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金属分析报告完整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3079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3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铜金属分析报告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铜金属分析报告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铜金属分析报告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铜金属分析报告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铜金属分析报告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铜金属分析报告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铜金属分析报告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铜金属分析报告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铜金属分析报告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铜金属分析报告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铜金属分析报告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铜金属分析报告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铜金属分析报告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铜金属分析报告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铜金属分析报告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铜金属分析报告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铜金属分析报告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铜金属分析报告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铜金属分析报告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铜金属分析报告完整版Word下载.docx

《铜金属分析报告完整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金属分析报告完整版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铜金属分析报告完整版Word下载.docx

图表3:

国内铜矿分布

资料来源:

互联网

国内主要铜矿基本情况如下:

图表4:

国内主要铜矿

2.3我国铜资源特点

中国铜矿资源从矿床规模、铜品位、矿床物质组成和开采条件看,具有以下特点:

(1)矿床规模小。

据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1987年颁布的“矿床规模划分标准”,大型铜矿为铜金属储量>50万吨,中型矿床10~50万吨,小型矿床<10万吨。

按此标准,我国大型铜矿床仅占2.7%,中型矿床占8.9%,小型矿床达88.4%。

储量>500万吨的矿床只有江西德兴铜厂矿床(524万吨)和西藏玉龙铜矿(650万吨)。

由于矿床储量规模先天不足,导致了开采规模偏小。

而在国外的铜资源大国,巨型、大型铜矿多,储量超过500万吨的特大型铜矿超过60个,铜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约有20个。

(2)共伴生矿多,品位低。

我国共伴生铜矿所占比例72.9%,单一矿仅占27%。

铜矿储量的平均品位为0.87%,在大型矿床中,品位>1%的铜储量仅占13.2%。

我国斑岩铜矿床的平均品位为0.55%,低于智利、秘鲁的1.0%~1.6%;

我国砂页岩型铜矿床的平均品位0.5%~1%,低于刚果、赞比亚、波兰的2%~5%。

(3)我国铜资源中斑岩型铜矿少,夕卡岩型多,使得溶剂萃取技术推广受到限制;

而且,夕卡岩型铜矿多数适宜地下开采,开采成本高。

智利、美国及印尼等铜资源国家的斑岩矿无论是矿床数量还是储量均占80%以上,适宜使用溶剂萃取技术,使用成本偏低。

(4)剩余储量中规模大、品位高的矿床多处于边远地区,外部建设条件差,比较难以开发利用。

(5)资源不足,自给率低。

资源不足限制了我国铜精矿产量的增加,导致全国铜企业自给率常年偏低。

同时,近几年我国铜冶炼产能迅速增加,这进一步导致我国铜精矿产量无法满足下游的冶炼需求,自给率逐年下降。

2010年我国矿山铜产量仅为126万吨,远不能满足458万吨的生产需求,目前只能依靠大量进口各种铜资源来弥补国内的需求缺口。

总体上来看,我国铜矿资源在数量和品位等方面均比较差,国际竞争力低,铜资源特别是富铜资源不足。

2.4铜矿石工业要求

从铜矿石中提炼的铜金属,根据采、选、冶技术工艺水平,对铜矿物原料有一定的工业要求。

图表5:

铜矿石工业要求

1997年国家颁布的有色金属行业标准(YS/T318-1997)将铜精矿产品分为四个品级:

一级品Cu含量不小于30%,杂质含量(不大于):

As0.05%,Pb+Zn2%,MgO1%,Bi0.05%。

二级品Cu含量不小于25%,杂质含量(不大于):

As0.2%,Pb+Zn5%,MgO3%,Bi0.2%。

三级品Cu含量不小于20%,杂质含量(不大于):

As0.3%,Pb+Zn8%,MgO4%,Bi0.3%。

四级品Cu含量不小于13%,杂质含量(不大于):

As0.4%,Pb+Zn12%,MgO5%,Bi0.5%。

矿石品位制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国家要求程度、市场需求状况和价格趋势以及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矿床地质条件和采选冶技术水平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合理的工业指标,作为评价矿床有否开发经济价值和储量计算的依据。

实际上开采铜矿从技术经济角度来看,铜的工业品位是一个动态指标。

一般开采矿床的规律是先富后贫,即先开富矿,后开贫矿。

随着采选冶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利用矿产资源的能力越来越大,因而对矿石品位要求也随之降低。

就铜品位而言,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探明的铜储量的矿石平均品位由1950年的1.85%降到1970年的1.09%,1975年又下降到0.9%。

美国从1900年到1975年,开采铜矿石平均品位由4%降到0.55%。

近半个世纪以来,平均每年降低0.02%~0.03%。

我国铜矿开采品位,50年代一般在3%以上,六七十年代已降到1%,80年代以来不少铜矿床入选矿石品位已降到0.5%左右。

目前,国内外许多铜矿床开采品位为0.5%~0.4%,个别大型露采矿山的边界品位降到0.2%,预计本世纪末或下个世纪初,世界铜矿开采品位可能降到0.25%,边界品位下降到0.1%时,则一些含铜高的岩石也就可能成为工业矿石了,从而使铜的储量大大增加。

三、铜行业产业链及主要产品

铜工业包括采矿、选矿、粗铜冶炼、电解、铜材加工和铜制品生产整个产业链。

图表6:

铜产业链

电力行业是中国铜消费的第一大行业,主要用于电线电缆、电动机、变压器、开关、连接件等,其中又以电线电缆用铜最多。

铜在变压器、高压开关和电线电缆的原材料成本中分别占比30%、20%和70%,因此电力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铜消费增速。

图表7:

铜下游需求行业及主要制成品

家电行业可以说是铜消费的第二行业,铜材是家电产品的一种重要原材料。

其中空调器是用铜量最多的产品,其比例约占到家用电器全部用铜量的一半。

主要体现在用铜管制作换热器传热管、用铜板带制作接插件、用漆包线制造微型马达等方面。

交通运输是中国重点发展的行业,尤以汽车工业最为突出,目前每生产一辆汽车平均耗铜量约24kg。

中国汽车产量增长速度很快,耗铜量也相当增加;

铁路、船舶、航空等部门也是耗铜大户。

铜在汽车中主要被用于制造水箱散热器、变速箱同步器齿环、汽车电气、电子接插件、空调、制动器、增压器、气门嘴、油路管及其他部件等。

船舶工业使用的铜材主要有船用螺旋桨、船用海水管路、舰船及大型油轮用冷凝器管材、船用热交换器管材、船用电缆等。

高速铁路建设中主要用于制造铜合金接触线等。

建筑行业中,铜及铜合金产品主要用于照明与通讯线路(如照明用铜导线、通讯线缆等)、配电设施系统(如开关、插座等)、五金制品(如锁具、卫浴水暖产品等)、管道系统(如可直接饮水用的给水管及管件、防火喷淋等)、建筑装修((屋顶、流槽、装饰等))等。

电子行业是中国新兴产业,包括广播通讯、电视、电子计算机、雷达、电子元器件等行业,使用大量精细的铜、铜合金及加工材,耗铜量增长迅速。

电子元器件和印刷电路板是电子行业用铜的主要产品,如制作集成电路和分立器件等电子元器件的最主要材料就是铜基合金引线框架。

另外,邮电、军工、冶金、化工、石油行业也消耗不少铜。

军事工业用铜广泛,黄铜大量用于制造常规武器,包括枪弹壳和炮弹壳,大口径炮弹弹带、雷管等;

锡黄铜由于对海水和海洋大气有较高的抗腐蚀能力,大量用于制造船舶、舰艇,素有海军黄铜之称。

四、铜行业的生产和消费

4.1全球铜行业的生产消费

20世纪之前,全球铜消费量增长缓慢,19世纪60年代全球消费量刚接近10万吨。

而自从电力和通讯行业对铜产生需求以来,铜消费出现了空前的旺盛。

1913年消费量达100万吨,20世纪30年代进—步达到200万吨,50年代则达到300万吨。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期间铜的消费持续增长,但增速不平衡。

1945年之后发达国家开始战后的重建和工业扩张,加强资金投入及基础设施建设,吸收了大量的金属。

然而,铜消费在1973年达到高峰之后急速下降,5年之后才恢复上升趋势,但到1982年,前期的增长又再次失去。

造成铜消费增长过程中出现断层有多种原因:

1972年及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严重阻碍了经济增长,而这正是铜及其他工业金属消费不能增长的根本原因。

此外,在许多领域铜面临替代品的竞争。

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为债务所困,缺乏资金,无法加强基础建设投资,而这是先前推进发达国家铜消费的主导因素。

另外,在一些新的应用中,铜受到了产品小型化的冲击,小型化趋势使铜在单位产品中的用量减少以减轻重量、节约空间和资金:

电线越来越细、铜管也越来越细、元器件越来越小且轻。

到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及亚洲经济的崛起都促进了铜的消费,铜需求增长呈加速之势。

在1990~2000年期间全球铜消费年均增长3.4%;

西方国家年均增长4%,亚洲(日本除外)年均增长10.6%。

图表8:

全球精铜供需平衡表(单位:

万吨)

目前,全球精铜供需仍是小幅过剩的格局。

4.2我国铜行业的供应情况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精炼铜生产国,随着全国铜生产企业冶炼能力的快速提高,全国精铜产量从2000年的137万吨增长至2012年的582万吨2012年占全球产量的28.5%。

图表9:

中国及全球精炼铜产量(单位:

然而,由于我国铜资源相对短缺,自产矿供应量较少,而且增幅较慢,因此,与高速增长的冶炼能力不匹配,和精炼铜产量有较大差距。

图表10:

2000-2010年中国自产矿含铜量及精炼铜产量

brookhunt

4.3我国铜行业的需求情况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近年来更成为拉动全球铜消费量的主要力量。

铜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建筑等行业。

其中,在我国铜需求最大的电力行业中,铜主要是用作生产电线电缆的原料。

图表11:

中国铜的消费结构

CEIC

随着电力、机械、建筑、制冷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电力行业自2003年以来进入了持续高速发展轨道,我国铜需求增长迅速。

2000年至2012年,中国铜消费量由185万吨增加至884万吨,占2012年全球铜金属消费量的43.02%。

图表12:

中国及全球精炼铜消费量(单位:

4.4国内主要铜企业

虽然我国铜企业数量较多,但多数铜生产企业规模小、而且设备陈旧落后,生产成本较高,仅能生产常规品种、规格的加工产品,市场竞争力薄弱。

少数大型企业及部分外商独资、合资企业,凭借技术、资本优势,有能力生产部分特殊规格、品种的加工产品,在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这主要也是由于铜行业进入壁垒较高。

铜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在目前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资金实力、矿山资源、生产规模、技术装备、环境保护和生产管理经验均构成进入该行业的主要障碍,新的市场进入者很难成为市场的主导,而依靠多年积累发展壮大、且拥有大量自有铜矿资源的大型铜生产企业是该行业的主导者。

五、铜价格情况

国际阴极铜的销售价格主要参考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铜价确定,我国主要参考上海长江现货市场及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价确定,境内外市场趋势相同,彼此互为影响。

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铜价出现暴跌,到年末跌破3000美元/吨价位。

2009年市场受经济复苏的预期和各国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影响,国际铜价大幅上升,2009年末LME铜价为7035美元/吨,上海期交所铜价为57430元人民币/吨,较年初分别上涨119.9%和133.4%。

2010年,铜价继续延续上涨态势,2010年末LME铜价为9650美元/吨,上海期交所铜价为70440元/吨,较年初分别上涨31.4%和18.5%。

而到了2011年,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加上全球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回落,2011年末LME铜价为7590美元/吨,上海期交所铜价为55460元/吨,较年初分别下跌了19.5%和20.5%。

2012年铜价波动不大,年末LME铜价为7893美元/吨,上海期交所铜价为57170元/吨,较年初分别轻微上涨了4.2%和2.2%。

图表13:

LME、上海期交所铜价格

bloomberg

铜价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有明显的周期性。

影响铜价的本质因素是全球经济的发展对铜供需平衡的影响。

同时还受到进出口政策、库存、精铜生产成本、铜消费的拓展和替代、基金交易方向、汇率波动及铜库存的影响。

精铜生产成本主要考虑铜精矿加工费(TC/RC),是铜精矿转化为精铜的粗炼和精炼费用,由矿石商和贸易商向冶炼厂支付。

其中TC是铜精矿转化为粗铜的粗炼费用,以美元/吨铜精矿报价,RC是将粗铜转化为精铜的精炼费用,以美分/磅精铜报价。

TC与RC可以换算成同一单位相加,即可得到总的费用。

以TC为例来说,TC除以22.046221化为美分/磅,除以0.3(一般TC/RC的作价都是基于含铜量30%的铜精矿),除以0.965(假如96.5%的回收率)。

这种计算方法可简化为“TC费用/6.38”,然后将得到的数字与RC费用相加即可得到综合的TC/RC费用。

由于矿石品位和回收率不同,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所以并无固定的公式。

目前通行的做法是,铜精矿加工完毕后,矿产商或贸易商与冶炼厂事先谈好TC/RC费用,然后从基于LME基准价确定的售价中扣除TC/RC费用,就是铜精矿的销售价格。

TC/RC的高低表明纯冶炼商收益水平的高低。

TC/RC高企表明冶炼厂商的收益高,必将极大刺激冶炼厂商的生产积极性,反之亦然。

但决定TC/RC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是铜矿砂的供求关系。

一般而言,当铜矿砂供应短缺时,矿山在对冶炼厂商的谈判中占据主动,其支付的TC/RC就会下降;

反之,当铜矿砂供应充裕时,TC/RC就会上涨。

换言之,TC/RC与铜精矿的供应量具有正向关系。

正因为如此,一般可以将TC/RC的变化称之为铜精矿供需的晴雨表。

有些铜精矿合约中还包括价格分享(PP,price 

participation)条款。

一般国际惯例价格基准是90美分/磅,参与比例是10%。

当铜价超过90美分/磅(约折合1985美元/吨)时,铜矿商将超出部分的10%补贴给冶炼商;

当铜价低于90美分/磅(约折合1985美元/吨)时,冶炼商将差额部分的10%补贴给铜矿商。

PP条款的基准和参与比例可根据具体谈判情况调整。

PP条款是或有条款,尤其是铜精矿紧张的状况下不太采用。

六、影响铜价格变动因素

供求关系

根据微观经济学原理,当某一商品出现供大于求时,其价格下跌,反之则上扬。

同时价格反过来又会影响供求,即当价格上涨时,供应会增加而需求减少,反之就会出现需求上升而供给减少,因此价格和供求互为影响。

体现供求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库存。

铜的库存分报告库存和非报告库存。

报告库存又称“显性库存”,是指交易所库存,目前世界上比较有影响的进行铜期货交易的有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的COMEX分支和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

三个交易所均定期公布指定仓库库存。

非报告库存,又称“隐性库存”,指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商、贸易商和消费商手中持有的库存。

由于这些库存不会定期对外公布,因此难以统计,故一般都以交易所库存来衡量。

宏观经济形势

铜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其需求量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经济增长时,铜需求增加从而带动铜价上升,经济萧条时,铜需求萎缩从而促使铜价下跌

在分析宏观经济时,有两个指标是很重要的,一是经济增长率,或者说是GDP增长率,另一个是工业生产增长率。

进出口政策

进出口政策,尤其是关税政策是通过调整商品的进出口成本从而控制某一商品的进出口量来平衡国内供求状况的重要手段。

我国从2008年1月1日起对精铜进口执行零关税,对高纯精炼铜出口税率为5%。

对铜母合金实施10%的出口税率(海关总署公告2007年第79号),进出口税率均有所下调。

铜消费的拓展和替代

消费是影响铜价的直接因素,而用铜行业的发展则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例如,20世纪90年代后,发达国家在建筑行业中管道用铜增幅巨大,建筑业成为铜消费最大的行业,从而促进了90年代中期国际铜价的上升,美国的住房开工率也成了影响铜价的因素之一。

2003年以来,中国房地产、电力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铜消费的增长,从而成为支撑铜价的因素之一。

在汽车行业,制造商正在倡导用铝代替铜以降低车重从而减少该行业的用铜量。

此外,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铜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拓宽,铜在医学、生物、超导及环保等领域已开始发挥作用。

IBM公司已采用铜代替硅芯片中的铝,这标志着铜在半导体技术应用方面的最新突破。

这些变化将不同程度地影响铜的消费。

铜的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是衡量商品价格水平的基础。

铜的生产成本包括冶炼成本和精练成本。

不同矿山测算铜生产成本有所不同,最普遍的经济学分析是采用“现金流量保本成本”,该成本随副产品价值的提高而降低。

20世纪90年代后生产成本呈下降趋势。

目前西方国家火法炼铜平均综合现金成本约为70-75美分/磅,湿法炼铜平均成本约45美分/磅。

湿法炼铜的产量目前约占总产量的20%。

国内生产成本计算与国际上有所不同。

2006年~2012年全球铜供需平衡表(计量单位:

CRU

2006年~2012年国内铜供需平衡表(计量单位:

国家统计局

基金的交易方向

基金业的历史虽然很长,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得到蓬勃的发展,与此同时,基金参与商品期货交易的程度也大幅度提高。

从最近十年的铜市场演变来看,基金在诸多的大行情中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基金有大有小,操作手法也相差很大。

一般而言,基金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宏观基金(Macrofund),如套利基金,它们的规模较大,少则几十亿美元,多则上百亿美元,主要进行战略性长线投资。

另一类是短线基金,这是由CTA(CommodityTradingAdvisors)所管理的基金,规模较小,一般在1亿美元左右,靠技术分析进行短线操作,所以又称技术性基金。

从COMEX的铜价与非商业性头寸(普遍被认为是基金的投机头寸)变化来看,铜价的涨跌与基金的头寸之间有非常好的相关性。

而且由于基金对宏观基本面的理解更为深刻并具有“先知先觉”,所以了解基金的动向也是把握行情的关键。

从近几年尤其是2005年以来铜价的走势看,基金是铜价快速大幅上涨背后的巨大动力。

相关商品如石油的价格波动也会对铜价产生影响

原油和铜都是国际性的重要工业原材料,它们需求的旺盛与否最能反映经济的好坏,所以从长期看,油价和铜价的高低与经济发展的快慢有较好的相关性。

正因为原油和铜都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因此就出现了铜价与油价一定程度上的正相关性。

但两者只是表现为趋势上的一致,在短期价格波动上并不必然一致。

汇率波动

国际上铜的交易一般以美元标价,而目前国际上几种主要货币均实行浮动汇率制。

随着1999年1月1日欧元的正式启动,国际外汇市场形成美元、欧元和日元三足鼎立之势。

由于这三种主要货币之间的比价经常发生较大变动,以美元标价的国际铜价也会受到汇率的影响,这一点可以从1994-1995年美元兑日元的暴跌和1999-2000年欧元的疲软及近年以来美元的持续贬值中反映出来。

根据以往的经验,日元和欧元汇率的变化会影响铜价短期波动,但不会改变铜市场的大趋势。

美元汇率对铜价的影响正日益加深,并被广泛认为是2003年以来铜价大幅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决定铜价的根本因素仍然是基本面的供求关系。

七、国内铜资源相关政策

铜属于重要的战略物资,而我国铜资源短缺,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较高,因此,国家长期以来实行鼓励和支持的政策,鼓励企业到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的国家建立原料基地,通过风险勘探、投资办矿等,多渠道增加原料供应。

7.1《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

2006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规定新建或者改建的铜冶炼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节能、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供应政策和土地使用标准的规定;

单系统铜熔炼能力在10万吨/年及以上,落实铜精矿、交通运输等外部生产条件,自有矿山原料比例达到25%以上(或者自有矿山原料和通过合资合作方式取得5年以上矿山长期合同的原料达到总需求的40%以上),项目资本金比例达到35%及以上。

7.2《关于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暂定税率的通知》

2008年,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先后发布《关于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暂定税率的通知》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等商品增值税出口退税率的通知》,取消精炼铜以及精炼铜阴极型材进口关税,降低了阴极铜出口关税至5%,并提高了部分铜加工产品的出口退税。

同年12月,《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恢复江铜集团、云南铜业、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公司等7家铜冶炼企业铜精矿来料加工业务。

7.3《有色金属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针对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存在的产业布局亟待调整,产业集约化程度低,资源保障程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再生利用水平较低,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的形势,2009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指出了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七项主要任务:

一是稳定国内市场,改善出口环境;

二是严格控制总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三是加强技术改造,推动技术进步;

四是促进企业重组,调整产业布局;

五是开发境内外资源,增强资源保障能力;

六是发展循环经济,搞好再生利用;

七是加强企业管理和安全监管,注重人才培养。

规划明确提出,力争有色金属产业到2011年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形成3-5个具有较强实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到2011年,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铜、铝、铅、锌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分别提高到90%、70%、60%、60%。

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11年,铜、铝、镍原料保障能力分别提高到40%、56%、38%。

7.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

2010年4月7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要在2011年底之前,淘汰密闭鼓风炉、电炉、反射炉炼铜工艺及设备。

该政策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铜冶炼行业的集中度,进一步巩固拥有先进生产技术的铜冶炼企业的行业地位。

八、铜行业的未来发展

当前,中国铜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虽然相对铝、铅、锌等大宗原材料而言,铜尚存在一定的市场空间,但供应缺口越来越小,产能、产量增速将趋缓。

如果把握不好冶炼产能的释放时机和速度,整个行业的运行很可能会陷入铝、铅、锌的困境。

根据研究显示,“十二五”期间乃至到2020年,我国工业化发展对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消耗强度将是各个发展时期最高的。

在这个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有色金属矿业必须提供相应的保障。

从未来5年我国对有色金属各品种的消耗强度来看,铜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仍将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点领域。

世界范围来看,由于目前全球经济普遍缺乏活力,加上市场对中国经济的担忧,使得短期内铜需求受到一定限制。

但中长期而言,铜矿资源不足的局面仍未改变;

此外,虽然中国铜需求的增长有可能在短期内有所放缓,但随着发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