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 13科学观察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2510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科学上册 13科学观察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 13科学观察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 13科学观察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 13科学观察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 13科学观察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 13科学观察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 13科学观察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 13科学观察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 13科学观察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科学上册 13科学观察Word下载.docx

《七年级科学上册 13科学观察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科学上册 13科学观察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科学上册 13科学观察Word下载.docx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空气中的气体/%

78

21

0.03

0.07

0.9

呼出的气体/%

16

4

1.1

A.文字描述法B.表格记录法

C.图形记录法D.以上都不对

6.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温度对家蚕卵孵化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滞留到第二年春天的呈紫黑色(这种颜色的卵是已经受精的卵)的蚕卵放到多功能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实验结果如表。

请回答:

组别

A

B

C

蚕卵数

1000

800

培养温度

16℃

20℃

30℃

培养湿度

75%

孵化出蚕蚁所需天数

10

9

8

孵化率

90%

98%

68%

(1)从实验结果来看,最适宜蚕卵孵化的温度是_________。

(2)这个实验的方案存在什么问题?

请指出并加以纠正。

7.(2019浙江杭州信达外国语学校月考)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A.调查B.实验C.观察D.阅读

8.请你先凭视觉直接判断图1-3-1甲中圆环上图形是否是正方形,乙图中的两中心圆是否大小相同,再用工具准确测量,看结果有什么不同?

对此你有什么启示?

甲乙

图1-3-1

能力提升全练

1.(2019浙江杭州三校期中)你喜欢科学吗?

你觉得要进入科学世界,学习科学知识的基本方法是()

A.看书学习,认真作业B.搜集资料,书写论文

C.积累成果,发现规律D.观察与实验

2.(2017福建三明尤溪模拟)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观察一定要借助于工具进行

B.观察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一种重要方法

C.观察除了用眼看,用耳听外,更需用脑想

D.为了扩大观察范围,可以借助工具进行观察

3.为了更进一步认识樱桃花的结构,小明对樱桃花实物进行了观察,下列不可行的是()

A.数清花瓣、花萼的数量

B.准确描述樱桃花的结构和颜色

C.利用放大镜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D.利用高倍显微镜直接对樱桃花做整体观察

4.有一个T形工件,如图1-3-2所示。

根据我的观察,上面一横(ab)的长度小于下面一竖(cd)的高度。

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观察判断,你用什么仪器来检验观察结论是否正确?

____。

检验结果是:

____________。

从以上的经历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

图1-3-2

三年模拟全练

1.(2019浙江杭州三校期中.3,★☆☆)早在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就曾这样写道:

“我们的眼珠也不认识实在的本性,所以请别把这心灵的过失归之于眼睛。

”这句话说明()

A.人类视觉的观察总是正确的

B.人类视觉观察结果的正确与否与眼睛无关,主要取决于物体的形状.

C.肉眼观察会发生偏差,正确的测量需要借助于仪器,它能使我们看得更多、更远、更广

D.以上说法都正确

2.(2018浙江绍兴绍初教育集团练习,1,★☆☆)F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学习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成功者往往是善于观察的人

B.单凭我们的感官,就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

C.借助各种仪器可以拓展我们的观察力

D.在实验中,我们常常要用一些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测量

3.(2018浙江杭州萧山四科联赛.5.★☆☆)下列研究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A.某学生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

B.医院的化验员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C.用哈勃望远镜观察太空

D.用耳朵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

4.(2017浙江温州泰顺新城学校月考.9.★☆☆)观察是科学探究所需的基本技能,合理使用科学仪器能扩大观察范围。

用放大镜观察下列生物,能获得较好观察效果的是()

A.蜗牛B.变形虫

C.酵母菌D.大肠杆菌

五年中考全练

1.(2017浙江杭州中考.20,★★☆)下列观察仪器的选择与观测范围相匹配的是()

甲乙丙丁

图1-3-3

A.天文望远镜适于观察甲区间的物体

B.光学显微镜适于观察乙区间的物体

C.电子显微镜适于观察丙区间的物体

D.放大镜适于观察丁区间的物体

2.(2017广西贵港中考.5.★☆☆)当一位科学家通过实验宣称在某领域获得一项重要发现时,判断这一发现是否可信的最好理由是()

A.该科学家是否为这一领域的权威

B.该领域其他科学家的意见

C.该实验报告撰写的详细程度

D.他人能否重复其实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

3.(2016江苏宜兴中考,14,★☆☆)观察是科学探究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关于观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观察一般比较直接,所以都不需要很长时间

B.观察时要全面、仔细、并做好观察记录

C.观察首先要明确观察目的

D.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或者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

4.(2014山东济宁中考.15,★☆☆)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下列各项活动中属于观察的是()

A.上网搜索资料

B.用直尺测量肾蕨的高度

C.进行人口普查

D.用放大镜看蚂蚁的结构

核心素养全练

1.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观察生活,但观察的同时也要动脑筋,不然只能称为发呆。

科学家们在思考“金鱼为什么会在水里上浮和下沉”的问题时,采用了“装沙气球的沉浮实验”,结合鱼的模型来模拟,得出结论:

鱼可能是通过改变鳔的大小来实现沉浮的。

小明学习了这一知识后就去观察家里喂养的金鱼,结果使他大失所望,因为他从没看到鱼缸中自由沉浮的金鱼在水中吐出泡泡。

于是他想:

可能是鱼鳔中气体总质量不变,通过鱼体自身的压缩来改变体积实现沉浮的。

根据这一假设,他设计了如图1-3-4甲所示的实验。

他想通过观察液面的位置变化来证实自己的想法。

结果,小明的设计遭到了小李的否定,小李要求小明将设计改为如图乙所示的结构:

在鱼缸中灌满水,并加带有细管的盖密封,通过观察细管中液面的变化来观察鱼体积的变化。

图1-3-4

(1)小李要求小明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2)早在1685年,意大利科学家波雷里正式提出:

“鱼用改变鳔中气体多少的方式来控制自身在水中的自由沉浮。

”这一论断一直被普遍认可。

2008年下半年,上海的5名中学生在向明中学黄曾新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观察和实验,推翻了鱼鳔功能的传统说法。

研究中他们收集了大量事实依据。

下列各种事实依据支持传统观点的有________________。

A.实验观察发现:

几乎没有一条鱼在向下游时先用嘴向外吐气

B.生活经验是: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鱼在水中吐出的泡泡冒出水面

C.解剖取出的鱼鳔没有出气孔,用手压不会瘪,也没有气管通入鱼口中

D.鲨鱼没有鳔,但它也能自由沉浮

2.在富阳柿子成熟的季节,果农们在柿子还未完全成熟的时候就进行了采摘,怎样才能使柿子早点成熟呢?

小西做了下面的实验,并对实验结果做了记录。

他选了30只大小接近、成熟度相近的同种柿子,分三组,每组10个,分别放在三个相同的纸箱中,往第一个纸箱

中另加了两个成熟的苹果:

第二个纸箱放在温度稍高的地方:

第三个纸箱只放10个柿子,放在与第一个纸箱相同的地方。

观察柿子的颜色和软硬来比较是否成熟。

操作方法

达到成熟所需时间

第一组

另加3个成熟苹果

7天左右

第二组

温度稍高

10天左右

第三组

不做处理

将近22天

(1)小西同学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第三组的作用是____。

(3)请你帮助小西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

 

答案

基础闯关全练

1.BA、C、D项都是借助仪器进行观察,只有B项属于直接观察。

2.D观察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更是一个观察者、探究者必备的素质。

伽利略之所以能够发现摆的等时性,主要是因为伽利略既能进行仔细观察,又能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考。

3.D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物体的细微部分,扩大观察范围,A项正确:

用天文望远镜观察远处的天体,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B项正确;

用放大镜观察到的指纹会更清晰,C项正确;

使用工具能够扩大观察范围,但观察到的结果并不一定都正确,D项错误。

4.D借助仪器或工具的目的就是能更清晰地进行观察,或使观察的范围更广阔:

不借助仪器凭眼睛观察,有一定的局限性。

5.B任思宇同学是通过表格记录的方法对比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的变化,从而起到直观显著的对比效果。

本题应选B。

6.答案

(1)20℃

(2)三组蚕卵数不同,应使三组的蚕卵数一样

解析

(1)根据表中数据,发现20℃时,孵化率较高;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C组蚕卵数与其他两组蚕卯数不一样。

7.C牛顿通过观察到苹果落地现象,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本题应选C。

8.答案甲图中,凭视觉观察圆环上的图形像多边形,测量后发现为正方形:

乙图中,凭视觉观察左图中心圆比右图中心圆小,测量后发现两图中心圆大小相等。

解析说明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有时视觉会产生误差,若要得出准确可靠的结论,需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而不能仅凭直接观察进行判断。

1.D观察与实验是学习科学知识的基本方法。

2.A有时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经常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作用准确的判断,但是不一定必须借助工具才能进行。

A项错误。

3.D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层次,整体观察樱桃花用放大镜就可以。

4.答案刻度尺上面一横的长度等于下面一竖的高度肉眼观察存在局限性,要借助工具来帮助我们作出准确的判断

解析要比较长度可以用刻度尺。

从中可以得到启示:

如“眼见也不一定为实”,要作出准确判断,必须借助测量T具。

1.C仅通过肉眼观察有较大的局限性,通过借助适当的测量工具可使我们的判断更为准确。

2.B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因此经常需要借助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作出准确的判断,以拓展我们的观察力。

B项说法不正确。

3.DA、B、C项都是借助仪器进行观察,D项中直接用耳朵辨听乐器发音,属于直接观察。

本题应选D。

4.A放大镜放大倍数较小,无法观察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而像蜗牛这样个体较大的生物利用放大镜观察就能满足需求。

本题应选A。

1.B天文望远镜适用于观察宇宙中的星体等远距离的物体,甲为小分子,故A错误:

光学显微镜适于观察细胞,乙为酵母菌和衣藻,属于细胞,B正确;

电子显微镜用于观察分子,丙为动、植物,C错误;

放大镜适于观察近距离的物体,丁为远距离的星体,D错误。

2.D正确的结论是经得住实践检验的。

为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科学性、普遍性,应设置对照实验,重复进行多次实验,反复探索。

若得到相同的结果,则证明某一发现是真实可信的。

3.A在观察中要注意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来审视观察对象,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不能以主观代替客观事实,还要注意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所以有些观察需要很长时问,A项错误;

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算、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B项正确;

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C项正确;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D项正确。

4.D上网搜索资料属于资料分析法,A项错误:

用直尺测量肾蕨的高度属于测量法,B项错误;

进行人口普查属于调查法.C项错误:

用放大镜看蚂蚁的结构属于观察法.D项正确。

1.答案

(1)通过细管观察现象明显

(2)B

解析从实验现象来看,由于鱼鳔本身较小,它的体积变化虽然会导致鱼缸内液面的升降,但这种变化非常微小,不易观察,因此,采用图乙所示装置,通过细管可让液面升降更明显。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需要具有转换思想,将不易观察的现象转换为容易观察的现象。

2.答案

(1)怎样才能使柿子早点成熟呢(或成熟的苹果和稍高的温度是否能促进柿子成熟)

(2)对照

(3)成熟的苹果和稍高的温度能促进柿子成熟

解析

(1)根据题干,探究的问题是:

怎样才能使柿子早点成熟呢?

(2)第三组不做任何处理,属于对照组;

(3)第一组放成熟的苹果,第二组温度稍高,柿子达到成熟的时间比对照组

短,即成熟的苹果和稍高的温度能促进柿子的成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