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教学管理试行文件汇编16个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0968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教下乡教学管理试行文件汇编16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送教下乡教学管理试行文件汇编16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送教下乡教学管理试行文件汇编16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送教下乡教学管理试行文件汇编16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送教下乡教学管理试行文件汇编16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送教下乡教学管理试行文件汇编16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送教下乡教学管理试行文件汇编16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送教下乡教学管理试行文件汇编16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送教下乡教学管理试行文件汇编16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送教下乡教学管理试行文件汇编16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送教下乡教学管理试行文件汇编16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送教下乡教学管理试行文件汇编16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送教下乡教学管理试行文件汇编16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送教下乡教学管理试行文件汇编16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送教下乡教学管理试行文件汇编16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送教下乡教学管理试行文件汇编16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送教下乡教学管理试行文件汇编16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送教下乡教学管理试行文件汇编16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送教下乡教学管理试行文件汇编16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送教下乡教学管理试行文件汇编16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送教下乡教学管理试行文件汇编16个Word文件下载.docx

《送教下乡教学管理试行文件汇编16个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教下乡教学管理试行文件汇编16个Word文件下载.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送教下乡教学管理试行文件汇编16个Word文件下载.docx

公共课是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各专业情况统一设置的课程,包括公民道德与法律、农村经济与社会、党的理论与基础知识、创新与创业指导、普通话与应用文、农村实用英语、农村实用数学、农村实用化学、农村信息技术、卫生与健康,共计50个学分,所有学生均应按量完成。

2、专业课学分。

专业课分为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是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需要学员掌握专业基本知识与专业基本技能所必须学习的专业课程,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相关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统一设置;

专业选修课是指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生涯发展需要自行选择学习的专业课程,由各个学校根据所在区域和各个教学点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考虑学生从事专业化生产经营的兴趣与需求灵活设置。

学生申请毕业时,其获得的专业课总学分不得低于60个。

3、实践课学分。

实践课是指学生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在专业课教师指导下所进行的相关领域生产经营与技术推广等活动,总学分为60个,所有学生均应按量完成。

二、学分的计算

学分是衡量学员学习份量和成效的单位,是确定学员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也是学校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师工作量的主要依据。

学分的计算以学时为单位,各类课程均以18个学时为1个学分。

三、学分的认定

1、学生根据学校和教学点的公共课和专业课安排表学习相关课程,通过该课程的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后,由任课教师将评定成绩提交学校有关管理部门。

2、学生实践课学分的获得依据是学生在一定领域从事生产经营和技术推广等结合所学专业进行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

学生坚持实践第一的理念,在学期间确定并实施了一定的生产经营项目,并在毕业时扩大了规模、提高了产量、提升了品质、增加了收入,则获得相应的学分;

凡在学期间没有实施一定的生产经营项目,以及在正常条件下生产经营水平没有提高的,扣除全部或部分实践课学分。

学生实践课的学分,由学校实践教学评价工作小组提出评审意见,必要时可以征求其同班同学的意见,然后提交学校有关管理部门。

3、学校有关管理部门对学生的全部考核成绩进行审查,根据相关规定认定其获得相应的学分,并添加到学生的学分档案中。

四、学分的置换

1、学生在学期间获得与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职称或各专业、工种技师及其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可以置换成实践学分。

2、获得高级农艺师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级相应职称)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的,可凭证书置换8个学分;

获得农艺师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级相应职称)和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同级技能等级证书)的,可凭证书置换6个学分;

获得农民技术员(或相应等级)专业技术职称和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的,可评证书置换3个学分。

五、学分的补修

1、学生如因工作或不可抗因素无法按时参加终结性考试而不能获得相关学分的,可以申请缓考。

学生缓考必须通过学校有关管理部门的审批。

缓考随下一学年的同一课程考试进行。

2、学生所学课程若考核不及格而无法获得学分的,应补修该课程并在学制有效期限内参加一次同一课程的考试作为补考。

补考仍不及格的,可在毕业前再申请参加一次毕业补考。

3、缓考、补考及格后都可以认定学分,认定程序与正常考试成绩认定学分相同。

六、学分的奖励

1、学生在学期间获得优异的生产经营业绩,或者技术推广成绩显著,或者取得与本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成果并产生显著经济效益,或者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种荣誉称号,可以获得3-8个奖励学分,记入实践课的学分,累计在总学分当中。

2、各级各类奖励学分的数额和评定方法,由学校送教下乡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

七、学分的管理

1、学生入学注册后,由学校建立学分档案,档案中明确学生的专业、入学时间、基本学制、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等基本情况。

2、学校在每学年初向学生发布学分累计情况。

3、学生获得的总学分达到毕业最低学分数时可以申请毕业。

学生申请毕业须填写毕业申请表,经学校有关管理部门与学校主管校长审核后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准予毕业,并发放毕业证书。

教学点管理办法

教学点是开展送教下乡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工程”的承接载体,也是教学工作实施的重要基础。

为保证教学点的建设,提高教学的管理水平,制定教学点管理办法如下。

一、教学点的基本条件

教学点根据学生的数量分布、生产经营专业化程度、区域产业结构等设置在县城、乡镇或村庄。

承办单位可以是县级部门、乡镇政府、村委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

尽量利用乡镇成人学校和闲置的中小学校舍作为教学点。

教学点应符合以下基本标准:

1、当地政府或单位重视,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意识强,愿意与学校合作开展对当地农村干部和农村创业人才的培养。

2、当地产业特色明显,具有开展高品质生产经营的基本条件。

3、当地学生相对集中,有一定学员规模,每个专业招生一般能达到50名以上。

4、当地农民参与的积极性高,对知识和技术的学习有强烈渴求。

5、当地有良好的教学场所,能较好地实施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

二、教学点的遴选与确定程序

教学点的遴选与确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申办单位提出设立教学点的书面申请。

2、学校对申办单位的条件进行实地考察。

3、学校送教下乡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考察情况研究并决定。

4、学校与申办单位签定教学点工作协议。

5、学校进行审核。

6、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三、教学点的管理

1、送教下乡工作办公室代表学校全面负责各教学点的管理工作。

2、各教学点的承办单位要指定一名负责人,协助学校做好教学点的管理工作。

3、学校要定期进行教学点负责人的培训,指导其做好工作。

4、教学点负责人要按照学校的管理规定认真做好教学点和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其具体职责如下:

(1)加强沟通协调,做好后勤保障,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2)认真落实学校关于送教下乡工作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3)根据学校的招生方案,开展招生宣传和受理报名工作。

(4)协助任课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其他教学活动。

(5)组建班级党、团组织和班委会,对其进行培养并指导工作。

(6)协助学校及教师组织对学生的考核评定,协助学校做好对教师的业务考核。

(7)负责学生的考勤、课堂纪律等日常管理工作。

(8)加强班级建设,创建班风正、组织纪律观念强、学习氛围浓的优秀班级。

(9)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5、学校送教下乡工作办公室负责检查督导各教学点的工作,指导各教学点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6、学校要定期召开教学点负责人会议,以沟通信息,交流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7、学校要定期对各教学点的管理进行检查考核。

对于工作业绩优秀的教学点,要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

对于问题突出、影响较差的教学点,要给予通报批评,直至解除合作关系。

课堂教学管理规定

为保证各教学点的教学秩序,制定课堂教学管理规定如下。

一、课堂是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必须保持文明、严肃、整洁。

学生应衣着干净、整齐,不得穿拖鞋、背心、短裤上课。

二、每次上课前,班主任或任课教师要清点学生人数,做好学生出勤记录。

学生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在任何一节课内,迟到或早退超过15分钟者,以旷课记。

三、学生要在课前做好上课准备工作,如教材、笔记本、文具等。

值日生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如:

擦黑板、清理讲台、帮助教师安放教学仪器设备等。

四、学生不得带小孩进入课堂。

五、学生在课堂上不准打闹、喧哗;

不准随地吐痰;

不准吸烟;

不准乱扔纸屑及杂物。

六、学生不准代替他人听课。

七、学生因故不能坚持正常上课,必须在课前将书面请假条交班主任或任课教师。

无特殊情况时,打电话请假和捎口信请假无效。

八、学生在课堂上应专心听课,做好笔记,不得随意谈话或作影响他人听课的动作。

教师提问,学生应起立回答;

学生有问题提出,须举手示意并经任课教师同意。

九、上课期间师生应自觉关闭手机,以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十、学生每次上课都要在学生考勤表中签字。

十一、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要严肃课堂纪律,要有当堂教案,要有适当板书。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任课教师应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十二、任课教师要在学生考核表内如实记载学生迟到、请假和缺课等出勤情况,记载当天授课情况及学生学习情况。

学生的出勤情况要与该课程过程性考核成绩挂钩。

十三、教师要根据课程及学生情况,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并按时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十四、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

对于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任课教师应对其批评教育,维护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十五、在教师上课时间内,除教学督导及有关人员听课外,其他人员不得擅自进入课堂;

未经任课教师同意,学生不可中途擅自出入课堂。

实践教学管理办法

实践课的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

为加强各专业学生实践课的教学管理,保证实践课的教学质量,制定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如下。

一、总体目标

(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从培养目标出发,贯彻重在能力培养的原则;

贯彻系统性、开放性、综合性的原则;

坚持教师指导与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实践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业能力和技术推广能力,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农村生产经营相结合,提高学生致富能力和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三)实践教学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结合专业特点,不断吸收当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新成果,更新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和结构,建立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需要的实践课程体系。

二、实践课的设置

(一)实践课的设置必须符合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要求。

一是附属于专业课的教学实验或教学实习。

任课教师要根据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特点和生产经营情况,结合专业课程目标要求确定实践内容,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生产经营实际,取得一定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

二是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促进生产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设置的综合性生产经营等活动。

学校要在学生掌握本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确定和实施的专业化生产经营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和技术推广活动,使学生的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技术推广能力、管理水平有明显提高。

(二)组织实践教学必须以相关的教学文件为依据。

1、实践教学大纲

实践教学大纲是实践教学必备的教学文件,凡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生产经营、技术推广、管理实务等)必须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大纲;

附属于专业课的实践性教学,其实践教学大纲可附在该课程的实施性教学大纲后。

实践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教学任务与基本要求,实践项目名称、内容、学时与学分、实施方式、考核办法等。

2、实践教学计划

实践性教学计划是开展实践性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

学校送教下乡工作办公室根据各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组织相关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学前编制完成。

实践教学的进程必须按计划执行,以确保实践教学的规范运行和教学质量。

3、教材和指导书

各专业的实践课应选用合适的相关教材和指导书,或编写符合实际的校本实践教材和指导书。

指导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实践名称、目的要求、实践内容、方法、实践场所、实践报告、成果的具体内容与要求、考核办法等。

4、实践教学总结

某项实践教学结束后,应认真总结,写出总结报告,并在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备案。

实践教学总结内容包括:

项目名称、教学实施方式、教学地点、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安排与教学过程总结、完成情况、教学成绩评定方式及结果分析总结,教学设施情况总结、改进建议等。

三、实践教学的实施

(一)实践教学采用学生分散进行的方式。

学校和任课教师必须对实践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做到“学生分散实践经营,教师全程跟踪服务”。

(二)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场所)应设在学生自己经营的种植、养殖、农业生产等现实场所;

暂时没有生产经营项目但准备从事相关产业的学生,由任课教师和教学点负责人共同协调安排。

学校和教学点负责人必须对分散实习学生的实践场地进行实地考察,做好记录,以便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三)加强实践教学的全过程管理。

学校要在学生实习前明确指导教师,做好实习动员工作;

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要通过巡回指导、当面讲解、电话答疑或网络视频答疑等多种形式,解决学生在农业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

实习结束后,对学生的实习日志、报告和总结认真评价,并对实践成果进行测评。

四、考核与评价

(一)学校成立学生实践教学评价工作小组,负责实施对学生实践教学的测评。

实践课的成绩要单独考核,单独记载。

没有实施一定的生产经营项目,以及在正常条件下生产经营水平没有提高的,扣除全部或部分实践课学分。

(二)实践课的成绩根据学生的实习态度、任务完成情况、结合生产经营实际情况撰写的日志、实习报告、实践成果,分优(90-100分)、良(75-89分)、及格(60-74分)、不及格(低于60分)四个等级进行综合评定。

其中:

实习日志占30%,实习报告占30%,实践成果占40%。

(三)评价标准

优秀:

能完成实习计划,达到实践教学大纲的全部要求;

实习日志清楚、详细、具体;

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经营问题,有一定独立见解;

在实践成果测评中成绩为优秀。

良好:

实习日志详细、具体;

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全面、系统地总结;

在实践成果测评中成绩为良好。

及格:

能完成实习计划,达到实践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有实习日志;

能完成实习报告,内容基本正确;

在实践成果测评中成绩为及格。

不及格:

未达到实践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没有实习日志;

实习报告马虎潦草,内容有明显错误;

在实践成果测评中成绩为不及格。

(四)实践成果测评

(一)测评等级

由于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工学结合模式,学校实践教学评价工作小组要对学生每个学习阶段专业实践课程进行成果测评,其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生产经营水平、现代农业技术推广能力、管理水平和带领广大农民发家致富能力。

实践成果测评采用优(90-100分)、良(75-89分)、及格(60-74分)、不及格(低于60分)四个等级进行综合评定。

(二)测评内容

在学习期间就对某专业实践教学成果的评价内容要从各教学点实际出发,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农业生产经营产业的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在产量、规模、效益上的变化。

2、没有生产经营项目的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从事和创建了自己的产业并走上致富道路的情况。

3、对新技术、新成果的示范和推广情况。

4、农村产业经营管理能力和村级管理水平,带领群众致富能力提高情况。

(三)测评标准

评价小组通过巡回检查、调查、座谈、查看实习日志和产量、规模、效益、技术推广等原始资料,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定。

入学前或在学期间创建了自己的产业,并有一定规模;

学习期间和实习结束后,自己的产业产量有大幅提高,或规模明显扩大,或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推广和应用了新技术、新成果,并带动了周边发展;

在村级管理中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受到群众的肯定。

实习结束后,创建了自己的产业;

自己的产业产量明显提高或规模有扩大或经济效益有提高;

应用了新技术、新成果;

在村级管理中管理水平有提高,受到群众的支持。

没有产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并准备创建自己的项目;

自己的产业产量有提高或规模有扩大或经济效益有增加;

在村级管理中管理水平有提高。

没有自己的产业,也不参加实践教学活动;

自己经营的项目产量、规模、效益没有变化;

村级管理中管理水平没有提高。

(四)测评实施

学生在毕业前一年的最后一学期学生提出生产经营成果考核申请,由学校学生实践成果测评工作小组根据学生每个学习阶段专业实践成果的测评结果和综合性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进行综合评定。

教学条件保障实施意见

为了满足受教育者的学习需求,保证各学校送教下乡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的顺利开展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制定教学条件保障实施意见如下。

一、行政组织保障

1、成立学校送教下乡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责是:

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对学校送教下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组建各级相应管理机构。

配备相应管理人员。

制定送教下乡有关规章制度。

2、送教下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送教下乡工作办公室,其职责是:

起草规章制度。

管理教学点及班主任。

安排教学人员。

实施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与送教下乡有关的各项管理工作。

送教下乡工作办公室为学校的综合管理部门。

3、根据专业设置情况,学校可在送教下乡工作办公室下设若干教研室,负责编制、修订实施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及各教学环节的管理。

4、组建一支素质优良的班主任队伍。

从各教学点选聘一部分责任心强,具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人员作为班主任。

班主任在学校送教下乡工作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并协助任课老师做好各教学环节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5、建立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

建立班级党支部、团支部和班委会,选拔一批具有示范带头作用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生组建立精干的班级管理队伍,协助教学点和班主任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二、师资队伍保障

1、创建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教学能力强,特别是具有一支熟悉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热爱农业,关心“三农”,真正能为广大农民解决生活和生产中难题的专业教师队伍,是确保送教下乡取得实效的关键。

因此,开展送教下乡的学校必须精心打造师资队伍,除具备一支素质优良的公共课教师队伍外,更要具备一支结构合理、能力过硬的“双师型”专业课和实践课教师队伍。

2、开展深入细致的农村调研活动是做好送教下乡教学工作的前提。

所有参与送教下乡的骨干教师在教学前要深入到农村和农业生产一线,广泛了解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现实,了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了解学生开展专业化生产经营和推进职业生涯发展的实际需求,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积极聘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等作为兼职教师,建设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师资队伍。

三、教学设施保障

1、有固定的教学场所。

各教学点要提供相对固定的教室。

按照交通便利、距离就近的原则,根据各教学点的实际情况,可利用乡镇政府或村委会的会议室、中小学合并后的空闲教室、乡镇成人学校的教室等作为送教下乡的教室。

教室内桌凳、黑板、照明设施齐全,有电源和网络接口,通风透光条件良好,一般能容纳不低于50人听课。

教室建筑结构牢固,严禁利用简易房或危房作为教室。

2、有必要的交通和通讯设备。

要配备送教下乡的专用汽车,满足送教下乡的教学需要。

要建立学校与各教学点的视频联系网络,以便于学校对各教学点的教学情况进行监控和管理。

3、有齐全的教学仪器设备。

除传统的挂图、标本、幻灯机及常规仪器设备外,还要配备笔记本电脑、数字化投影仪等设备,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

4、有必需的实验实习设备。

有条件的学校要配备流动实验车和流动机房,满足实验课的需要。

5、有相对固定的实践教学场所。

利用农户的责任田、果园和饲养场等作为实践课的教学基地。

教学和生产实习基地要选择哪些规模和规范都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种植和养殖户。

四、教学管理保障

1、制度管理。

学校对教学工作实施宏观管理,把教材、教师、学生、课程四方面要素进行合理组合,制定关于教师管理、教学管理、教学点管理、班主任管理、学籍管理、学生管理等一系列有关教学管理的规章,为各个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奠定制度基础。

2、过程管理。

学校有关处、室根据上级行政部门颁布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结合本校和各教学点实际情况,制定独立、完整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科学选择教材,同时组织开发校本课程和编写校本教材。

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注意抓好“四个环节”,即准备工作环节、初期安排环节、中期检查环节和工作总结环节。

做到“六个落实”,即计划落实、大纲落实、教师落实、、场所落实、考核落实、经费落实。

3、督导管理。

成立教学监督指导委员会,聘任专职督学和兼职督学,加强对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教学监督与指导,完善教案检查、听课、评课、学生座谈、作业检查、学生听课日志和实践日志检查、学生试卷检查、学生生产现场考察、听取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意见等一系列质量控制的措施。

4、评价管理。

根据涉农创业人员应具有的能力结构确定教学考核的内容和项目,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要加强技能理论性和技能实践性的指导和管理,考核要有实践报告或成果,由专业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并做好记录,按教学考核记入课程学分成绩。

同时,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考评,制定综合实践能力考评方案,由主管部门领导和学校指导教师联合考核,考核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水平、工作实绩等。

教学质量评估实施意见

为促进和规范我省送教下乡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工作,全面提高“双带头人”培养质量,推进“双带头人培养工程”健康、可持续地发展,提出教学质量评估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开展对送教下乡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的教学质量评估,必须充分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结合专业特点,注重职业教育的本质和内涵。

要按照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原则,紧紧扣住“教学质量”这一核心,抓住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制定明确具体的目标,采取简洁可行的手段,突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内容,达到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目的。

二、评估内容

(一)领导高度重视

1、学校所在县(市、区)建立送教下乡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2、学校所在县(市、区)有关领导积极协调好各有关部门,认真开展送教下乡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工作,并经常指导、检查此项工作。

(二)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务实

1、校长及有关负责人熟悉送教下乡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的培养目标和总体要求,了解各个专业和各个教学点的建设现状,对各个专业和各个教学点的发展规划及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具有清晰、明确的考虑。

2、校长及有关负责人经常自觉深入到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的教育教学改革第一线进行研究和开展实际工作,是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的带头人。

3、校级领导班子成员与教学点负责人紧密团结,人员构成合理,工作务实,有开拓精神,在群众有较高威信。

4、学校中层管理队伍结构合理,人员精干,对下乡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工作和校长的思路认识清晰、明确、统一,工作坚定、有力、扎实。

5、在学人数基本稳定,办学规模逐年扩大。

(三)教学目标清晰明确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教学工作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