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281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3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docx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docx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湖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30019

课程总学时:

108

周学时数:

3

学分:

3

课程类型(必修/选修):

必修

开课系(部):

政法系

执笔人:

朱秀英秦修业祝新颖

审核人:

秦修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1121105

【课程总学时】108学时

【周学时数】3学时

【学分】3学分

【课程类型(必修/选修)】必修课

【开课系(部)】政法系

【执笔人】朱秀英祝新颖

【审核人】秦修业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

开设该课程是向学生完整地、准确地、简明地传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使学生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自觉地理解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当代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划打下坚实的哲学理论基础,为后续政治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根本宗旨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要求:

系统的、完整的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提高理论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准确的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内容,理解他们之间的辩证关系;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目的的分析和解决实际中和思想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概括了解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着重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特点及其伟大意义;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在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懂得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难点: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讨论、自学等方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

(一)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1.什么是世界观

2.世界观和哲学的关系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

(二)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哲学的研究对象

2.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三)哲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1.哲学以概念和逻辑的形式反映社会存在

2.哲学具有世界观的指导作用

二、哲学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最普遍、最根本的问题

2.二者的关系是任何哲学家都无法回避和必须回答的问题

3.如何解决二者关系问题,决定着哲学的根本方向和路线,是研究和解决其他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4.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是实际工作中的根本问题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三)哲学上派别对立的根源

1.社会历史根源

2.阶级根源

3.认识根源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发展的产物

1.经济条件

2.政治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条件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

1.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2.批判的吸取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高度统一彻底严整的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解决了哲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

(四)克思主义哲学是批判、革命和开放发展的理论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与现时代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科技革命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哲学中的主导地位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论”是错误的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1.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功能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生的指南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水平,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和掌握各门科学。

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应当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来面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应当坚定不移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过时论”。

(三)应当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四)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即教条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化。

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

(二)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呢?

1.要完整准确的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克服截取只言片语、寻章摘句、肢解体系、曲解内容的方法。

2.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说明和解决实际问题,反对忽视理论的经验主义、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为我所用的实用主义。

[参考书目]

1.恩格斯: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一、二、四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2.恩格斯: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二部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3.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导言部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4.列宁: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一章第四、五、六节,第六章第四节,《列宁选集》第2卷。

5.列宁: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3卷。

6.列宁:

《卡尔·马克思》,“马克思的学说”一节,《列宁选集》第2卷。

7.毛泽东:

《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3卷。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什么是哲学?

2.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

为什么?

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伟大意义是什么?

4.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哪些基本功能?

5.怎样才能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按照本身所固有的规律,在空间和时间中永恒运动的物质世界,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特殊组成部分,确立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观点,搞清实事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路线。

通过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意识现象,进一步把握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个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在意识问题上划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形而上学的界限,正确理解意识的作用,正确认识电脑是思维的模拟,永远不能代替人脑。

[重点与难点]

重点: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物质的存在形式;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路线;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

难点: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世界物质统一性论证;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电脑是人脑的思维模拟。

[教学时数]1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讨论、自学、社会调查等方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一、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物质观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二、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一)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二)如何理解列宁的物质定义呢?

列宁的物质定义指明三点: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性

2.物质是可以认识的,可以“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物质是一个哲学范畴

(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

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同坚持了唯心主义的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3.克服旧唯物主义的缺陷,同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

4.为科学家认识世界提供了思想武器

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一)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1.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2.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二)运动和静止

1.运动的绝对性

2.静止的相对性

3.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关系

(三)运动形式

1.五种基本运动形式

2.运动形式之间联系

四、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一)什么是时间和空间

1.时间:

时间标志物质运动过程持续性和顺序性的哲学范畴。

2.空间:

空间是标志物质运动过程广延性或伸张性的哲学范畴。

(二)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

1.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

2.空间和时间不能离开物质。

(三)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时间和空间的不变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2.时间和空间是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第二节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一、人类社会的自然前提

二、人类社会的现实基础

1.劳动使猿人变成了人

2.劳动是全部生活基础

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一)地理环境

1.什么是地理环境?

2.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地理环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4.批判地理环境决定论

(二)人口因素

1.人口因素的定义

2.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人口对社会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4.批判人口决定论

(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什么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四、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一)为什么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二)社会形态的历史演进及发展规律性

1.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社会规律又是经过人的自然活动实现的

3.人能够认识驾驭历史规律

第三节意识

一、意识的起源

(一)马克思主义以前人们对意识的理解

1.原始社会人们对意识的认识

2.唯心主义对意识的理解

3.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对意识的理解

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意识的理解

5.庸俗唯物主义对意识的理解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起源的观点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二、意识的本质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或属性)

1.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活动是人脑的机能或产物

3.电脑是思维的模拟

(二)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是客观物质作用于人脑的结果

2.从意识的内容和性质来看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3.从意识的形式来看,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三、意识的作用

(一)人类特有的能动性

1.什么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2.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类特有的

(二)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1.实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途径

2.正确处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第四节世界统一于物质

一、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一)二元论观点

(二)一元论观点

二、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科学证明

(一)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体验到外部世界的物质性

(二)科学的发展证明整个世界的物质性

(三)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哲学论证

1.对具体科学成果做出正确的哲学概括,揭示世界的普遍本质。

2.哲学发展的积极成果广泛的论证世界的物质性。

三、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一)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关系

2.怎样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参考书目]

1.恩格斯《反杜林论》第一篇第三、四、五、六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2.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3.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三章第一、三、四、五节,第五章第一、二、三节,《列宁选集》第2卷。

4.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一章第四、五节,《列宁选集》第2卷。

5.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3卷。

6.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是什么

2.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观及其哲学意义。

3.为什么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割?

4.为什么时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5.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自然前提和现实基础?

6.为什么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活发展决定力量?

7.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与可持续发展。

8.为什么说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是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9.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

10.如何理解电脑和人脑的关系?

11.如何理解信息的本质?

12.什么是主观能动性?

13.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是什么?

14.为什么世界统一于物质?

15.为什么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1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第三章实践与世界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的掌握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运行机制及其世界观意义;搞清实践的主体与客体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了解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对立与统一。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本章教学的重点是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实践的主体与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难点:

本章教学的难点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对立与统一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研究、多媒体演示等

[主要内容]

第一节实践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一、实践:

人类的存在方式

(一)实践是以改造物质世界为目的的对象化活动

1.实践的本质

2.实践的基本特征

3.实践的基本形式

4.实践的手段

5.实践的尺度

(二)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

1.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二、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一)什么是主体和客体

1.实践主体

2.实践的客体

(二)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1.实践关系2.认识关系3.价值关系4.审美关系

三、实践的运行机制

第二节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

一、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

(一)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实践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二)人类在实践过程中结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生产关系

(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二、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一)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二)认识、改造客观世界与认识、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

三、实践的世界观意义

(一)实践使客观世界具有了二重性

(二)实践创造了一个自然与社会相统一的人类世界

(三)实践使人类世界不断变化

[参考书目]

1.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2.列宁: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

3.毛泽东:

《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如何理解实践的定义.特征?

2.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3.如何理解实践的尺度体现了真.善.美的统一?

4.如何理解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5.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

6.如何理解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对立与统一?

7.如何理解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

8.如何理解实践的世界观意义?

第四章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从总体上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及其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懂得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了解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掌握辩证地认识事物的总的原则和方法;学会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认识事物,指导实践;杜绝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的看问题的观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发展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难点:

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规律和范畴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研究、习题、自学、多媒体演示

[主要内容]

第一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一、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

(一)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

(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体

1.自然界是普遍联系的

2.人类社会也是普遍联系的

3.人类思维领域也是普遍联系的

(三)科学的发展证实了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四)普遍联系与系统论

二、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一)联系的多样性

1.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2.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二)联系的条件性

第二节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永恒发展的科学

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运动

二、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一)什么是规律

(二)规律的特点

1.规律是本质的联系、内在的联系

2.规律是一种必然的联系

3.规律是普遍的联系

4.规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重复性

5.规律的客观性

(三)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

三、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一)什么是发展

1.发展的涵义

2.发展与运动、变化、概念的关系

(二)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什么是新生事物

2.怎样判断新生事物

3.为什么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4.新生事物的发展道路的曲折性

5.正确对待新生事物

第三节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

一、唯物辩证法是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

(一)唯物辩证法的规律

(二)唯物辩证法的范畴

1.什么是范畴

2.唯物辩证法范畴的作用

(三)唯物辩证法规律和范畴问题的关系

1.唯物辩证法规律和范畴的区别

2.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的联系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三)对立统一规律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四)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性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三、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一)辩证法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二)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

(三)辩证法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形而上学则否认矛盾的存在。

[参考书目]

1.恩格斯《反杜林论》的“引言”部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2.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2.发展的实质。

3.为什么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4.如何理解规律的客观性?

5.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6.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7.联系和发展的关系。

8.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9.唯物辩证法、规律和范畴的关系。

第五章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把握唯物辩证法各基本规律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发展状态和基本趋势。

进一步划清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界限,树立尊重客观辩证法,按辩证法办事的观点,学会全面地科学地观察问题的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依据和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论依据等等。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质变和量变辩证关系的原理.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难点:

如何理解矛盾统一性的有条件性和斗争性的无条件性?

如何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普遍性?

[教学时数]1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研究、习题、自学、多媒体演示、社会调查等

[主要内容]

第一节质量互变规律

一、质、量、度

(一)质

1.质

2.质的多样性

3.认识事物质的意义

(二)量

1.量

2.量的多样性

3.认识事物量的意义

(三)度

1.度

2.认识度的意义

二、质变和量变及其辩证关系

(一)量变、质变

1.量变

2.质变

(二)量变质变的辩证统一

1.相互转化

2.质变、量变相互转化的根源

3.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渗透

4.质变和量变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及其形式的多样性

(一)质量互变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二)量变和质变的形式的多样性

1.量变形式的多样性

2.质变形式的多样性

第二节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的含义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一)矛盾的同一性

(二)矛盾的斗争性

1.斗争性

2.斗争的形式

(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系

1.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而存在

2.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

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一)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1.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2.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二)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一)矛盾的普遍性

1.处处有矛盾

2.时时有矛盾

(二)矛盾的特殊性

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2.矛盾地位的特殊性

3.矛盾解决形式的特殊性

(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

3.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4.把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五、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

第三节否定之否定之规律

一、辩证的否定

(一)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

1.肯定和否定的对立

2.肯定和否定的辩证统一。

(二)辩证的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

2.辩证法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3.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三)学习辩证否定观的意义

二、否定之否定

(一)事物发展是螺旋上升式或波浪式前进的运动。

1.事物发展的周期性

2.事物发展的回复性

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4.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参考书目]

1.恩格斯:

《反杜林论》哲学编第十二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2.列宁:

《谈谈辩证法》,《列宁选集》第二卷。

3.列宁:

《卡尔·马克思》“辩证法”部分,《列宁选集》第三卷。

4.毛泽东:

《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认识度的意义。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如何?

3.如何理解量变、质变形式的多样性?

4.事物发展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原理的意义。

5.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如何?

6.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7.内因和外因辩证原理及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的现实意义?

8.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如何理解二者辩证关系原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9.为什么具体事物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10.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辩证如何?

11.如何理解辩证的否定?

12.如何理解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3.运用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在发展道路上的曲折性和前进性。

第六章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教学目的与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