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基础完结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6310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0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断学基础完结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诊断学基础完结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诊断学基础完结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诊断学基础完结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诊断学基础完结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诊断学基础完结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诊断学基础完结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诊断学基础完结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诊断学基础完结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诊断学基础完结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诊断学基础完结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诊断学基础完结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诊断学基础完结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诊断学基础完结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诊断学基础完结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诊断学基础完结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诊断学基础完结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诊断学基础完结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诊断学基础完结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诊断学基础完结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诊断学基础完结1Word文件下载.docx

《诊断学基础完结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学基础完结1Word文件下载.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诊断学基础完结1Word文件下载.docx

最常见支气管扩张症

②肺部疾病:

最常见肺结核(我国最常见的咯血原因)

2)心血管疾病:

①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②先心病—肺动脉高压

③急性左心衰—急性肺水肿

3)全身性疾病:

①血液病;

②急性传染病

2、咯血量及其性状

1)大量咯血:

肺结核空洞、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

500ml∕d或100~500ml∕次)

2)中等量咯血:

二尖瓣狭窄(100~500ml∕d)

3)小量咯血:

见于肺淤血、慢性支气管炎(<

100ml∕d)

4)多次反复小量咯血:

肺癌

5)咯粉红色泡沫痰:

急性左心衰

6)铁锈色痰:

见于肺炎三、呕血

1、概念:

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呕血常伴黑便

2、临床上呕血三大病因:

消化性溃疡、肝硬化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粘膜病变。

3、估计出血量

1)5~10ml/d—粪隐血试验阳性

2)50~70ml/d—黑便

3)250~300ml/胃积血量—呕血四、呼吸困难

4)<400ml/次—无全身症状

5)>400ml/次—失血性贫血

6)>800~1000ml—失血性休克

1、病因:

①肺部疾患;

②循环系统疾患;

③全身中毒;

④血液系统疾患;

⑤神经精神及肌肉病变;

⑥腹部疾病

2、临床表现

1)肺源性呼吸困难:

①吸气性呼吸困难:

三凹征;

②呼气性呼吸困难:

常见于支气管哮喘;

③混合性

2)心源性呼吸困难:

左心衰时:

劳累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3、伴随症状

1)伴中度以上发热、胸痛、咳嗽、咯痰或咯血,多见于肺炎、胸膜炎、肺结核

2)伴有午后低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消瘦,多见于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

3)伴有意识障碍,主要见于肺性脑病、肝性脑病五、水肿

1、全身性水肿

1)心源性水肿:

下垂性水肿,从足部开始,向上延及全身,伴心功能不全病征:

心脏增大、心脏杂音、肝肿大、静脉压升高等

2)肾源性水肿:

眼睑、颜面开始,蔓延全身,伴有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管型尿

3)肝源性水肿:

伴有肝掌、蜘蛛痣、黄疸、腹壁静脉曲张、脾肿大等

4)内分泌源性水肿:

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黏液性水肿,按压形成后的皮肤凹陷在按压结束后很快恢复

2、局部性水肿:

见于各种炎症、静脉阻塞、淋巴回流受阻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六、黄疸

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的浓度升高,使皮肤。

黏膜、巩膜黄染的现象【参考值】

2、隐形黄疸:

总胆红素浓度在17.1~34.2μmol/L,临床上尚未出现黄染

3、显性黄疸:

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出现皮肤、黏膜、巩膜黄染

3、分型及鉴别

总胆红素(STB)3.4~17.1μmol/L结合胆红素(CB)0~6.8μmol/L

非结合胆红素(UCB)1.7~10.2μmol/L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胆汁淤积性(阻塞性)黄疸

病史

有溶血因素和类似病史

(败血症、蚕豆病、疟疾)

肝炎、肝硬化病史,肝炎接触

史,输血,服药史

结石者反复腹痛并黄疸,肿瘤

者常伴消瘦,或寄生虫感染

症状与体征

贫血、血红蛋白尿、脾肿大

肝区肿胀或不适,消化道症状

明显,肝脾肿大

黄疸波动或进行性加深,胆囊

肿大,皮肤瘙痒

胆红素测定

非结合胆红素增多

非结合及结合胆红素均增多

结合胆红素增多

尿胆红素

(-)

(+)

(++)

尿胆原

增加

轻度增多

减少或消失

ATT、AST

正常

明显增高

可增高

ALP

其他

网织红细胞增多

肝功能异常

影像学检查胆囊梗阻病变

七、意识障碍

1、嗜睡:

是最轻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处于一种病理性的睡眠状态,表现为持续性睡眠,轻刺激等可以将其唤醒,并能正确回答问题及或作出各种反应,但答语缓慢、反应迟钝,停止刺激,则很快再次入睡

2、昏睡:

患者接近人事不省,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强刺激可以将其唤醒,醒时答语含糊或答非所问,且很快再次入睡

3、轻度昏迷:

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强刺激也不能将其唤醒,但对疼痛刺激可有痛苦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性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吞咽反射、眼球转动存在

4、深昏迷:

意识全部丧失,对疼痛等各种刺激均无反应,深反射均消失,可有病理反射,全身肌肉松弛

5、伴随症状:

1)发热:

先发热后出现意识障碍—严重感染;

先出现意识障碍后发热—脑出血、脑肿瘤、脑外伤

2)呼吸缓慢:

吗啡或巴比妥类中毒、颅内高压等3)高血压:

脑出血、肾炎等

4)呼吸深大:

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5)脑膜刺激征:

脑膜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6)瞳孔散大:

酒精中毒、癫痫、低血糖;

瞳孔缩小:

海洛因、吗啡、巴比妥类、有机磷等中毒

第2章问诊

1、问诊:

是医师通过与患者或知情者交谈,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

2、问诊的内容:

1)一般项目

2)主诉:

是指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者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3)现病史:

①起病情况;

②主要症状的特点;

③病因与诱因;

④病情的发展与演变;

⑤伴随症状;

⑥诊治经过;

⑦一般情况

4)既往史5)个人史

6)婚姻史7)月经史及生育史

8)家族史

第3章基本检查法

1、触诊方法(腹部)

1)浅部触诊法(1cm):

检查体表浅在病变;

检查腹部有无触痛、抵抗、搏动、肿块、脏器肿大

2)深部触诊法(2cm):

①深部滑行触诊法:

检查腹腔深部包块和胃肠病变

②双手触诊法:

检查肝、脾、肾和腹腔肿瘤等

③深压(插入)触诊法:

确定腹腔压痛点

④冲击(浮沉)触诊法:

大量腹水患者触肝、脾或包块

2、叩诊音

1)清音:

正常肺组织2)过清音:

肺气肿

3)鼓音:

腹部、胃泡鼓音区4)浊音:

被肺遮盖的心脏、肝脏

5)实音:

实质脏器如心脏、肝脏

3、呼吸味

1)刺激性蒜味:

有机磷农药中毒2)烂苹果味: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3)氨水味:

尿毒症4)肝腥味:

肝昏迷

一、体温(T)

1、测量方法和正常范围

1)口测法:

正常值:

36.3~37.2℃

2)肛测法:

36.5~37.7℃

第4章一般检查第1节全身状态检查

5min口测法较为准确

肛测法较为稳定

3)腋测法:

36~37℃—10min

2、体温异常

1)体温升高:

T>

37.5℃称为发热

2)体温降低:

T<

36℃二、脉搏(P)

1、脉率

腋测法较为简便,但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1)正常范围:

成人:

60~100次/分;

3岁以下:

>

100次/分;

新生儿130次/分

2)脉搏过速:

>100次/分;

150次/分

3)脉搏过缓:

<60次/分

4)脉搏短绌:

脉率<

心率

2、节律

1)窦性心律不齐:

吸气时脉搏增快,呼气时脉搏减慢,见于正常儿童和青年

2)脉律不齐:

快慢不一或有间歇,见于早搏

3)脉律绝对不齐:

节律不整,强弱不一,脉搏短绌,见于房颤

4)脱落脉:

心搏出现脱漏,见于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3、强弱

1)强而大(洪脉):

脉压增大

2)弱而小(细脉):

脉压减小

三、血压(BP)

1、间接测量法:

采用袖带加压法,常用汞柱式血压计

2、记录方法:

收缩压/舒张压mmHg

分类

收缩压

舒张压

正常高值

120~139

和(或)

80~89

高血压

≥140

≥90

1级高血压

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

≥180

≥110

单纯收缩期

<90

3、血压正常标准

1)成人:

收缩压:

90~139mmHg

舒张压:

60~89mmHg脉压:

30~40mmHg

2)儿童:

收缩压=80+年龄×

2mmHg

舒张压=2/3收缩压

4、血压异常

1)高血压:

血压≥140/90mmHg

2)低血压:

血压<90/60mmHg

3)脉压增大:

脉压>

40mmHg,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严重贫血

4)脉压减小:

脉压<

30mmHg,见于主动脉瓣狭窄、心力衰竭、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四、发育判定1、临床上成人体型有三种

1)无力型(瘦长型):

体高肌瘦,腹上角小于90°

2)超力型(矮胖型):

体格粗壮,腹上角大于90°

3)正力型(匀称型):

匀称适中,腹上角90°

左右

2、巨人症:

发育成熟前,脑垂体前叶功能亢进,体格异常高大

3、侏儒症:

垂体功能减退,体格异常矮小五、体位检查

1、自动体位:

身体活动自如,不受限制,见于正常人、轻病或疾病早期

2、被动体位:

患者不能随意调整或变换体位,需别人帮助才能改变体位,见于极度衰弱或意识丧失的患者

3、强迫体位:

患者为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被迫采取某些特殊体位

1)强迫仰卧位:

急性腹膜炎2)强迫仰卧位:

脊柱疾病

3)强迫侧卧位:

一侧胸膜炎和大量胸腔积液4)强迫坐位:

心功能不全

5)强迫蹲位: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6)辗转体位:

胆石症、胆道蛔虫、肠绞痛

7)角弓反张位:

破伤风、脑炎及小儿脑膜炎六、步态检查

1、醉酒步态:

见于小脑病变、酒精中毒等

2、慌张步态:

见于震颤麻痹

3、间歇性跛行:

行走时,因下肢突发疼痛而停止前行,休息后继续前行,见于严重下肢动脉硬化等

第2节皮肤检查

1、颜色

1)苍白: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末梢血管痉挛,只有指端苍白者,见于雷诺病

2)发红: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多、末梢血管扩张

3)发绀:

①还原血红蛋白量增多(>50g/L)—缺氧;

②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

4)黄染:

黄疸:

胆红素(TB)浓度增高(>

34.2μmol/L)所致

5)色素沉着:

黑色素增多,皮肤色泽加深

6)色素脱失:

酪氨酸酶缺乏,皮肤色素减少

2、皮下出血

1)特点:

①皮肤或粘膜下出血;

②用手压之不褪色

③出血直径:

<

2mm—出血点;

3~5mm—紫癜;

5mm—瘀斑;

片状出血伴皮肤显著隆起—血肿

2)意义:

见于血液病、重症感染等

3、蜘蛛痣

1)概念:

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故称为蜘蛛痣

2)特点:

上腔静脉分布区域内:

上半身;

压迫中心,血管网消失,去除压迫后复现;

直径针帽到数厘米不等

3)意义:

见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4、水肿

1)手指按压后凹陷不能很快恢复—凹陷性水肿

2)黏液性水肿及象皮肿(丝虫病所致)手指按压后无组织凹陷—非凹陷性水肿

5、皮下气肿:

按压时气体在皮下组织内移动,有一种柔软带弹性的振动感,称为捻发感或握雪感,见于肺部外伤或肢体有产气杆菌等

第3节浅表淋巴结检查

1、浅表淋巴结分布在:

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颌下、颏下、颈后三角、颈前三角、锁骨上窝、腋窝、肱骨滑车上、腹股窝、腘窝

2、检查内容:

位置、数目、大小、质地、移动度、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红肿、压痛和波动,是否有疤痕、溃疡和瘘管等

3、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1)局部淋巴结肿大:

①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最常见;

②淋巴结结核;

③恶性肿瘤淋巴转移

常见癌症淋巴结转移部位:

①胸部肿瘤—右锁骨上窝;

②腹部肿瘤—左锁骨上窝;

③鼻咽癌—颈部;

④乳腺癌—腋窝;

⑤宫颈癌或阴茎癌—腹股沟

2)全身淋巴结肿大:

两组以上淋巴结同时肿大。

①感染性疾病;

②非感染性疾病,见于白血病、淋巴瘤

一、头颅检查

第4节头部检查

1、小颅:

婴幼儿前囟过早闭合可引起小头畸形,同时伴有智力障碍,见于痴呆症

2、方颅:

前额突出,头顶平坦而呈方颅畸形,见于小儿佝偻病、先天性梅毒

3、巨颅:

由于颅内高压,压迫眼球,形成双目下视、巩膜外露的特殊面容,称为落日现象,见于脑积水二、眼部检查

1、眼睑

1)上睑下垂

①双上眼睑下垂见于重症肌无力、先天性上眼睑下垂

②单侧上眼睑下垂常见于能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各种疾病,如脑炎、脑脓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白喉、

2)眼睑水肿:

多见于肾炎、肝炎、贫血、营养不良、神经血管性水肿等

3)眼睑闭合不全:

双侧眼睑闭合不全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单侧眼睑闭合不全常见于面神经麻痹

2、结膜、巩膜、角膜

3、瞳孔

1)瞳孔缩小(<2mm):

常见于虹膜炎、有机磷农药中毒

2)瞳孔扩大(>5mm):

见于外伤、濒死状态、阿托品、可卡因等药物影响

蝶窦隐窝额窦

蝶窦

3)瞳孔大小不等:

见于脑外伤、脑肿瘤额窦

三、耳部检查筛窦

1、外耳:

耳廓、外耳道

2、鼓膜:

注意观察鼓膜有无病变,检查时先向后上牵拉耳廓,在插入耳镜进行观察

上颌窦

3、乳突:

化脓性中耳炎引流不畅时可蔓延到乳突而形成乳突炎,表现为耳廓后皮肤红肿,乳突压痛,有时可形成瘘管或瘢痕,严重时可导致耳源性脑脓肿或脑膜炎

四、鼻部检查

1、鼻翼扇动:

是高度呼吸困难的表现,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哮喘等

2、鼻窦:

额窦、筛窦、上额窦、蝶窦,统称为鼻窦。

鼻窦区压痛多为鼻窦炎五、口腔、腮腺检查

1、口腔黏膜:

出现蓝黑色的色素沉着多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2、牙齿:

注意有无龋齿、缺齿、义齿、残根,牙齿的颜色、形状

3、舌:

正常舌呈粉红色,大小薄厚适中,活动自如,舌面湿润,并覆盖着一层薄白苔

1)草莓舌:

见于猩红热或长期发热者

2)牛肉舌:

见于糙皮病(烟酸缺乏)

3)镜面舌:

见于恶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或慢性萎缩性胃炎

4、扁桃体肿大3度:

I度不超过咽腭弓;

II度超过咽腭弓,介于1,3度之间;

III度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

第5章颈部检查

1、颈部血管检查

1)颈静脉怒张:

卧位时颈静脉充盈度超过正常水平或坐位与半卧位时颈静脉明显充盈

意义:

提示静脉压增高,见于右心衰、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

2)安静状态下看到明显的颈动脉搏动,提示脉压增大,见于发热、甲亢、高血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2、甲状腺检查

1)甲状腺肿大分度:

I度看不出肿大但能触及;

II度能看出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

III度肿大超过胸锁乳突肌

2)肿大的临床意义:

①生理性肿大:

见于女性青春期、妊娠或哺乳期

②病理性肿大:

A.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震颤、血管音;

B.单纯性甲状腺肿;

C.慢性甲状腺炎;

D.甲状腺肿瘤(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

3、气管移位的临床意义:

1)向健侧移位:

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气胸、纵隔肿瘤、单侧甲状腺肿大

2)向患侧移位:

见于肺不张、肺硬化、胸膜粘连等

一、异常胸廓

1、桶状胸

第6章胸部检查

第1节胸廓、胸壁与乳房的检查

正常前后径:

横径=1:

1.5

①胸廓呈桶状,前后径:

1;

②肋间隙增宽饱满;

③腹上角>

90°

见于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发作

2、扁平胸

①胸廓扁平,前后径:

2;

②腹上角<

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

3、佝偻病胸

①鸡胸:

胸骨下部前凸,肋骨侧壁塌陷,胸廓前后径增大,横径缩小

②佝偻病串珠;

③肋膈沟;

④漏斗胸

见于佝偻病二、胸壁

1、胸骨压痛及叩击痛—白血病

2、胸壁静脉:

上腔静脉受阻时,胸壁静脉血流方向自上向下;

下腔静脉受阻时,胸壁静脉血流方向自下向上三、乳房检查1、视诊:

应注意乳房的大小、对称性、外表、乳头状态及有无溢液等

2、触诊:

触及乳房包块时,应注意其部位、大小、外形、硬度、压痛及活动度。

良性肿块一般较小,形状规则,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不硬,无粘连而活动度大。

恶性肿瘤以乳癌最常见,多见于中年以上的妇女,肿块形状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边界不清,压痛不明显,质坚硬、晚期易向腋窝等处淋巴结转移,可有“橘皮样”征、乳头内陷及血性分泌物

第2节肺和胸膜的检查

一、视诊

(一)呼吸频率及节律

1、呼吸频率

1)正常:

成人12~20次/分钟,呼吸:

脉搏=1:

4;

新生儿44次/分钟

2)呼吸过速:

R>

24次/分钟

3)呼吸减慢:

R<

12次/分钟

2、呼吸节律

1)潮式呼吸(陈—施氏呼吸)特点:

呼吸浅慢→呼吸深快→呼吸浅慢→呼吸暂停(约5~30秒),重复意义:

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2)间停呼吸(比奥氏呼吸)特点:

呼吸与呼吸暂停交替出现;

常为临终前的危急征象

3、呼吸深度

1)酸中毒大呼吸:

又称库斯莫尔(Kussmaul)呼吸,节律整齐,深大而快的呼吸提示代谢性酸中毒,见于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二、触诊

(一)触觉语颤

1、产生机理:

声波传导

2、病理意义:

1)增强:

①肺实变:

大叶性肺炎

②压迫性肺不张:

胸腔积液上方受压的肺

③较浅而大的肺空洞:

肺结核空洞、肺脓肿

2)减弱或消失:

①肺泡内含气量增多:

肺气肿、支气管哮喘

②支气管阻塞:

阻塞性肺不张

③声波传导障碍:

胸腔积液、气胸等。

大量胸腔积液、严重气胸是,语颤可消失

④体质衰弱

(二)胸膜摩擦感

胸膜有炎症时,两层胸膜因有纤维蛋白沉着而变得粗糙,呼吸时壁层和脏层胸膜互相摩擦而产生震动引起胸膜摩擦感

2、检查部位:

以腋中线5~7肋间隙最易感觉到三、叩诊

1、正常肺下界:

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分别在第6、8、10肋间

2、病理情况:

1)下降:

见于肺气肿

2)上升:

见于肺不张及膈肌上抬

3、肺下界移动度:

正常人两侧肺下界移动度为6~8cm,移动度减小见于阻塞性肺气肿、胸腔积液、气胸、肺不张、胸膜粘连、肺炎及各种原因所致的腹压增高

4、胸部病理性叩诊音:

正常肺部清音区出现清音以外的其他叩诊音

1)浊音与实音:

①肺含气量减少:

如肺实变(肺炎);

②肺内不含气的病变:

肺肿瘤;

③胸膜疾病:

胸腔积液;

④胸壁疾病:

胸壁水肿

2)鼓音:

见于气胸、浅在而大的肺空洞(直径>

3~4cm)

3)过清音:

见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发作四、听诊

(一)正常呼吸音

1、肺泡呼吸音:

正常肺组织

2、支气管呼吸音:

在大气管分布区域;

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6颈椎至第2胸椎附近

3、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混合呼吸音):

在肺遮盖大气管区域;

胸骨角、肩胛间区第3、4胸椎及右肺尖

(二)异常呼吸音

1、异常肺泡呼吸音

1)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机理:

①进入肺内的空气量减少;

②呼吸音传导障碍

2)肺泡呼吸音增强:

双侧增强见于运动、发热、甲亢等

2、异常支气管呼吸音:

在正常肺泡呼吸音区域内听到支气管呼吸音

3、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三)啰音

1、湿啰音(水泡音)

1)机理:

气流通过气管、空洞内稀薄液体产生的水泡破裂音

①数个水泡音成串或断续发生;

②吸气时明显;

③数量可有增减

④部位较恒定,性质不易改变;

⑤大、中、小水泡音可同时存在

2、干啰音

气流通过狭窄支气管管腔形成漩涡而产生

①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长;

②呼气时明显;

③数量可明显增减

④部位不恒定,性质易于变化;

⑤几种不同性质的干罗音可同时存在

(四)胸膜摩擦音

1、部位:

最常见胸廓下侧沿腋中线处,在吸气末或呼气开始时较为明显

2、意义:

①胸膜炎症;

②原发性或继发性胸膜肿瘤;

③肺部病变累计胸膜;

④胸膜高度干燥—严重脱水

⑤其他:

如尿毒症等

(五)听觉语音

1、支气管语音:

听觉语音增强而响亮,字音清楚,见于肺实变、肺空洞等五、肺部常见疾病体征

视诊触诊听诊

疾病叩诊

胸廓呼吸动度气管语颤呼吸音啰音听觉语音

肺实变对称减弱居中患侧增强阻塞性

桶状胸减弱居中减弱

浊或减弱,病理性实音支气管呼吸音过清减弱

音呼气延长

湿啰音患侧增强

无减弱

气胸患侧饱满胸腔

患侧减弱或消失

健侧患侧减弱

移位或消失

鼓音减弱或消失无实或

减弱或消失

减弱或消

患侧饱满患侧减弱

积液移位

或消失

减弱或消失无

浊音失

(一)心尖搏动

第3节心脏检查

1、正常心尖搏动:

正常位置:

左侧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0.5~1.0cm,搏动范围2.0~2.5cm

2、心尖搏动的位置改变—病理因素:

心脏因素

左心室增大

右心室增大

全心增大

移位方向

向左下移位

向左移位

3、强度与范围改变

①甲亢、发热及重症贫血;

②左心室肥大—抬举性心尖搏动

抬举性心尖搏动:

心尖搏动强而有力,用手指触诊时,可使指端抬起片刻

2)减弱:

①心肌收缩力下降;

②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

③左侧胸腔积液、气胸、肺气肿

时期

临床意义

收缩期

胸骨右缘第2肋间

主动脉瓣狭窄

胸骨左缘第2肋间

肺动脉瓣狭窄

胸骨左缘第3、4肋间

室间隔缺损

舒张期

心尖部

二尖瓣狭窄

连续性

胸骨左缘第2肋间及其附近

动脉导管未闭

3)负性心尖搏动:

粘连性心包炎心脏常见震颤的临床意义二、触诊

(一)震颤(猫喘)

1、意义:

提示心脏大血管有器质性病变

1)先心病:

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2)瓣膜狭窄:

二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狭窄

(二)心包摩擦感

提示干性心包炎,见于结核性、化脓性心包炎

2、部位:

通常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最易触及,在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均可触及,以收缩期明显三、叩诊

(一)心脏叩诊法

1、心界叩诊方法

1)体位:

仰卧位或坐位,平静呼吸

2)方法:

间接叩诊法

3)顺序:

外→内,下→上,左→右

4)板指:

与心脏边缘平行或垂直

5)叩心左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