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20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2531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20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上海市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20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上海市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20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上海市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20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上海市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20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上海市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20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上海市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20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上海市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20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上海市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20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上海市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20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上海市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20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上海市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20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上海市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20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上海市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20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上海市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20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上海市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20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上海市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20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20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

《上海市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20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20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市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20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

恻然:

怜悯、悲伤的样子。

苟:

如果。

欲:

想要

资:

钱财。

此指学费。

徒:

白白的,此处指不收费。

少:

幼时。

就书:

上书塾(读书)。

翻译:

三国时有个叫邴原的,他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寒。

七八岁时,他路过私塾,听到里面传出朗朗的读书声,禁不住号啕大哭起来。

私塾的老师跑出来问:

“小孩子你为什么要哭?

”邴原说:

“失去了父亲的人容易悲伤,贫穷的人容易伤感。

凡是能进学堂的人,他们都有父母,可我从小死了父亲,没条件上学。

我一方面羡慕他们有父母照顾,另一方面羡慕他们有学习的机会。

看看他们,想想自己,心中就十分悲伤,所以忍不住哭了。

”塾师听了邴原的话,既同情又可怜他,想不到这孩子竟有这样的思想,“(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

“(我)没有钱交学费。

”,塾师于是对他说:

“如果你真想读书,我就不收你学费。

”邴原从此就入了学读书。

一个冬天过去了,邴原就会背《孝经》、《论语》。

本文用顺叙的记叙方式,把邴原幼小家贫,泣而求学;

得到上学机会后,勤学苦读,仅用一个冬天,就能熟练背诵两本经书的事交代得清清楚楚,一个立志求学而且成绩显著的幼童形象活灵活现地站立在我们面前。

文中采用让人动容的对话描写,着重记叙了邴原泣学的经过。

全文不枝不蔓,言简意赅。

启示:

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他免收邴原的学费,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魅力。

我们要好学,并且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也应向文中老师学习,无私给予别人求学的帮助,尊重爱学习、有志向的人。

12.书马犬事

明 

冯梦龙《古今谭概》

欧阳公①在翰林时②,常与同院③出游。

有奔马毙④犬,公曰:

“试书其一事。

”一曰:

“有犬卧于通衢⑤,逸马蹄而杀之。

“有马逸⑥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

”公曰:

“使之修史,万卷未已也。

”曰:

“内翰⑦云何?

“逸马杀犬于道。

”相与⑧一笑。

译文:

欧阳修在翰林院任职的时候,经常和同样在翰林院任职的人外出游玩。

看到一匹奔马踩死了一条狗。

欧阳修说:

“大家尝试叙述一下这件事。

”一个朋友说:

“有狗卧在大道上,被奔马冲过来踩死了。

”另一个朋友说:

“有一匹马跑过大道,一只狗被它踩死。

”欧阳修说:

“如果让各位去编纂史书的话,恐怕一万卷也写不完啊。

”几位朋友问欧阳修说:

“你说如何写这件事?

”欧阳修说:

“奔马在大道上踩死了狗。

”朋友们相视一笑。

①欧阳公: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的领袖、宋代散文的奠基人。

②在翰林时:

在翰林院供职时,翰林院即北宋的翰林学士院,在翰林学士院供职的都称翰林学士。

专为朝廷起草命令、修撰史书等。

③同院:

指与欧阳修同在翰林院供职的人。

④毙:

杀,在这里指被踩死。

⑤通衢(衢qú

):

通往各处的大道,四通八达的大街。

⑥逸马:

奔马。

逸,奔驰。

⑦内翰,翰林的别称,此处指欧阳修。

⑧相与:

相,一起。

⑨书:

写。

⑩云何:

怎么说。

11.相与:

一同,共同。

12而:

被。

道理:

告诉人民做事不要过于复杂。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著名作品有《丰乐亭记》,《醉翁亭记》等。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

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天下翕然师尊之”(苏轼《居士集叙》)。

他荐拔和指导了 

王安石、曾巩、 

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

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

北宋以及南宋后很多文人学者

都很称赞他的散文的平易风格。

他的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书马犬事,选自冯梦龙《古今谭概》。

字面意思为描述的一场简单的事故。

现在指如何简单的把事讲明白!

13.《张溥嗜学》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

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倾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01)嗜(shì

):

特别爱好,喜好

(02)钞:

通“抄”,抄写

(03)已:

停止,完

(04)一过:

一遍

(05)即:

就,立即

(06)焚:

(07)如是:

像这样。

是:

这样

(08)始:

(09)管:

笔管

(10)皲(jūn):

皮肤因受冻而开裂

(11)沃:

浸泡

(12)汤:

热水,开水

(13)名:

命名

(14)斋:

指书房

(15)征索:

索取

(16)草:

草稿

(17)毫:

毛笔

(18)俄顷:

一会儿

(19)就:

完成(靠近)

(20)以故:

因为这个原因

(21)名:

(22)录:

抄写

(23)数:

(24)索:

(25)之:

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凡是读过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之后就把它烧掉,又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

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

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浸泡数次。

后来他把他的书房命名为“七录”。

张溥写诗文的思路灵敏快捷,各方来征求诗文的人,张溥连草稿也不起,当着客人的面挥笔就写,一会儿就完成了,因此张溥在当时很有名气。

强。

“强”这个词有两个读音。

读qiá

ng的意思,主要和“弱”义相对,是“刚强”、“坚强”、“强悍”等意思,和今义差不多。

读qiǎng,主要是“勉强”、“竭力”、“硬要”的意思,如本文“聊以强记耳”,句意是“姑且用这种方法勉强背诵罢了。

”有如《问说》“强以为知”,这个“强”,就是“硬要”的意思,句意是“硬要装作懂得”。

文史常识:

《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三十卷。

清代张廷玉等编撰。

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64年)两百多年的历史。

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而其修攥时间之久、用力过勤,却大大超过了以前诸史。

《明史》修成以后,其中虽有一些曲笔隐讳之处,但仍得到后代史家的好评。

道理启示:

表达了张溥刻苦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

也表达了张溥很有才华的精神。

只要刻苦认真地做一件事,总能取得成功。

张溥:

明代文学家。

初字乾度,后字天如,号西铭。

江苏太仓人。

崇祯进士,选庶吉士,自幼发奋读书,明史上记有他“七录七焚”的佳话。

与同乡张采齐名,合称“娄东二张”。

代表作有《五人墓碑记》。

《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

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

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但其修纂时间之久,用力之勤却大大超过了以前诸史。

14.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比喻整体遭殃,个体(或部分)也不能保全。

也有面对必然要发生的事情,要从容地面对它。

不能乱了阵脚的意思。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

“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

”儿徐进曰:

“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寻亦收至。

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非常惊恐。

当时孔融的两个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

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惶恐的样子都没有。

孔融对使者说:

“罪责可以仅限于自己一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

”他的儿子从容地进言说:

“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

”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差役果然也到了。

①孔融被收:

孔融被逮捕。

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

②中外惶怖:

朝廷内外非常惊恐。

中外,指朝廷内外。

③二儿故琢钉戏:

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

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

④冀罪止子身:

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

意思是不涉及家属。

⑤二儿可得全不:

这两个孩子可以保全他们生命不能?

不(fu),同“否”。

⑥寻亦收至:

不一会儿捕他们的差役也到了。

寻,不久。

收:

逮捕,拘禁,这里是被判死刑的意思。

琢钉:

古代的一种儿童游戏。

了:

全,完全。

冀:

希望。

全:

保全(性命)。

不(fǒu):

通"

否"

,表疑问语气,能否。

这里作名词,指抓捕他们的差役。

寻:

不久。

身:

身体,这里指限于自己一人。

冀罪止于身:

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已一身。

复:

助词,表反问语气。

故:

依旧;

仍然。

中心:

面对必然要发生的事情,要从容地面对它。

不能乱了阵脚

16.牛首马肉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

“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见,公曰:

“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对曰:

“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求买马肉也,公胡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公日:

“善!

”使内勿服,不旋月而国莫之服也。

  

译文:

从前齐灵公喜欢女扮男装,觉得十分的威风,于是就命宫女都穿上男子的服装。

穿久了,齐国的女子都模仿起来。

有人向齐灵公劝谏:

“现国中女子都穿上男装,弄的不男不女的,如此下去会引得各诸侯国的嘲笑。

”齐灵公听后,才感有不妙,就派出官员在国中检查,并说:

“凡是见到女扮男装者,撕破衣服,剪断腰带。

”于是,各级官员纷纷照办。

可是,女伴男装却仍风行各地。

  一天,齐灵公问晏婴:

“有人说女扮男装不好,我以派人严查,却依然风行各地,这是为何?

”晏婴答曰:

“您开始叫女子穿男装,现又禁止她们这样做,这是表里不一的做法,就如同挂着牛头卖马肉一样。

若您真的想禁止,就该宫内外一并禁止。

  齐灵公按照晏婴的说法去做,不到一月,国中的女子再也没有穿男装的了。

  后人用“悬牛头而卖马肉”比喻用好东西作幌子推销劣等货色。

此典故现在演变成“挂羊头,卖狗肉”。

 

  灵公:

卫灵公。

  妇人而丈夫饰:

女人穿男子的服装。

  相望:

指国人纷纷埋怨指责。

  于内:

在宫廷内。

  逾:

超过。

  内:

指宫内。

  不旋门:

不到一个月。

旋,回环,旋转。

  服:

穿戴。

作动词用。

  国人:

都城里的女人。

国,都城。

  裂衣断带:

被撕破衣服割断腰带的女人到处可见,女穿男装之风却仍然不能停止。

  女子而男子饰者:

女人着男子装束的。

赏析:

羊头卖狗肉”始见于《晏子春秋、内杂篇幅下》“灵公好妇人”;

“君主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给马脯于内也”其后,《后汉书,百官志三》“尚书……令史”条例附刘昭注:

“悬牛头,卖马脯,盗跖行,孔子语”。

这里虽说不是“挂羊头卖狗肉”,但那意思已经很清楚了:

挂牛头卖马肉者,即:

说的是孔子的话,干的是强盗柳跖的勾当。

  挂羊头卖狗肉:

示例中国现在的顽固派,正是这样。

他们口里的宪政,不过是“~”。

  悬牛首于门而求买马肉,就是典型的挂牛头卖马肉,口头说的是一套,实际上做的又是

一套,这是万万不行的。

道理:

欲禁于令,必先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17.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

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

飞卫曰:

“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

二年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

飞卫曰。

“未也,必学视而后可。

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

旬日之间,浸大也;

三年之后,如车轮焉。

以睹余物,皆丘山也。

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飞卫高蹈拊膺曰:

“汝得之矣!

①甘蝇:

古代传说中善于射箭的人。

②彀(ɡò

u)弓:

张弓,拉开弓。

③飞卫:

古代传说中的善射者。

④纪昌:

⑤偃卧:

仰卧。

机:

这里专指织布机。

⑥牵挺:

织布机上提综的踏脚板。

因其上下动作,故可练目不瞬。

⑦锥末:

锥尖。

眦(zì

眼角。

靠近鼻子的为内眦,两翼的为外眦。

⑧氂(má

o):

牛尾毛。

⑨燕角之弧:

用燕国出产的牛角做成的弓。

朔蓬之簳(ɡǎn):

用楚国蓬梗做成的箭。

朔,当为“荆”字之误。

荆,楚国,出产良竹。

蓬,蓬草,杆可做箭。

簳,箭杆。

⑩膺(yīnɡ):

胸膛。

1.善:

擅长,善于

2.彀弓:

张弓、拉开弓。

彀:

3.伏:

倒下,倒伏。

4.学射于飞卫。

于:

5.而巧(过)其师。

而:

但是。

过:

超过。

巧:

本领。

句译:

而且技艺超过了他的师傅。

6.尔:

7.不瞬:

不眨眼,瞬:

眨眼

8.而后可言射也。

表承接。

后:

然后。

言:

谈及。

9.偃卧:

仰面躺下。

10.以目承牵挺。

以:

用。

承:

这里是由下向上注视的意思。

牵挺,织布机的踏板。

11.虽锥末倒眦。

虽:

即使。

倒:

尖向下落下。

眦:

眼眶。

即使用锥尖刺到了(纪昌的)眼眶。

12.以告飞卫:

把这件事告诉飞卫

13.未也:

还不行啊

14.亚:

次;

15.视微如著:

微:

微小

16.南面:

面向南

17.旬日:

十日

18.浸:

渐渐

19.承:

这里是由下向上注视的意思

20.以睹余物:

用这种眼光看其他的事物。

21乃用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

乃:

于是,就。

燕角之弧:

燕国(燕地)牛角做的弓。

弧,弓。

簳:

北地蓬梗做的箭。

朔:

北方。

箭杆。

22.贯:

穿透。

23.而悬不绝绝:

断句译:

指悬虱的毛不断。

24.高蹈:

跳高。

25.拊:

拍。

膺:

胸。

26.汝:

27.得:

掌握

28.绝:

断。

29.承:

提。

30.牖:

窗户

甘蝇是古代一个善于射箭的人,拉开弓,兽就倒下,鸟就落下,百发百中。

甘蝇的一个弟子名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但他射箭的技巧却超过了他的师傅。

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

飞卫说:

“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我们再谈射箭。

纪昌回到家里,仰卧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注视着织布机上的梭子练习不眨眼睛。

几年之后,即使锥子尖刺在他的眼眶上,他也不眨一下眼睛。

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

“这还不够啊,还要学会视物才行。

要练到看小物体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显著的物体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

纪昌用牦牛尾巴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户上,面向南远远地看着它,十天之后,看虱子渐渐大了;

几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

用这种方法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

纪昌便用燕地的牛角装饰的弓,用北方出产的篷竹作为箭杆,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穿透了虱子的中间,但绳子却没有断。

 纪昌又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高兴得抬高脚踏步,跺脚,拍胸膛。

说道:

“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

”纪昌把飞卫的功夫全部学到手以后,觉得全天下只有飞卫才能和自己匹敌,于是谋划除掉飞卫。

终于有一天两个人在野外相遇。

纪昌和飞卫都互相朝对方射箭,两个人射出的箭正好在空中相撞,全部都掉在地上。

最后飞卫的箭射完了,而纪昌还剩最后一支,他射了出去,飞卫赶忙举起身边的棘刺去戳飞来的箭头,把箭分毫不差的挡了下来。

于是两个人都扔了弓相拥而泣,互相认为父子,发誓不再将这种技术传给任何人。

[1]

感悟:

学习一定要下功夫,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枯燥无味。

还表现了纪昌虚心听取师傅的教诲,勇于吃苦,善于学习的精神,努力学习。

当老师的,一定要教学有方,善于指导,因材施教,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做学生的,一定要谨尊师教,善于学习,勇于吃苦,不怕枯燥,练好基本功,刻苦用功,才能获得真正的本领!

本文阐述了无论学什么技术都没有捷径可走,都要从学习这门技术的基本功入手,扎扎实实、锲而不舍的进行训练的道理;

同时说明只要有恒心,有毅力,踏踏实实、精益求精就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18曲高和寡⑴

楚襄王⑵问于宋玉曰:

先生其有遗行⑶与?

何士民众庶⑷不誉⑸之甚也?

宋玉对曰:

唯⑹,然,有之。

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⑺。

客有歌于郢⑻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⑼,国中属而和⑽者数千人;

其为阳阿薤露⑾,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

其为阳春白雪⑿,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引商刻羽,杂以流徵⒀,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是其曲弥⒁高,其和弥寡。

⑴选自宋玉《对楚王问》。

宋玉,战国时楚国辞赋家。

⑵楚裹王:

战国时楚国国君。

⑶遗行:

失德,缺失,品德有缺点。

⑷士民众庶:

一般人民,平民百姓。

⑸不誉:

不称扬,不赞美,即不说好话。

⑹唯:

应答之词。

⑺毕其辞:

说完他的话。

⑻郢:

战国时楚国国都。

⑼下里巴人:

古代楚国民间歌曲当时认为是流俗的音乐,后多用来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

⑽属而和:

连声应和同唱。

属(zh),接连,连续。

和(h),跟着唱。

⑾阳阿薤(xi)露:

古代楚国歌曲名。

⑿阳春白雪:

古代楚国歌曲名,当时认为是较高级的音乐,后用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艺作品。

⒀引商刻羽,杂以流徵:

古代以宫、商、角、徵、羽为音乐中的五音。

引是引上去,商音高,所以称引商。

刻是刻划,羽音细腻,所以称刻羽。

徵(zh)音流利,所以流徵。

两句意思是,把五音的特色调和发挥,唱出最高雅的歌曲。

⒁弥:

益,越加。

楚襄王问宋玉说:

先生你品行上有缺点吗?

为什么一般人民都不称赞你呢?

宋玉回答说:

对,是这样,(我)有缺点。

希望大王宽恕我的罪过,让我能把话说完。

有个人在郢都唱歌,他开始唱下里巴人,都城中跟随着唱的有几千人;

他唱阳阿薤露时,都城中跟着唱的有几百人;

他唱阳春白雪时,都城中跟随着唱的不过几十人;

他唱出最高雅的歌曲时,都城中跟随着唱的不过几人罢了。

这是因为他的歌曲越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

19.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羸滕履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

归之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

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然叹曰:

“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

“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期年,揣摩成,曰:

“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

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

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

式于政不式于勇;

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苏秦曰:

“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选自《战国策秦策》)

苏秦劝说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他的主张仍未被实行。

苏秦黑色貂皮大衣穿破了,一百斤黄金也用完了,钱财一点不剩,只得离开秦国,返回家乡。

他背着书箱,挑着行李,脸上又瘦又黑,一脸羞愧之色。

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

苏秦见此情状,长叹道:

“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嫂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

”于是他半夜找书,摆开几十只书箱,找到了姜太公的兵书,埋头诵读,反复选择、熟习、研究、体会。

读到昏昏欲睡时,就拿针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并自言自语说:

“哪有去游说国君,而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

”满一年,研究成功,在宫殿之下谒见并游说赵王,拍着手掌侃侃而谈,赵王大喜,封苏秦为武安君。

拜受相印,以兵车一百辆、锦绣一千匹、白璧一百对、黄金一万镒跟在他的后面,用来联合六国,瓦解连横,抑制强秦,所以苏秦在赵国为相,而函谷关交通断绝。

在这个时候,那么大的天下,那么多的百姓,王侯的威望,谋臣的权力,都要被苏秦的策略所决定。

不花费一斗粮,不烦劳一个兵,一个战士也不作战,一根弓弦也不断绝,一枝箭也不弯折,诸侯相亲,胜过兄弟。

贤人在位而天下驯服,一人被用而天下顺从,所以说:

应运用德政,不应凭借勇力;

应用于朝廷之内,不应用于国土之外。

在苏秦显赫尊荣之时,黄金万镒被他化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一路炫耀,华山以东各国随风折服,从而使赵国的地位大大加重。

苏秦将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扫街道,设置音乐,准备酒席,到三十里外郊野去迎接。

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

嫂子像蛇一样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跪拜谢罪。

苏秦问:

“嫂子为什么过去那么趾高气扬,而如今又如此卑躬屈膝呢?

(1)合纵:

战国时东方的齐,赵,燕等六国联合起来抗秦。

连横:

秦国用远交近攻的方法逐个击破东方六国。

(2)说(shuì

劝说,游说。

秦惠王:

公元前336至公元前311年在位。

(3)巴:

今四川省东部。

蜀:

今四川省西部。

汉中:

今陕西省秦岭以南一带。

(4)胡:

指匈奴族所居地区。

貉(hè

赫):

一种形似狐狸的动物,毛皮可作裘。

代:

今河北、山西省北部。

以产良马闻世。

(5)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