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4065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

《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

4.3.5负责依照公司预案编制要求,组织编制公司各类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4.3.6发生紧急情况并启动公司级应急响应后,履行本部门应急职责。

4.4机制维修部是公司设备保障组的组长单位,并具体负责;

4.4.1建立设备保障组的行动方案,并组织评审,培训与演练;

4.4.2是火灾报警系统与煤气报警系统与应急通讯系统中相关设备的主管部门,负责上述系统中相关设备的管理工作,确保上述应急系统能够有效运行;

4.4.3负责公司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协助调配应急所需的设备,提出与设备、设施有关的应急救援方案,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

4.4.4是应急通讯系统中相关设备的主管部门,负责该系统中相关设备的管理工作,确保该应急系统能够有效运行;

4.4.5是公司应急广播系统中相关设备的主管部门,负责该系统中相关设备的管理工作,确保该应急系统能够有效运行;

4.4.6在紧急情况下提供通讯保障;

4.4.7负责依照公司应急预案编制要求,组织编制公司各类设备事故相关的公司专项应急预案;

4.4.8发生紧急情况并启动公司级应急响应后,履行本部门应急职责。

4.5办公室是公司宣传报导组与医疗救护组的组长单位,并具体负责:

4.5.1建立宣传报导组的行动方案,并组织评审,培训与演练;

4.5.2负责在应急处置过程中或事后与安环部共同向外界发布或上报相关应急处置信息;

4.5.3发生紧急情况并启动公司级应急响应后,履行本部门应急职责。

4.5.4负责公司医疗救护车辆管理与使用

4.5.5在事故发生后负责伤员转院路线的选择以及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择转送医院,并安排医师随车监护;

4.5.6负责伤员现场以及转送医院途中的现场急救;

4.5.4组织后勤保障队伍,实施事故抢险救援的生活后勤保障。

4.6工会是公司善后处理组的组长单位,具体负责:

4.6.1建立善后处理组的行动方案,并组织评审,培训与演练;

4.6.2应急处置结束后组织安环部、人力资源部、办公室、财务部、企管部与事故单位等相关部门进行有关接待、安抚伤员家属、办理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索赔等相关善后工作。

4.7人力资源部具体负责:

4.7.1审批各单位上报的应急培训与演练计划,并对各单位应急培训与演练计划的执行情况负有监督、检查的职责;

4.7.2发生紧急情况并启动公司级应急响应后,履行本部门应急职责。

4.8企管部具体负责

是公司文件控制的主管单位,负责依照安环部提供的预案编写格式,制定公司统一的预案编写要求,确保公司范围内预案文本格式的统一。

4.9保卫部是公司疏散警戒组的组长单位,并具体负责:

4.9.1负责应急处置过程中公司各出入口的戒严管理,公司内主要道路的交通管制、事故现场的外围警戒工作;

4.9.2负责对公司保安人员、督察及相关人员的应急技能的培训与演练工作。

4.9.3发生紧急情况并启动公司级应急响应后,履行本部门应急职责。

4.10循环经济发展部具体负责

4.10.1负责依照公司应急预案编制要求,组织编制400吨发电锅炉、75吨发电锅炉、液化气站、30万立高炉煤气柜、15万立转炉煤气柜5个重大危险源的公司专项应急预案,之后与安环部共同完成预案的评审、培训、演练及修订工作;

4.10.2负责依照公司预案编制要求,组织编制公司各类动力介质事故方面的公司专项应急预案;

4.10.3是公司煤气防护站的主管单位,负责公司现场各类煤气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

4.11财务部是公司医疗救护组与生活保障组的组长单位,具体负责;

4.11.1组织医疗救护站和相关单位人员对事故中受伤人员实施抢救;

4.11.2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择转送医院,并安排医师随车监护;

4.11.3负责伤员现场以及转送医院途中的现场急救;

4.11.4组织后勤保障队伍,实施事故抢险救援的生活后勤保障。

4.12其他各单位(包括同样适用下述职责要求的单位)具体负责

4.12.1负责依照公司应急预案编制要求,组织编制本单位专项应急预案与(或)现场处置方案;

4.12.2负责本单位专项应急预案与(或)现场处置方案的评审、培训、演练与修订工作;

4.12.3负责本单位应急资源管理工作,确保应急资源的有效性;

4.12.4负责按照要求定期更新本单位的应急物资台账;

4.12.5发生紧急情况并启动应急响应后,履行本部门应急职责。

4.13在事故发生后公司主要应急职责主管部门的职责与分见《公司应急功能矩阵表》

5管理内容与要求

5.1本公司可能发生的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有:

a)火灾事故;

b)冶炼、加工生产和转移过程中造成伤亡事故;

c)煤气泄漏事故;

d)爆炸事故;

e)动力紧急停供;

f)中毒事故;

g)交通事故;

h)设备事故;

i)环保设施失灵;

j)放射源泄漏、丢失;

k)公共卫生事件;

l)自然灾害;

m)其他事故。

5.2应急预案体系

公司应急预案体系分为公司综合应急预案、公司专项应急预案、部级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图1-1公司应急预案构成框图

5.3应急策划

开展每一项工作前,应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潜在的危险情况进行应急策划,确定存在的安全风险及环境影响,并根据存在的风险和环境影响制定削减措施,使其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凡是满足下列三项中任意一项的均应制定应急预案:

a)对于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中明确指明需建立应急预案的;

b)风险评价结束后经评审讨论认定为不可容许风险的需制定应急预案的;

c)发生事故后经总结讨论后认为需要制定应急预案的;

所制定应急预案的级别应根据事故影响的范围、严重程度、应急处置过程中需调用的资源等情况进行判定。

当事故影响范围不大,未有人员伤亡且没有需待抢救伤员,本区域相关岗位人员依照预案能够完成应急处置的,应制定现场处置方案。

当事故影响本区域岗位无法完全控制需本单位其他相关岗位参加应急处置,且未发生人员伤亡没有需待抢救伤员,无需调用公司其他部门应急救援力量依照本单位应急预案能够完成应急处置的,应制定部级专项处置方案。

当事故影响范围波及公司其他单位、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出现人员死亡、有需待抢救伤员、本单位应急救援力量无法满足应急处置需求,需要公司多部门参与抢险救援时应制定公司级专项预案。

5.3.1应急预案编写原则: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平战结合、依靠科学,依法规范、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

5.3.2应急预案的内容:

公司各级预案的编写格式与内容应符合GB/T29639-2013中的相关要求:

5.3.2.1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有:

a)总则;

b)事故风险描述

c)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d)预警及信息报告

e)应急响应;

f)信息公开

g)后期处置;

h)保障措施;

i)应急预案管理

5.3.2.2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有:

a)事故风险分析

b)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c)处置程序;

e)处置措施

5.3.2.3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有:

b)应急工作职责

c)应急处置

d)注意事项

5.4应急信息收集与传递

5.4.1应急信息的收集:

a)公司安全环保部组织有关人员根据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的严重程度确定应急措施,并做出评价和辨识。

b)公司各部门,对各自管理范围的日常生产业务活动进行观察,及时发现潜在事故,做好事故险情信息的收集,记录和整理,努力做到不能有遗漏。

5.4.2应急信息的传递

a)公司指挥中心或各部调度室在收到上级部门通知或相关单位反映的事故、灾害险情信息经核实判断后,如需启动应急预案的,应立即将信息传递至对应级别指挥部成员,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并做好记录;

b)基层单位及各调度室在事故、灾害险情发生时或收到事故险情的信息后,应立即报告公司指挥中心并作好记录;

5.4.3应急抢险需要应急保障系统投入救助支援时,公司和各部必须及时组织救助抢险并作好记录。

5.5应急原则

5.5.1应急的总原则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以抢救员工生命为第一位,做到先救人员,同时保护环境,最后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基础上抢救生产设备。

5.5.2参与应急救援的人员应及时赶到救援现场,必须有专人进行现场指挥。

并执行以下应急处理原则:

a)阻断危险物(源),防止发生二次事故;

b)保持通讯畅通,随时掌握险情动态;

c)调集救助力量;

d)正确分析现场情况,及时划定危险范围,应急决策要当机立断;

e)正确分析损失;

f)处理事故险情时,首先考虑人员人身安全,其次应尽可能减少财产损失,按有利于恢复生产的原则组织应急行动。

5.6应急行动程序

5.6.1事故、险情发生后,二级单位迅速进入应急状态,组织抢险。

各部要立即报告公司主管领导和生产部指挥中心。

若需启动上一级应急状态,则由公司应急总指挥下达应急令,启动公司级应急系统投入应急抢险救助行动;

若需要启动地方政府应急预案时,由应急总指挥下令,应急指挥中心立即与营口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取得联系,沟通信息共同进行应急抢险救助行动。

5.6.2各级应急抢险救助行动都必须作到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防止因协调不当、指挥不力而造成更大的不必要的损失。

5.6.3只有下列条件全部具备后才可以由应急总指挥宣布解除应急状态。

a)事故现场得到有效控制;

b)可能导致次生、衍生事故的隐患已消除;

c)伤亡人员全部救出或转移并得到妥善安置;

d)设备、设施处于受控状态;

e)环境有害因素得到有效监测和处置达标;

5.7应急善后处理

5.7.1应急状态解除后,应立即组织现场清理,伤亡安置、生产和环境恢复工作。

5.7.2应急行动结束后,事故单位要对应急行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整理应急记录(包括笔录、摄像、照相及其他文字资料),24小时内写出应急总结报公司应急指挥部。

应急总结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事件发生时间、事件过程描述、动用救助力量、参加救助人员、救助情况、伤亡情况、经济损失、应急行动中反映的问题和经验。

5.7.3应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认真总结剖析,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并对相应的应急预案重新进行评审。

5.8应急培训与演习

5.8.1应急培训:

5.8.1.1培训的主要内容应侧重以下几方面:

a)事故产生的原因、特征、可能引发的其他衍生事故及预防措施;

b)发现事故后的信息传达途径;

c)应急处置过程中的职责分工及处置要领;

d)与相关岗位、部门或单位间配合;

e)应急设施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日常点检维护中涉及的相关内容;

f)所在区域逃生路线,集结地点,各类事故撤离时的相关注意事项;

g)自救、互救相关知识;

h)结合事故案例分析本部门的应急预案;

i)国家、地方、公司有关应急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与制度;

5.8.1.2培训应符合公司人力资源部制定的《培训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并保留相关记录。

5.8.2应急演习:

5.8.2.1每年11月份各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下一年度应急演练计划,对本单位员工按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并作好记录,年度演练计划需于每年11月30日前上报公司安环部;

5.8.2.2应急演练分为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及全面演练,预案演练的频次应至少做到,公司每年安排10次应急演练,各主要部室每月进行一次部室级专项预案演练,12月份与每年春节所属月不安排公司级与部室级预案演练,进行年度工作总结与来年培训、演练计划的制定工作;

5.8.2.3公司级与部室级预案演练要求:

演练前制定演练方案、并对主要评审内容涉及到的区域安排评审人员,由评审人员将现场实际情况做以记录,作为当次演练评审的参考依据,演练结束后填写《应急预案演练记录》,并对当次演练的预案进行评审,评审过后填写《应急预案评审表》,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立即安排整改,如需修订预案的,应执行企管部《文件管理和控制程序》中的相关规定。

5.8.2.4现场处置方案演练要求:

演练应注重事故的突发性,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安排应急演练,演练应侧重以下几方面内容:

a)明确应急处置过程中各岗位间的职责分工;

b)熟练掌握应急处置过程中的操作流程;

c)熟练掌握相关应急设施的使用方法;

e)掌握必要的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

f)通过演练与评审逐步完善现有应急处置方案;

g)演练结束后填写,并对当次演练的应急处置方案进行评审,评审过后填写《应急预案评审表》,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立即安排整改,如需修订应急处置方案的,应执行企管部《文件管理和控制程序》中的相关规定。

5.8.2.3其他要求:

a)演练前应对演练区域、时间、方式等几方面的选择做以分析,以保障人员、设备安全为前提,不得使各类人员承受不必要的风险。

b)参演人员需严肃认真对待,传达指令时应明确此项指令为演练信息,接到演练信息人员应严格按照预案流程操作,对于不能实际操作的部分应按照评审人员要求操作,执行预案过程中不得做出危急现场安全的操作。

c)演练时如部分功能无法实际操作,参演者应听从评审人员要求,以口头复述或模拟操作等形式完成该部分功能的演练任务。

d)每次公司或部室级预案演练结束后应存有图像资料,并存入档案。

e)各单位每月3日前将本单位当月部室级演练方案上报公司安环部,安环部将针对当周演练内容安排抽查任务。

5.9应急预案演练评分办法

5.9.1要求公司各级单位在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时,按照《应急预案演练评审打分标准》对当次演练情况进行打分,共计50个评分点,每1个评分点最多扣2分。

5.9.2在每次演练前,演练的组织者应结合当次演练内容,在《应急预案演练评审打分标准》中识别出当次演练涉及到的评分项,然后在《演练方案》中,安排评审员分工打分。

5.9.3演练合格的标准为:

当次演练涉及到的评分点个数*2*90%

如果当次演练打分结果低于上述公式所得结果,则为不合格;

5.10公司应急物资管理要求

5.10.1公司分别在10个部门设立应急物资储备区域,建立公司统一的应急物资储备台账;

5.10.2各储备部门所存的应急物资数量上限不得本单位使用的同种应急物资数量总量的10%,下限不得低于本单位使用的同种应急物资数量总量的3%;

5.10.3每年初安环部与各存储单位确定当年公司应急物资储备基准数据,确定后全年公司应急物资储备将以此为最低保障线,并以此为准建立公司级与各部应急物资储备台账;

5.10.4公司应急物资储备台账中的物资种类、数量、型号确定后,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不得私自挪用;

5.10.5公司应急物资的存储单位为该部分应急物资的主管单位,负责该部分应急物资的申报、存储、调用、维护及监督检查工作;

5.10.6公司各级调度系统负责公司应急物资的调配工作,各部内部调运应急物资的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公司内部调运应急物资的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公司向厂外区域调运应急物资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

5.10.7公司应急物资的调运必须进行登记;

5.11公司应急接应点的设置

5.11.1为了在紧急情况发生后,便于被疏散人员集结地点的快速选择,应急物资的调配与接应等情况,安环部在公司生产现场设立15处应急接应点,要求公司全体员工必须熟练掌握15处应急接应点的设置方位。

5.11.2公司15处应急接应点的设置分布如下:

1号:

15万立转炉煤气柜西门;

(兼顾白灰窑)

2号:

(原第一炼铁厂)办公楼门前;

(4个小高炉铁路道南区域兼顾老煤粉区域)

3号:

中板库东门;

(中板东部区域、球团、料场西侧)

4号:

发电路与中心路交汇处;

(75吨发电、炼钢西部区域及渣跨)

5号:

1#总降变电所门前;

(轧钢、液化气站、公司北门)

6号:

厚板33号门;

(厚板加热炉区域、公司厂内食堂)

7号:

厚板29号门;

(厚板热处理炉、通勤车停车场)

8号:

厚板10号门;

(4个小高炉铁路道北区域包括布袋、水冲渣等)

9号:

厚板6号门;

(炼钢、厚板坯场,厚板粗轧、厚板磨床)

10号:

厚板15号门:

(新2#高炉,质检部式样加工中心、老铸铁、2#总降)

11号:

(原二炼铁)办公楼东南侧;

(新1#高炉、新铸铁区域)

12号:

(原烧结厂)办公楼;

(一、二、三期烧结,料场北部区域)

13号:

厂外135发电门前;

(135厂外发电、厂外给水中心)

14号:

水钢渣办公楼门前;

(水钢渣、原料变电所)

15号:

600平办公楼门前;

(600平烧结)

5.12公司公共区域应急广播系统管理要求:

5.12.1生产部(公司总调)负责公司公共区域应急广播系统的使用与日常测试工作,要求每周三对公司范围内11个有效应急广播点进行测试,并填写《应急广播测试记录单》;

5.12.2机制维修部是应急广播系统相关设备的主管部门,负责公司应急广播系统的维护工作;

5.13应急程序的评审

5.13.1安全环保部每年年底组织各单位对本公司应急预案进行一次综合评审,对存在的问题组织修订。

5.13.2当紧急情况发生后或应急演习完成后单位应及时总结,并对应急预案的有关内容进行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以确保应急程序的符合性。

6相关文件和记录

应急演练记录

应急预案评审表

演练方案

应急预案演练评审打分标准

安全环保培训、演练计划

应急广播测试记录单

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编号:

D2*******

预案名称

组织单位

演练单位

演练时间

演练地点

参加演练人员:

简要过程:

演练总结:

年月日

应急预案评审表

应急预案名称:

应急预案演练时间:

评审时间:

发现的问题:

改进建议:

得分情况:

应急预案修订情况:

评审人员审核确认:

年月日

演习单位

演习日期

演习内容

1、

演习地点

2、

演练涉及部门:

演习事故背景设定:

重点评审部位:

主要评审内容:

评审人员分工:

得分统计:

方案指定人:

制定日期:

序号

公司

打分点

评分标准

总分值

1

基础分

参演人员数量

缺演1人,扣0.5分

2分

2

参演人员认真程度

参演人员态度不端正的,每1人,扣0.5分;

3

应急防护用具

应急人员不会使用相关防护用具或设备,每人扣1分

4

相关防护用具失效或因其他原因无法正常使用,每个扣1分;

5

接警与通知

事故信息上报

不知道事故报警通讯号码的,每个扣0.5分;

6

事故信息描述有遗漏的(时间、地点、

原因、人员伤亡、事故现状、),每条扣0.5分;

7

事故信息通知

接警人员将事故信息通知相关人员有遗漏的,每1处,扣0.5分;

8

接警人员在转述事故信息过程中有口误的

或转述不清的,每1处,扣0.5分;

9

通知时未告诉对方该信息为演练信息的,每次扣0.5分;

10

指挥与控制

指挥部成员集结

指挥部成员未及时赶到事故现场待命的

(白天5分钟,夜间30分钟),超时5分钟/每人,扣0.5分

11

各救援组任务执行情况

各救援组组长赶到现场,未立即执行

本小组救援职责的,每组扣1分

12

救援信息更新与汇总

各救援组未将本组救援情况及时向总指挥汇报的,每组扣1分

13

警报发布

警报发布工具与方式

不能熟练使用警报发布工具或发布警报方式不正确的,视情节扣分

14

警报发布内容

警报发布内容不全,意图表达不清的,视情节扣分;

15

警报发布效果

警报发布后未达到预期效果的

16

通讯

通讯工具

通讯工具失灵的,每起扣1分

17

警戒

事故区域的警戒

在通往事故区域的主要道口未设置

警戒隔离标志的,每个入口扣1分;

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