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运动 高中闸北地理新王牌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06246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0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运动 高中闸北地理新王牌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大气运动 高中闸北地理新王牌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大气运动 高中闸北地理新王牌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大气运动 高中闸北地理新王牌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大气运动 高中闸北地理新王牌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大气运动 高中闸北地理新王牌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大气运动 高中闸北地理新王牌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大气运动 高中闸北地理新王牌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大气运动 高中闸北地理新王牌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大气运动 高中闸北地理新王牌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大气运动 高中闸北地理新王牌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大气运动 高中闸北地理新王牌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大气运动 高中闸北地理新王牌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大气运动 高中闸北地理新王牌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大气运动 高中闸北地理新王牌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大气运动 高中闸北地理新王牌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大气运动 高中闸北地理新王牌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大气运动 高中闸北地理新王牌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大气运动 高中闸北地理新王牌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大气运动 高中闸北地理新王牌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气运动 高中闸北地理新王牌Word格式.docx

《大气运动 高中闸北地理新王牌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运动 高中闸北地理新王牌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气运动 高中闸北地理新王牌Word格式.docx

B.6月5日晴朗

C.3月22日 多云

D.6月20日多云

思路导航:

本题以我国某地某日太阳辐射的变化为背景,考查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及读图能力。

从图中可知,该地北京时间6:

00左右日出,20:

40左右日落,昼长约14.5小时,应该是夏半年,排除A、C选项;

从太阳辐射日变化曲线上分析,上午辐射相对较弱,北京时间12:

00~14:

00时段有明显下降,显示云层对太阳辐射影响较大,可判断该日天气为多云,D项正确。

对流层大气逆温现象

1.逆温现象:

对流层的温度一般上冷下热,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称为逆温现象。

即高空的实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理论温度。

2.逆温的类型

辐射逆温:

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很快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从而产生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

平流逆温:

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大气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小,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

这种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

锋面逆温:

在锋面附近,由于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大,暖空气爬到冷空气的上面,也会产生明显的逆温现象。

地形逆温:

在山谷盆地中,晚上较重的冷空气沿山坡流动,聚集在山谷底部,谷底原来的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由此形成逆温,这种逆温一般发生在晚上。

还有一种情况是,冬半年冷空气在向低纬地区运动的过程中,因冷空气较冷重,把地势较低的盆地和谷地地区填满,而盆地上空是暖空气,在盆地上空暖空气与盆地内冷空气交界的大气层形成逆温。

这种逆温现象发生在冬半年。

读“大气热量交换过程图”,回答1~4题。

1.上图中的序号代表大气逆辐射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较气温低的原因是

A.③变小B.②变小C.①变大D.④变大

3.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会导致大气热量交换环节的强弱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变大,②变大B.②变小,③变小

C.③变大,④变大D.⑤变小,④变大

4.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变大,②变大B.②变大,③变小C.⑤变大,④变大D.②变大,④变小

下图为“昆明(25°

01′N,海拔1891m)与吐鲁番(42°

56′N,海拔34m)日均温≥10℃持续期和积温(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相关数据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图为“昆明(25°

读图完成4~5题。

7.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昆明持续期长,是因为海拔高、太阳辐射强

B.吐鲁番持续期短,是因为夏季气温较低

C.昆明积温低,是因为海拔高导致夏半年气温不高

D.吐鲁番积温高,是因为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

8.下列有关两地自然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吐鲁番夏季炎热干燥,是因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昆明近几年春旱的主要原因是西南季风势力强

C.吐鲁番干旱的主要原因是深居内陆,距海远

D.昆明四季如春,是因为距海近,受海洋调节明显

烟流的扩散有爬升型、熏蒸型、波浪型、平展型等不同形态,大气对流运动对烟流的扩散具有很大的影响。

读下面四幅图,回答9—10题。

9.下列四种烟流扩散形态,与其对应的大气状况图正确的是(  )

10.波浪型烟流多出现在(  )

A.晴朗的夜间B.日出前后C.多云的夜晚D.晴朗的白天

(北京文综)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11.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13.下图是“我国某地阴天和晴天时气温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阴天气温日变化曲线的是________(A、B),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天的夜里?

(3)该地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发现雨过天晴后,天空呈蔚蓝色。

试解释原理。

 

1.D2.A 3.C 4.D解析:

第1题,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因此D项正确。

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③为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减弱,会导致大气吸收的热量减少,从而导致气温较低,所以A项正确。

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如果两者变大,则地面升温,地面辐射会增加,气温也会升高,不符合题干要求,所以B、C项错误;

④代表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增强会使地面温度升高,所以D项错误。

第3题,二氧化碳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小,因此A、B项错误;

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所以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使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加,即③变大;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会增强,因此④⑤都变大。

C项正确。

第4题,西北地区深居我国内陆,晴天多,云量少,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即②变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小,即④变小,所以D项正确。

7.C 8.C解析:

第7题,昆明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所以持续期长,因为海拔高,夏季气温低,所以积温低;

吐鲁番纬度高,持续期短,又位于我国内陆,云量少,夏季气温高,所以积温高。

第8题,昆明近几年春旱的主要原因是西南季风势力弱,湿润水汽难以到达,而四季如春是因为海拔高。

9.D 10.D解析:

第9题,大气的稳定程度决定着烟流的扩散类型,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时,烟流呈波浪型;

下层稳定上层不稳定时呈爬升型;

下层不稳定上层稳定时呈熏蒸型;

大气处于稳定状态时呈平展型。

第10题,晴朗的白天,由于近地面受热不均,大气不稳定,烟流呈波浪型。

11.B

13.

(1)B 白天云层的反射作用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较低;

夜间云层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降得很低,故气温日较差小。

(2)晴天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幅度大。

(3)雨过天晴后,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蓝紫光被散射,使天空呈蔚蓝色。

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如下图所示:

(1)判读

①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

即PA>PC,PB>PD。

②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者气压高,下凹者气压低,即PC>PD,PB>PA。

③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即近地面为高压,高空则为低压。

(2)应用

①判断气压高低:

如上图中比较同一地点不同高度气压值和同一水平面上不同点的气压值可得:

PB>PA>PC>PD。

②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a.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

夏季:

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

冬季:

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b.判断裸地与绿地

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c.判断城区与郊区

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③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如A地;

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如B地。

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

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

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山坡冷热不均,人类活动都有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

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1)海陆风

影响与应用:

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影响:

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城市热岛环流

城市风的影响:

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A.大气环流

B.季风环流

C.低纬环流D.热力环流

例题1(浙江文综)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

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拉萨位于拉萨河谷地,受到山谷风环流的影响。

白天,气流沿山坡上升,谷地处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水汽冷却凝结,C项正确,D项错误;

夜晚,气流沿山坡下沉,谷地处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雨,A、B项错误。

C

例题2下图为“太阳墙工作原理示意图”。

读图完成

(1)~

(2)题。

(1)太阳墙全新空调系统的核心组件是太阳墙板,图示太阳墙所涉及的地理原理是(  )

A.风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B.气流辐合上升

C.热力环流D.大气环流

(2)图示气流的动力主要来自(  )

A.气压梯度力B.太阳辐射

C.风能D.地转偏向力答案:

(1)C 

(2)B

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单位:

hPa)”,完成3~4题。

3.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A.O→P→M→N→OB.P→O→M→N→P

C.M→N→P→O→MD.N→M→O→P→N

4.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

(全国卷)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

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

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5~6题。

5.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

A.4℃  B.12℃ C.16℃  D.18℃

6.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的气温(  )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

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7.下图为“城市风原理逻辑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热力环流的某个环节,数字序号为具体内容,下列组合最恰当的是(  )

①地区和郊区地面冷热不均②空气垂直运动

③高空、近地面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④空气水平运动

A.甲①,乙④,丙③,丁②B.甲①,乙②,丙③,丁④

C.甲③,乙②,丙①,丁④D.甲②,乙③,丙①,丁④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汇报》消息 风能是炙手可热的绿色能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正一点一点地“侵蚀”着这个能源“新星”。

国家气候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

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

材料二 某海岸附近的等压面示意图。

(1)当发生材料二中图示情况时,应出现于下图中的________(时段)。

(2)“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若材料二图示为我国现在的等压面示意图,则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________(大或小)。

(3)试在材料二的图中画出此时的热力环流方向。

(4)下图为材料二图示地区的水平气压分布图,图中箭头表示所处位置的最终风向。

①该图所示地区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C.东半球 D.西半球

②在图中箭头处画出风所受的力,用f1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f2表示地转偏向力,f3表示摩擦力。

11.(天津文综)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

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

(2)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参考图甲,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

3.A 4.A解析:

第3题,注意海拔和气压的变化方向,近地面气压高的地方空气下沉,气压低的地方空气上升,高空与近地面相反,从而可知A项正确。

第4题,N处为低压,气温高,等压面下凹,等温面上凸。

5.C 6.B解析:

第5题,图中最高气温在21℃~23℃之间,最低气温在5℃~7℃之间,故温差应该在14℃~18℃之间。

第6题,多云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最高气温低于晴天,A错误;

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而不是正午,C错误;

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变化最剧烈处在9日8~13时,D错误;

从题中信息可以判断8日为多云,9日为晴天,晴天时白天气温变化更剧烈。

7.B解析:

由于不同地区间的冷热不均,首先引起空气垂直运动,使高空、近地面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出现差异,气压差的存在进而引起水平运动,这样便形成了热力环流。

10.

(1)8~16时 

(2)小(3)如下图:

(4)①A ②如下图:

11.

(1)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2)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

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

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水平气压梯度力:

只要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差,就会产生促使大气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的力,这个力叫水平气压梯度力。

特点:

(1)垂直于等压线;

(2)由高压指向低压;

(3)等压线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作用:

使风速加快。

风向: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

由于地球自转,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会发生偏转,我们把促使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的力叫地转偏向力。

(1)垂直于空气的运动方向;

(2)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只改变气流的运动方向,不改变运动速率。

平行于等压线。

(高空)

结论: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风压定律:

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

3.摩擦力:

是指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动状况不同的空气层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阻力。

方向与风向相反。

使风速减慢。

在三力作用下的风向:

与等压线斜交。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

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低压在左前。

有关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的运动即是风B.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C.风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D.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例题1(天津文综)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

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

读下图,完成下题。

据上图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判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图中显示,乙地位于低压中心的东侧,根据气流运动规律,此处吹偏东风,从海洋吹向海岸即“向岸风”。

加上该地处于海湾,加剧了风暴潮的强度和危害。

B

例题2(江苏卷)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

图中M地的风向是(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C

例题3(全国卷)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

据此完成下题。

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据天气系统的移动速度,运用比例尺大体量算,24小时后甲地位于高压系统西部,吹东南风。

风向和风力大小的判断

1.风压定律:

在北半球近地面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右后方,低气压在左前方;

在南半球近地面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左后方,低气压在右前方。

2.根据等压线的高低及气压场所处的南、北半球确定任一地点的风向: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沿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气压场为例):

3.风向表示方法如下图所示:

4.风向的应用:

根据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可以定南北半球、定气压高低、定三力、定近地面或高空。

5.风力大小的判定:

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在不同地图中,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的地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比例尺越小,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下图为“南半球某地某日等压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从图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甲地气流上升B.乙地是低压中心

C.a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D.b地此时吹东南风

4.图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正确的是(  )

下图为“1月某日欧洲西部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

hPa)。

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图示气压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地气压值高于乙地B.乙地气压值高于丙地

C.丙为低气压中心D.丁为高气压中心

6.关于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风力小于乙地

B.此时,甲地天空中云量少于乙地

C.甲、乙两地都吹偏西风

D.甲地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10.(安徽文综)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材料 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

受其影响,某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

下图表示该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图示时间银川气温________(高/低)于成都,分析其成因。

11.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温、冷却的模拟实验,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 图甲为福建省七月气温分布图,图乙为图甲中B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直方图。

(1)材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地理原理?

(2)说出图甲由A地经戴云山、B地到黄岗山一线的气温分布特点;

并根据材料一的实验,说明A地气温比B地低的原因。

(3)福建省是我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重点林区,森林火灾的危险性很大。

结合图乙分析,说出B地一年中森林防火的重点季节及理由。

3.B 4.C解析:

第3题,甲地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乙地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

a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弱;

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以及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可知b地此时吹西北风。

第4题,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实质上就是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气流从高压中心甲地流向低压中心乙地,再加上南半球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风向应向左偏并斜穿等压线。

①②流入低压中心乙的过程中气流与等压线垂直,④在流出高压中心甲时与等压线垂直。

5.D 6.A解析:

第5题,由图示知甲气压介于1012~1016hPa之间,乙气压为1024hPa,甲气压值低于乙;

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丙和丁的气压都大于1024hPa,为高压中心;

乙气压为1024hPa,低于丙地气压。

第6题,图中甲地等压线较稀疏,而乙地等压线较稠密,则甲地风力小于乙地。

依据风向判读方法,甲地吹西南风、乙地吹偏东风;

甲地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而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

10.低 与成都相比,银川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湿度较小,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弱,接近冷气团的源地;

成都北侧的山脉削弱了冷空气的势力,且热岛效应较强。

11.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大致呈M状分布;

A地处于沿海,受海洋影响显著,夏季增温较慢,气温较低。

3)秋冬。

秋冬季节,B地盛行冬季风,为一年中的干季,风干物燥,易引发森林火患。

解析:

(2)题,A地经戴云山、B地到黄岗山一线,结合图中等温线可知沿线温度变化呈“M”形,平原和内陆河谷气温较高,28℃左右,黄岗山和戴云山气温较低,24℃以下。

A地位于沿海,受海洋影响大,夏季增温较慢,气温较低。

第(3)题,结合图乙可知,秋冬季节降水较少,天气干燥,火灾危险性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