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三一模化学选择题分类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04552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高三一模化学选择题分类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京高三一模化学选择题分类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京高三一模化学选择题分类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京高三一模化学选择题分类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京高三一模化学选择题分类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北京高三一模化学选择题分类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北京高三一模化学选择题分类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北京高三一模化学选择题分类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北京高三一模化学选择题分类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北京高三一模化学选择题分类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北京高三一模化学选择题分类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高三一模化学选择题分类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北京高三一模化学选择题分类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高三一模化学选择题分类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高三一模化学选择题分类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贴有该标志的物品是可回收物

古代中国人已用麻黄治疗咳嗽

用于杀菌消毒和衣物的洗涤漂白

不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将其溶解

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均可回收

朝阳6.下列生活中常用的食物储存方法中,所加物质不与氧气反应的是

A.

B.

C.

D.

用浸泡过KMnO4溶液的纸张保鲜水果

食用油中添加

TBHQ(一种酚类物质)

红酒中添加

一定量的SO2

食品包装袋中

放置还原铁粉

大兴6.下列生活中常见用品与其类别或主要成分对应不正确的是

用品名称

太阳能电池

食用油

84消毒液

合成纤维宇航服

类别或

主要成分

SiO2

酯类物质

混合物

高分子材料

海淀6.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四月农谚:

“雷雨肥田”“雨生百谷”描述的都是节气谷雨。

下列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与“雷雨肥田”有关的是

A.KB.NC.PD.C

丰台7.食盐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不属于食盐用途的是

A.着色B.防腐C.调味D.杀菌

东城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气和明矾都能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B.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都能用铜制容器盛装

C.钢铁设备连接锌块或电源正极都可防止其腐蚀

D.酸雨主要是由人为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转化而成

大兴7.化学在人类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蔬菜和粗粮中富含纤维素,纤维素在人体中酶的作用下能水解成葡萄糖

B.混凝法、中和法、沉淀法、氧化还原法是工业处理废水常用的方法

C.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可预防心脏病发作,也可以作为抗酸药

D.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有沉淀生成是因为蛋白质变性

二、有机基础知识

大兴9.酚醛树脂材料具有绝缘、隔热、难燃等性能,合成酚醛树脂反应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方程式中水的化学计量数是2n-1

B.常温下比更难溶于水

C.1molHCHO与银氨溶液反应最多可以生成2molAg

D.的单体是 和HCHO

海淀7.下列四种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作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单体的是

A.丙烯酸B.乳酸

C.甘氨酸D.丙酸CH3CH2COOH

门头沟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可通过水解反应生成酒精

B.丙烷和2-甲基丙烷的一氯代物均为两种

C.油脂发生皂化反应能生成甘油

D.是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

丰台8.3,5-二甲氧基苯酚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可用于天然物质白柠檬素的合成。

一种以间苯三酚为原料的合成反应如下:

氯化氢的甲醇溶液

OH

HO

+2CH3OH

OCH3

H3CO

+2H2O

反应结束后,先分离出甲醇,再加入乙醚,将获得的有机层(含少量氯化氢)进行洗涤,然后分离提纯得到产物。

甲醇和3,5-二甲氧基苯酚的部分物理性质见下表:

物质

沸点/℃

熔点/℃

溶解性

甲醇

64.7

﹣97.8

易溶于水

3,5-二甲氧基苯酚

172~175

33~36

易溶于甲醇、乙醚,微溶于水

A.分离出甲醇的操作是结晶B.间苯三酚与苯酚互为同系物

C.上述合成反应属于取代反应D.洗涤时可以用饱和Na2CO3溶液除氯化氢

密云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蔬菜水果多属于碱性食物,对人体健康有益

B.棉花、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

C.蚕丝、羊毛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D.苯、植物油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石景山7.涤纶广泛应用于衣料和装饰材料。

合成涤纶的反应如下:

A.合成涤纶的反应为加聚反应

B.对苯二甲酸和苯甲酸互为同系物

C.1mol涤纶与NaOH溶液反应,理论上最多可消耗2nmolNaOH

D.涤纶的结构简式为:

三、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石景山8.X、Y、Z、W为短周期元素,X2-和Y+核外电子排布相同,X、Z位于同一主族,Z、W位于同一周期,W的最外层电子数是X、Y最外层电子数之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原子半径Y>

Z>

X

B.X分别与Y、Z形成的化合物均至少有两种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W>

Z

D.氢元素在与X、Y、Z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合价均为+1

大兴10.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X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Y的核外电子数是W的2倍且同主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

X<

W<

B.W、X、Y元素形成的盐溶于水,溶液一定呈中性

C.W与X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

2

D.1molZ的单质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1NA

朝阳7.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金属性:

Na>MgB.酸性:

H2SO4>H2SiO3

C.稳定性:

HCl>HBrD.同浓度溶液的碱性:

Na2CO3>NaHCO3

顺义10.表1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表1表2

25℃时,用浓度为0.100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定20.00mL浓度均为0.1000mol/L 

的两种酸HX、HZ(忽略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表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格中a<

7

 

B.HX和HZ等体积混合后pH=1+lg2

C.Y和Z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分解温度高

D.0.l000mol/LNa2Y的水溶液中:

c(Y2—)+c(HY—)+c(H2Y)=0.1000mol/L

四、实验及操作

西城Na2Cr2O7/H+

90~95℃

12.已知:

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O

利用右图装置用正丁醇合成正丁醛。

相关数据如下:

密度/(g·

cm-3)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117.2

0.8109

微溶

正丁醛

75.7

0.8017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为防止产物进一步氧化,应将酸化的Na2Cr2O7溶液逐滴加入正丁醇中

B.当温度计1示数为90~95℃,温度计2示数在76℃左右时,收集产物

C.反应结束,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粗正丁醛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D.向获得的粗正丁醛中加入少量金属钠,检验其中是否含有正丁醇

大兴8.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B.将含有少量HCl的Cl2通入水中以除去HCl杂质

C.将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证明乙烯具有还原性

D.将蔗糖溶液和少量稀H2SO4混合加热后,加入新制的Cu(OH)2检验蔗糖是否水解

丰台9.饮茶是中国人的传统饮食文化之一。

为方便饮用,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取罐装饮料茶:

抗氧化剂

热水

去除茶渣

提取

可溶物

成品茶

茶汤

分罐封口

灌装饮料茶

灭菌

关于上述过程涉及的实验方法、实验操作和物质作用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是萃取B.②是过滤

C.③是分液D.维生素C可作抗氧化剂

朝阳8.对于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实验事实

解释

加热蒸干MgSO4溶液能得到MgSO4固体;

加热蒸干MgCl2溶液得不到MgCl2固体

H2SO4不易挥发,HCl易挥发

电解CuCl2溶液,阴极得到Cu;

电解NaCl溶液,阴极得不到Na

得电子能力:

Cu2+>Na+>H+

浓HNO3能氧化NO;

稀HNO3不能氧化NO

HNO3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钠与乙醇反应平缓;

钠与水反应剧烈

羟基中氢的活性:

C2H5OH<H2O

朝阳12.某学生探究0.25mol/L溶液与0.5mol/L溶液的反应,实验如下。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1中,白色沉淀a是

B.实验2中,白色沉淀b含有

D.实验1、2中,白色沉淀成分不同的原因与混合后溶液的pH无关

D.检验白色沉淀a、b是否洗涤干净,均可用盐酸酸化的溶液

密云7.下列依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门头沟11.下列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中,由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

现象

结论

向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浓盐酸后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液

溶液变蓝

Cl2具有氧化性

向亚硫酸钠固体中加入浓硫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

溴水褪色

SO2具漂白性

向蔗糖溶液中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

蔗糖水解产物没有还原性

无水乙醇与浓硫酸共热170℃,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溶液褪色

乙烯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东城11.用右图装置完成下列实验,不需要试管①(内盛有相应的除杂试剂)就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②中的试剂

检验碳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验证碳酸的酸性强于苯酚

苯酚钠溶液

验证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产生的气体为不饱和烃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验证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顺义11.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蔗糖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强氧化性

将0.1mol/L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CuSO4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

Cu(OH)2的溶解度比Mg(OH)2的小

FeCl3和BaCl2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SO2

溶液变为浅绿色且有白色沉淀生成

Fe3+被还原为Fe2+,沉淀为BaSO3

常温下,将铁片浸入足量浓硫酸中

铁片上无明显现象

常温下,铁与浓硫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密云10.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滴加Ba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SO42-

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色

原溶液中有I-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中有Na+、无K+

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无NH4+

大兴11.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现象与对应的结论正确的是

装置

实验现象

铜丝

稀硝酸

②中出现红棕色气体

稀硝酸与铜生成了NO2

③中需要碱溶液吸收尾气

Fe2(SO4)3溶液

②中溶液黄色变浅

Cu与Fe2(SO4)3溶液

发生置换反应

铁丝

饱和

食盐水

③中导管内液面上升

铁钉发生吸氧腐蚀

浓硫酸

无明显现象

铁与浓硫酸不反应

顺义9.在浓碱作用下,苯甲醛自身可发生反应制备相应的苯甲酸(在碱溶液中生成羧酸盐)和苯甲醇,反应后静置,液体出现分层现象。

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如下:

苯甲醛

苯甲酸

苯甲醇

178.1

249.2

205.4

-26

121.7

-15.3

溶解性(常温)

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A.苯甲醛既发生了氧化反应,又发生了还原反应

B.可用银氨溶液判断反应是否完全

C.反应后的溶液先用分液法分离出有机层,再用蒸馏法分离出苯甲醇

D.反应后的溶液中加酸、酸化后,用过滤法分离出苯甲酸

石景山9.下列事实或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事实或现象

某钾盐中滴加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该钾盐是K2CO3或KHCO3

由淀粉得到葡萄糖

发生了水解反应

常温下,向相同的铝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浓、稀硝酸,浓硝酸中的铝片先溶解完

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NH3沸点低于PH3

结构和组成相似的物质,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

石景山10.某同学进行有关铜、硝酸、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A.①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稀硝酸被还原为NO2

B.②中溶液存在:

c(Cu2+)+c(H+)=c(NO3-)+c(OH-)

C.由上述实验得出结论:

常温下,Cu既可与稀硝酸反应,也可与稀硫酸反应

D.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u+Cu(NO3)2+4H2SO4===4CuSO4+2NO↑+4H2O

石景山11.固体酒精因储存和运输方便而被广泛使用。

其制备方法之一如下:

A.将酒精加热到60℃的目的是使更多的硬脂酸溶解在其中

B.上述过程中,有酸碱中和反应发生

C.上述过程中,加入NaOH发生皂化反应

D.常温下,硬脂酸钠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五、方程式和热化学方程式

海淀8.某温度时,VIA元素单质与H2反应生成气态H2X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O2(g)+H2(g)===H2O(g)ΔH=-242kJ·

mol-1

S(g)+H2(g)===H2S(g)ΔH=-20kJ·

Se(g)+H2(g)H2Se(g)ΔH=+81kJ·

A.稳定性:

H2O<

H2S<

H2Se

B.降温有利于Se与H2反应生成H2Se

C.O2(g)+2H2S(g)===2H2O(g)+2S(g)ΔH=-444kJ·

D.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VIA族元素单质与H2的化合反应越容易发生

海淀9.下列解释物质检验原理的方程式不合理的是

A.浓氨水检验泄露的氯气,产生白烟:

2NH3+3Cl2===6HCl+N2

B.铁氰化钾检验溶液中Fe2+,产生蓝色沉淀:

3Fe2++2[Fe(CN)6]3-===Fe3[Fe(CN)6]2↓

C.浓溴水检验水体中的苯酚,产生白色沉淀:

D.新制Cu(OH)2检验产品中乙醛,产生砖红色沉淀:

CH3CHO+2Cu(OH)2+NaOHCH3COONa+Cu2O↓+3H2O

门头沟7.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硫酸型酸雨的形成涉及反应:

2H2SO3+O22H2SO4

B.SO2的水溶液显酸性:

SO2+H2OH2SO32H++SO32-

C.常温下,0.1mol/L醋酸溶液pH≈3:

CH3COOHCH3COO-+H+

D.Mg(OH)2固体在溶液中存在平衡:

Mg(OH)2(s)Mg2+(aq)+2OH-(aq),该固体可溶于NH4Cl溶液

顺义8.C和H2在生产、生活、科技中是重要的燃料。

①2C(s)+O2(g)===2CO(g) 

ΔH1=—220kJ/mol

436kJ/mol

496kJ/mol

462kJ/mol

2H2O(g)

② 

2H2(g)4H(g)

O2(g)2O(g)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C(s)的燃烧热110kJ/mol

B.2H2(g)+O2(g)===2H2O(g)ΔH1=+480kJ/mol

C.C(s)+H2O(g)===CO(g)+H2(g)ΔH1=+130kJ/mol

D.欲分解2molH2O(l),至少需要提供4×

462kJ的热量

东城8.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颜色变暗:

4Na+O2=2Na2O

B.铝条插入烧碱溶液中,开始没有明显现象:

Al2O3+2OH-=2AlO2-+H2O

C.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产生气体:

NH4++OH-=NH3↑+H2O

D.碘化银悬浊液滴加硫化钠溶液,黄色沉淀变成黑色:

2AgI+S2-=Ag2S↓+2I-

六、电化学

海淀10.实验室模拟工业制备高纯铁。

用惰性电极电解FeSO4溶液制备高纯铁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A.阴极主要发生反应:

Fe2++2e-===Fe

B.向阳极附近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电解

C.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附近pH减小

D.电解法制备高纯铁总反应:

3Fe2+===Fe+2Fe3+

大兴12.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燃料。

将CO2与含少量CO的H2混合,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CO2(g)+3H2(g)CH3OH(g) 

H2O(g),图1是在两种投料比[c(CO2)/c(H2+CO)]分别为1:

4和1:

6时,CO2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2是生成的甲醇/过氧化氢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b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值大于c点

B.图1中a点对应的H2的转化率等于30%

C.图2中电极M上发生还原反应

D.图2中电极N的反应式:

H2O2+2e-+6H+=2H2O

朝阳10.在一定条件下,用石墨电极电解0.5mol/L溶液(含H2SO4),监测到阳极附近pH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

通电

c

b

a

A.ab段,通电瞬间,阳离子向阴极移动

B.电解过程中,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C.bc段,向阴极的移动速率大于其在阳极的生成速率

D.bc段,pH下降过程中,阴极发生的主要电极反应是Cu2++2e-=Cu

东城9.据报导,我国已研制出“可充室温钠-二氧化碳电池”,电极材料为钠金属片和碳纳米管,电解液为高氯酸钠—四甘醇二甲醚,电池总反应为:

4Na+3CO22Na2CO3+C,生成固体Na2CO3沉积在碳纳米管上。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钠金属片发生氧化反应

B.充电时碳纳米管接直流电源的正极

C.放电时每消耗3molCO2,转移12mol电子

D.充电时的阳极反应为C+2Na2CO3-4e-=3CO2↑+4Na+

门头沟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钢闸门容易被腐蚀

a、b均为惰性电极,b极反应是:

O+4OH-4e=2HO

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电池工作一段时间

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

丰台12.利用石墨电极电解1mol/L氯化钠溶液,并收集阳极气体检验其成分。

已知:

O2能使酸性的淀粉KI溶液变蓝,不能使中性的淀粉KI溶液变蓝。

实验:

①将气体通入中性的淀粉KI溶液中,溶液变蓝。

②用足量NaOH溶液充分洗气,气体体积减少,将剩余气体通入中性的淀粉KI溶液中,溶液颜色不变,再向溶液中滴加2滴H2SO4溶液,溶液变蓝。

③向酸性的淀粉KI溶液中通入空气,溶液颜色不变。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A.NaOH溶液洗气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OH-+Cl2Cl-+ClO-+H2O

B.根据实验可以得出中性条件下,氧化性Cl2>O2

C.根据实验可以得出反应物的浓度和溶液的pH会影响物质的氧化性

D.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Cl-—2e-Cl2↑

西城10.生铁在pH=2和pH=4的盐酸中发生腐蚀。

在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记录该过程的压强变化,如右图所示。

A.两容器中负极反应均为Fe-2e-==Fe2+

B.曲线a记录的是pH=2的盐酸中压强的变化

C.曲线b记录的容器中正极反应是O2+4e-+2H2O==4OH-

D.在弱酸性溶液中,生铁能发生吸氧腐蚀

密云12.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

实验装置

a处试纸变蓝;

b处变红,局部褪色;

c处无明显变化;

d处试纸变蓝

A.a为电解池的阴极

B.b处有氯气生成,且与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

C.c处发生了反应:

Fe-3e-=Fe3+

D.d处:

2H2O+2e-=H2↑+2OH-

七、化学反应原理

密云8.下列事实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收集氯气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

B.加压条件下有利于S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