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图片大全外科用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6622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草药图片大全外科用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草药图片大全外科用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草药图片大全外科用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草药图片大全外科用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草药图片大全外科用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草药图片大全外科用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草药图片大全外科用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草药图片大全外科用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草药图片大全外科用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草药图片大全外科用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草药图片大全外科用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草药图片大全外科用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草药图片大全外科用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草药图片大全外科用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草药图片大全外科用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草药图片大全外科用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草药图片大全外科用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叶盾状着生,轮廓近圆形至阔椭圆形,长8-18厘米,宽6-16厘米,顶端圆钝,基部截形或圆钝,全缘或2-6浅裂,上面亮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无毛;

掌状脉6-8,其中上部3条直达叶缘;

叶柄长8-16厘米,无毛;

托叶分裂呈刺状,宿存。

花序顶生,具长总梗,分枝短,红色,花萼长约2毫米,裂片近圆形,长约1毫米;

花瓣倒卵状长圆形,长约6毫米,红色。

雄花:

雄蕊6-8枚,基部合生,花药和花丝近等长。

雌花:

子房无毛,花柱3枚,基部合生,顶端2裂。

蒴果椭圆状,长13-18毫米,直径约15毫米,具3纵沟;

种子长约1.1厘米,平滑。

花期几全年。

生境与分布原产中美洲或南美洲热带地区,现作为观赏植物栽培。

广东、广西种植较多。

采集加工夏秋采集,晒干备用或鲜用。

性味功能甘、苦、寒。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用法毒蛇咬伤。

用量10-15克,捣烂,冲酒取汁服,余渣外搽伤口周围。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斩龙草别名大蓬蒿、额河千里光

来源为菊科千里光属植物羽叶千里光SenecioargunensisTurcz.,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

主根短缩,须根多数呈细索状。

茎直立,单生或丛生,上部多分枝,向外开展。

基生叶成莲座状,花后脱落,有柄,卵状椭圆形,边缘具圆钝或尖锐锯齿,无毛或仅沿叶脉处有毛;

中部叶无柄,椭圆形,长6-10厘米,宽3-6厘米,羽状深裂,裂片边缘缺刻状或齿裂,先端尖或钝,无毛,或沿叶脉处有疏毛;

上部叶椭圆状披针形至条形,边缘作不规则的羽裂或不裂。

夏季开花,黄色,头状花序多数,直径2-2.5厘米,排成伞房状;

总苞半球形,基部有多数条形小苞;

总苞片长椭圆形,先端尖,边缘膜质,无毛;

缘花舌状,1层,雌性,长7-10毫米,先端具不明显齿裂;

盘花管状,多层,两性,长约6毫米,先端5裂。

瘦果椭圆形,截头,无毛;

冠毛白色。

生境与分布全国各地广有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林边。

采集加工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用。

性味功能微苦、寒。

清热解毒。

主治用法毒蛇咬伤,蝎、蜂蛰伤,疮疖肿毒,湿疹,皮炎,急性结膜炎,咽炎。

用量10-15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熏洗。

参考配方毒蛇咬伤:

鲜斩龙草30克,水煎服,另用鲜全草捣烂外敷。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杠板归别名蛇倒退、犁头刺、河白草、蚂蚱簕、急解索、老虎脷、猫爪刺、蛇不过、蛇牙草、穿叶蓼

来源为蓼科蓼属植物贯叶蓼PolygonumperfoliatumL.,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蔓性草本,长3-4米。

茎蔓延弯曲,多分枝,草质,有棱,棱上有倒生的钩状刺,基部木质化,有时带红色。

单叶互生,有长柄,柄上亦密生倒钩刺,叶片盾状三角形,长与宽均为2.5厘米,先端钝或微尖,全缘,无毛,通常下面中脉及脉纹上均有钩刺,托叶鞘草质,圆形或卵形,抱茎。

夏季开红色或淡红紫色花,短穗状花序,顶生或生在上部的叶腋,通常包在圆形苞片内,花被5深裂,裂片在果时增大,雄蕊8。

瘦果球形,坚硬,棕黑色,有光泽,成熟时完全包于深蓝色多汁的肉质花被内。

生境与分布生于田坎、沟边及草坡上。

分布于全国各省区。

采集加工夏、秋季生长茂盛时采集。

药理作用抑菌试验:

杠板归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斯密氏杆菌、宋氏痢疾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酸、凉。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镇惊。

主治用法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百日咳,急性扁桃体炎,肠炎,痢疾,肾炎水肿;

外用治带状疱疹,湿疹,痈疖肿毒,蛇咬伤。

用量:

15-30克。

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干品煎水洗患处。

参考配方1.上呼吸道感染:

杠板归、一枝黄花、大蓟、火炭母各30克,桔梗18克,加水200毫升,小火煎成100毫升,早晚分服。

小儿酌减。

2.百日咳:

杠板归30克,炒后加糖适量,水煎代茶饮。

每日1剂。

3.带状疱疹、湿疹:

杠板归适量,食盐少许,捣烂外敷或绞汁涂搽患处。

4.水肿:

杠板归根125克,水煎熏洗,暖睡取汗。

另用冬瓜子、车前子、白茅根、陈葫芦壳、冬瓜皮、海金沙各15克,水煎服。

5.毒蛇咬伤:

鲜杠板归叶60克,洗净捣汁,甜酒少许调服。

外用鲜叶捣烂酌加红糖,捣匀外敷伤口周围肿处。

6.小儿惊风高热:

杠板归15克,水煎服。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瓜子金别名辰砂草、金锁匙、瓜子草、瓜米草、竹叶地丁、金牛草

来源为远志科远志属植物瓜子金PolygalajaponicaHoutt.,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草本,高约15厘米。

根圆柱形,较细,弯曲,表面褐色,有纵横皱纹和结节,支根纤细。

茎直立或斜生,绿褐色或紫绿色。

下部木质,表面有灰色细柔毛,通常不分枝。

单叶互生,叶柄短,有细毛,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1.2厘米,宽0.5-1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侧脉明显,叶脉及叶缘有细柔毛。

夏季开紫白色花,总状花序腋生,最上一个花低于茎的顶端。

花蝶形,两性,萼片5,分离,前面一萼片卵状披针形,成囊状,外面中央为绿色,边缘膜质透明,被柔毛,侧面两萼片大,花瓣状,广卵形至椭圆形,后面两萼片条状披针形,花瓣3片,下部连合,一面有裂隙,背面近顶端有剪裂状附属物,雄蕊8,花丝基部连合成鞘状,包围雌蕊,雌蕊1,2室。

蒴果广卵形而扁,先端下凹有短尖头,边缘有膜质状宽翅,基部有宿存的5萼片。

生境与分布常生于山坡、田土坎边。

分布于陕西、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集加工秋季采集全草。

药理作用1.已开花植株的根及地上部分的5%浸液均有溶血作用。

2.有良好的镇静、安眠效果。

3.抑菌实验:

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微辛、微温。

活血散瘀,祛痰镇咳,解毒止痛。

主治用法咽炎,扁桃体炎,口腔炎,咳嗽,小儿肺炎,小儿疳积,泌尿系结石,乳腺炎,骨髓炎。

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疔疮疖肿。

用量6-15克,鲜用30-60克。

参考配方1.毒蛇咬伤:

外用瓜子金鲜全草30克,加水少量捣烂,或干粉末调成糊状,外敷伤处。

内服用瓜子金、、半边莲、犁头草干粉各等量,水泛为丸,每服15克,一日3次,或鲜草煎水服。

2.小儿疳积:

瓜子金30克,猪肝60克,加水蒸熟,吃肝喝汤,连服3剂。

3.泌尿系结石:

鲜瓜子金60-90克,鲜水田七30-45克,水煎服,重症病人加鲜紫薇15-30克。

4.骨髓炎、骨结核:

瓜子金半斤,用白酒4斤浸泡,然后隔水炖,去渣饮酒,每服15-30克,每日2次。

5.口腔炎:

瓜子金90%,冰片、硼砂各5%,共研细粉,撒患处,每日2次。

6.失眠:

瓜子金以文火煎煮,加适量调味剂、防腐剂,制成每50毫升含鲜瓜子金90克的水剂,晚上睡前服50毫升。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慈姑别名张口草、华夏慈菇、燕尾草来源泽泻科慈菇属植物慈菇SagittariatrifoliaL.var.sinensis(Sims)Makino.,以球茎及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水生草本。

地下根状茎横走,先端生一长球状的球茎。

茎极短,生有多数互生叶,叶具长柄,长达50厘米,基部扩大,对折,叶片三角箭形,长达20厘米,先端钝或急尖,主脉5-7条,基部箭形,自近中部处延长为两片披针形长裂片,外展成燕尾状,裂片先端细长尾尖。

夏季开白色花,花葶高15-50厘米,顶生一总状花序,3-5朵轮生轴上,每序有花3-5轮,下部为雌花,具短梗,上部为雄花,具细长花梗,苞片披针形,基部联合,花萼3片,花瓣3片,较萼片大,近圆形,白色带紫点,早落,雄蕊多数,花药紫堇色,心皮多数,离生,密生于球形花托上。

果为瘦果,斜倒卵形,扁平,两面有薄翅。

生境与分布生于池沼、水田、浅水沟中。

分布于南北各省区,各地广有栽培。

采集加工秋季采集,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甘、苦、凉。

清热止血,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用法咯血,吐血,难产,产后胞衣不下,崩漏带下,尿路结石,小儿丹毒,外用治痈肿疮毒,毒蛇咬伤。

用量15-30克。

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1.无名肿毒,红肿热痛:

鲜慈菇捣烂加入生姜汁少许搅合,敷于患部,一日更换2次。

2.搔疹痱痒:

鲜慈菇全草捣烂榨汁,以蛤粉调涂。

3.难产及产后胞衣不下:

鲜慈菇或茎叶洗净,切碎捣烂,绞一小杯汁,以温黄酒半杯和服。

4.毒蛇咬伤:

鲜慈菇捣烂敷于伤口,2小时更换1次,并用全草捣汁服。

魔芋别名花杆南星、花杆莲、麻芋子、花伞把、蒟蒻来源天南星科魔芋属植物魔芋AmorphophalluskonjacK.Koch.,以球状块茎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

地下球状块茎扁圆球形,直径达20厘米,粗壮,肉质,暗红褐色。

叶从球状块茎中央抽出,直立,有长柄,叶柄青白色或带褐色斑点,叶片大,三回羽状分裂,小叶片长圆状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下延,与叶柄连成翼状,全缘。

夏季从球状块茎顶部长出花葶,长约1米,基部有数个鳞片状的叶,佛焰苞喇叭状,暗紫色,带褐色斑纹,先端渐窄,长15-20厘米,肉穗花序扁平,较佛焰苞约长出一倍,先端形如舌状,呈紫褐色,花红紫色,有臭气。

浆果近球形,熟时黄绿色。

生境与分布生于土壤肥厚的林下、山坡、住宅旁,也有栽培。

分布于陕西、甘肃、宁夏、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西、四川各省区。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挖。

性味功能辛、寒。

消肿散结,解毒止痛。

主治用法肿瘤,颈淋巴结结核,痈疖肿毒,毒蛇咬伤。

用量10-15克,大量可用至30克,但须煎3小时后才能服用。

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鲜魔芋块茎加食盐捣烂外敷伤处,或取球茎加浓茶磨汁,用鸡毛蘸敷肿胀处。

2.眼镜蛇咬伤(局部迅速红肿、起泡、剧痛):

鲜蘑芋根适量,鲜滴水珠根2个,黄连少许,捣烂外敷。

另用鲜蘑芋花茎30-60克,鲜生姜30克,捣烂绞汁,以米泔水适量冲服。

3.预防蛇咬:

魔芋球茎、苦蒿叶各适量,捣烂涂手上。

4.疖、痈、无名中毒:

鲜魔芋茎叶或块茎捣烂,外敷患处。

5.指头炎:

魔芋块茎加醋磨汁,外搽患处。

6.脚癣:

魔芋块茎切片磨搽患处。

7.烫火伤:

魔芋根适量,晒干研末,麻油调搽。

8.腹中痞块:

魔芋球茎60克,放入猪肚子内炖吃。

9.疝气:

魔芋花焙干,研末,用酒吞服,每次1.5-3克,一日2次。

香青兰别名青兰、摩眼子、枝子花、山薄荷、炒面花、山香、毕日阳古、白赖洋古来源唇形科青兰属植物香青兰DracocephalummoldavicaL.,地上全草叶入药。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60厘米。

全株密被短毛,稍有薄荷香气。

茎四棱形,由基部分枝斜上,几达茎顶。

叶对生,窄长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5-4厘米,宽7-18毫米,先端钝或稍尖,基部近截形或宽楔形,边缘具钝齿,齿尖常有细长芒状毛,两面被细短毛,下面有腺鳞。

夏秋季开紫黄色花,轮伞花序生于茎上部叶腋内,苞片边缘下方有芒状的刺毛,明显而硬,花萼二唇形,上唇直立,先端稍向下弯,顶端有缺刻,下唇于中部两侧内凹成2个小的侧裂片和一个大的中央裂片,雄蕊二强。

4小坚果,包围于增大的宿萼内。

生境与分布生于田边、路旁、固定沙丘及草原上。

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陕西、山西、内蒙、甘肃、新疆等省区。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集地上全草,除去杂质,切段,晾干或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辛、苦、凉。

清肺解表,晾干止血。

主治用法感冒,头痛,喉痛,支气管哮喘,黄疸,吐血,衄血,痢疾,心脏病,神经衰弱,狂犬咬伤。

用量3-10克。

参考配方1.外感头痛,发烧:

鲜香青兰30克(干品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2.狂犬咬伤:

鲜香青兰30克,朱砂0.3克,水煎服。

金花草别名乌韭、雉鸡尾、孔雀尾、大叶金花草、小叶野鸡尾、石青苇来源为陵齿蕨科乌蕨属植物乌蕨Stenolomachusanum(L.)Ching.,以全草入药。

根状茎短而横走,粗壮,密生赤褐色钻状鳞片。

叶柄自根状茎长出,褐棕色,除基部外无毛。

叶片披针形至卵圆形,3-4回羽状细裂,下部羽片卵圆状至三角状披针形,斜展,小羽片矩圆形或披针形,裂片阔楔形,先端多少呈截形,有不明显的小齿牙,或浅裂成2-3个小圆裂片,上面无毛,叶脉在小裂片上2叉。

孢子囊群顶生,圆形,每裂片1-2枚,囊群盖灰棕色,杯形或浅杯形,口部全缘或多少啮断状,向外开裂。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路边、溪沟边、岩石缝或草丛中,以阴湿山坡最多。

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北达陕西南部。

采集加工四季可采收,夏、秋采集较佳。

性味功能苦、寒。

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用法感冒发热,咳嗽,扁桃体炎,腮腺炎,肠炎,痢疾,肝炎,食物中毒,农药中毒,外用治烧烫伤,皮肤湿疹。

15-30克。

解食物中毒用鲜叶绞汁服;

外用适量,鲜草煎水洗患处。

参考配方1.狂犬咬伤:

鲜金花草根茎150-180克,用铜器水煎,空腹服,连服数日,服药期间环境必须安静。

2.肝炎:

金花草、虎刺、扇叶铁线蕨各30克,水煎服。

3.食物中毒、农药中毒:

金花草60-90克,水煎服,也可捣烂取汁,开水冲服。

4.烫伤:

金花草炒焦,研细末,食油调搽。

5.咳嗽白痰:

金花草、金线吊白米各10克,荠菜12克,皂角刺6克,绣花针10克,隔山消15克,水煎对糖服。

6.急性结膜炎:

金花草捣烂取汁,点眼,渣敷患眼皮外。

7.蛇咬、跌扑瘀肿、烫伤:

金花草捣烂,敷伤处。

8.黄疸:

金花草15克,黑豆子30克,灯草0.5克,水煎服。

9.肠炎:

金花草制成50%的煎剂,每服10-20毫升,每日3次。

10.乳痛:

金花草根茎30克,水煎冲黄酒服,鲜叶捣烂敷患处。

细叶黄杨别名清明矮、千年矮、万年青、黄头艾、匙叶黄杨来源为黄杨科黄杨属植物匙叶黄杨BuxusharlandiiHance.,以鲜叶入药。

形态特征小灌木,高0.5-1米;

枝近圆柱形;

小枝近四棱形,纤细,直径约1毫米,被轻微的短柔毛,节间长1-2厘米。

叶薄革质,匙形、稀狭长圆形,长2.5-4厘米,宽5-9毫米,先端稍狭,顶圆或钝,或有浅凹口,基部楔形,叶面光亮,中脉两面突出,侧脉和细脉在叶面细密、显著,侧脉与中脉约成30-35°

角,在叶背不甚分明,叶面中脉下半段常被微细毛,无明显的叶柄。

花序腋生兼顶生,头状,花密集,花序轴长3-4毫米;

苞片卵形,尖头;

雄花8-10朵,花梗长1毫米,萼片阔卵形或阔椭圆形,长约2毫米,雄蕊连花药长4毫米,不育雌蕊具极短柄,末端甚膨大,高约1毫米,为萼片长度的1/2;

雌花萼片阔卵形,长约2毫米,边缘干膜质,授粉期间花柱长度稍超过子房,子房无毛,花柱直立,下部扁阔,柱头倒心形,下延达花柱1/4处。

蒴果近球形,长7毫米,无光,平滑,宿存花柱长3毫米,末端稍外曲。

花期5月,果期10月。

在海南岛12月仍开花,翌年5月果熟。

生境与分布生于溪旁或疏林中。

分布于广东、海南等省区,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西、云南、贵州也有分布。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集,多鲜用。

性味功能苦、甘、凉。

主治用法狂犬咬伤。

用量10-15克。

小花鸢尾别名六棱麻、八棱麻、亮紫鸢尾、六轮茅、九节地菖蒲、九节箭菖蒲、山菖蒲来源为鸢尾科鸢尾属植物小花鸢尾IrisspeculatrixHance.,以根及根状茎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株基部围有棕褐色的老叶叶鞘纤维及披针形的鞘状叶。

根状茎二岐状分枝,斜伸,棕褐色;

根较粗壮,少分枝。

叶略弯曲,暗绿色,有光泽,剑形或条形,长约15-30厘米,宽0.6-1.2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鞘状,有3-5条纵脉。

花茎光滑,不分枝或偶有侧枝,高20-25厘米,有1-2枚茎生叶;

苞片2-3枚,草质,绿色,狭披针形,长5.5-7.5厘米,顶端长渐尖,内包含有1-2朵花;

花梗长3-5.5厘米,花凋谢后弯曲;

花蓝紫色或淡蓝色,直径5.6-6厘米;

花被管短而粗,长约5毫米,外花被裂片匙形,长约3.5厘米,宽约9毫米,有深紫色的环形斑纹,中脉上有鲜黄色的鸡冠状附属物,附属物表面平坦,似毡绒状,内花被裂片狭倒披针形,长约3.7厘米,宽约9毫米,直立;

雄蕊长约1.2厘米,花药白色,较花丝长;

花柱分枝扁平,长约2.5厘米,宽约7毫米,与花被裂片同色,顶端裂片细长,狭三角形,子房纺锤形,绿色,长1.6-2厘米,直径约5毫米。

蒴果椭圆形,长5-5.5厘米,直径约2厘米,顶端有细长而尖的喙,果梗于花凋谢后弯曲成90度角,使果实呈水平状态;

种子为多面体,棕褐色,旁附有小翅。

花期5月,果期7-8月。

生境与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区。

生于山地、路旁、林缘或疏林下。

采集加工秋季采集,晒干备用或鲜用。

有小毒。

活血镇痛。

主治用法跌打损伤,闪腰岔气,狂犬咬伤,风湿,风寒骨痛。

用量3-6克。

参考配方1.跌打损伤,闪腰岔气:

小花鸢尾3-6克,泡酒服。

小花鸢尾根状茎10克,泡酒,每日服一次,每次一小杯。

外用小花鸢尾全草煎水洗,并将全草捣烂敷患处。

3.风湿,风寒骨痛:

小花鸢尾全草煎水洗。

蜈蚣草别名蜈蚣蕨、长叶甘草蕨、舒筋草、牛肋巴来源为蕨类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蜈蚣草PterisvittataL.,以全草及根状茎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株高达2米。

根状茎短柱状稍横斜,密生条形鳞片。

羽状多叶簇生,叶柄短,和叶轴都有鳞片,叶片薄革质,阔倒披针形,长20-90厘米,宽5-25厘米,羽片无柄,窄长卵形或条状披针形,中部裂片最长,长约6-15厘米,宽5-10毫米,先端钝,基部圆截形或浅心形,稍膨大,两侧多少呈耳形,上侧常覆盖叶轴,不育羽片的边缘有细密锯齿,羽片侧脉单一或分叉。

孢子囊群条形,生于小脉顶端的联结脉上,靠近羽片两侧边缘连续分布,囊群盖同形,膜质。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路边的钙质土或石灰岩壁缝中。

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北到陕西、甘肃、河南南部。

采集加工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淡、平。

祛风活血,解毒杀虫。

主治用法防治流行性感冒,痢疾,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外用治蜈蚣咬伤,疥疮。

根状茎用量6-12克。

外用全草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患处。

地枫皮别名追地风、钻地风、南宁地风皮、地风来源为木兰科八角茴香属植物地风IlliciumdifengpiK.I.B.etK.I.M.以树皮入药。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高1-3米,全株芳香。

叶常3-5片聚生于枝端或节上,叶柄长13-20毫米,叶片革质,倒披针性、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0-14厘米,宽3-5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至宽楔形,全缘,稍内卷,侧脉4-7对。

4-5月开红花,腋生或近顶生,单朵或2-4朵簇生,花梗长6-12毫米,稍下垂,花被片15-17片,肉质,雄蕊二轮,常为21个,开花时心皮常为13个,离生。

聚合果常有9-11个成熟心皮组成,直径2.5-3厘米,蓇葖顶端有弯尖头。

生境与分布生于石灰岩的石山顶或石山疏林下。

产于广西西南部。

采集加工秋季采集,剥树皮时只剥一边,以免树死亡。

性味功能辛、涩、温。

祛风湿,行气止痛。

主治用法风湿关节痛,腰肌劳损。

用量6-10克。

外用治蜈蚣咬伤,研粉酒调外涂患处。

中华石龙尾别名哈胆草、华石龙尾、过塘蛇来源为玄参科石龙尾属植物中华石龙尾Limnophilachinensis(Osb.)Merr.,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草本,高5-50厘米;

茎简单或自基部分枝,下部匍匐而节上生根,与花梗及萼同被多细胞长柔毛至近于无毛。

叶对生或3-4枚轮生,无柄,长5-53毫米,宽2-15毫米,卵状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稀为匙形,多少抱茎,边缘具锯齿;

脉羽状,不明显;

上面近于无毛至疏被多细胞柔毛,下面脉上被多细胞长柔毛。

花具长3-15毫米之花梗,单生叶腋或排列成顶生的圆锥花序;

小苞片长约2毫米;

萼长5-7毫米,在果实成熟时具凸起的条纹;

花冠紫红色、蓝色、稀为白色,长10-15毫米。

蒴果宽椭圆形,两侧扁,长约5毫米,浅褐色。

花果期10月至次年5月。

生境与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

生于水旁或田边湿地。

性味功能微甘、苦、凉。

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主治用法水肿,结膜炎,风疹,天疱疮,毒蛇、蜈蚣咬伤。

用量30-60克。

参考配方1.水肿,结膜炎,风疹:

中华石龙尾鲜全草30-60克,水煎服。

2.天疱疮,毒蛇、蜈蚣咬伤:

中华石龙尾鲜全草捣烂外敷。

王瓜别名吊瓜、土瓜、苦瓜莲、山苦瓜来源为葫芦科瓜楼属植物王瓜TrichosanthescucumeroidesMaxim.,以根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质藤本,长数米。

根呈纺锤形,黄白色,有纵纹,数枚簇生于根茎基部。

茎细长,有纵棱和疏毛,单叶互生,叶柄长3-6厘米,与叶片均被棕黄色粗毛,叶腋生有卷须,单一或分叉,叶片阔卵状心形,叶面深绿,背面淡绿色,两面粗涩有毛茸,掌状3-5浅裂,长约5厘米,宽约4.5厘米,先端钝,基部心形,边缘有波状钝齿。

夏季叶腋开单性白色小花,聚成短总状花序,雌雄异株,花梗短,于结果时长1-2厘米,花冠白色,花瓣5,先端细裂呈流苏状。

果实椭圆形或长卵形,长约5.5厘米,橙红色,种子多数,形似螳螂头,长约1厘米,宽约7毫米,灰棕色。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灌丛、溪边草地。

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台湾、湖北、湖南等地。

采集季节深秋挖根。

性味功能苦、寒,有小毒。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散瘀止痛。

主治用法毒蛇咬伤,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痈疮肿毒,跌打损伤,小便不利,胃痛。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