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直线参数方程中t的意义理解(高中数学精华)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15718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直线参数方程中t的意义理解(高中数学精华)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专题:直线参数方程中t的意义理解(高中数学精华)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专题:直线参数方程中t的意义理解(高中数学精华)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专题:直线参数方程中t的意义理解(高中数学精华)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专题:直线参数方程中t的意义理解(高中数学精华)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直线参数方程中t的意义理解(高中数学精华)Word下载.doc

《专题:直线参数方程中t的意义理解(高中数学精华)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直线参数方程中t的意义理解(高中数学精华)Word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直线参数方程中t的意义理解(高中数学精华)Word下载.doc

|MQ|的几何意义就是:

|PQ|的几何意义就是:

.

★若过点M、倾斜角为α的直线l与圆锥曲线交于A、B两点,则弦的中点坐标公式为:

或,为常数,均不为零

(其中中点M的相应参数为t,而,所以中点坐标也为:

★若过点M、倾斜角为α的直线l与圆锥曲线交于A、B两点,且M恰为弦AB中点,

则中点M的相应参数:

=0

(因为,而均不为0,所以t=0)

体会一:

教学中一定要讲清楚直线参数方程的推导过程,并且一定要强调其中参数T的由来。

实际上由新课程标准人教A版数学选修课本中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的内容我们知道,平面内过定点、倾斜角为的直线的参数方程的标准形式为(t为参数),其中t表示直线上以定点为起点,任意一点P(x,y)为终点的有向线段的数量,当P点在上方时t为正,当P点在下方时t为负。

体会二:

教学中必须要强调参数T的几何意义及两个结论的引导应用示范。

实际上在教学中我们知道,由直线参数方程的推导过程及向量模的几何意义等知识,很容易得参数t具有如下的两个重要结论:

如果我们假设直线上两点A、B所对应的参数分别为,则:

第一:

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特别地,A、B两点到的距离分别为

第二:

A、B两点的中点所对应的参数为,若是线段AB的中点,则,反之亦然。

在解决坐标系与参数方程这一选考题,特别是直线的参数方程与曲线的参数方程或是极坐标方程有关的内容的题目,最典型的是涉及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所得的弦和弦长、或是求一点到某点的距离为定值、求弦的中点等有关方面的题目时,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参数t的上述两个重要结论的话,我们的解题速度和解题正确率、得分率将得到的大大提高,我们的解题水准也必将得到巨大的提升。

1、例如在求解与距离有关的题目时我们可以用结论一:

例1、直线过点,倾斜角为,且与曲线C:

相交于A、B两点。

(1)求弦长AB.

(2)求和的长(3)•

解:

(1)因为直线过点,倾斜角为,所以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即,(t为参数),而曲线C是圆,于是将直线的参数方程代入圆C的方程,得,整理得

有参数T的几何意义设A、B所对应的参数分别为,则,,

所以

(2)解:

由第一问解方程得,,有参数的几何意义同理可得,

(3)由于是由第一问的求解过程可知=

2、再如在求解与点的坐标有关的题目时可以用结论二:

例2、已知直线过点,倾斜角为,求出直线上到点的距离为5的点的坐标。

因为直线过点,倾斜角为,所以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即,(t为参数),

(1)

设直线上与已知点相距为5的点为P点,且P点对应的参数为t,则

,所以,将t的值代入

(1)式,

当t=5时,M点的坐标为;

当t=-5时,M点的坐标为,

综上,所求P点的坐标为或.

点评:

若使用直线的普通方程,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P点的坐标需要将直线方程代入曲线方程,消元后再用根与系数的关系,中点坐标公式来求解,相当麻烦,而我们使用直线的参数方程,充分利用参数t的几何意义求P点的坐标就显得比较容易。

3、解决有关弦的中点问题时也可以用性质二

例3、过点,倾斜角为的直线和曲线线相交于M、N两点,求线段MN的中点P的坐标。

直线过点,倾斜角为,所以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t为参数),因为直线和抛物线相交,将直线的参数方程代入抛物线方程

中,得:

,整理得,

,设这个二次方程的两个根为,

由韦达定理得,由P为线段MN的中点,根据t的几何意义,得

,易知中点M所对应的参数为,将此值代入直线的参数方程得,M点的坐标为(2,1)

点评:

对于上述直线的参数方程,M、N两点对应的参数为,则它们的中点所对应的参数为将参数值代入直线参数方程后很快就可得到答案,这将十分方便快捷。

再如例4:

过双曲线的右焦点F作倾斜角为的直线L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M是AB的中点,求|MF|。

如果用传统的解法则是

方法一依题意a=3,b=4,c=5所以F(5,0),又直线l的倾斜角为45度所以k=1

整个解答过程将会比较繁琐,因为传统的解法必须要将直线方程与曲线方程联立,消元后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及终点坐标公式才能求解。

解法2:

依题意l的参数方程为:

小结:

方法二:

用参数方程求解,且灵活运用参数t的几何意义,使求解过程变得简洁,不容易出错,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多引导学生从这些方面思考,那么我们教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也将会更容易。

体会三:

两个性质在用的过程中要注意参数T取非单位向量时候的处理转化。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这两个性质的确好用,但是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要注意下面例子中的问题就需要对参数T所取的单位长度作转化:

例如:

已知曲线的方程是,直线L的方程是若直线与曲线相交与A、B两点,求AB弦长。

解法1:

直线方程可以化简为:

,而曲线的方程可化简为:

将直线方程代入曲线方程,消去一个未知数后可得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弦心距,半径,半弦长之间构成直角三角形可以解得

解法2:

将直线的参数方程代入曲线方程,则可以得到一个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如果还是用以前的有参数的几何意义的话将会求得AB的弦长为

这一结果与上述结果为何会不一样呢?

两种解法所得的结果是哪一种对呢?

当然答案是第一种解法的对,实际上这就是在推导直线的参数方程时一定要注意到直线参数方程中参数T的几何意义的问题,实际上,在上述题目中我们的参数T是选取了模为5的向量当作了单位向量,而非模为1的向量为单位向量,但是在解题过程中多数同学甚至是老师也不会注意到这一细节,所以在涉及到直线参数方程,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问题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到直线参数方程中参数T的几何意义的探究,如上题中的直线方程中由于直线的参数方程标准形式中的系数无论是

,都只能在上取值一旦的前面的系数超过了区间则要考虑参数是多少个单位长度为单位向量。

于是在上面的解答中我们只要在的基础上乘以直线参数方程中的模5即可以得到正确答案即。

如果我们能在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到了这样的问题,点清了问题的实质所在。

也就是强调解释清楚了参数T的几何意义,并用适当的例子进行了纠错练习,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必然是好的。

我们的解题速度和解题正确率、得分率也将得到大大的提高,我们的解题水准也必将得到巨大的提升。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