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素法岗位评价及过程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29465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因素法岗位评价及过程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因素法岗位评价及过程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因素法岗位评价及过程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因素法岗位评价及过程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因素法岗位评价及过程文档格式.doc

《因素法岗位评价及过程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因素法岗位评价及过程文档格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因素法岗位评价及过程文档格式.doc

从事一个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越高、越深,被评价的等级就应该越高,所得到的岗位薪酬也应越多;

一个岗位的工作难度越大,复杂程度越高,工作压力和紧张程度就越高,需要任职者付出的努力亦越多,被评价的等级应该越高,所得到的岗位薪酬也应越多;

一个岗位的工作环境越恶劣,被评价的等级应该越高,所得到的岗位薪酬也应越多。

一般情况下,以上四项因素总分值设定为1000分。

1.岗位责任因素(9个)

岗位责任因素评价是指对岗位承担的责任、工作的重要性进行综合评估,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风险控制的责任、成本控制的责任、指导监督的责任、内部协调的责任、外部协调的责任、工作结果的责任、组织的责任、法律的责任以及决策的层次等。

2.知识技能因素(11个)

知识技能因素评价是指对岗位任职者必须具备的技能进行综合评估,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最匹配学历要求、知识的多样性、熟练期、工作复杂性、工作经验、工作灵活性、语言应用能力、数学或计算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技能、管理知识技能以及综合能力等。

3.岗位性质因素(6个)

岗位性质因素评价是指对岗位工作性质进行综合评估,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工作压力、脑力辛苦程度、工作地点稳定性、创新与开拓、工作紧张程度以及工作均衡性等。

4.工作环境因素(2个)

工作环境因素评价是指对岗位工作环境对任职者造成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因素:

职业病或危险性、工作时间特征。

(二)28因素法岗位评价过程

28因素法岗位评价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培训阶段、试打分阶段和评价阶段4个阶段。

1.准备阶段28因素法岗位评价准备阶段工作主要有:

(1)清岗、列出岗位名称清单根据各种岗位评价方法特点及适用范围,确定公司需要28因素法进行岗位评价的岗位清单。

(2)完善岗位说明书完善需要评价岗位的岗位说明书,对岗位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权限及任职资格等方面进行修改、完善。

(3)评价前的准备工作评价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组建专家组和操作组,岗位评价操作组由主持人、工作人员和后勤人员组成。

1)主持人岗位评价的整个过程需要有一个员工认为公正、客观、对岗位评价工作十分了解的主持人。

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负责宣读岗位说明书、宣布打分结果、组织专家讨论评价结果是否合理、组织专家在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进行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

主持人不参与打分。

岗位评价主持人最好由公司外部人员担任,比如咨询公司顾问或其他单位人力资源负责人。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由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担任主持人,以免高层权威影响专家打分的独立性。

2)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负责协助主持人、专家组成员工作,负责及时进行数据统计,及时统计出各岗位评分结果,包括均值、方差、离散分布等。

3)后勤人员后勤人员负责协助其他操作组人员和专家组工作,包括原始数据的录入、表单的复印、收发等。

4)专家组成员专家组成员负责根据岗位评价因素,客观地对所有岗位的有关因素进行评分。

专家组成员构成应该能够代表公司各部门的要求;

专家组成员应该对公司的经营运作有非常清楚的了解和理解,同时能客观、公正地看待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

在公司内部专家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聘请同行业其他单位有关专家。

专家组成员一般为9~15人。

人数过多会使数据统计处理工作量太大,人数太少会导致统计结果不可靠。

2.培训阶段培训阶段主要包括讨论确定评价方案的因素设计和权重分配、对专家组成员进行岗位评价培训、与专家组成员讨论选择确定标杆岗位、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等。

(1)讨论确定评价方案的因素设计和权重分配这是岗位评价非常重要的一步,通常由外部服务机构或者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者提出因素设计方案,该方案在全体专家成员充分讨论、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形成最后方案。

岗位评价因素包括岗位责任因素、知识技能因素、岗位性质因素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一般情况下,岗位责任、知识技能、岗位性质占有比较多的分数,环境因素占有比较少的分数。

经常采用的方案是:

岗位责任因素375分,知识技能因素375分,岗位性质因素200分,工作环境因素50分。

一般情况下,不必调整大类因素总分分配。

因素设计主要包括3个步骤:

1)逐一讨论确定每大类各小项因素设置是否必要,是否需要剔除一些因素,是否还有需要添加的其他因素;

2)讨论各小项因素分值分配;

3)确定各小项因素评价分数以及标准设定。

(2)专家组成员、操作人员进行岗位评价培训对专家组成员以及操作人员进行岗位评价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岗位评价的一些基础知识、岗位评价流程、岗位评价注意事项等各方面。

专家组成员各自独立进行岗位评价,除非征得主持人同意,否则不可互相讨论。

在提出问题后,由主持人负责主持大家进行讨论。

专家组成员应该准时参加岗位评价培训以及岗位评价试打分、正式打分、重打分等各环节工作,不得缺席或请他人顶替,以保证整个评价过程的一致性。

为保证评价过程的正常进行,在岗位评价试打分、正式打分、重打分等过程中,所有专家组成员和主持人不得离开现场,不得接听手机等。

(3)与专家组成员讨论选择确定标杆岗位标杆岗位一般是公司各层面有代表性的岗位,最好能分布到各岗位序列和岗位层级,一般选择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不很重要的中层和基层管理岗位以及典型技术岗位各一个。

3.试打分阶段在正式进行岗位评价前,应先对标杆岗位进行试打分。

标杆岗位试打分的过程也是专家们对28因素统一认识的过程,在此应确定以下有关内容:

(1)相对标准差的大小相对标准差指各因素评分的标准差与平均分值的比值,根据经验数据,相对标准差一般不应超过30%.如果相对标准差超过30%,该项因素就应该重新打分。

(2)平均值是否合理平均值指各标杆岗位的评分统计结果,一般去掉一个最大值,去掉一个最小值。

如果专家组半数以上成员认为标杆岗位的评分结果不够合理,则该岗位全部或部分因素应重新打分,这时,对这个岗位比较了解的专家应充分发表意见,纠正不正确的认识,重新评价可以超过两次,直到取得一致意见。

对标杆岗位试打分的目的在于,基本确定公司分值分布的趋势,在正式打分阶段,要参照标杆岗位的打分,进行相对比较,因此标杆岗位评价要准确。

4.评价阶段评价阶段是岗位评价的主体阶段,一般需要耗费比较长的时间。

岗位评价一般以部门为序进行,每个部门、每个岗位依次进行岗位评价。

岗位评价过程如下:

(1)岗位介绍由主持人宣读将要被评价岗位的岗位说明书。

(2)专家组打分由专家组成员根据岗位说明书单独对各岗位进行评分。

(3)评分数据的处理由操作组成员对评分数据进行录入、处理。

(4)重打分如果某岗位某项因素评价结果的相对标准差较大,则该项因素应重新打分;

如果某岗位需要重新打分因素过多,则整个岗位须重新打分。

重打分之前,对这个岗位比较了解的专家组成员应充分发表意见,以纠正不正确的认识。

重新评分不超过两次,并以最后一次为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