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鲁忠义版知识点归纳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2141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2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鲁忠义版知识点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心理学鲁忠义版知识点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心理学鲁忠义版知识点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心理学鲁忠义版知识点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心理学鲁忠义版知识点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心理学鲁忠义版知识点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心理学鲁忠义版知识点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心理学鲁忠义版知识点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心理学鲁忠义版知识点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心理学鲁忠义版知识点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心理学鲁忠义版知识点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心理学鲁忠义版知识点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心理学鲁忠义版知识点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心理学鲁忠义版知识点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心理学鲁忠义版知识点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心理学鲁忠义版知识点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心理学鲁忠义版知识点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心理学鲁忠义版知识点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心理学鲁忠义版知识点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心理学鲁忠义版知识点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鲁忠义版知识点归纳文档格式.docx

《心理学鲁忠义版知识点归纳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鲁忠义版知识点归纳文档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学鲁忠义版知识点归纳文档格式.docx

1、动机概念

2、动机功能

2.1激活功能

2.2指向功能

2.3维持和调节功能

3、动机分类

3.1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3.2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2、动机的理论

1、动机的本能理论

2、动机的驱力理论

3、动机的强化理论

4、成就动机理论

5、奥苏泊尔成就动机理论

6、动机的归因理论

7、马斯洛的动机理论

8、班杜拉的动机理论

3、学习动机的培养

1、明确学习目的和近期目标,引发和强化学习动机

2、通过榜样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4、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促进学生动机的迁移。

5、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归因

6、合理组织竞赛与合作

7、及时反馈,合理利用表扬与批评

第二节意志

1、意志的概念

2、意志的特征

1、意志行动的目的性

2、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

3、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3、意志的心理加工过程

1、采取决定阶段

1.1动机斗争

1.1.1接近-接近型冲突

1.1.2回避-回避型冲突

1.1.3接近-回避型冲突

1.1.4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

1.2确定行动目的

1.3方法选择和行动计划的制定

2、执行决定阶段

4、意志品质及中小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1、意志品质

1.1自觉性

1.2果断性

1.3坚韧性

1.4自制力

2、中小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2.1指导学生确立人生目标,树立远大志向

2.2引导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2.3注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4指导学生从点滴小事入手,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意志

2.5加强学生耐挫能力指导,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第三章中小学生认知的发展与教育上

第一节注意

1、注意概述

1、什么是注意

2、注意的功能

2.1选择功能

2.2维持功能

2.3调节功能

3、注意的种类

3.1无意注意

3.2有意注意

3.3有意后注意

4、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

4.1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容易被一些新鲜刺激所吸引,中学生的无意注意仍起着一定作用

4.2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3、训练注意的方法

1、划销测验

2、舒尔特表法

4、运用组织规律组织教学

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教学

1.1优化教学环境

1.2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1.3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

1.4考虑学生的情绪状态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2.1加深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的理解

2.2培养间接兴趣

2.3合理组织教学活动

2.4加强意志锻炼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第二节感觉与知觉

1、感觉

1、感觉概述

2、感觉的种类

2、知觉

1、知觉概述

2、知觉的种类

3、知觉的特性

3.1知觉的整体性

3.2知觉的选择性

3.3知觉的理解性

3.4知觉的恒常性

4、观察与观察力

4.1观察

4.2观察力

4.2.1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4.2.2观察前要作好有关知识的准备

4.2.3教会学生进行观察的程序和方法

4.2.4指导学生整理和总结观察结果。

3、中小学生感知能力的发展和特点

1、中小学生感觉能力的发展

2、中小学生知觉能力的发展

3、中小学生感知觉能力的特点

4、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根据教学的需要使用教具

2、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使用教具

3、使用直观教具时要有正确的言语配合

第三节记忆

1、记忆概述

1、什么是记忆

2、记忆的种类

2.1按照内容不同,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抽象记忆、情感记忆、运动记忆。

2.2按照有无动机和目的,记忆可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

2.3按照记忆方法的不同,记忆可分为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

3、中小学生记忆的发展

3.1从无意记忆为主向有意记忆为主发展

3.2从机械记忆为主向意义记忆为主发展

3.3从形象记忆到抽象记忆的发展

2、记忆的加工系统

1、感觉记忆

2、短时记忆

3、长时记忆

3、记忆的加工过程

1、识记

2、保持与遗忘

2.1保持

2.2遗忘

3、再认与回忆

3.1再认

3.2回忆

4、运用记忆规律组织教学

1、运用识记规律提高识记效果

1.1让学生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1.2加强学生对识记内容的理解

1.3引导学生选用适当的识记方法

2、根据遗忘规律有效组织复习

2.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2.2恰当安排复习内容

2.3尝试回忆法的应用

2.4复习方法多样化

3、利用记忆线索提高记忆效果

3.1层次组织

3.2学习情境

3.3主体的姿势

第四章中小学生认知的发展与教育下

第一节中小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教育

一、中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2、初中生思维发展特点

3、高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二、中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提高中小学生的思维水平

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3、让学生了解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4、提高言语表达水平,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二节问题解决

1、什么是问题解决

1、目标指向性

2、操作系列性

3、操作认知性

2、问题解决策略

1、算法

2、启发法

2.1手段-目的分析

2.2逆向搜索

2.3爬山法

2.4类比迁移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刺激模式

2、功能固着

3、定势

4、情绪情感

5、动机

第三节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与教育

1、创造力与创造型学生

1、什么是创造力

2、创造型学生

2、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1、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2、中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2.1创造性思维能力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强

2.2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结构日趋完整

3、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发展

3.1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明显发展起来。

3.2中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有很大发展。

3.3中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独创性有所发展。

3、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1、激发学生主动解惑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2、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3、鼓励学生的直觉思维

4、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5、正确对待创造型学生,培养创造个性

4、中学生创造力开发方法

1、头脑风暴法

2、核查表法

第四节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与教育

1、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1、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

2、想象的创造性日益增强

3、想像的现实性逐步增强

2、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1、增加学生的表象储备

2、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3、丰富学生的情感

4、激发学生的灵感

3、中小学生想象力开发方法

1、粘合法

2、综合法

3、夸张法

4、具象法

5、联想法

6、二元坐标法

第五章中小学生情绪情感与教育

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

1、什么是情绪情感

1、情绪情感的概念

1.1情绪情感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1.2情绪情感是一种内部的主观体验

1.3情绪情感总是伴随着或隐或显的外部表现

1.4与情绪情感相伴而生的还有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即生理唤醒

2、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2.1在起源上,情绪是与生俱来的

2.2情绪具有情景性和暂时性

2.3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

2、情绪情感的功能

1、信号功能

2、动力功能

3、组织功能

4、感染功能

5、保健功能

第二节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1、情绪的种类

1、心境

2、激情

3、应激

2、情感的种类

1、道德感

2、理智感

3、美感

第三节情绪情感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

1、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深刻

2、情绪情感的表现形式趋于内敛和稳定

3、情绪情感的自控能力不断增强

2、情绪情感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师情绪情感的感染力

2、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

2.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2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目标,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2.3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运用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4、教会学生保持良好情绪的方法,提高其驾驭自己情绪的能力

4.1合理认知情绪波动的起因

4.2自我排解

4.3他助宣泄

4.4注重休养,提高境界

5、家校结合,共育良好的情绪情感氛围。

第六章中小学生个性心理与教育

第一节中小学生气质与教育

1、气质的概述

1、气质的概念

2、气质的心理特性

2.1感受性

2.2耐受性

2.3灵敏性

2.4行为的可塑性

2.5情绪兴奋性

2.6向性

3、气质的类型

3.1强而平衡又兼灵活性,“活泼型”。

3.2强而不平衡型,“不可遏制型”

3.3强而平衡又兼不灵活性,“安静型”

3.4弱型,又称“抑制性”。

4、气质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

4.1对身心健康的意义

4.2教育的意义

4.3社会的意义

2、中小学生气质差异与教育

1、多血质的学生

2、胆汁质的学生

3、粘液质的学生

4、抑郁质的学生

第二节中小学生性格的培养

1、性格概述

1、性格的概念

2、性格的结构

2.1性格的态度特征

2.2性格的意志特征

2.3性格的情绪特征

2.4性格的理智特征

3、性格的类型

3.1根据优势心理机能分类——机能类型说

3.2根据心理活动的倾向分类——向性说

3.3根据个体独立性程度分类——独立说

3.4根据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分类——社会文化类型说

3.5根据性格的成分分类——特质说

3.5.1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3.5.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3.5.3吉尔福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3.5.4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3.5.5现代“大五因素”特质理论

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2、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1、遗传与生理的影响

2、环境的影响

2.1家庭环境和教育对性格影响

2.2学校教育对性格影响

2.3文化与社会风气对性格影响

2.4自然因素对性格的影响

3、主观能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的作用

3、中小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2、充分发挥教学的作用

3、注意教师自身言传身教的作用

4、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5、利用集体的力量进行感染和熏陶

6、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7、鼓励并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第三节中小学生自我意识教育

1、自我意识概述

1、自我意识的概念

2、自我意识的结构

2.1自我认识

2.2自我体验

2.3自我调节和监控

2、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中心期

2、客观化时期

3、主观化时期

3、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2、让学生学会接受自我、悦纳自我,培养自尊、自信心理

3、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成功和失败

4、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

5、通过角色互换训练增强学生社会认知能力

6、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第七章中小学生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第一节态度与品德的性质

1、态度的性质

1、态度的定义

1.1态度是心理层面的东西而不是外显行为,它只是外显行为的准备状态和倾向。

1.2态度与价值判断有关

1.3态度是学习的结果

2、态度的构成

2.1认知成分

2.2情感成分

2.3行为倾向成分

2、品德的性质

1、品德的定义

2、品德的构成

2.1道德认识

2.2道德情感

2.3道德意志

2.4道德行为

3、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第二节态度与品德形成和改变的几种理论

1、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判断”研究

1.1儿童品德发展阶段划分

1.1.1自我中心阶段

1.1.2权威阶段

1.1.3可逆性阶段

1.1.4公正阶段

1.2两个规律

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2、社会学习理论

1、观察学习的含义

2、观察学习的过程

2.1注意过程

2.2保持过程

2.3复现过程

2.4动机过程

3、影响观察学习的因素

3.1儿童发展状态

3.2榜样的特征

3.3榜样的行为后果

3.4后果的预期

3.5目标定向

3.6自我效能感

4、观察学习理论的应用价值

4.1榜样对人行为的影响极大

4.2观察者看到榜样行为后果是影响其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

4.3强化是影响行为的决定因素,教师可以利用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这三种形式,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4.4依据影响学生观察的因素,提供或优化各种影响因素,以促进学生品德发展。

3、认知失调理论

4、道德价值观辨析轮

1、价值观辨析的理论与基本方法

2、价值观辨析学派的赋值策略

第三节态度与品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1、说服教育法

2、情感陶冶法

3、榜样示范法

4、自我教育法

5、行为实践法

第四节中小学生态度、品德形成和改变的条件与教育策略

1、态度、品德形成和改变的一般条件

1、外部条件

1.1学校环境

1.2家庭环境

1.3社会风气

1.4榜样人物或事件

1.5强化与惩罚

2、内部条件

2.1个人信息

2.2认知失调

2.3态度定势

2、品德形成和改变的心理过程与教育策略

1、道德认识的形成与教育策略

1.1道德认识的形成

1.1.1道德概念的掌握

1.1.2道德评价能力发展

1.1.3道德信念的形成

1.2道德认识的教育策略

1.2.1价值澄清法

1.2.2恰当运用单面论据和双面论据

1.2.3小组道德讨论

1.2.4群体规定

2、道德情感的形成与教育策略

2.1道德情感的形成

2.1.1道德情感的内容和作用

2.1.2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

2.2道德情感的教育策略

2.2.1以情育情

2.2.2以知育情

2.2.3以境育情

2.2.4舆论强化,以群促请

2.2.5形象激发,促情共鸣

3、道德意志的形成与教育策略

3.1道德意志的形成

3.2道德意志的教育策略

4、道德行为的形成与教育策略

4.1道德行为的形成

4.2道德行为的教育策略

4.2.1激发动机

4.2.2行为塑造

4.2.3自我强化

4.2.4适度奖惩

4.2.5榜样示范

第五节中小学生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及品德不良的转化

1、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1、依从阶段

2、认同阶段

3、内化阶段

2、过错行为与品德不良的转化过程和条件

1、醒悟阶段

1.1消除疑惧

1.2引发其他需要

2、转变阶段

2.1切断不良诱因

2.2故意提供不良诱因

3、巩固阶段

3.1避免歧视和翻旧帐

3.2使犯过者形成完整的自我观念

第八章中小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节学习与学习迁移

1、学习的含义与分类

1、学习的含义

2、人类学习的特点

2.1人类学习的一般特点

2.2学生学习的特点

3、学习的分类

3.1学习的内容分类

3.1.1知识学习

3.1.2技能学习

3.1.3社会规范学习

3.2学习结果分类

3.2.1言语信息

3.2.2智慧技能

3.2.3认知策略

3.2.4动作技能

3.2.5态度

3.3学习方式分类

3.3.1学习进行方式划分

3.3.1.1接受学习

3.3.1.2发现学习

3.3.2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关系:

3.3.2.1机械学习

3.3.2.2有意义学习

2、学习迁移

1、学习迁移的概述

2、学习迁移的分类

2.1根据迁移发生的领域

2.1.1知识迁移

2.1.2技能迁移

2.1.3态度迁移

2.2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

2.2.1正迁移

2.2.2负迁移

2.3根据迁移的方向

2.3.1顺向迁移

2.3.2逆向迁移

2.4根据迁移发生的水平

2.4.1侧向迁移

2.4.2纵向迁移

2.5根据迁移发生的范围

2.5.1特殊迁移

2.5.2一般迁移

2.6根据迁移发生的自动化程度

2.6.1低路迁移

2.6.2高路迁移

3、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3.1主观因素

3.1.1学习者的智力水平

3.1.2学习者的认知结构特点

3.1.3学习者的心理定势

3.2客观因素

3.2.1学习材料的性质

3.2.2教师的指导

3.2.3学习情景的相似性

4、促进迁移的教学

4.1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4.2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

4.3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分析教学内容适合何种迁移

4.4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态度

第二节学习策略

1、学习策略的含义

2、学习策略的特征

2、典型的学习策略

1、认知策略

1.1复述策略

1.2精加工策略

1.3组织策略

2、元认知策略

2.1自我计划策略

2.2自我监控策略

2.3自我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

3.1学习时间的管理

3.2学习环境的管理

3.3努力状态的管理

3.4学业求助策略

3、学习策略的教学

1.学习策略教学原则

1.1主体性原则

1.2内化性原则

1.3特定性原则

1.4生成性原则

1.5有效的监控

1.6个人效能感

2、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2.1增强学生对他人及自我认识过程的意识

2.2指导学生监控评估自己的能力

2.3引导学生写学习日志

第三节几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的内涵

2、自主学习的过程与阶段

2.1自主学习的过程

2.2自主学习的阶段

2.2.1自主学习的计划阶段

2.2.2行为或意志控制阶段

2.2.3自我反思阶段

2、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的内涵

2、合作学习的要素

2.1积极的相互依赖

2.2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2.3个体责任

2.4人际交往技能

2.5小组加工

3、合作技能及其训练

3、研究性学习

1、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2、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2.1开放性

2.2探究性

2.3实践性

3、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

3.1指导学生确立研究课题

3.2组建课题小组,制定研究方案

3.3实施研究,得出结论

3.4成果交流,总结反思

第九章中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与教育

第一节人际沟通

1、什么是人际沟通

1、人际沟通的概念

2、人际沟通的种类

2.1语词沟通与非语词的沟通

2.2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2.3直接沟通与间接沟通

2.4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2.5自我沟通与人际沟通

3、人际沟通的结构

3.1信息源

3.2信息

3.3通道

3.4信息接受人

3.5反馈

3.6障碍

3.7背景

4、人际沟通的意义

4.1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必要的信息

4.2能协调人际关系

4.3能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

4.4能促进个体社会性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2、有效人际沟通的条件

1、沟通双方必须有共同理解的符号系统

2、沟通中信息的传递应尽量避免外界的干扰

3、信息的接受人要有心理上的准备

4、在沟通中要充分考虑到背景因素

3、网络中的人际沟通

1、网络中人际关系的特点

1.1开放性

1.2自主性

1.3间接性

1.4匿名性

1.5平等性

1.6失范性

2、如何恰当利用网络

3、网络成瘾的诊断

3.1症状标准

3.2严重程度标准

3.3病程标准

4、网络成瘾的戒断

4.1彻底审慎的思考

4.2记录上网时间

4.3了解上网习惯

4.4认识上网的诱因

4.5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替代

4.6面对现实中的问题

第二节社会认知

1、什么是社会认知

1、社会认知的概念

2、社会认知的过程

2、人际印象的形成

1、印象的形成

2、印象形成的信息加工模式

2.1加法模式

2.2平均模式

2.3加权平均模式

3、人际印象形成中的认知偏差

3.1首因效应

3.2近因效应

3.3刻板印象

3.4投射效应

3.5光环效应

4、印象管理

4.1印象管理的概念

4.2印象管理的策略

4.2.1按社会常模或以对方的好恶整饰自己

4.2.2隐藏自我

4.2.3按社会期待整饰自己

4.2.4投人所好

3、人际认知的内容

1、对他人的认识

1.1对他人情绪的认知

1.1.1面部表情

1.1.2身段表情

1.1.3言语表情

1.2对他人人格的认知

2、对自我的认识

3、对人际关系的认识

3.1对他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认识

3.2对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认识

4、偏见及其影响

1、偏见及其特点

2、偏见的成因

2.1动机因素

2.2社会文化因素

2.2.1社会化的因素

2.2.2大众传媒的因素

2.2.3群体间的竞争

2.3认知因素

3、消除偏见的有效方法

3.1重新社会化

3.2群体的交往活动

3.3重新分类

第三节人际关系

1、什么是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的一般概念

1.1人际关系的特点

1.2研究和了解中小学教育中人际关系的意义

2、人际关系的建立及发展

2.1人际关系的状态

2.2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2.2.1定向阶段

2.2.2情感探索阶段

2.2.3感情交流阶段

2.2.4稳定交往阶段

2、人际关系的原则

1、交互性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