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备课五年级上册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1776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与社会备课五年级上册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品德与社会备课五年级上册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品德与社会备课五年级上册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品德与社会备课五年级上册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品德与社会备课五年级上册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品德与社会备课五年级上册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品德与社会备课五年级上册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品德与社会备课五年级上册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品德与社会备课五年级上册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品德与社会备课五年级上册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品德与社会备课五年级上册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品德与社会备课五年级上册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品德与社会备课五年级上册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品德与社会备课五年级上册文档格式.docx

《品德与社会备课五年级上册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社会备课五年级上册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品德与社会备课五年级上册文档格式.docx

教材呈现了在社区生活中一些人的言谈举止与文明社会格格不相入的现象,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

教材的第8页列举了一些公民随意践踏绿地;

随地吐痰、扔纸屑;

说脏话;

便后不冲厕的不文明现象。

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小事去观察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有无这些不文明现象。

同时,让学生在实际的考察中感受不文明人与文明社会的不和谐以及给大家带来的不愉快。

教材第9页用了一段简短的文字说明一件小事、一个行为与地区、国家文明程度的关系。

然后介绍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中关于“天安门广场的口香糖”的报道。

接着设计了两个问题,创设了4个虚拟的生活情景。

这些内容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小事、通过角色换位等体验,明白一个人的一言一行虽然很平常,但却反映一个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道理,激发学生做一个文明人的意愿。

教学时教师注意不要让学生简单地止于观察现象──辨析行为好坏──止于一些观念上的回答,而是要重在激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激情,多角度地、深刻地认识到不文明行为的严重性。

如教材第9页的“天安门广场的口香糖”文章后面的设问,就旨在通过一系列的道德推理和道德思维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中,从不同的生活者的角度,去感受,去分析和思考,进而促成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和借鉴。

主题三:

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

我们的休闲活动。

主要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文明的、个体的休闲生活方式。

教材第14页展示了一个调查表,目的是引导学生调查关注自己生活周围人们休闲活动的状况,引导学生对休闲活动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材第15页通过“活动天地”中的一个辩论活动,引导学生对“麻将”这一休闲活动方式是否健康提出讨论。

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多种休闲活动方式,并从自己身边的更多的休闲活动中学会认识健康的休闲活动的益处和不健康的休闲活动的害处,从而使学生明白,在休闲的时候,应参加健康的活动。

●话题二:

我们社区新风尚。

主要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文明的、群体的休闲生活方式。

教材第16页呈现的是一组反映社会新风尚的社区休闲生活范例,通过范例展示,让学生明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社会走向文明,追求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成为更多人的共识,主持人的提问是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结合自己生活地区的情况,说一说本地区人们有哪些新的休闲生活方式,同时教材注意了唤起学生参与社会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对本地区人们的休闲生活提出自己的建议。

●话题三:

净化我们的流行文化。

引导学生回归自己的日常生活,反思校园文化生活及自己的休闲生活,并尝试用健康文明的休闲方式娱乐和建设自己的学生生活。

教材第17页呈现了当前小学生休闲活动中所流行的一些文化现象,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懂得,不健康的流行文化对我们成长的影响,要学会在日常的生活中正确判断是非,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净化我们的流行文化。

●话题四:

阅读,也是一种休闲。

这一话题是引导学生认识阅读的价值和作用。

当代的小学生是在电视机和互联网前长大的一代,很多学生从小没培养起自己的阅读习惯,也没将阅读作为自己的一种消遣,安排这一教学内容正是基于这一目的。

文中主持人的话和小学生的话,是让学生体会阅读也是一种很好的休闲活动,在休闲时间里读读书、看看报,会受益不少,好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同时要注意广泛地阅读,特别要注意阅读一些经典著作,教材中的内容力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从小养成阅读习惯,与好书刊交朋友。

教学时老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儿童读物,大家一起分享精美的片断,感受阅读带给我们的一切。

主题四:

学会拒绝

教材主要从吸毒、烟酒、网络陷阱这三个方面提示和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要学会拒绝这些黑色陷阱。

生活中的陷阱。

教材通过文字和图画,让学生知道在社会走向文明的过程中,有阳光灿烂的地方,也有许许多多的陷阱,这些陷阱对少年儿童的发展和成长十分不利。

小主持人的提问是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需要提防的陷阱,人们之所以落入陷阱是因为这些陷阱对人具有很大的诱惑性。

吸毒一口,落入虎口。

这是陷阱之一。

教材用文字展示了一个吸毒少女的自白。

通过这个自白,让同学们认识少年吸毒者是怎样走上这条不归路的。

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应当提高警惕,千万不要为了好玩而上当受骗,沾上毒瘾。

教材第22—23页呈现了毒品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各种危害;

同时也呈现了我国政府和人民打击种毒、贩毒、吸毒的决心和力度。

资料框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毒品,毒品的基本种类,毒品的危害。

不和烟酒交朋友。

这是陷阱之二。

教材提供了两个资料:

一个资料是对吸烟情况及危害的调查;

二是过度饮酒造成事故的信息。

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烟酒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和伤害。

教材第25页呈现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烟酒对少数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将一些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提出,引导学生讨论。

目的是通过讨论,辨清是非,远离它们。

二是以“活动天地”中的“小小宣传员”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对烟酒的危害有进一步的体会和认识。

小心网络陷阱。

这是陷阱之三。

教材第26页提供了陷入网络造成悲剧的两个事例,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些事例和自己收集了解的有关情况去认识痴迷网络对身体、对生命、对他人等各方面的危害。

教材第27页提供了一些同学对上网的看法,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以及更多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启发学生澄清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寻找一些抵御网络诱惑以及正确运用、有效利用网络的办法。

教材第28页呈现的是一位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对黑色网吧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一些困惑。

目的是针对农村孩子的实际,引导学生对网吧的利弊进行充分的讨论,对建立绿色网络提出自己的建议。

●本课教学时教师可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针对现实,抓住学生的困惑和问题点,或反思失误,或防患于未然。

(2)引发学生深入和大胆地思考。

学会辩证地分析和思考问题。

(3)关于“吸毒一口,落入虎口”,揭示吸毒的危害性和毁灭性。

分析青少年吸毒的原因所在,从而让学生明确自己该怎样避免落入虎口。

(4)关于“不和烟酒交朋友”,引导学生认识其危害,旨在让学生从小合理适度地、正确地面对“烟”和“酒”。

提倡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取代消极的东西。

(5)关于“小心网络陷阱”,教师要从理解和沟通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倾听学生──帮助学生──共同思考对策。

结合信息化社会的时代特点,辩证地认识和利用网络。

(二)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

本单元由《不能忘记的屈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三个主题构成。

单元编排的基本思路是:

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为主线来串联对历史知识的了解。

由于本单元涉及的历史知识较多,编写时没有按照时间线索或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线索组织学习内容,而是按照主题内容编排相关内容,努力按照课程标准所追求的基本理念体现课程内容与儿童的世界之间的建构关系,追求现实与历史之间的联结。

透过历史理解现在,通过现在认识过去。

本单元编排的逻辑思路为:

遭受欺侮──奋起反抗──寻求救国之路,最后取得成功。

教材在编写时还注重了通过改变呈现方式,凸显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

本单元着重让学生明确这样两点认识:

第一,让学生初步了解近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面对列强侵略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第二,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精神。

激发学生敬佩、爱戴革命先辈的情感。

帮助学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不能忘记的屈辱

由“破碎的山河”“被掠夺的国宝”“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这三个话题构成和展开。

在三个话题中,教材分别从国家的领土──山河;

国家财物(财产、文物等)──国宝;

中国人──中国人民的血泪史这几个方面,展示了祖国曾遭受到的侮辱,以及这些侮辱至今所留给我们的遗憾和愤恨。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主要通过不同的历史阶段(鸦片战争、抗日战争)、不同的历史重大事件(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黄海海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不同的角度(个体—群体;

官方—民间;

共产党──国民党)等方面,突现了中华儿女为了不沦为亡国奴,为了祖国的强大,不怕牺牲、不屈不挠,英勇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抗争精神。

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教材主要介绍了鸦片的危害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38页呈现了“1800-1838年鸦片输入中国数量统计图”,目的是说明外国列强利用鸦片每年成倍地掠夺中国的钱财,致使白银大量外流。

教材下方的图和文字旨在说明外国输入的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三元里抗英和黄海海战。

教材从官方和民间两个方面来反映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

教材40页介绍了广州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国侵略军的故事,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和了解中华民族反抗列强入侵的斗争精神。

教材41页介绍了清军将领邓世昌所领导的黄海海战的经过,并提供了邓世昌的个人照和致远舰官兵的合影照,还摘录了邓世昌的豪言壮语,从中体现了邓世昌为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斗争精神。

教材中的小诗,表现了人们对邓世昌为国捐躯英雄精神的赞颂。

抗日锋火。

教材表现的是日本侵略中国领土后,国共两党军队痛击日本侵略者的几次重大战役。

“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打击日本侵略军所打的胜仗,其中“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军队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在当时起到了振奋全国人民抗战士气的作用。

百团大战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我国军队的十大元帅之一彭德怀所指挥的。

“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军队与日本军队发生的一次重要战役,本次战役是抗战中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消灭了日军一万多人。

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主要体现了以拯救中国为己任,许多爱国志士所努力探索和寻找救国之路的历史。

教材首先从社会改革即国内的政治、经济改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入手,让学生认识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让学生领悟到拯救中国的道路是艰难的,它靠一代代人用生命和理想在探索──失败──探索中不断开拓。

其次,让学生明白正是在这种不断的探索和超越中,推动了社会的进程,正是在这种前仆后继的探索和开拓中,最终我们的前辈们找到了救国之路。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顺应历史的发展,教材引领学生走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和创建新中国的历史中。

黑暗中的探索。

教材用对话的方式引入学习,揭示出本课主题将要研讨的内容。

教材从假设的角度入手,将学生带入历史情景中,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那个年代爱国志士的爱国主张,以此来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紧接着,教材呈现了当时人们为寻求救国之路而进行的两项改革,即“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教材用了一些真实的图片和当时人们说的话,来让学生认识那个年代的人和事以及他们崇高的内心境界。

孙中山和辛亥革命。

教材呈现了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政府、力图建立民主国家的辛亥革命,这是中国在探索救国之路的一个重要阶段。

虽然孙中山和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但也没有把苦难的中国解放出来。

教材还介绍了在辛亥革命中牺牲的革命者秋瑾的故事,小主持人的提问是扩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知道还有很多像秋瑾一样的革命者,为拯救中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是人们在苦苦的探索救国之路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新民主主义的传播,使人们看到了拯救民族的希望。

教材通过文字描述对五四运动的产生和过程作了详细的介绍。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这是中国人民在探索救国之路中找到的救星。

正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才彻底改变了中国苦难的命运。

教材侧重介绍了党的“一大”会址,和“一大”召开的过程,小资料把党的一大召开时的党员人数和党的十六大召开时的党员人数作了一个比较,目的是让学生懂得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过程是由弱小到强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中国共产党的行列。

小主持人的话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七·

一节的活动中去研究讨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中国命运带来的重大变化。

(三)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

本单元主要由《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日益富强的祖国》《告别贫困奔小康》《打开国门走向世界》四个主题构成。

这四个主题从不同的方面,展现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对外交流、人民生活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所做的努力。

本单元的设计思路是:

让学生了解中国从“东亚病夫”到奥运会金牌的获得,及2008奥运会申报成功,从中感受到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再从餐桌上的变化和工业从无到有的变化,来体会祖国工农业生产的速猛发展,以“中国的第一”来体会祖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让学生通过对过去人民物质生活用品紧缺年代,到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向小康社会迈进,人民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现实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祖国所发生的变化;

通过对中国产品大量出口到海外,中国人到世界各国学习和工作,外国人来中国工作和学习等事实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发展及建设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本单元重点让学生掌握两点:

第一,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所带来的。

第二,让学生为祖国的进步和发展感到无比骄傲,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站立起来的中国人

着眼于国际地位的变化:

从被歧视到成为对世界有重大影响的国家。

本课共有四个话题。

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

从中国人被人讥笑为“东亚病夫”到申奥成功,以及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感受到中国的国力和国际地位正在不断提高和增强。

教材首先展示了北京申奥成功喜讯传来,人们欢呼胜利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让学生感受到一个体育运动会的申办成功,牵动着中华儿女的心。

为此,有多少代中国人付出了心血和汗水,经过了多少努力和拼搏。

教材第59页先让学生了解旧中国,由于政府的腐败无能,我们中国人被称之为“东亚病夫”的屈辱历史。

接着用图片展示了在1984年的奥运会上,射击运动员许海峰用清脆的枪声获得了中国在奥运会上的第一块金牌。

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人民站立起来的自豪感。

让学生体会到只有新中国才能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只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人们才能真正站立起来。

教材第60页出示的1984—2004年奥运会中国奖牌统计表,来反映祖国体育事业所取得的成就。

让学生们从一组组的数据中体会和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中国人真正站立起来了。

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教材展示了2001年10月21日,江泽民主席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时与各国首脑身穿唐装时的合影及1901年清政府与十一列强在北京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时的照片。

目的是让学生从两个世纪开端的两个事件的比较中,感受到祖国的国际地位在日益增强,中国人真正站立起来了。

教材第62—63页的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要参与国际各项重大事物的讨论;

我国已经同16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开了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参加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性活动;

我国申办世博会成功。

让学生通过这些事例真正地体会到祖国的日益强大和祖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教师教学时可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人物的服装、背景、列席的位置等方面感受不同的历史时代中中国人的形象和地位。

并可以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让学生跨时代、跨身份、跨国别地进行假设,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中,以此来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并深刻地理解历史,认识今天。

日益富强的祖国

着重反映建国以来国家实力的变化与发展:

从弱到强,从落后到发展。

主要涉及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等方面所取得的业绩。

一方面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祖国日益富强的发展状况;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祖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在祖国日益富强的发展中,不断在提高。

餐桌上的变化。

引导学生认识农产品和日常工业用品从无到有的变化,体会祖国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及其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教材首先引导学生从调查餐桌上的变化入手,深切体会我国农业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方面取得的进步,认识我国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教材65页的柱形图直观地反映出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增长情况。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农业生产水平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得到的提高。

教材下方呈现的是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讲话时的照片。

引导学生感受到这一切变化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体会到总设计师的远见卓识,对伟人充满深切的怀念。

教材66页呈现的是餐桌上菜品丰富,还采用煎、炸、烹、炖等方式吃出了花样,大家其乐融融。

蔬菜基地、超市、农村集贸市场食物丰富,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在追求更丰富的生活。

结合第65页右图进行对比,深切体会我国农业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方面取得的进步,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瞭望台介绍了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

让学生知道袁隆平为解决中国粮食生产和世界粮食生产所作出的贡献。

教师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和思考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学会综合地、联系地看待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话题二:

从无到有。

教材从一个老人的日记引入,让学生了解旧中国我国工业生产的落后状况。

比如,第69页呈现了一排排汽车驶下生产线的情景和1956年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出厂时万人空巷的场景,表现了人们对结束不能自己制造汽车历史的兴奋、喜悦,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时刻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则关于手表、照相机、冰箱、电视机的列表,用事实说明了我国在日常工业品生产上零的突破。

●教师教学时可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历史图片,进行充分的解读和想象;

利用生活素材及家人和周围人的生活经历;

多为学生找些鲜活的生活事例。

中国的第一。

目的是说明祖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中感受中国的日益富强。

教材中的几幅图分别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国防科技、航天科技、交通科技、科学考察研究、农业科技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引导学生在搜集、整理、探究“中国的第一”中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材中的柱形图及相关数据,形象、直观地反映了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反映了科技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起到的巨大作用。

告别贫困奔小康

打开国门走向世界

侧重于改革开放,特别是打开国门后带来的变化。

本课主要是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发展、国际交流为基本出发点,来思考中国和世界的关系。

中国产品到海外。

主要从经济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到随着祖国国力的增强、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从单一的产品输出,走向了人力资本、技术资本的输出。

教材以报道、数据图表等形式介绍了中国商品出口情况,意在提升学生的自豪感。

教材79页的小记者在行动,意在指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出口产品作一个具体调查了解,调查范围不仅仅局限在本地区,79页的三幅插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调查,引发思考,从商品种类、技术含量、资金流向的变化来说明中国经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走出去、请进来。

主要提示了中国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对外交流发展情况(从个人之间到国家之间),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生机:

中国走进了世界中,“世界”也走进了中国;

我们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们彼此理解着,共同发展着。

教材80—81页的插图,意在让学生了解中国人在国外,外国人在国内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中外之间的交流是多层面的,并日趋频繁,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这种密切的联系。

“交流,让我们真正了解!

”一文,用具体的事例说明“走出来”的必要性,以及彼此需要具有客观地理解与尊重的态度。

1952~2001年来华留学生统计图及其相关说明,反映了我国在“请进来”方面所做的努力,意味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将更加紧密、长远;

世界将更真实地了解中国,显示了我国对世界开放的态度。

教师教学时可多引导学生关注有关新闻和报道等。

●本单元提示:

■关于申奥成功、奥运会举办等内容,重点不是介绍体育成绩,介绍运动员的拼搏业绩,而是透过这些具体的、学生能捕捉到的、有所感悟的现象,去体会和思考中国的国力富强,中国越来越强大的国际地位。

■有效地利用及捕捉教材内容(文字和图片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61页。

教材选取了反映时代特征的照片,因此教师可充分采用图片联想法、根据照片上提供的信息展开思考、探究,获得感性认识。

■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如75页关于过去生活的内容。

每一个时代都有符合时代的生活特征、人们创造生活的智慧和经验。

既不能单一、片面地否定过去,同时也要看到时代的变化,人们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善和创造着新的生活方式。

(四)第四单元《漫游世界》

第四单元由《到周边去看看》《环球旅行去》《文化采风》三个主题构成。

单元编排的基本思路是:

当代少年儿童生活在一个开放的、全球化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以及相互联系,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密切,儿童们接触世界的机会也较多。

世界上不同国家由于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不同,在民族风情、生活习俗、传统礼仪上都有所不同,帮助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到这些不同,并能以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和接纳不同国家的文化和生活习俗很有必要。

世界上有许多反映了人类智慧的文化遗产,它们表现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体现了人类伟大的创造精神。

让学生从小认识和知晓这些人类共同的文明遗产,激发学生对世界古文明的探究兴趣,为他们今后进一步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打下基础十分必要。

本单元通过呈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世界古代文化遗址和特色城市,引导学生对世界著名文化遗址和特色城市的探究和了解,从而激发他们对世界文化的兴趣。

第一,帮助学生从小形成开阔的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