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调适策略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08770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心理调适策略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调适策略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调适策略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调适策略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调适策略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调适策略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调适策略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调适策略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调适策略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调适策略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调适策略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调适策略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调适策略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调适策略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调适策略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调适策略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调适策略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心理调适策略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

《教师心理调适策略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心理调适策略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心理调适策略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

(3)生理功能障碍:

身体容易疲劳、入睡困难或易觉醒、腰酸背痛、心悸、乏力。

进行医学检查时却无结果。

(4)人格障碍:

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导致患者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明显偏离了文化背景和大众的一般认知(尤其反映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了个体的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患者感到痛苦,已有临床意义。

人群发生率10%——13%。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

v偏执型人格障碍(敏感,多疑,固执,自我中心)

v分裂型人格障碍(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

v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冷酷无情、品行障碍、违法犯罪)

v冲动型人格障碍(情感不稳定、情感爆发、行为冲动)

v表演型人格障碍(高度情绪化和以夸张的行为吸引注意)

v强迫型人格障碍(过分的焦虑不安、疑虑重重、过分担忧恐惧和苛求完美、谨小慎微、拘泥细节、刻板、不安全)

v焦虑型(回避)人格障碍(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及自卑)

v依赖性人格障碍(过分依赖)

(5)出现幻听幻视等幻觉和妄想。

心理行为问题等级划分:

心理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以分为五个等级。

心理健康,心理困扰,心理障碍,神经症,精神病。

(一)心理健康:

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整体的生活适应的良好状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无心理和行为异常),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主动减少和解除心理困扰,积极预防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努力增强积极的情绪情感)。

国际心理健康标准(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公布的心理健康10大标准是: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合:

健康、开朗、乐观;

2、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与外界环境保持

接触。

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

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

地适应环境。

人际关系良好(幸福的关键);

3.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有幸福感.(很金钱有关?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不偏执怀疑、盲目自恋、无视他人、背离社会常规和规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

6.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和言行、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但不能发泄过分。

7.能恰当估价自己的能力,生活理想切合实际,能客观地认识他人和自我。

8.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但不能妨碍他人利益。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10.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中国心理健康标准:

(1)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

(2)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3)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4)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5)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6)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7)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8)人格完整和谐

樊富珉教授在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各种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说法后,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六大标志:

1、良好的自我形象:

开放、客观、肯定自己、悦纳自己、自信自尊

2、健康的情绪情感:

能满足合理的需要,情绪稳定、坦率、自然、乐观、有调适能力

3、协调的人际关系:

待人真诚,尊重宽容,坦诚相处,能沟通,拥有良好的关系

4、正常的智能状态:

智力正常,思维敏捷,有自我觉察能力

5、整合的人格品质: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乐观的人生态度,幽默感,有创造力

6、积极的社会适应:

勇于改变,灵活有弹性,合理评估现实,客观面对现实

此外,她还给出了一个成功人士的“四Q”模式:

AQ指的是承受挫折的能力;

IQ指的是智商;

EQ指的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情商,也就是自我觉察、自我激励、情绪的识别以及人际处理的能力等;

CQ指的是创造智商,即创造能力、创新能力。

其中IQ是基础,这个模式就是说人要全面地发展,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

吴思孝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应遵循:

(1)热爱教育事业,胜任教学工作;

(2)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特点;

(4)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

(5)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俞国良等人认为,教师心理健康标准为:

(1)对教师角色认同,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

(2)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3)能正确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具有高度的自我效能感;

(4)具有教育的独创性;

(5)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都能重视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唐绍文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应为:

(1)健康的人格;

(2)良好的师德;

(3)稳定的情绪;

(4)自我意识良好;

(5)坚强的意志品质;

(6)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心理困扰:

近期发生的只限于事物本身反应不强烈暂时性的事件(婚姻家庭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社会适应等方面)

特点:

1、时间短(一周以内)

2、伤害轻微(对社会功能影响小)

3、能自己调节

(三)心理障碍:

反应剧烈,严重影响个体思维逻辑,会出现非理性行为(冲动毁物),时间较长(一月以上),引发的心理问题内容泛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社会功能受损(退缩),少量伴有人格改变。

需求助于心理医生。

(四)神经症:

一组有不同亚型组成的轻度大脑功能失调(未发现器质性病理改变)的心理疾病的总称,有一定的遗传和人格基础,发病与精神应激因素或事件有关,无精神病症状,患者有相当的自知力,有治疗愿望,常以性格缺陷为致病内在基础。

需借助于要药物和其他辅助治疗。

可分为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

(五)精神病或重型精神病:

精神功能受损,无自知力,不能进行正常生活,除部分有器质性精神病(脑外伤,脑萎缩,脑肿瘤,炎症)之外,多数病因不明,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有幻觉妄想症状,需要专业治疗。

三、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

西安惠安中学原是一所企办学校,隶属于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所属的八四五厂,1964年建校,1973年发展为一所完全中学,1987年成为西安市重点中学,1998年晋升为陕西省重点中学,986年成为西安市重点中学,1998年晋升为陕西省重点中学。

目前,惠安中学已经成为具有53个教学班3100余名学生的陕西省较大规模的完全中学。

惠中高中每年录取的生源不是全县最好的,达到重点班分数线的比例也不是全县最高的。

但是经过惠安中学三年的教育,在这些学生身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最负责任的老师”——这是很多学生和家长对惠中教师的评价。

惠安中学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凝结着惠中教师的心血和智慧。

2、研究课题结论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一些心理学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得到大致的答案: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抽样检测,发现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经构成了“心理疾病”。

上海对全市小学教师的一项调查,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

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达48%,其中12%有明显的心理症状,2%程度较为严重。

研究表明:

目前,约有50%的教学一线教师有心理障碍,比正常人群心理障碍发生率多出1.5倍!

研究中发现(华中师范大学,周燕霞):

①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人群,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偏低,检出率为28.1%。

②男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教师(?

);

初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小学教师和高中教师,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小学教师;

不同年龄段教师检出率最高的是31—40岁年龄组的教师,其余依次是50岁以上年龄组、41至50岁年龄组和30岁以下年龄组。

③教师的职业压力是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压力因素依次是工作负荷、考试压力、自我发展、职业期望、学生因素和家庭人际。

④教师的职业生存状况较差。

四、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类型

1、职业适应问题。

主要表现在青年教师身上,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对教师角色、学校人际关系、工作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从而产生压抑、偏激或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

2、人际关系问题。

一些教师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能与学生、同事、领导融洽相处,不是与同行发生纷争,就是与学生产生对立,甚至与领导发生冲突,久而久之形成孤独、无助、郁闷、焦虑、自卑等不良心态。

教师之间的竞争及种种客观因素的制约,给教师之间人际关系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和家人发脾气,打孩子,出口伤人。

封闭自己,不与别人交流,缺少热情。

3、情绪问题。

由于工作压力大等各方面因素,一些教师常处于情绪低落、心境不佳的状态,不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甚至恣意发泄,借题发挥,造成人际环境恶化,这种恶化反过来又刺激不良情绪的滋生与蔓延,以致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忧郁状态。

还有老师经常出现高焦虑和心理疲劳,很多老师长出气,郁闷,“好累呀,其实是心累。

4、价值失落,心理失衡。

许多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能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遇到挫折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并诱发不良情绪,甚至形成灰暗情结。

如嫉妒、自卑、妄想、愤懑、抑郁等情绪和攻击性行为等。

有的还出现思维不灵活、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等心理机能的失调。

5、职业认同感低:

调查结果表明,一些老师对教育工作是不满意的,还有一些老师对教师职业的满意感和痛苦感并存,再有较少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师的劳动是自我折磨,体验不到工作乐趣。

6、职业倦怠:

个体在工作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或调适,长期处于心理不健康或者亚健康状态,就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指从事助人职业的工作者由于工作所要求的持续情感付出、由于在与他人相互作用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矛盾与冲突所引起的挫折感加剧,而最终导致在情绪、情感、行为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

7、个性不良:

不良的个性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如心胸狭窄,意志脆弱,好胜自负,过度敏感等,具有这些个性心理的教师往往与领导、同事或学生发生冲突,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久而久之,形成孤独,无援,苦闷自卑等不良心态。

8、网络成瘾:

上网时间失控,欲罢不能,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

五类成瘾(游戏,色情,关系,信息,交易)。

影响:

人际关系问题,学习,工作。

五、我国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造成教师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当前社会变化、市场经济带来的压力、冲击有关,也与社会、家庭、学校对考试升学率的片面重视及有关教育体制政策的不合理密不可分,同时还与日益增加的教育教学重负有关,与教师自身素质相关。

(1)教师职业的本身具有的压力

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适度压力能引起人们的积极反应,压力过度则可能导致身心失调,这些身心失调反过来又"

放大"

了心理压力,最终可能形成心理危机。

1、升学、评比压力重。

学生考试成绩、升学率一直是教师精神负担的最大来源。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各方只能以学习成绩的好坏、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估学校和教师,并且教师的职称评定、年终考核评优等直接受到学生学习成绩和升学率的制约,因此,加重了班级之间、教师之间的竞争性,本来应该是互帮互助、和谐友好的同事关系被竞争关系所取代了。

2、教师的工作项目繁多。

专职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项目是备课、讲课、课外、批改作业,如果是班主任还包括负责早晚自习、课间操、打扫卫生、组织班团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班干部、与家长交流联系(家访、家长会等)、写评语、填写成绩单以及各种收费等,可谓名目繁多,而且任何一项工作都不能出错,这无疑会给教师带来心理上的紧张感和压力感。

调查表明,50%以上的教师每周讲课在15节以上,45%的教师每周讲课在18节以上。

教师的日工作时间过长。

事实上,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每天实际的工作时间已无法用小时衡量,许多教师回家后甚至吃饭、休息、与自己孩子在一起时都仍在思考学生的教育与教学问题。

教师的许多隐形的劳动付出无法计量。

3、经济压力,工资待遇

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被列为国家发展的重点,教师地位、待遇稳步的提高。

但是在横向比较中,教师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比例,地位远不如其它相关行业,这难免造成教师的失落感、自卑感,同时由于教师长期在固定的环境中工作、在职务上升迁难、外出考察学习机会少等职业特点,都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心态的平衡性。

与教师的付出相比,教师的社会地位、待遇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4、人际关系(领导关系、同事关系)

教师为了分数、班级名次,各班之间竟争严重影响了教师之间的关系。

许多学校领导观念陈旧,在管理上更多的是采用“人治”的方法;

在工作中领导与教师的关系不融洽,一般教师参与学校工作的热情不高,在许多问题上教师有意见却不敢言语,只好以消极的工作态度来回应,以致校园内的气氛沉闷。

教师对直接上司的管理方法和风格不满;

认为组织不能为工作提供必要支持;

感觉工作缺乏自主性与独立性;

与单位所强调的价值追求格格不入;

建议得不到领导的重视;

多数教师(中学60.66%。

小学45.33%)在烦恼时不愿找领导谈心。

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下,学校内部也易形成的利益小团体,彼此为自己的福利相持不下,告状、搬弄是非、挑拨离间、明争暗斗,严重损毁教师清高的形象。

5、职业发展问题(学历、职称、职位)。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对教师的各个方面要求不断提高。

就学历而言,国家明文规定到2010年小学教师本科化,在初中、高中教师中要有一定比例的研究生。

此外,教师还必须通过外语、计算机考核,通过一定学历,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这些无疑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付出比常人、比以往教师高出几倍的努力。

6、竞聘上岗、末位淘汰

竟聘上岗,末位淘汰,分等级工资等都给老师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会导致同行关系紧张,和领导发生矛盾等负面影响,进而也会影响到、与领导的关系,同事之间的关系,甚至师生关系等(事业单位用人改革)。

7、问题学生压力,学生管理的压力

一个班里的学生什么样的人都有,不可避免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学生,不懂事,不听话,吵闹型、调皮捣乱型、敌视型、挑衅型、依赖型、甚至破坏型或欺骗型的都有。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每位老师要对班上几十个孩子进行心理压力疏导,学生有了烦恼、心事找老师开解,抑郁、焦虑情绪无形中转移给了老师,一个老师就像几十个孩子的"

心理垃圾桶"

而教师又不是心理专家,如果不学会及时疏导和自我调试,经常看到和面对这些不良的现象,也容易造成自身的心理问题

一旦学生在学校出事或在校外组织的参观、活动中有什么闪失,常常归责于学校、教师,有个别家长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打教师,进行所谓的“校闹”,或将学校、教师告上法庭,这无疑给教师带来巨大压力。

8、家长、政府和社会评价苛刻。

社会对教师形象“神化”不把教师当“人”看,政府、社会无法接受教师的一些“凡人”的表现,这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范跑跑事件)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迫切,可是由于教育子女的知识欠缺,可能使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不高,有的还养成许多不良习惯。

于是家长们把孩子发展的希望全都寄托在教师身上,有的把孩子的学习好坏、品德的优劣归咎于班主任教师,这样势必对班主任造成心理压力。

一些媒体在个别教师发生了有违师德的现象后,不恰当地大肆渲染(校长开房事件),而对绝大多数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尽心尽责、关爱学生的教师则相对宣传、肯定不够,在造成教师不满、挫伤工作积极性的同时,无疑客观上也给教师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个体原因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必然有其自身的因素。

如教师的角色意识模糊、对自身角色缺乏认同、没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对自己期望过高、对他人期望过高、看待问题过于理想化等原因,容易使教师无法接受现实和理想的矛盾,难于应对挫折,以致自暴自弃、悲观失望、紧张焦虑。

其次,教师某些不健全或不良的人格特征也易诱发不良心理的出现。

1、性格因素。

性格本身不是致病因素,但不良的或易感的性格因素,如过敏、脆弱等内向的性格,在有害的外界致病因素冲击之下,易出现心理障碍;

而稳定坚强与外向的性格,在同样有害致病因素冲击之下,能表现比较高的耐受能力,可以不出现精神障碍。

2、教育教学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要求教师在思想观念方面尽快转变,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尽快提高。

可是由于许多教师毕业后疲于教学工作,没有重视进修学习,所以在新的要求、新的形势下就显得能力不足,力不从心。

如果继续学习,在时间、精力方面觉得十分紧张,这样产生烦躁、焦虑的情绪就不足为怪了。

3、个人生活的变化。

积极和消极方面的变化(亲人丧失,婚姻破裂等)

(三)社会因素

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巨大变化,市场经济不断深化,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在拉大,利益得失差别也在扩大等等给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社会风气不正,造成教师心理失衡。

教师的职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们时刻以人的楷模去影响学生。

可是,面对社会现实他们看到的却是,公事私办、公款吃喝、化公为私、不公平竞争、贪污腐败。

教师的道德、责任与社会现实形成的巨大反差,造成教师心理极大的不平衡。

六、心理问题对教师的影响

1、影响自己(影响身体健康)

在教师中患神经症的占10%以上,而在其它职业群中平均只有2%左右。

教师约50%患慢性病,如颈椎病、腰椎病、咽炎、神经衰弱、强迫症、躯体化(心理紧张,特别是情绪紧张产生的躯体不适或症状,如头痛、睡不好觉、胃不舒服、心跳加快等)。

心理健康问题会影响身体健康。

中医认为,百病生于气。

西医认为:

心理压力大,不良情绪体验多,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影响免疫力下降,使得不能杀死恶性细胞,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临床医学实践发现:

近50年来的人类十大死因的前三位都是心因性疾病。

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癌症。

(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不正确的思维方式,不良情绪状态,不利的人格特点,不良心境通过影响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自己的恶劣情绪会破坏个人身体健康,令身体出现躯体化症状,常会引起感冒、头痛、胃痛、消化不良、溃疡、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不舒适。

以癌症为例,影响因素有应激反应,生活事件,人际关系紧张,重要的情感丧失,某种人格特征。

生理学家的实验:

生气十分钟会耗费大量精力,生气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比其它情绪发生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

因此动不动生气的人很难健康。

疾病和人格特征也息息相关

疾病人格特征

哮喘过分依赖,情绪不稳定,幼稚,消极

结肠炎强迫性格,抑郁,心情矛盾,心胸狭窄

冠心病忙碌,好胜,暴躁,敌意,成就感强

高血压压抑,愤怒,好强,易激怒,办事认真

偏头痛攻击性,固执,任性,对现实不满、

溃疡病被动,顺从,情感不稳,过分关注自己

癌症自我克制,内向压抑,情感表达贫乏

银屑病内向,孤独,固执,抑郁,敏感

糖尿病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抑郁

美国新奥尔良的奥施纳诊所曾做过统计,发现500个连续求诊入院的肠胃病人中,因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74%。

耶鲁大学医学院门诊部统计,求诊病人中因情绪紧张而致病的占76%。

哈佛大学学者对204位成年人作了跟踪调查,发现在21岁至46岁之间过着舒畅精神生活的59人中,只有2人在53岁时得了重病,其中1人死亡。

在同一时期内,得不到舒畅精神生活的48人,都在55岁以前死去。

通过有效改善心理健康状态,60%的心脏病与糖尿病,50%的中风以及3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2、影响工作(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主要特点是对教育和教学工作退缩、不负责任,情感和身体的衰竭,易怒、焦虑、悲伤和自信心降低。

表现为情绪衰竭如疲劳、烦躁、易怒、过敏、紧张;

对学生和教学工作态度消极、冷淡和缺乏感情反应;

个人成就感降低,难以从工作中体验到积极情绪。

职业倦怠会产生怨职情绪。

即不热爱本职工作,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

职业倦怠带来的消极心境:

忧愁悲伤、悲观失望、萎靡不振、烦躁不安、心神不宁、反应迟钝、效率低。

这些不良情绪的传递性,感染群体的情绪、人际关系紧张。

生理耗竭——疲劳临床维度

才智枯竭——知识认知维度

情绪衰竭——烦躁压力维度

价值衰落——挫败评价维度

去人性化——冷漠人际维度

攻击行为——自残行为维度

3、影响他人(影响人缘)

老师的恶劣情绪会影响同事和家人的情绪。

消极的心境会导致人际关系不和谐:

不能容忍他人的不足;

容易与人发生冲突、不快;

说话冷言冷语;

对自己或他人的评价、谈话都倾向负面的描述;

4、影响教育(影响下代)

教师心理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是多维度

的,包括对学生的人格、认知、情绪、意志、态度、兴趣、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

老师的恶劣情绪会破坏全班学生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师生的良好关系,消极的心境会使教师缺乏爱心和耐心。

尤其是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和暴躁怪虐的性格,会成为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

因成绩不好就埋怨学生不好好学习,体罚、打骂学生或者进行口头羞辱,夸大学生的问题,处理问题简单粗暴。

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并进一步直接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发展。

批评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责难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争斗

虐待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伤害别人

支配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依赖

干涉中长大的孩子,被动和胆怯

娇宠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任性

否决中长大的孩子,他反对社会

忽视中长大的孩子,他情绪孤僻

专制中长大的孩子,他喜欢反抗

民主中长大的孩子,领导能力强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自信

公平中长大的孩子,抱有正义感

宽容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耐心

赞赏中长大的孩子,学会喜欢自己

爱之中长大的孩子,会爱人如己

七、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的调适

(一)从外部入手,积极促成环境的改变

1、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和谐的生活环境。

现代教师不仅需要政治上的关心、物质上的关心,而且需要情感上的关怀、心理上的支持。

各级领导要对教师的工作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尽可能地为他们的工作创造条件,如舒适的工作环境、适度的工作任务都可以让他们在工作中体验快乐;

其次要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和期望值,要根据教育工作的实际特点和现有条件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可实现的工作目标,不增加人为压力。

要注意为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