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7729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从教育本身来看,教育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飞速发展和变革,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巨变,社会规范重构,社会利益格局重新调整,社会竞争加剧,生存压力加大,价值观念多元,家庭结构和功能显著变化,知识信息的更新速率加快,文化的开放度提高……快节奏、高竞争、高压力、多变换的社会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社会适应力、个性、认知等心理素质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人的素质发展新的内涵。

现实和未来都要求人们从小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这些都与人的心理品质有关。

可以说,年轻人如果没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就很难适应21世纪的激烈竞争。

因此,学校必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才能完成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

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3.语文教学特点决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因此工具性、思想性、艺术性和综合性便是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学科又是集学习、实践、欣赏于一体的扩展时空,开拓视野的活动。

语文学习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利用形象来影响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在形象的熏陶中受到感染,既能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又能培养健康的心理,比教师直接说教效果更好。

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

其本身就具有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和隐含信息,这种客观存在也昭示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而它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意志品格、良好习惯和健康个性等心理品质方面的要求和培养,这种以人为本,追求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只要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在其间能做一个有心人,适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那么作为学校教育中“龙头”学科的语文教学,应该能够承担起一定的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培养健康心理的任务的。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中学生心理发展有其内部固有的发展规律。

对此,国内外心理学家都还在摸索研究。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先生根据国内外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将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先天与后天关系。

先天的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自然条件。

良好的遗传素质无疑是心理正常发展的物质基础。

学生心理发展主要是由他们所处的环境条件(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决定的,其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上。

2、内因与外因关系。

环境和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但它又毕竟是外因或外部条件,这个外因必须通过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因即内部矛盾(发展的内动力)才能实现。

学生心理发展内部矛盾,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激发出来的。

这对内部矛盾,一方面是新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原有水平。

学生的新“需要”是由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新要求而引起的。

教育教学过程中,过浅或过深的要求都会使他们接受不了新知识,促进不了他们心理的发展,只有那种高于学生原有水平,而通过学生努力又可以达到的要求,是最符合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和与之相应的心理发展的。

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在其内动力驱使下由适合他们心理发展的教育条件决定的。

要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引起他们新的需求,激活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节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心理不断向前发展。

我们的教师只有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健康心理的培养,才能不断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在西方课程发展进程中,许多学者都曾致力于“课程心理化”的研究,亦即要把“心理的目标”渗透到课程之中,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

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来看,各学科课程如何实施,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和目标体系,但仅限于自身的结构和目标是不够的。

现代社会对人的培养规格要求是综合的,因此,在各学科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对课程本身的积极建构,是课程实施策略的一种改进和提升。

上述可见,国内外专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大多从宏观出发,极少从具体操作层面上进行,他们基本趋向于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

“在传统教学法条件下,学生的心理发展已不是远到极限,还可能有高得多的发展,有可能被视为最理想的一般发展,已经建立的新教学论体系能够达到这个目标。

”显然,赞科夫的研究已经蕴含了在各学科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

表明用学科渗透的途径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前提下,把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语文学科教学所含的有关因素,自然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渗透式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健康的发展。

具体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研究:

1、语文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

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本课题将定性定量研究语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所教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联程度,以及如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增长教师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知识,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他们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

2、挖掘语文教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材所选篇目反映了自然、社会、艺术、科学之美,众多的群体人物画廊中具有爱国敬业、坚贞不渝、追求真理、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秉公执法、严谨治学、诚实守信等优良品格的极多,构成了中外古今的“群英谱”,他们可以说是心理健康教育“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学生的人格楷模,如运用得当可受到多重效果。

至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格境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阔胸怀,“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人生感慨,“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孤寂沉重,都会对学生的整个心灵起到震撼作用。

即使是不同文章的不同风格,诸如李白的雄奇飘逸,杜甫的沉郁凝重,韩愈的阳刚雄健,欧阳修的阴柔温厚,也会引起学生心弦的共鸣。

本课题旨在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帮助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科学的、系统的、有的放矢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在对学生学法指导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学法指导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语文学法指导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的内容不仅仅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而且还包括指导学生掌握对所有影响学习的因素进行有效调控的方法。

特别是心理调节方法,它对学法指导有着特殊的意义,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是因为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起着启动、维持、强化作用,是影响学习的动力部分。

本课题将通过对学生兴趣、动机、毅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提高度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确定学法指导中各要素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联程度,从而探索出在学法指导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4、在课堂教学中优化学生性格

所谓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态度和相对应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众多心理学研究表明,性格是人格的核心,它是心理要素中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人的性格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

性格与其它心理素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性格的意志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调控、掩盖或改造气质等心理素质,使这些心理素质消极因素得以抑制,积极因素得到发展。

性格心理学进一步研究表明,在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各种不同类型的人都可以培养成具有积极的性格特征的人。

本课题正是依据以上原理和认识,针对青少年的可塑性的特点,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开展对学生的性格优化的渗透。

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努力探索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性格教育的途径与模式。

5、正确评价学生,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对学生实施正确评价的前提。

教师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积极的期望来源于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如果教师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相信他们的潜能都是能够被发现并得到发挥的,那么教师对学生自然有信心,有热情,有个积极的态度。

教师评价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作为群体(班级)中的一员客观存在的,集体的风气如何,这个微观的心理氛围,对学生的精神风貌,对学生的情绪状态,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创设良好的氛围是对学生实施正确评价的基础,应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本课题旨在通过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正确的评价,开展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着重研究评价体系中教师积极的期望和理想的集体氛围,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联程度。

四、课题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1、教育实验法。

教育实验法是本课题的一种主要实验方法,其要点是把被试的个体或集体心理健康的研究与语文教育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从而研究学生在设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下,某些心理过程或个性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2、观察法。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均可以采用观察法。

观察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统计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发展特点及健康水平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可以长期有系统地观察,也可以根据具体研究内容在一段时间内观察被试者的心理表现。

3、调查法。

调查法主要分为谈话法和问卷法:

谈话法是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因为言语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外部表现之一。

谈话法一般是个别测定的方法,教师可通过谈话较详尽、真实、确凿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具体表现和有关细节,以便深入地研究问题。

采用谈话法时,教师尽量做到轻松自如,要根据自己研究目的,把握住谈话方向;

话题要是被试学生乐于回答的问题;

方法要灵活,在题目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可根据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提问;

谈话中不打乱学生思路,不给任何暗示,不将成人观点强加给学生,要了解学生真实思想和学生在语文课上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后他的认知、智力、思维结构等方面是否有变化。

问卷法是把要研究的主题分为详细的纲目,拟成简易的问题,让学生据实答复,根据收回的答案经过统计处理或文字总结,以分析判断“渗透”效果。

五、课题步骤及其人员分工

1、2008年9月——2008年12月分年段调查分析(陈华兰)

2、2009年1月——2009年3月按情感教育、意志教育、乐观心理教育对教材进行分类(陈华兰、吴琼环)

3、2009年4月——2009年10月按不同课型开展观摩课(陈华兰、林毓芬、林海兵、吴琼环)

4、2009年11月——2010年5月课外活动研究(含主题班会)(林海兵)

5、2010年6月——2010年8月整理、总结阶段(陈华兰)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课题组负责人陈华兰具备中学语文高级职称,有多年学科教学经验,具体负责开题、调查分析、教材筛选及开课、结题等系列工作,其本人曾研究的课题《运用多种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获得瑞安市名师培养对象课题成果三等奖;

其他成员吴琼环、林海兵、林毓芬等老师均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工作负责。

此外,本课题将系学校正在研究的国家级课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的子课题,学校领导重视,各级分工明确,这将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语文教师大量而具体教育教学中去。

可以肯定,只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必将进一步提高,其语文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同时对其它各科教育教学产生良好影响,给学校素质教育带来巨大的促进。

 

第一阶段小结(2008年12月)

执笔:

陈华兰

实验初期,对本校七年级

(1)、

(2)班,八年级(13)、(14)班,九年级(5)、(6)班学生进行了摸底测试,测试结果不尽乐观.主要有以下几类现象:

1、思想狭隘和情绪抑郁者有之。

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同学往往为一点小事而烦恼,耿耿于怀不能自解。

特别是对老师的批评敏感、多疑。

心事重重,沉默寡言,自已顾自己,对集体活动不热心,无兴趣。

2、不满和对立情绪较为严重。

主要表现为思想麻木,对于老师、同学提出的批评无动于衷,仍然我行我素。

3、情绪不稳定者也不容忽视。

常表现为,有时会因老师、同学的批评而突然发怒,非常敏感。

4、独立自主性差,依赖性强者占一定比例。

主要症状为:

在生活学习之间遇到的问题总是仰仗或依附他人,不能自己独立思考和作业。

5、辨别是非观不强。

爱仿效电影或电视里“超女”“大哥”形象。

注重打扮等问题。

采取对策:

一、要及时给予学生关爱、信任和尊重。

最为重要的是,就是教师不能歧视、体罚学生。

特别是渴望独立的意向很强烈,不希望家长和老师过多地干涉,很想自己能支配一些事物,师长就应该给他更多的独立的权利,尊重他的正确意见,把他看作是具有一定独立自主性的平等的社会成员。

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到学校老师和家庭亲人温暖、和蔼可亲。

学生有不顺心的事情才愿意向大人倾诉,而不至于闷在心里又不能自解,大人的开导和教育也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待人处事也能讲文明礼貌道德修养。

如果得不到家庭和学校的温暖,学生就可能形成脾气暴躁,待人冷淡、自私等不良特性。

二、要鼓励和支持学生与其他同伴进行交往活动。

要保证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家长在节假日探亲访友时,应该把孩子带去参加成人的活动,也可以引导他积极参加其他的社交活动或集体活动,以丰富生活、开拓思想、锻炼性格。

这样,学生就会形成活泼、开朗、大方的性格,而防止羞怯、自卑、孤独等心理产生。

  三、对学生要多表扬、鼓励。

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毛病。

在平时的古诗背诵、词语听写或基础性的练习给予适当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

对于阅读、写作、课外文言文理解等应该允许学生有失误,师长应该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开导,帮助他总结经验教训,克服缺点,不能动辄就指责、训斥。

对学生的要求因人而异,不能过高过急,哪怕是学生有点滴进步也应肯定和鼓励,增强其前进的信心和决心。

四、利用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社会道德规范和高尚情操、理想前途的教育,如七年级上册《理想》、《在山的那边》、《我的信念》;

八年级下册《再塑生命》,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傅雷家书》,下册《谈生命》、《人生》等,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如“微笑着面对生活”“让世界充满着爱”“青春随想”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要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

心理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太低,或是过低估计自己或者过高地估计自己,因而使“我”与客观环境失去了平衡。

只有不断地提高自我意识的水平,正确地估计自己和别人,恰当地认识和处理自己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才能消除外界不利因素的刺激,才能控制自己,保持个人与环境的平衡。

否则,学生就会目空一切,反对一切,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或者是抑郁自卑,庸人自扰,陷于苦恼之中。

七、要教育学生学会用脑卫生。

合理安排好孩子的各项活动,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每天要坚持早操、课(晨)间操、眼保健操和课外文娱体育活动。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大脑神经细胞的工作能交替进行并得到休息,而且可以把学生多余的精力引导到正轨上去,使他的精神生活也能丰富起来。

要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

让学生从小就学会生存和自我保护、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做到自立、自强、自信、自爱、自尊,克服各种领带思想和无所作为的行为。

要让学生在一些困难和挫折中受到教育和锻炼,从受挫中磨练意志和性格。

要及时发现学生心理行为障碍并积极热诚地加以辅导和治疗。

教师心理健康测试题

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常常是”,划√号;

“偶尔”是,划△号;

“完全没有”,划×

号。

(这份测试卷仅供你参考,你无须写你的名字。

1.平时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心慌意乱,坐立不安。

2.上床后,怎么也睡不着,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

3.经常做恶梦,惊恐不安,早晨醒来就感到倦怠无力、焦虑烦躁。

4.经常早醒1-2小时,醒后很难再入睡。

5.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便较长时间地沉默少言。

6.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

7.哪怕是一件小事情,也总是很放不开,整日思索。

8.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

9、学生犯了错误,自己心里特别难受,会气得茶饭不思。

10、总希望自己所教的班级成绩名列前茅。

11.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迟疑再三。

12.感到内心痛苦无法解脱,只想到自伤或自杀。

13.经常与人争吵发火,过后又后悔不已。

14.经常追悔自己做过的事,有负疚感。

16.一遇挫折,便心灰意冷,丧失信心。

15、经常无端头痛,并依赖止痛或镇静药。

16、经常有离家出走或脱离集体的想法。

17.非常害怕失败,行动前总是提心吊胆,畏首畏尾。

18.感情脆弱,稍不顺心,就暗自流泪。

19.自己瞧不起自己,觉得别人总在嘲笑自己。

20.喜欢跟自己年幼或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一起玩或比赛。

21.感到没有人理解自己,烦闷时别人很难使自己高兴。

22.发现别人在窃窃私语,便怀疑是在背后议论自己。

23.对别人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常常表示怀疑,甚至嫉妒。

24.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要加害自己。

25.参加集体活动时,总有孤独感。

26.害怕见陌生人,人多时说话就脸红。

27.在黑夜行走或独自在家有恐惧感。

28、怀疑自己患了癌症等严重不治之症,反复看医书或去医院检查。

29.经常怀疑自己接触的东西不干净,反复洗手或换衣服,对清洁极端注意。

30.担心是否锁门和可能着火,反复检查,经常躺在床上又起来确认,或刚一出门又返回检查。

31.站在经常有人自杀的场所、悬崖边、大厦顶、阳台上,有摇摇晃晃要跳下去的感觉。

32.对他人的疾病非常敏感,经常打听,深怕自己也身患同病。

33.对特定的事物、交通工具(电车、公共汽车等)、尖状物及白色墙壁等稍微奇怪的东西有恐怖倾向。

34.经常怀疑自己发育不良。

35.一旦与异性交往就脸红心慌或想入非非。

36.对某个异性伙伴的每一个细微行为都很注意。

测评方法:

√得2分,△得1分,×

得0分。

评价参考:

1)0-8分。

心理非常健康,请你放心。

2)9-16分。

大致还属于健康的范围,但应有所注意,也可以找老师或同学聊聊。

3)17-28分。

你在心理方面有了一些障碍,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调适,或找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你。

4)29-35分。

是黄牌警告,有可能患了某些心理疾病,应找专门的心理医生进行检查治疗。

5)37分以上。

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应及时找专门的心理医生治疗。

教材分类

情感教育

意志教育

乐观教育

成长教育

《亲爱的爸爸妈妈》

《在山的那边》

《望岳》

《风筝》

阿长与《山海经》

《走一步,再走一步》

《五柳先生》

《童趣》

《背影》

《理想》

综合性学习:

微笑着面对生活

《未选择的路》

《台阶》

《我的信念》

成长的烦恼

《老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傅雷家书》两则

让世界充满爱

《伟大的悲剧》

《致女儿的信》

《我的母亲》

《荒岛余生》

《心声》

《再塑生命》

《真正的英雄》

青春随想

《送东阳马生序》

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生命教育:

《谈生命》

《人生》

人际交往教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美的教育:

《关雎》

美德教育:

培根随笔

陈华兰

2009年1月

实验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当前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不少师生之间也存在关系不和谐问题,而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是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