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下学期医学免疫学考试重点内容免疫习题集大全190页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2443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88 大小:17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二下学期医学免疫学考试重点内容免疫习题集大全190页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8页
大二下学期医学免疫学考试重点内容免疫习题集大全190页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8页
大二下学期医学免疫学考试重点内容免疫习题集大全190页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8页
大二下学期医学免疫学考试重点内容免疫习题集大全190页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8页
大二下学期医学免疫学考试重点内容免疫习题集大全190页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8页
大二下学期医学免疫学考试重点内容免疫习题集大全190页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8页
大二下学期医学免疫学考试重点内容免疫习题集大全190页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8页
大二下学期医学免疫学考试重点内容免疫习题集大全190页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8页
大二下学期医学免疫学考试重点内容免疫习题集大全190页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8页
大二下学期医学免疫学考试重点内容免疫习题集大全190页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8页
大二下学期医学免疫学考试重点内容免疫习题集大全190页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8页
大二下学期医学免疫学考试重点内容免疫习题集大全190页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8页
大二下学期医学免疫学考试重点内容免疫习题集大全190页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8页
大二下学期医学免疫学考试重点内容免疫习题集大全190页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8页
大二下学期医学免疫学考试重点内容免疫习题集大全190页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8页
大二下学期医学免疫学考试重点内容免疫习题集大全190页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8页
大二下学期医学免疫学考试重点内容免疫习题集大全190页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8页
大二下学期医学免疫学考试重点内容免疫习题集大全190页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8页
大二下学期医学免疫学考试重点内容免疫习题集大全190页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8页
大二下学期医学免疫学考试重点内容免疫习题集大全190页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二下学期医学免疫学考试重点内容免疫习题集大全190页文档格式.docx

《大二下学期医学免疫学考试重点内容免疫习题集大全190页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二下学期医学免疫学考试重点内容免疫习题集大全190页文档格式.docx(28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二下学期医学免疫学考试重点内容免疫习题集大全190页文档格式.docx

14.免疫系统的组成是E

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

B、免疫细胞、粘附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

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

D、免疫分子、粘附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

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X型题】

1.免疫细胞包括ABCDE

A.淋巴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

C.抗原提呈细胞

D.粒细胞

E.红细胞

2.下列哪些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

BC

A.巨噬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NK细胞

E.树突状细胞

3.下列哪些细胞属于固有免疫应答细胞ABE

A.单核-巨噬细胞

B.NK细胞

D.T细胞

E.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4.执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是AB

A.T细胞

B.B细胞

C.NK细胞

D.单核-巨噬细胞

E.肥大细胞

5.免疫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BCDE

A.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B.免疫系统的功能

C.免疫应答的发生机制和过程

D.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免疫学措施

E.某些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二、名词解释

1.免疫(immunity):

是指机体接触抗原性异物后所发生的一种在本质上属于生理性的反应。

其作用是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

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是有利的;

但在某些情况下,则对机体产生有害的反应。

2.免疫防御(immunologicdefence):

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并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分子;

在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发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如可发生免疫缺陷病。

3.免疫监视(immunologicsurveillance):

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若该功能失调,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病毒持续性感染。

4.免疫自稳(immunologic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或变性的细胞或抗原抗体复合物,而对自身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处于免疫耐受状态;

若免疫耐受功能失调,则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三、问答题

1.简述免疫系统具有双重功能(防御、致病)的理论基础。

免疫指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抗原性异物的功能,即免疫系统通过对“自己”和“非己”抗原性异物的识别与应答,借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从而担负着机体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和免疫调节等功能。

在机体免疫功能正常的条件下,免疫系统对非己抗原产生排异效应,发挥免疫保护作用,如抗感染免疫和抗肿瘤免疫;

对自身抗原成分产生负应答状态,形成免疫耐受。

但在免疫功能失调的情况下,免疫应答可造成机体的组织损伤,引起各种免疫性疾病。

例如,免疫应答效应过强可造成功能紊乱或/和组织损伤,引发超敏反应;

自身耐受状态被破坏可导致自身免疫病;

免疫防御和免疫监视功能降低,将导致机体反复感染或肿瘤的发生。

2.简述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性。

适应性免疫应答包括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它们均具有下列几个重要特性:

⑴特异性(specificity):

特异性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特征。

T细胞和B细胞能区分不同抗原和大分子抗原的不同结构成分,并针对每一特定抗原或组分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这种高度特异性是由T、B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决定的。

⑵多样性(diversity):

机体内存在众多带有不同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的淋巴细胞克隆,可针对相应抗原产生不同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的多样性是由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结构的多样性决定的。

⑶记忆性(memory):

机体初次接触某种抗原性异物所产生的免疫应答称为初次免疫应答。

当再次接触同一种抗原时,会产生更迅速、更强烈的免疫应答,称为再次免疫应答。

这种免疫记忆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初次应答后产生的记忆性T细胞和记忆性B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能够迅速活化、增殖,并形成大量效应细胞或效应分子所致。

⑷耐受性(tolerance):

机体免疫系统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能够识别和清除众多抗原性异物,而对机体自身组织细胞表达的自身抗原不产生正免疫应答,这种对自身抗原的免疫不应答或负应答称为自身耐受(self-tolerance)。

自身耐受性的维持对机体正常组织细胞具有重要保护作用。

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

1.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C

A.扁桃体

B.淋巴结

C.胸腺

D.脾脏

E.肠淋巴组织

2.人体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D

A、胸腺和淋巴结

B、骨髓和粘膜免疫系统

C、淋巴结和脾脏

D、胸腺和骨髓

E、脾脏和胸腺

3.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D

A、骨髓

B、法氏囊

C、脾脏

D、胸腺

E、淋巴结

4.B细胞主要定居在淋巴结的C

A、皮质区

B、深皮质区

C、浅皮质区

D、副皮质区

E、髓窦

5.人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C

A、腔上囊

B、脾脏

C、骨髓

D、淋巴结

E、胸腺

6.免疫系统的组成是E

A、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

D、免疫分子、黏膜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

7.关于上皮间淋巴细胞(IEL),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E

A、是存在于小肠黏膜上皮内的一类独特的细胞群

B、约40%的IEL为胸腺依赖性,主要为αβ+T细胞

C、约60%的IEL为胸腺非依赖性,主要为+T细胞

D、具有对肠道病原体的防御功能

E、具有过滤功能

8.属于外周免疫器官的是D

A.骨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B.胸腺、淋巴结、脾

C.胸腺、淋巴结、黏膜组织

D.脾脏、淋巴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E.骨髓、胸腺

9.黏膜伴随淋巴组织中的B细胞主要分泌D

A.IgG类抗体

B.IgM类抗体

C.IgE类抗体

D.IgA类抗体

E.IgD类抗体

10.既可来源于髓系祖细胞,又可来源于淋巴系祖细胞的免疫细胞是E

A.单核-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NK细胞

D.T细胞

E.树突状细胞

1.胸腺基质细胞包括BCDE

A.胸腺细胞

B.胸腺上皮细胞

C.巨噬细胞

D.胸腺树突状细胞

E.成纤维细胞

2.B细胞来源于BE

A.胸腺

B.骨髓

C.脾

D.淋巴结

E.腔上囊(法氏囊)

3.T细胞主要位于外周免疫器官中的AD

A、脾脏动脉周围淋巴鞘

B、淋巴结浅皮质区淋巴滤泡

C、淋巴结浅皮质区生发中心

D、淋巴结副皮质区

E、脾索

4.骨髓的功能是ABD

A、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B、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C、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D、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E、细胞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5.黏膜免疫系统包括ABCDE

A、扁桃体

B、派氏集合淋巴结

C、阑尾

D、M细胞

E、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IEL)

1.黏膜免疫系统:

又称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lymphoidtissue,MALT),主要指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的派氏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

黏膜免疫系统是人体重要的防御屏障,也是发生局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2.M细胞:

M细胞即膜上皮细胞(membranouseepithelialcell)或微皱褶细胞(microfoldcell)。

M细胞是散布于肠道黏膜上皮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其顶部胞质较薄,细胞核位于基底部,细胞基底部质膜内陷形成一较大的穹隆状凹腔,内含多个淋巴细胞(T、B细胞)、M和DC。

不表达MHC-II类分子,可通过吸附、胞饮和内吞等方式摄取肠腔内抗原性异物,并以囊泡形式转运给凹腔内的M或DC,再由它们将抗原提呈给淋巴细胞,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

三、问答题

1.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免疫器官根据其功能不同,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人类中枢免疫器官由骨髓和胸腺组成,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骨髓既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来源,也是B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

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胸腺微环境对T细胞的分化、增殖和选择性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等,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

淋巴结和脾脏具有过滤作用,可清除进入体内的病原体和其他有害异物。

黏膜免疫系统包括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和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其中含有大量主要产生分泌型IgA的B细胞,它们在肠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等黏膜局部发挥着重要的抗感染作用。

2.简述胸腺微环境的组成及其作用。

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增殖及选择性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胸腺基质细胞包括胸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主要参与胸腺细胞的阴性选择和阳性选择。

其中胸腺上皮细胞是胸腺微环境的最重要组分,它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可诱导胸腺细胞分化为成熟的T细胞;

同时,胸腺上皮细胞与胸腺细胞间可通过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及其配体、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辅助受体及其配体、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与TCR的相互作用等,诱导和促进胸腺细胞的分化、发育和成熟。

细胞外基质可促进上皮细胞与胸腺细胞接触,并参与胸腺细胞在胸腺内的移行和成熟。

第三章抗原

【A型题】

1.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是A

A.同种异型抗原

B.异种抗原

C.自身抗原

D.独特型抗原

E.超抗原

2.只具有与抗体结合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是C

A.自身抗原

B.完全抗原

C.半抗原

D.胸腺依赖性抗原

E.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3.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基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B

A.特异性反应

B.交叉反应

C.非特异性反应

D.过敏反应

E.以上都不是

4.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需要Th细胞辅助的抗原是A

A.胸腺依赖性抗原

B.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C.异种抗原

D.自身抗原

E.半抗原

5.从抗原化学性质来讲,免疫原性最强的是C

A.脂多糖

B.多糖类

C.蛋白质

D.DNA

E.脂肪

6.异嗜性抗原的本质是B

A.完全抗原

B.共同抗原

C.改变的自身抗原

D.同种异型抗原

E.半抗原

7.与载体蛋白偶联后可获得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

A.半抗原

B.完全抗原

C.酵母多糖

D.超抗原

E.脂多糖

8.能激活B细胞的超抗原是A

A.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

B.小鼠乳腺肿瘤病毒蛋白

C.热休克蛋白

D.B细胞丝裂原

E.荚膜多糖

9.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

D

A.异嗜性抗原

B.抗体

C.补体

D.半抗原

E.细菌多糖

10.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所具有的抗原称为B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独特型抗原

D.共同抗原

E.合成抗原

11.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B

C.自身抗原

D.独特型抗原

E.共同抗原

12.TD-Ag得名,是因为它E

A.在胸腺中产生

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

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

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

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要T细胞辅助

13.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A

A.抗原决定基

B.抗原的大小

C.抗原的电荷性质

D.载体的性质

E.抗原的物理性状

14.下列哪种物质不是TD-Ag?

A.血清蛋白

B.细菌外毒素

C.类毒素

D.细菌脂多糖

E.IgM

15.动物来源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是D

A.半抗原

C.抗原

D.既是抗体又是抗原

E.超抗原

16.超抗原A

A.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T细胞

B.须经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处理

C.与自身免疫病无关

D.有严格的MHC限制性

E.只能活化一个相应的T细胞克隆

【X型题】

1.下列关于抗原免疫原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C

A.抗原对机体免疫系统来说必须是异物

B.异物均是抗原

C.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越远,免疫原性越强。

D.只有化学结构与宿主自身成分不同的物质才具有免疫原性

E.自身成分不具有免疫原性。

2.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的特点分别是BDE

A.T细胞表位只位于抗原分子表面

B.B细胞识别的表位往往是天然的

C.T细胞表位有构象表位和线性表位两种类型

D.B细胞表位有构象表位和线性表位两种类型

E.T细胞表位需MHC分子的提呈

3.下列关于超抗原的描述,正确的是ABC

A.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属于外源性超抗原

B.超抗原的一端与TCRV的外侧结合,另一端与APC表面MHCⅡ类分子结合。

C.T细胞识别超抗原不受MHC的限制。

D.超抗原能诱导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其机制与丝裂原相同。

E.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是一种T细胞超抗原

4.TD-Ag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ABCD

A.需Th细胞辅助

B.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

C.能引起再次应答

D.能诱导记忆细胞形成

E.不能诱导记忆细胞形成

5.TI-Ag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BD

A.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

B.不能引起再次应答

C.能诱导记忆细胞形成

D.只产生IgM

E.需Th细胞辅助

6.使自身成分变为自身抗原的因素可能有ABCDE

A.大面积烧伤

B.外伤

C.电离辐射

D.药物

E.感染

7.隐蔽抗原包括ABD

A.神经髓鞘蛋白

B.眼葡萄膜色素蛋白

C.甲状腺球蛋白

D.精子

E.卵子

8.与抗原免疫原性有关的因素包括ABCDE

A.抗原的分子大小

B.抗原的化学组成

C.抗原的分子构象

D.抗原的异物性

E.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

1.抗原:

是指能与TCR/BCR结合,促使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致敏淋巴细胞或抗体,并能与之结合,产生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2.抗原表位:

是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基,是TCR/BCR及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单位。

3.异嗜性抗原:

是指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4.佐剂:

是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当其与抗原同时注射或预先注入机体时,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

5.超抗原:

某些抗原物质只需要极低浓度即可激活机体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称为超抗原。

6.构象表位:

是指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或多糖,在空间上形成特定的构象,称为构象表位,也称为非线性表位。

7.顺序表位:

是指由连续性线性排列的短肽构成的表位,又称为线性表位。

8.共同抗原表位:

是指在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所存在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

1.试比较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特性。

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特性比较

T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

表位受体

MHC分子

表位性质

表位大小

表位类型

表位位置

TCR

必需

主要是线性短肽

8~12个氨基酸(CD8+T细胞)

12~17个氨基酸(CD4+T细胞)

线性表位

抗原分子任意部位

BCR

无需

天然多肽、多糖、脂多糖、有机化合物

5~15个氨基酸或5~7个单糖、核苷酸

构象表位;

抗原分子表面

2.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抗原物质免疫原性的因素很多,首先是抗原的异物性,即该物质应该被机体免疫系统作为非己成分加以识别,异物性是抗原的核心。

一般而言抗原与机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其免疫原性越强。

如各种病原体、动物蛋白制剂对人是强抗原。

第二是抗原的理化性质,包括抗原的化学性质、分子量大小、结构的复杂性、分子构象与易接近性、物理状态等因素。

一般蛋白质是良好的免疫原,其分子量越大,含有的芳香族氨基酸越多,结构越复杂,其免疫原性越强;

核酸和多糖的免疫原性弱,脂质一般没有免疫原性。

第三是宿主的遗传因素、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

机体对抗原应答的强弱受免疫应答基因的调控。

第四是抗原进入机体的剂量、途径、次数以及免疫佐剂的选择都明显影响抗原的免疫原性,免疫途径以皮内、皮下免疫最佳。

3.试述超抗原的概念、特性、种类及生物学意义。

某些抗原物质,只需要极低浓度即可激活机体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此为超抗原。

与普通蛋白质抗原相比,超抗原无须APC加工,其一端可直接与TCR的Vβ链CDR3外侧区域结合,以完整蛋白的形式激活T细胞,另一端和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的MHCⅡ类分子的抗原结合槽外部结合,因而超抗原不涉及Vβ的CDR3及TCRα的识别,不受MHC的限制。

超抗原主要有两类:

内源性(病毒性)和外源性(细菌性)超抗原。

前者如小鼠次要淋巴细胞刺激抗原;

后者多为细菌的外毒素,如金葡菌的肠毒素、链球菌致热外毒素等,都能刺激T细胞增殖。

超抗原能短时间内活化大量的T细胞,一方面可导致体内T细胞耗竭,从而诱导T细胞耐受;

另一方面活化T细胞,产生大量细胞因子而参与某些病理生理过程的发生与发展。

如食物中毒、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AIDS和某些肿瘤等。

4.何谓佐剂?

简述其作用机制和用途。

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称为佐剂。

佐剂作用的主要机制有:

①改变抗原物理性状,延缓抗原的降解和排除,延长抗原在体内潴留时间;

②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强其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能力;

③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增强和扩大免疫应答的能力。

佐剂的主要用途包括:

①增强特异性免疫应答,用于预防接种及制备动物免疫血清;

②作为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用于抗肿瘤与抗感染的辅助治疗。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

1.关于抗体,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抗体是指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B、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液、体液、粘膜表面及分泌液中

C、抗体是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D、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

E、抗体都是体内产生的

2.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E

A、CH区

B.VH区

C、CL区

D、VL区

E.VH与VL区

3.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抗体D

A.抗毒素血清

B.胎盘球蛋白

C.淋巴细胞抗血清

D、植物血凝素

E.白喉抗毒素

4.能与肥大细胞表面FcR结合,并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Ig是C

A.IgA

B、IgD

C.IgE

D.IgM

E.IgG

5.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C

C.IgM

D.IgG

E.IgE

6.脐血中哪类Ig增高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

B

A.IgA

B.IgM

C.IgG

D.IgD

E.IgE

7.血清半衰期最长的Ig是A

A.IgG

B.IgM

D.IgD

E.IgA

8.天然ABO血型抗体属于B

C.IgG

9.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得的抗体是A

A.IgA类抗体

B.IgM类抗体

C.IgG类抗体

D.IgD类抗体

E.IgE类抗体

10.在种系发生过程中最早出现的Ig是B

B、IgM

E.IgA

11.合成SIgA分泌片的细胞是D

A.巨噬细胞

B.血管内皮细胞

C.浆细胞

D.黏膜上皮细胞

E.肥大细胞

12.关于IgE的正确描述是A

A.介导I型超敏反应

B.能通过胎盘

C.由粘膜上皮细胞产生

D.有补体结合点

E、具有调理作用

13.下列分泌液中不含IgA的是C

A.唾液

B.初乳

C.汗液

D、肠道分泌液

E.支气管黏液

14.人体内开始合成IgM的时间是B

A、胎儿早期

B.胎儿晚期

C.出生后一个月

D.出生后三个月

E.出生后六个月

15.下列哪种细胞具有IgEFcRB

A.平滑肌细胞

B.嗜碱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血管内皮细胞

16.各种Ig单体分子共有的特性是B

A.与靶细胞结合后能介导AD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