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代谢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04983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代谢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细胞代谢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细胞代谢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细胞代谢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细胞代谢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细胞代谢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细胞代谢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细胞代谢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细胞代谢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细胞代谢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细胞代谢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细胞代谢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细胞代谢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细胞代谢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胞代谢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

《细胞代谢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代谢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细胞代谢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

C.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是植物细胞摄取养分的主要方式

8.小麦根毛细胞和根尖分生区细胞都不适合用作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材料,主要的理由是(  )。

A.前者没有细胞壁,后者没有中央大液泡

B.前者没有中央大液泡,后者没有细胞壁[来源:

学#科#网Z#X#X#K]

C.前者细胞液颜色浅,后者没有中央大液泡

D.前者原生质层是全透性的,后者原生质层是全透性的

9.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图所示状态,a、b表示该部位溶液的浓度,由此可以推测(  )。

A.a>b,细胞渗透吸水

B.a=b,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C.a<b,细胞渗透失水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存在

10.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示为肝细胞膜,则尿素的运输方向是Ⅱ→Ⅰ

B.细胞间的识别与①有密切的关系

C.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流动速度

D.b过程不需要能量,a过程未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这一生理特性

11.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中央紫色液泡逐渐缩小

B.滴加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比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D.用较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12.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

其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

A.Na+ B.K+

C.胰岛素 D.CO2

13.下图表示以洋葱表皮为实验材料,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质量浓度为0.5g/mL的蔗糖溶液、质量浓度为0.3g/mL的尿素溶液及清水进行相关实验(时间m表示开始用四种溶液分别处理洋葱表皮;

时间n表示开始用清水处理洋葱表皮),测得该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变化,图中代表尿素溶液处理结果的是(  )。

A.a B.b

C.c D.d

14.下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对该图的正确理解是(  )。

A.Ⅰ和Ⅱ分别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B.Ⅰ和Ⅱ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

C.葡萄糖、性激素是以Ⅱ方式进入细胞的

D.水、二氧化碳、氧气是以Ⅰ方式进入细胞的

15.如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

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16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中ATP的惟一来源

B.有氧状态下,谷氨酸棒状杆菌在线粒体内合成ATP

C.ATP分子由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D.有氧条件下,植物根毛细胞的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17如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中的A代表的是腺嘌呤,b、c为高能磷酸键

B.ATP生成ADP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不可逆

D.酶1、酶2具有催化作用,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18.图示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对抗体的消化作用,根据图示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胃蛋白酶能使抗体失活

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胃蛋白酶催化抗体分解断裂的肽键数目多于木瓜蛋白酶

19.如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或生成物量)变化情况。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图①能用来表示反应物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B.图②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后,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关系的变化情况

C.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过氧化氢酶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率,则虚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

D.图②可以用来表示不同温度下,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20.如图是绿色植物体内能量供应及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A中合成ATP的部分是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B.B中的ATP用于还原三碳化合物

C.A、C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相同

D.D中能量的去向是用于耗能的生命活动

21.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状态,葡萄糖的消耗量剧增,但产生的ATP没有明显增加。

这是因为

A.机体产热增加,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B.葡萄糖分解不彻底,能量没有释放出来

C.ATP合成酶量减少,无法大量合成ATP

D.机体代谢加快,大量能量随汗水流失了

22.对下列曲线图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图

(1)纵坐标可以是K+吸收量,横坐标可以是呼吸作用强度

B.图

(2)纵坐标可以是酶活性,横坐标可以是温度

C.若图(3)中横坐标表示底物浓度,纵坐标表示反应速度,则①②可表示等量酶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度曲线

D.若图(3)中横坐标表示底物浓度,纵坐标表示反应速度,①表示正常情况下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则③④可表示加入抑制剂后的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关系

23.如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

B.限制f~g段上升的原因是酶的数量,故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

C.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f点都将下移

D.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24.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

C.光照强度a~b,曲线Ⅰ、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b~c,光合作用强度限制因素仅为光照强度、温度

25.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类型的装置图,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的是()

A.装置1中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中红色液滴不移

B.装置1中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中红色液滴右移

C.装置1中红色液滴不动,装置2中红色液滴右移

D.装置1中红色液滴右移,装置2中红色液滴左移

26.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

图1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合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若将温度提高到30℃(原来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从理论上分析,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应该是()

A.a点上移,b点左移,m值增加

B.a点下移,b点左移,m值不变

C.a点下移,b点右移,m值下降

D.a点下移,b点不移,m值上升

27、在正常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当突然改变某条件后,即可发现其叶肉细胞内五碳化合物的含量上升,则改变的条件是

A.停止光照B.停止光照并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

C.升高二氧化碳的浓度D.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

28.有学生在做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采用圆形滤纸片,将提取出的色素溶液画在距圆心1cm的圆圈上,将滤纸自圆心折叠后层析,经层析后,色素被分离为四个半径不同且颜色不同的同心圆(如下图所示),请推测最外圈色素的颜色是

A.橙黄色 B.黄绿色 C.蓝绿色 D.黄色

29.某校兴趣小组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设计了如下实验:

向甲、乙两气球中分别注入10mL酵母菌培养液、10mL加热煮沸后冷却的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分别注入适量相等的氧气,扎紧气球,分别固定于装有20℃温水的烧杯中。

再将整个装置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乙形成对照以消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实验误差

B.实验开始的一段时间内,甲、乙两烧杯内液面都没有发生变化

C.记录实验开始30min后,两烧杯内液面甲升高、乙没有发生变化

D.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培养液以确认是否进行的是无氧呼吸

30.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

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

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

简答

1.(13分)下图是某同学画的几个植物细胞的示意图,请回答。

(1)注明图中各标号所指结构的名称: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2)表示质壁分离的正确图解是________,4的成分为。

(3)发生质壁分离的外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清水中,如果不能复原,则说明_________。

(6)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说明:

成熟的植物细胞的____________可以通过__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与外界环境的溶液发生渗透作用从而进行________。

2.(14分)Ⅰ.下图是细胞结构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Zxxk.Com]

(1)图甲、乙可能属于的细胞是(  )。

A.玉米的叶肉细胞 B.酵母菌

C.蓝藻 D.洋葱根的分生区

(2)图丙中,A的完整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A的厚度变小,说明A具有________________。

(3)物质通过图丙中结构的方式若是主动运输,则与其上的________成分有关。

图丙能将分泌物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体现了其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甲形成的组织是否为很理想的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________。

3.(12分)下图1表示物质出入细胞的示意图,图2中曲线甲、乙分别代表物质进入细胞的两种方式。

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2中曲线甲代表________,曲线乙代表________,Q点对应时刻细胞不再吸收物质分子,此时,限制物质进入细胞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某海洋生物的细胞中物质X、物质Y浓度分别为0.60和0.14,而海水中物质X、物质Y浓度分别为0.29和0.38(浓度单位均为mol/L),由此可知该细胞能主动地________(吸收/排出)物质X,可用图1中的________(a、b、c…)表示。

(3)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质膜的亲水性通道,细胞膜水通道、离子通道是普遍存在的。

若肾集合管管壁细胞膜受刺激后发生兴奋时,水通道开放,大量水被肾集合管管壁细胞重吸收,则代表此过程中水的流动可用________(a、b、c…)表示。

4.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转换的重要细胞器。

请据图回答:

(1)当叶肉细胞处于图II甲点状态时,可以发生图I中的哪些过程?

(用图中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

(2)当叶肉细胞处于图II中乙至丙段时,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达到丁点后,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3)当叶肉细胞处于图II丙点状态时,叶绿体内消耗的C02来自图I中________________过程。

(用图中字母表示)。

(4)图I物质A是________________。

如果在图II的乙点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含量将会________________。

(5)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需要外界的能量供应。

从能量输入叶肉细胞到能被生命活动所直接利用,其能量转移的具体途径是:

________________。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5.研究人员以某植物为材料,利用多套图甲装置,对影响光合作用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研究。

(1)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ATP和[H],请写出在光反应中形成[H]的反应式:

(2)在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图甲装置由阳光下移至黑暗处,则植物叶肉细胞内三碳化合物含量,(增加、减少)。

(3)为了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首先应在图甲装置的烧杯内加入二氧化碳缓冲液溶液,然后再打开该装置的活塞开关,使U形管两侧液面如图所示,关闭活塞,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4)光合作用速率在一天中是不断变化的,而呼吸速率是基本不变的,据图乙分析,图中(填字母)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5)实验的观察指标是U形管A侧液面的变化值。

在每一给定温度且其它条件均相同、适宜的情况下光照1小时,实验数据如下表: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水柱高度(mm/h)

1.0

1.7

2.5

3.2

3.7

3.5

3.0

请根据以上数据在指定方框的坐标内。

以直方图的形式画出各温度下的实验结果

答案及解析

1.答案:

A结构决定功能。

细胞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组成,膜内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这决定了膜具有流动性,从而保证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得以正常进行,体现了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2.答案:

B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它可以看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液泡中的细胞液通过原生质层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

当外界溶液——蔗糖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中央液泡会逐渐变小,原生质层缩小,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此时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能够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的细胞一定是活的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死细胞是全透性的。

3.答案:

D

4.答案:

C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膜包围了细胞内的一些物质,并将其分泌到细胞外,由此可知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5.答案:

C做此题的关键是一定要注意识图,看a、b、c、d与参照图所示细胞的液泡大小有何改变,若液泡增大,则说明细胞吸水,若液泡变小,则说明细胞失水,根据液泡变小的程度,可判断出细胞失水的程度,从而判断出细胞液浓度较精确的范围是a~d。

6.答案:

B由题图可知,该物质的跨膜运输速率刚开始时与膜外该物质浓度成正比,说明是顺着浓度梯度运输的。

最后跨膜运输速率不再增大,说明该物质运输还与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有关。

水和甘油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7.答案:

C由题意可知,胞吞作用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胞吞需要消耗能量;

植物摄取无机盐等矿质营养的主要方式是主动运输。

8C9D10D11D12B13B14D15B16C17D18C19C20C

21B22D23D24D25B26C27D

28.A【解析】

试题分析:

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所以扩散的速度最快,胡萝卜素的颜色是橙黄色,选A。

29.D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A正确,甲、乙两组只确认一个变量,形成对照。

B正确,乙气球无活的酵母菌,不进行细胞呼吸,气球体积不变,烧杯中液面不变;

甲气球内有活的酵母菌,开始一段时间内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O2量与产生的CO2量相等,气球体积不变,烧杯中液面不变。

C正确,甲气球随着O2的消耗,酵母菌开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气球体积增大,烧杯里的液面上升。

D错误,溴麝香酚蓝水溶液用于CO2的检测,但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CO2,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用于检测酒精,酒精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

30D

简答:

1.解析:

a图是正常的成熟植物细胞;

b图表示植物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缩小的液泡周围是原生质层(含细胞核);

c图将细胞核画入液泡内,d图将细胞核画在原生质层外,故均是错误的。

注意两点:

一是b图中的2——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不要误填成细胞质;

二是3应填液泡,不要填细胞液。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会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

答案:

(1)细胞壁原生质层液泡

(2)b外界溶液(3)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4)细胞壁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5)细胞由于失水过多而死亡(6)细胞液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渗透吸水和失水

2、答案:

(1)A 

(2)磷脂双分子层 一定的流动性 (3)B 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4)不是 

3、答案:

(1)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 能量供应(载体数量) 

(2)吸收 a (3)c

4、

(1)fgha

(2)光照强度(1分)CO2或温度或矿质营养或水(3)h和b(4)丙酮酸(1分)升高(5)光能一ATP中活跃的化学能一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一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5、

(1)2H2O→4[H]+O2(反应不要求配平;

箭头上方加“光”可给分。

(2)增加(3)使容器内的气压与外界气压相等(4)D(5)如图

【解析】

(1)还原氢是光反应中水的光解而产生的。

(2)其它条件不发生改变,由光照转移到黑暗因为光照消失,光反应受到影响,产生的ATP和[H]减少,细胞内三碳化合物还原需要ATP和[H],所以三碳化

合物还原受阻,在细胞内含量增加。

(3)由图可知U形管两侧液面相等,容器内的气压与外界相等。

(4)D点之前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说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速率,D点之后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速率,D是拐点,应是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5)水柱高度代表了光合作用强度,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图即可。

考点: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图形信息提取分析能力,对知识点的理解运用能力及作图能力。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