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本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质课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0325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课本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质课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课本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质课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课本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质课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课本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质课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课本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质课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历史课本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质课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历史课本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质课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历史课本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质课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历史课本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质课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历史课本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质课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历史课本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质课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课本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质课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docx

《历史课本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质课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课本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质课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课本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质课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docx

不过,能够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还有很多。

(生)凿壁偷光的故事;

孔子的弟子,百里负米的故事;

孔融让梨的故事。

(师)咱们不妨把范围放开,咱们的历史课本只是中国古代史的主干部分。

整个中国古代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如烟海,都可以提及。

不必局限于课本。

(生)尧舜禹让贤,体现了大公无私;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奉献精神;

陈胜、吴广起义,无畏强权,勇于抗争;

唐玄宗走马任姚崇,体现了不拘一格任用人才……

(师)大家能够感受到,在隋唐时期,很多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

说明他们意识到了中国灿烂辉煌的文化值得学习,政治制度、文化、科技、艺术……咱们国家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很有必要,像现在国家提倡的这样,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财富。

今天,我们边研究,边进行我们初三的历史复习,在复习课中找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展示学习板块

(一)道德文化的鼻祖

(二)立木取信的改革家

(三)诸子百家的智慧

(四)不忘使命的坚守

(五)……

(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胜枚举,能够研究一辈子。

今天,我们从中选取几个例子来进行研究。

进入第一板块——道德文化的鼻祖。

三、第一板块——道德文化的鼻祖

(师)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重视品德的塑造,我们在选拔人才时,往往重视“德才兼备”。

那么,“德”与“才”哪个为先呢?

(生)以德为先。

(师)育人先育德,这是前提。

在中国古代史一个历史时期,在推选首领的时候,是以德为先,你想想,是哪一个历史时期?

(生)尧舜禹的禅让制。

(师)这个时代,选贤与能,以德为先。

你能否分别形容一下尧、舜、禹的优秀品质呢?

(生)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禹——公而忘私,忧民治水。

(师)那么,我即将揭晓答案,谁是道德文化的鼻祖呢?

这要从几个故事说起。

故事大讲堂1.“打簸箕”的故事——尧微服私访,来到历山一带,听说舜在田间耕地,便到了田间。

看见一个青年,身材魁伟、体阔神敏,聚精会神地耕地,犁前驾着一头黑牛、一头黄牛。

奇怪的是,这个青年从不用鞭打牛,而是在犁辕上挂一个簸箕,隔一会儿,敲一下簸箕,吆喝一声。

尧等舜犁到地头,便问:

“耕夫都用鞭打牛,你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

”舜见有老人问,拱手以揖答道:

“牛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再用鞭打,于心何忍!

我打簸箕,黑牛以为我打黄牛,黄牛以为我打黑牛,就都卖力拉犁了。

”尧一听,觉得这个青年有智慧,又有善心,对牛尚如此,对百姓就更有爱心。

故事大讲堂2.“粮仓大火”的故事——舜的生母早逝,后母很坏。

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没法说,瞽叟却很宠他。

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

所有,大家认为舜是个德行好的人。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

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舜烧死。

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

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

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翅膀一样跳下来。

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故事大讲堂3.“挖井”的故事——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

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

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

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说:

"

这一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计是我想出来的。

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一分了。

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

哪知道,他一进屋子,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

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

哎,我多么想念你呀!

舜也装作若无其事,说:

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

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师)舜具备哪些精神品质?

(生)……

(师)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一种“以德报怨”的精神品质。

这些故事虽是传说时代,但正因此,也说明我们这个民族对“道德品质”的重视。

这些故事广为传颂,也告诫我们,失什么不能失了德。

接下来,我们进入智慧擂台环节。

智慧擂台一:

1.“禅让”传说中三位部落首领更替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舜→尧→禹B.尧→舜→禹

C.禹→舜→尧D.舜→禹→尧

2.《史记·

五帝本纪》中记载: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这一描写反映的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

C.世袭制D.宗法制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1)材料一中的“选贤与能”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什么制度?

“选贤与能”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大人世及以为礼”讲的是什么制度?

这种制度是从谁开始的?

(3)根据材料三回答,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有哪些人可能被分封为诸侯?

(4)西周的分封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四、第二板块——立木取信的改革家

(师)一个国家的发展,往往要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来加快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你能想到古代历史上哪位杰出的改革家?

(生)管仲、商鞅、孝文帝......

(师)商鞅的改革,要从一个故事说起——“立木取信”的故事。

哪位同学可以说一下。

故事大讲堂“立木取信”故事: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

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

“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

”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

有的说:

“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

”有的说:

“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

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

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

“我来试试。

”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

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

老百姓说:

“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

(师)商鞅此举的目的,在于“取信于民”。

之后推行改革措施,百姓才会更为相信他。

接下来的“智慧擂台”,找一位同学负责,担任小老师,来进行讲解。

智慧擂台二:

1.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可以获得奖励的人有()

①书读得好的人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D.②③④

2.商鞅变法既是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争霸战争现实压力的必然结果,下列变法中哪一举措最能体现出当时经济发展的需求()

A.奖励耕战B.推行县制

C.加强刑罚D.承认土地私有

3.商鞅变法后“秦战未尝不克,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

秦军强大的战斗力主要得益于()

A.允许土地私有B.统一度量衡

C.奖励军功D.推行县制

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

有人评价这次变法:

“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

”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

A.加强刑罚B.奖励生产

C.推行县制D.奖励军功

5.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向前发展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1)材料一中“霸诸侯”的国君是谁?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为什么他可以首先称霸?

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2)材料二是哪位政治家说的?

这句话反映了哪家学派的思想?

材料三据《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

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3)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

请概括材料三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图片中“立木为信”和“舌战守旧群臣”的人是谁?

他生活在什么时期?

他主持进行了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变法,是在哪国进行的?

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公孙鞅曰: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

……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礼、法以时而定。

臣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

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2)从此人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精神?

(3)如果你是旧贵族,对变法的那条最不满?

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民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这场变法有何意义?

五、第三板块——诸子百家的智慧

(师)商鞅不仅具备改革家的魄力,又具备超人的智慧。

古人的智慧,是留给我们的财富。

接下来,我们来共同研究“诸子百家的智慧”。

哪个人、哪件事,对你的人生有所启示?

小组合作。

(生)......

(师)我给你提示一下,孟子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体现了孟子二者取其一,人生要有舍才有得。

他的这种思想,在时刻警示着后人。

举例:

学习生活中,与同学之间相处,难免有矛盾,有舍才有得,这是一种人生智慧。

(生)孔子告诉我们,要老老实实的学习。

(师)其实,孔子有一句名言,在时刻提醒着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识梳理:

儒家孔孟——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学会取舍的艺术”

道家老庄——老子“知足者常乐”;

庄子“君子之交淡若水”

墨家墨子——兼爱(互助互爱)、非攻

法家韩非——依法办事;

改革推动发展

兵家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总结)随着你人生阅历的丰富,你会发现: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其实就是一座富矿,等待着你去挖掘、去探索。

太多有价值的东西,将对你的人生起到很大的帮助。

我们的古人,在用他们的智慧,启迪着我们的人生,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可以让我们避免犯很多错误。

接下来,进入智慧擂台环节,大家抢答。

智慧擂台三:

1.孔子是中国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判读下面两张关于孔子的图片,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认识是()

①他是思想家,四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主张以德治国 ②他是教育家,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③他主张“兼爱”“非攻”,提倡社会和谐 

④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倡法治和改革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②③

2.俗话说: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春秋战国时期,最早提出类似观点的是()

A.老子B.孔子C.孟子D.韩非

3.“毒奶粉事件”经新闻媒体报道后,震惊了全国,中央领导作出批示要求严肃查处,你认为应该采用下列哪一家思想处理?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4.史料记载:

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

“马厩失火!

”,孔子听后,问“伤人乎?

”这则记载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的思想()

A.“因材施教”

B.“仁”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5.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1)图1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核心价值观念?

该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2)写出图2所示文献的名称。

简要概括它所表达的主要民主思想。

(3)图3所示刊物创办于何时?

由此掀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价值追求是什么?

(4)图4是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户签署的“包干到户”合同书。

该合同书的签订,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时代精神?

6.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时代象征意义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

接下来,进行实验初中“走进历史名人”知识竞赛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一:

识别历史名人。

(1)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创立了儒家学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他是。

(2)他是著名的农业科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初,成功培育出籼形杂交水稻,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增产做出了重大贡献,被国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他是意大利的卓越画家,他创作的名画《蒙娜丽莎》享誉世界。

(4)他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敢于将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大胆抨击天主都会的野蛮与黑暗,倡导自由、平等。

(5)他是美国科学家,正式注册的发明就有一千三百种之多。

被誉为“发明大王”。

六、感悟篇

(师)谈谈你的感受。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不仅仅是历史学科,政治、语文等学科,也能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相关精神品质的存在。

一本历史书,几十页,或者百十页,能够容纳的知识是有限的。

浩如大海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是我们一生的财富,值得我们去挖掘、去研究、去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