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扁鹊治病》课堂教学实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5435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扁鹊治病》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扁鹊治病》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扁鹊治病》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扁鹊治病》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扁鹊治病》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扁鹊治病》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扁鹊治病》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扁鹊治病》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扁鹊治病》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扁鹊治病》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扁鹊治病》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扁鹊治病》课堂教学实录.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扁鹊治病》课堂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扁鹊治病》课堂教学实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扁鹊治病》课堂教学实录.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扁鹊治病》课堂教学实录

《扁鹊治病》课堂教学实录(部编本四年级上册)

师:

这些年,生活水平提高了,养生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电视上的养生节目,收视率奇高。

于是,许许多多养生方面的“专家”和“大师”,像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

请大家看看屏幕上这四位。

师:

有认识的吗?

生:

没有。

师:

不认识,没关系。

认识了,不一定是好事。

(生笑)如果你要看病或者养生,凭直觉,你会选择哪一位?

生:

我选第三位。

从他穿的衣服看,是位道士。

能被《人物周刊》当成封面人物的道士,一定非常了不起。

师:

有道理!

和尚、道士,在我们的心目中,都有点神秘的感觉。

还有谁来说。

生:

我选第一位。

看看他后面的书橱就知道,他是一个喜欢阅读、知识渊博的人。

师:

藏书多,不一定学问多。

北大有位教授,学富五车。

有人跑他家一看,一本书也没有。

人家读书,看一本,撕一本,把知识都装进脑子里去了。

(生笑)

生:

我选第四位。

你看他,站在台上讲话,说明他有很大的本领。

师:

我也天天站在台上讲话,说明我的本领也不小。

(生笑)

生:

我觉得第二位最可信。

你看他把自己养得白白胖胖的,说明他懂得养生。

师:

有道理,自己都不会养,怎去养别人呢?

(生大笑)我来简要介绍一下这四位。

第一位叫张悟本,他在电视上说,养生简单,顿顿吃绿豆呗,搞得绿豆身价暴涨,被大家戏称为“逗你玩”;第四位,叫林光常,他说,要健康,先排毒,生病不用吃药,食物可以治病,结果害死了不少人。

其他两位,推崇气功,只要练气功,得了病可以不打针不吃药。

你们觉得,他们的话可信吗?

生:

不可信。

师:

我给这组画取了一个名字,一起读——

生: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大师”》。

师:

再看看下面这四位。

认识吗?

(投影出示:

生:

中国古代四大名医。

师:

是的!

他们是我们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医生,医德高尚,医术高明。

许多年过去了,他们的奇闻轶事还在民间流传。

我也给这幅画取了个名字——

生:

《这些年,我们怀念的名医》。

点评:

课前谈话,看似随意,实则匠心独运。

让学生了解近些年出现的四位“大师”以及中国古代的四大名医,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教学目的有三:

一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把目光聚焦到本文的主人公——扁鹊身上;三是和结课时的“回归现实”遥相呼应。

一、检查预习

师:

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和中国古代一位名医有关。

题目叫——

生:

《扁鹊治病》。

师:

课文大家都预习过了,我来检查一下。

谁来读读这几个的词语:

出示:

蔡桓公、扁鹊、皮肤、肠胃、骨髓、理睬

师:

读得很准确,说明你预习得很充分。

其中有两个词语,大家要注意,两个三声的字组成词语,第一个字要发生音变,读成二声。

我们一起来读。

生:

骨髓,理睬。

师:

光会读,还远远不够,关键得会写。

拿起笔,我们再来听写几个词语。

(词语:

蔡桓公、扁鹊、肠胃、理睬)

师:

“睬”字,右边是个“采”,上角是爪字头,右下为木,表示用手采摘果子,加上“目”就表示“看”,现在引申为“搭理、理会”;“肠胃”这两个字,都有一个“月”,绅士写法不同。

“月”做偏旁,要写得瘦高;做字底的时候,要变得矮一点,胖一点,撇变为竖。

请大家检查一下,把写错的字纠正过来。

点评:

生字教学,不能一带而过,也不能面面俱到。

教什么?

教知识的重点、难点。

屈老师提醒孩子,正确认读“骨髓”“理睬”两个词语,并告诉他们为什么,很有必要。

这样,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规律。

书写指导,教师抓住几个容易写错的字,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点拨,并要求学生随即改正,训练扎实到位。

二、概括大意

师:

读则寓言故事,主要写了两个人物,他们分别是——

生:

扁鹊和蔡桓公。

师:

(板书:

扁鹊、桓公)课题虽然叫《扁鹊治病》,但是扁鹊并没有开药,更没有把蔡桓公的病治好。

其实,这篇文章,以古文的方式,选入中学课本,题目就叫《扁鹊见蔡桓公》。

我觉得,这个题目更恰当一些。

故事中,扁鹊拜见蔡桓公,一共见了几次?

生:

四次。

师:

准确地说,应该是见了三次。

最后一次,远远地躲开了。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扁鹊拜见蔡桓公,发现蔡桓公病情如何?

用“——”画出来;扁鹊告诉蔡桓公,蔡桓公的态度怎样?

用“﹏”画出来。

读完后,想一想,尝试用词语填充这张表格:

出示:

次数

扁鹊的诊断

蔡桓公的态度

1

病()

不()

2

病()

不()

3

病()

不()

4

病()

不()

师:

同学们读得很投入,勾画得很认真,我们现在来交流一下。

谁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想法。

生:

第一次拜见蔡桓公,扁鹊的诊断是皮肤上有点小病,蔡桓公不相信他的话。

师:

皮肤上有点小病,我们概括为:

病在——

生:

皮肤。

师:

蔡桓公的态度是——

生:

不相信。

不信。

师:

第二次呢?

生:

我认为是病在皮肉,蔡桓公的态度是不理睬。

师:

“病在皮肉”不如换成“病入皮肉”,“理”和“睬”的意思一样,建议把“不理睬”换成“不理”或“不睬”更简练。

生:

第三次,扁鹊的诊断是病到肠胃,桓公的态度是不高兴。

师:

“不高兴”,可以换成两个字——

生:

不爽。

不悦。

不快。

不乐。

师:

我们就用“不悦”吧。

生:

最后一次,扁鹊认为桓公的病已经深入骨髓,蔡桓公看到扁鹊躲着他,觉得很奇怪。

师:

是呀,我们换成“病入骨髓”,桓公却一点也不知道,这叫不——

生:

不解。

(此时已完成下列表格)

次数

扁鹊的诊断

蔡桓公的态度

1

病(在皮肤)

不(信)

2

病(到皮肉)

不(睬)

3

病(至肠胃)

不(悦)

4

病(入骨髓)

不(解)

师:

谁能看着表格,把课文的大意讲一讲。

生:

扁鹊第一次见到桓公,说他皮肤上有点小病,蔡桓公不相信;第二次,扁鹊说他病已经到皮肉之间了,蔡桓公没有理睬他;第三次,扁鹊说他的病已经到了肠胃里,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第四次,扁鹊说他的病已经深入骨髓,蔡桓公却没有感觉到。

最后,蔡桓公病死了。

师:

你看,抓住了主要情节,就把故事讲明白了。

同桌之间相互合作,用简练的语言,相互讲一讲这个故事。

(生同桌相互讲述故事大意)

师:

(隐去字幕)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得再简练点。

生:

扁鹊三番四次告诉提醒蔡桓公要治病,但是桓公不听劝告,小病变成大

病。

最后,蔡桓公病死了。

师:

“三番四次”用得很准确。

点评: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是简洁、全面。

老师让学生朗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加工锤炼,用相对整齐的词语或者短语进行表述,新颖有趣,且具有一定的难度。

我们看到,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所呈现出来的积极的思维状态。

因此,教学活动,不能停留在一个层面,应该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有梯度的活动,拾级而上,教学就有了深度和理趣。

三、品读故事

1、说说扁鹊

师:

文章里主要写了两个人,分别是谁?

生:

蔡桓公和扁鹊。

师:

作者写扁鹊的时候,主要描写了人物的语言。

用心读一读扁鹊的话,边读边思考:

你从扁鹊的话里读懂了什么?

扁鹊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语气?

什么样的神态?

根据自己的理解,练一练。

出示:

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学生练习后)

师:

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怎么说的,谁来读读?

生:

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师:

扁鹊的话里有两层意思:

一是蔡桓公的病——

生:

是小病。

不严重。

没有大问题。

师:

二是病虽然小,但是应该早些治疗。

请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蔡桓公的病很轻微。

生:

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师:

谁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病虽然很小,但是应该及时。

生:

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师:

读课文,不仅要理解意思,还要把自己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第二次呢?

生:

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师:

是呀,比以前严重了。

谁用朗读告诉蔡桓公,他的病严重了,得赶紧治疗。

生:

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师:

你想想啊!

桓公的病加重了,作为医生的扁鹊,有什么感受呢?

生:

焦急。

着急。

师:

请你焦急地读一读。

生:

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师:

第三次呢?

生:

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师:

此时的扁鹊,可以说是心急如焚啊!

他会怎么劝蔡桓公呢?

谁再来读读?

生:

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师:

从一次又一次的劝告中,你体会到扁鹊是个怎样的人?

生:

很有责任心的人。

很执着的人。

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

2、说说桓公

师:

面对扁鹊一次又一次的劝告,桓公是又有什么反应呢?

请你读读下面三句话,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

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师:

我们先来看第一次,扁鹊说他皮肤上有点小病,他是怎么回答的?

生:

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师:

你从这句简单的话中,读出了什么?

生:

桓公根本不相信他。

生:

桓公认为扁鹊是个骗子。

师:

是呀!

桓公一点儿也不相信他。

谁再来读一读。

生:

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师:

如果加上动作,不屑一顾的感觉就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试试。

生:

(抚胸、摆手)我们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师:

真是活灵活现啊!

第二次,扁鹊说他的病加重了,蔡桓公有什么反应?

生: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师: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

他在想什么呢?

生:

我明明说过自己没病,你为什么还要来烦我?

生:

他越是说我有病,我就越不相信他的话。

生:

一次次来烦我,该不是想骗我一些钱吧。

师:

第三次,蔡桓公什么反应呢?

生: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师:

非常不高兴,是什么样子的?

生:

脸黑得像锅底,眼睛里会喷出活。

生:

恨得咬牙切齿,很不得把扁鹊拉出去斩了。

师:

从蔡桓公的反应中,你觉得蔡桓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

自以为是的人。

很自负的人。

很固执的人。

3.串讲故事

师:

我们来配合一下,讲一讲这个故事。

女生读扁鹊的话,男生读蔡桓公的反应,我来串联整个故事。

师:

(音乐起)有一天,名医扁鹊拜见蔡桓公,善意地提醒他——

生:

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师:

蔡桓公听了,一点都不相信他——

生:

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师: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急切地催促他——

生:

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师:

蔡桓公听了,有点讨厌他——

生:

蔡桓公有点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扁鹊又退了出来。

师:

十来天后,扁鹊越来越担心蔡桓公的身体,郑重地劝告他——

生:

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师:

蔡桓公听了,非常痛恨他——

生:

蔡桓公非常不高兴。

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师:

就这样,蔡桓公的病越来越严重,小病变成了大病,最终的结果是——

生:

蔡桓公病死了。

4.角色体验

师:

我来采访一下蔡桓公。

大王啊大王,人家扁鹊是家喻户晓的名医,你怎么就不相信他的话呢?

生:

他只是在我身边站了一会儿,就说我有病。

我当然不相信他喽!

生:

他没有说清楚我为什么得病了,有什么症状,我当然不相信。

生:

他这样的骗子,我见得多了,分不清谁是名医,谁是骗子。

师:

大王啊大王!

据我所知,扁鹊既没有骗您的钱,更没有伤害你,你怎么就越来越生气呢?

生:

因为他老是说我有病。

(生笑)

生:

他三番五次来找我,求着我治病,我当然很生气喽。

生:

他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竟然说我有病,本大王能不生气吗?

师:

是呀!

人家是大王,这事最好私聊。

生:

他不仅说我有病,还威胁我,再不治会怎么样。

我当然不高兴喽!

师:

是呀!

没什么别没钱,有什么别有病!

看来,谁也不喜欢别人说他有病。

(生笑)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有病,得了病也不去看医生。

有一个成语——讳疾忌医(板书:

讳疾忌医),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点评:

教学的成败,取决于对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准确把握。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一定程度上讲,体验重于理解。

如何让学生融入文本,体验文本人物的喜怒哀乐呢?

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的体验活动:

揣摩语气,读好扁鹊的语言;合理想象,读好蔡桓公的表现;配乐串读,强化整体认识;角色采访,直抵人物内心。

教学活动,从文本语言入手,一步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特别是教师设计的采访环节,让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实现了角色的转换,学生感同身受,直抒胸臆。

从而,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讳疾忌医”的人性弱点。

四、揭示寓意

师: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面对浑身疼痛、命悬一线的蔡桓公,名医扁鹊

为何一走了之?

生:

因为桓公的病已经很严重,谁也没办法了。

师:

是的,无药可救了。

生:

如果不走,治不好桓公的病,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生:

桓公的病已经深入骨髓,只能等死了。

师:

这叫“病入膏肓”。

课文有一段话,写出了扁鹊不再为桓公医治的原因,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

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师:

“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

是说扁鹊没有能力吗?

生:

不是,是说没有任何办法了。

师:

是呀!

面对固执的蔡桓公,名医扁鹊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

(板书:

无能为力)。

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

生:

得了病,要听从医生的建议,早作治疗。

生:

做人不能太顽固,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

生:

有了小病,要尽早治疗,不然会变成大病。

师:

仅仅治疗疾病,是这样的吗?

生:

不是!

其他方面也一样。

比如,你犯了小错,不及时改正,会变成大错。

师:

变成大错会怎样?

生:

成了习惯,改不了了。

生:

没有机会改正了。

生:

会有很严重的后果。

师:

是的。

有了小缺点,小错误,要及时改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防微杜渐”。

(板书:

防微杜渐)

点评:

对“无能为力”的理解,很有必要。

正因为有了连名医都“无能为力”的严重后果,所以“防微杜渐”就显得非常重要。

其中,对于寓意的概括,教师的指导呈现了“由放到收再到放”的聚焦过程。

学生的认识都有道理,但是,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寻找出文本的核心价值——防微杜渐;仅仅让学生知道,小病要及时治疗还不够,必须要认识到,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与生活中的其它事。

因此,教师的追问很有必要。

五、拓展延伸

师:

蔡桓公身为一国之君,处理过许许多多的大事。

最终,却因为一点小病,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在临终前,他的心情一定不会平静。

他会想些什么呢?

请你发挥想象,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出示:

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又听说扁鹊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他百感交集:

师:

蔡桓公在想什么呢?

他可能会想到,自己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他可能会想到扁鹊,苦口婆心,原来都是为他好;他可能想到自己的病,他可能想到事情的前前后后……

(学生写完后交流)

生:

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又听说扁鹊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他百感交集:

我作为一国之君,聪明了一辈子,却被一点小病要了性命。

看来,还是大家说得对:

不听医生言,吃亏在眼前!

师:

俗语改得好,真是画龙点睛。

生:

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又听说扁鹊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他百感交集:

扁鹊一次次来找我,原来都是为了我的病啊!

只可惜,我把别人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伤害了别人,更伤害了自己。

我真是后悔快要断肠了。

师:

明白了扁鹊的良苦用心,可是为时已晚了。

生:

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又听说扁鹊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他百感交集:

本来是一点小病,热水敷烫就可以治好。

没想到,被我一拖再拖,到了今天的地步,真不应该啊!

哎,这一切,都是我自作自受,怪不得别人。

师: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但是,人性是极其复杂的。

谁都知道得了病要治疗,但是蔡桓公怎么就执迷不悟呢?

有时候,需要我们换个角度来看问题。

如果是李一大师来拜见蔡桓公,他肯定不会这样做。

他也许会说什么呢?

生:

他会说大王的好,讨他的欢心,骗他的钱。

师:

是的。

他也许会说,大王,我看您容光焕发,精神状态不错,身体一定很健康。

您的健康,是全国人民的福气。

我最近办了个养生班,练练气功,可以延年益寿。

大王,您也来试试吧?

要不,我给您打个八折?

(生大笑)

师:

大王听了,受用吗?

会接受治疗吗?

生:

会。

师:

但是,一代名医扁鹊,怎么就不能获得大王的信任呢?

这个问题,你们得到生活里去找答案。

下课。

点评:

有了前面几个教学环节的持续铺垫,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趋于深刻,对人物特点的把握较为准确。

此时,安排小练笔,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对寓意的理解。

教师的点拨,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让练笔呈现出生气勃勃的景象。

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留给学生无尽的思考空间。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令人回味悠长。

板书:

扁鹊治病

桓公讳疾忌医

防微杜渐

扁鹊无能为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