宜生活居住的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和山水型生态城市的目标,以及“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空间发展战略,及时解决了当时条件下城市发展方向、发展思路等战略性问题,提高规划运作的时效性,对城市发展及建设活动及时有效地进行引导与控制,成为了广州城市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此后,又分别于2003年、2006年开展了2000年战略规划实施检讨,开创并初步建立了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层面的动态实施检讨机制。

2003年由广州市政府主办、市规划局承办,召开了“广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实施总结研讨会”,吴良镛、周干峙等院士和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参与单位和专家学者对三年来规划实施取得的成绩,城市功能布局、空间结构得以优化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建议,为进一步充实和调整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起到重要的作用。

2006年,广州市再次邀请时任建设部总规划师陈晓丽,工程院院士、中规院顾问总工邹德慈等30多位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专家,召开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城市交通论坛,对战略规划的综合交通专项进行实施回顾研讨。

总结来看,2000年战略规划是广州市结合城市发展特点,改进城市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工作方法的一种成功尝试:

编制中强调进行高层次的战略研究,着重针对宏观的、战略的、远景的问题,就城市空间结构与土地利用、交通发展战略、生态保护与建设战略三个主要方面提出城市长远发展的战略和模式,突出前瞻性、战略性、整体性与长期性;实施中强调增强规划对城市整体、长远发展的引导和控制,着重规划对市场的调控,探索建立以三年为周期的动态评价与检讨机制,有效指导城市建设。

2000年至2007年间,战略规划有效地指导了城市建设,积极地发挥了对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

在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广州市成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心城市功能不断得到强化。

2000年战略规划在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编制方法、编制内容以及规划动态实施检讨等方面开创性的、卓有实效的探索,是今后开展城市规划工作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二)本轮战略规划编制的背景

自2007年开始,伴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落实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要求,应对空间发展战略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撑,广州市开展了新一轮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咨询工作。

(1)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

2000年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世界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全球经济开放度持续提高,城市经济发展的风险性和波动性加大,在城镇密集地区以城市区域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经济竞争的趋势日益明显。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作为整体迎来了代表区域,乃至中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国际经济竞争的历史机遇与责任;同时,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内部城市间的竞争与合作也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面对新的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广州既面临新的机遇, 又面临严峻挑战。

领引区域一体化发展,提升城镇群综合竞争力,需要进一步研究提升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调整总体发展战略。

如何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市的职能,实现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

(2)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要求

广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拥有2000多年悠久的历史文明,“千年商都”的繁荣源远流长。

1980年代初,以广州为首的珠三角地区发挥濒临港澳的优势,以令人瞩目的速度推进了工业化进程。

改革开放30年来,广州的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

进入新世纪,广州持续保持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繁荣、经济高效。

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城市环境恶化,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调整的方向不明确,土地及各种资源粗放利用,城乡统筹建设的力度不强,以及区域竞争加剧,中心城市地位受到挑战等突出的矛盾。

2003年,中央提出转变发展模式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要求。

广州市也于2004年至2006年开展落实

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系列调研等活动,提出推动广州市科学发展,建设广东省“首善之区”的发展目标。

进入“十一五”时期,广州市面临快速发展中出现的新挑战,也面临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新要求。

形势的变化要求及时全面地检讨2000年战略规划,调整、深化、细化城市总体发展战略,搭建新时期适应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整体框架, 使广州能够充分利用和挖掘自身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优势,实现宜居宜业的城市发展目标。

(3)空间发展战略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2000年花都、番禺撤市设区,广州市城市发展空间得以拓展,2000年战略规划及时调整城市功能结构和土地资源配置方式,制定了指导城市长远发展的战略和模式。

经过几年发展,广州市通过拉开建设、开辟新区,多中心组团式的网络型城市结构框架已见雏形;以机场、港口、铁路为龙头,以"双快"交通体系为骨干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也已基本构建;“山、城、田、海”的生态城市架构与城乡生态安全格局初步形成;旧城改造稳步推进,旧城区的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产业开始向外围疏解。

但为了实现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市地位,增强综合服务功能,领引区域发展的目标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空间发展战略需要及时做出深化、完善和调整,集中体现在:

l重点突出、分片集中发展,在空间格局拓展的同时强调结构的优化与提升;

l新区拓展与老区优化并举;

l将全面的生态观念融入城市建设,持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l公交优先,大力发展大运量公共交通,构建高效、便捷、生态的综合交通体系;

l加强城市文化的继承、发扬与建设,凸显城市景观特色。

2007年广州市委市政府在“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基础上,增加了

“中调”战略,形成了“十字方针”。

这一转变拉开了广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转型的序幕,标志着未来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将从外延式“拓展”向内涵式的

“优化与提升”转变。

这种转变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

促使我们必须认

真思考如何统筹空间资源,来配合、实现这种转变, 选择使广州更好地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增长的空间形态发展模式。

(4)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需要

2000年以来,广州市的城市发展是在《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的指导下进行的, 它对促进广州市近年来经济社会与城市建设的持续高速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总体规划指导城市中远期发展的实效

性和时效性,适应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保证科学管理城市和依法行政的需要,广州市政府于2006年初启动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的前期准备工作。

2006年3月向建设部提出申请开展总规修编的工作报告,同年8月21日获批准。

为了贯彻总体规划“政府组织、部门合作、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组织原则,集思广益,深入研讨面向2020年的广州市总体发展战略,为总体规划纲要编制提供技术支持,也需要及时开展新一轮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三)本轮战略规划编制的过程

l解放思想、扩大视野,从全球化与区域合作视野思考广州的定位与发展目标

l贯彻生态优先、城乡一体、组团发展、节约用地与适度规模的原则

l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要求,谋划新时期的总体发展战略

l把握空间发展战略转型的机遇,深化、细化多中心网络型的空间结构,优化空间发展战略,从“拓展”走向“优化与提升”

(1)开展前期研究工作

2006年3-9月,开展并完成了《新一轮广州城市总体规划前期研究报告》。

前期研究报告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广州社会

经济发展背景、保障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广州的城市规划目标、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布局原则进行了初步探讨。

2006年9月22日召开的全国专家咨询会上,来自国内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十几位专家、学者对广州市动态检讨城市规划及其实施的做法表示认同和赞许,并就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发展战略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研讨,达成以下共识。

(2)组织开展现状调查工作

2007年3月至7月,组织开展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专项设施现状调查工作,完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专项设施现状调查的衔接工作。

2007年3月至7月,多次组织到区、(县级)市的调研工作,听取各区、

(县级)市对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的意见。

(3)开展战略规划咨询和专题研究工作

2007年3月至7月,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了《广州2020:

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咨询工作。

咨询内容采用“综合研究+专题研究”的形式,每家咨询单位需完成综合研究与各自负责的专题研究。

综合研究的内容包括:

城市发展战略目标与定位、城乡空间体系与城乡空间发展策略。

专题研究的内容包括:

非建设用地与城乡增长边界、综合交通发展战略、新区发展战略、旧城保护与更新战略、产业发展与布局与文化发展战略与城市特色营造等六部分内容。

2007年7月,参与咨询单位提交了咨询研究的成果。

中规院侧重从区域、国家、全球以及城市内部发展的要求,对城市的发展进行论证,提出四个战略目标与城市定位。

清华大学从生产体系的全球扩散与区域集聚,城市区域的职能与空间聚散,城市政府在空间组织及演进中的作用等角度建构了大都市区空间研究分析框架。

同济大学从中微观层次对空间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重点对中调战略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中山大学以国家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区域和城

市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民生问题凸显、国际竞争激烈等问题为切入点,判断了广州发展的机遇、压力、优势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

省规划院立足于珠三角规划的要求,从省域和区域空间入手对广州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检讨。

市规划院优先划定了城市基础生态设施,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对不同人口规模情景下的城市增长边界做出了分析。

2007年3月,经过与相关委、办、局,十区两市政府的协商及广泛的专家咨询,组织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旧城更新规划研究、综合交通发展战略研究、城市住房建设与社区发展研究等23项总规专题研究,就总体发展战略中的人口发展、城镇体系、规划发展单元、市政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专题进行深入研究。

(4)多方案比选完成初步方案

2007年7月至9月,在对六家咨询成果进行多方案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结合现状调查、专题研究的成果以及到下辖区、市调研的主要结论,完成了《广州2020:

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初步成果)。

“初步成果”提出城市定位为:

“广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国家中心城市,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提出五大总体发展战略包括:

拓展腹地,成为带动广东省乃至泛珠三角发展的龙头;落实国家战略的定位与要求,成为全国城镇体系的核心与枢纽;迎接全球化,称为全球城镇体系的重要节点,亚太、东南亚的中心城市;围绕“四个中心”建设,强化中心职能,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协调区域发展,优化市域空间布局,调整市区空间战略,从“拓展”走向“优化与提升”。

“初步成果”提出规划构建“紧凑多中心组团式”空间结构,将市域划分为次级分区,次级分区内部细分为发展组团,针对每个分区、发展组团逐级分解战略目标,落实空间战略,制定发展指引和空间政策;依据“市域——次级分区——发展组团”的空间层级,规划提出构筑“主中心——副中心——中心镇、小城镇(村庄)”的城乡空间体系。

“初步成果”还研究提出了生态建设、综合交通、产业发展、新城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村庄建设、新社区发展与住房建设、城市文化与风貌特色与市政基础设施等九个专项支撑战略。

2007年9月7日至8日,广州市组织召开了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2010-2020)研讨会,来自全国的知名专家、建设部、省建设厅、市政府的领导,以及市相关部门、六家规划咨询单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对规划咨询单位完成的战略咨询成果和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完成的

《广州2020:

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综合的初步方案进行了研讨。

会议指出: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包括广州在内的许多城市的发展模式正在发生转变,需要及时总结经验,对开辟城市规划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同时认真总结六家咨询方案,吸取专家意见和建议,完善深化综合汇总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个在全国有创新意义、具有示范作用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方法与模式。

(5)落实解放思想调研成果完成中期报告

2008年3月至6月,根据广州市市委统一部署开展了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的调研活动,战略规划编制工作组结合工作实际,参与了市政府提出18个专题调研课题中的6个课题,分别是:

“广州与国际先进城市竞争力比较”、

“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进我市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城市综合承载力和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深化穗港澳合作”。

提交的调研成果被充分吸收并整合到《全市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专题调研成果》中。

2008年7月,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调研活动的基础上,广州市委、广州市政府出台了《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广州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决定》,提出了明确的城市发展目标;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创新型城市、以“广州创造”提升“广州制造”、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创新规划理念,发挥战略规划在引导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纲领性作用的城市发展战略。

2008年9月,在认真总结六家咨询方案,完善深化综合汇总方案,落实广州市《全市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专题调研成果》、《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广州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决定》的基础上,完成了《广州2020:

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中期报告)。

“中期报告”落实了解

放思想调研成果、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明确提出“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定位,将城市发展目标表述为:

“国际商务会展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国际南方金融中心、华南科技创新中心、文化教育中心,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南方综合性门户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提出了城市发展的四大战略:

从城市到区域:

建设国际城市与国家中心城市,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引领区域一体化发展;从制造到创造:

构建以广州为核心的珠三角现代产业体系,带动全省发展;从二元到一体:

促进城乡和谐发展;从安居到宜居:

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城市。

中期报告的相关成果提交给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组,为纲要的制定提供了素材。

2008年12月,《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得到国务院的批准,明确了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

战略规划研究报告成果为广州城市定位上升到国家战略做出了贡献。

2008年12月15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再次组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全国规划、建筑、交通、生态领域专家以及市相关部门召开“《广州城市发展战略》(中期报告)专家研讨会”。

与会专家对《广州城市发展战略》(中期报告)的完善进一步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包括:

进一步斟酌目标定位的表述;将文化战略提高到总体发展战略层次;深入研究广州与珠三角城镇群的关系,特别是广州与佛山协同发展战略;深化空间体系方案,按照“生态优先、城乡一体、组团发展、节约用地、适度规模”的原则,科学布局;构建系统完善的交通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国家铁路、城际轨道和城市轨道各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的进一步协调;加强交通枢纽站点与城市功能发展的结合;增加战略规划中城乡统筹的份量,注重政策制订与机制创新,处理好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积极引导各专业部门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城乡统筹和生态环境保护等。

(6)贯彻落实珠三角纲要完成最终成果

《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为促进珠三角地区增加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进一步发挥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先行示范作用提出

战略指导和实施方略。

2009年1月到8月,按照“《广州城市发展战略》(中期报告)专家研讨会”与会专家的建议,充分贯彻落实《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

2020)》的战略部署和具体措施,全面分析广州中心城市发展面临的新背景、新挑战、新机遇。

按照“继承、发展、创新、提升”的原则,以发挥对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引领作用,成为凝聚广州市中远期发展战略共识的纲领性文件为目标,开展《广州城市发展战略》(最终成果)的深化完善工作,体现在:

1)明确提出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定位,确定了城市战略发展目标为: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实现世界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开放门户城市和岭南家园城市的城市定位,建成广东宜居城乡的

“首善之区”和“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

2)强调区域视角,主动研究区域协调发展,提出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需要承担更多的区域责任,加强区域服务职能,从国家和区域层面、珠江三角洲地区层面、广佛都市圈层面入手,主动研究广州如何建设国际城市与国家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如何建设公共管理与服务、产业、生态、交通等中心职能,凸显广东省省会和珠三角核心城市地位;如何推进广佛同城化,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示范。

3)明确提出从城市到区域、从制造到创造、从二元到一体、从安居到宜居、从实力到魅力、从粗放到集约的六大战略,具体落实“优化与提升”的内涵。

4)分析了广州空间发展战略转型,深化阐述了“十字方针”,重点明确了

“中调”战略,识别了重要的空间战略要点,规划提出了2010-2020年广州城市发展从外延拓展战略向内涵提升战略转移,明确了从“拓展”走向“优化提升”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5)贯彻生态优先,划定生态控制线和生态综合廊道。

6)强调统筹协调,编制重要专项空间布局指引。

生态、交通、产业、社区与住房、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既是规划实施的重要分解,也是影响城市空间布局的主要专项。

规划在立足空间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上各个专项的空间布局指引,以加强战略规划的综合统筹作用,引导专项规划的编制,

减少规划实施中的矛盾。

7)面向实施、服务管理,针对实施主体编制近期实施计划。

规划着眼于政府直接投资和政府统筹建设的实施项目,规划的实施主要依赖于各级政府,即国家和省级政府、市政府、区政府及镇政府。

因此规划必须将规划需要实施的内容进行分解,并明确各级政府在规划实施中的责任。

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实施主体,编制近期实施计划。

(四)战略规划编制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2000年战略规划对传统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法进行了大胆创新,具体体现在:

强调区域观念、强调与社会、政治、经济的紧密结合、强调生态优先的发展策略、强化时间观念和对发展机遇的把握。

2000年战略规划没有时间期限的限制,但并不是对时间观念的漠视。

相反特别重视对城市发展时机与机遇的把握,从人口、经济增长速度等方面论证了在南部和东部拓展建设新区的时机。

《广州城市

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在借鉴、总结继承的基础上做出了新的探索。

(1)依托区域,提升定位强化职能

城市的发展不能就城市论城市,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再不是孤立的封闭单元,而是越来越紧密地处于全球、区域的循环交流中。

本轮战略规划依托珠江三角洲城镇群,主动谋划,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升定位强化职能,加强区域服务职能。

从国家和区域层面、珠江三角洲地区层面、广佛都市圈多个层面入手,主动研究广州如何建设国际城市与国家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如何建设公共管理与服务、产业、生态、交通等中心职能,凸显广东省省会和珠三角核心城市地位;如何推进广佛同城化,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示范。

为了实现城市定位与发展目标,深化、细化了总体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从城市到区域、从制造到创造、从二元到一体、从安居到宜居、从实力到魅力、从粗放到集约的六大战略。

(2)设定阶段目标,衔接法定规划与实施规划

2000年战略规划没有时间期限,主要从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角度制定城市长远的发展模式与战略,新一轮战略规划以面向2020年为研究重点,在长远目标的指引下着重研究阶段性战略目标的设定,强调不同发展阶段制定发展模式与战

略的针对性,更加强调对规划实施的引导。

明确的规划期限与总体规划保持一致,能够为法定规划(包括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控制性详细规划)、

实施规划(近期建设规划(5年)、年度实施计划)提供更直接、更明确的技术支

撑和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