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31807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广东省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广东省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广东省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广东省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广东省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广东省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广东省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广东省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广东省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广东省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广东省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广东省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广东省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广东省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广东省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广东省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广东省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广东省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广东省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广东省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7.城市交通和枢纽建设逐步完善

广州、深圳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广州、深圳、湛江、汕头公路主枢纽基本建成,新广州站、沿海港口枢纽及其他各地公路站场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8.交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基础设施方面。

公路等级明显提高,高速公路里程(3140公里)比2000年增加150%,一级公路(7000公里)比2000年增加29.8%,二级公路比2000年增加32.9%。

以集装箱码头为代表的大型专业化码头发展迅速。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运输装备方面。

铁路、公路客车技术性能、舒适性、安全性有较大提高;

铁路运行速度进一步提高;

港口煤炭、矿石、油品等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等专业化装卸水平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民用飞机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管道运输技术已接近国际90年代水平。

9.管理与服务水平有所提高

逐步理顺了港航管理体制,完成了机场属地化管理体制改革,交通运输价格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收费公路清理整顿取得明显成效,全省路桥收费站由最多时的450多个减少至目前的298个;

交通运输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改善,旅客运输服务呈现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和快速化服务的发展趋势。

(二)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总量和总体运输能力不足

目前,我省铁路营业里程仅占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的2.56%,公路通车里程仅占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的6.2%,这与我省GDP占全国1/9强的比重不相称。

主要铁路干线以及出省铁路通道能力不足,部分客流、物流量大的高速公路、国道能力紧张,与周边省区相通的运输通道数量偏少;

广州、深圳、佛山等大中城市交通拥塞现象严重;

有些港口开始出现新一轮的压船压港现象;

山区农村交通建设滞后。

交通设施总量不足,运输能力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仍然是现阶段我省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首要问题。

2.基础设施技术水平仍然较低

公路总体技术水平偏低,全省二级以上公路占总里程比例仅为24%,农村公路等级低,抗灾能力弱;

全省铁路电气化率和复线率仅24.7%和36.4%;

大型深水专用码头泊位不足,专业化程度低;

内河航道等级低,可通航500吨级及以上的航道里程1036公里,仅占全省航道里程的8.7%;

船舶平均吨位规模小,内河运输船舶多为100~300吨级,集装箱等专业化运输所占比重小。

3.各种运输方式发展不协调,运输结构不够合理

多年来,我省公路建设较快,而铁路和内河航道建设相对滞后,铁路密度为1.05公里/百平方公里,为美国的18%,印度的55%,也仅为中南六省(区)平均水平的80%和华东六省平均水平的76%;

具有竞争力的三级以上内河航道里程仅占全省航道里程的5.3%,且航道间连通性差。

近几年公路客、货运量分别占全省全社会总运量的90%、67%以上;

铁路和水运货运量仅分别占全省全社会总运量的10%和19%左右,运输结构不甚合理,铁路中长途运输的优势和珠江水系以及韩江、榕江水系的航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交通建设普遍存在“重建轻养,重建轻管”的现象,公路、航道等的养护方式和技术相对落后;

全省开放、公平、统一的运输市场尚未形成,市场竞争机制尚不完善,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尚不健全;

交通安全形势较为严峻,近年来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呈上升态势。

运输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体现在旅客换乘不方便,途中舒适性不够;

货物运输途中常有缺损,供应市场也不够及时;

多式联运发展滞后,货运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

5.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受土地等资源的制约日益严重

我省经济总量大,但土地、一次能源严重不足,在珠三角部分城市表现尤为突出。

如何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广东交通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广东,已经成为广东交通发展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二、“十一五”交通运输需求预测

按照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10年,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全省进入宽裕型小康社会,珠江三角洲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东西两翼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山区发展迈上新台阶。

“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进一步推进,我省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和交流将更加密切,交通运输需求将随之快速增长,并对东西两翼和山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出省通道和国际运输通道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经测算,“十一五”时期我省的客运量年均增长6.0%,其中铁路6.3%,公路6.0%,水运下降2.3%,民航9.5%;

货物运输量年均增长6.0%,其中,铁路6.3%,公路5.6%,水运7.4%,民航6.5%,管道6.5%。

2010年港口吞吐量约达12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约达到5500万标箱。

2010年全省客、货运输量和港口吞吐量预测结果见表1、2、3、4。

表12010年广东省客、货运量及其周转量预测

预测指标

2000年实际

2005年实际

2010年预测

客运量(万人)

164791

216055

290000

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

1219

2145

2870

货运量(万吨)

119216

167979

225200

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

3065

4137

5536

表22010年广东省各种运输方式客运量预测

单位:

万人

运输方式

合计

铁路

12165

16127

22000

公路

148945

194029

260000

水路

2363

1846

1600

民航

1318

4054

6400

表32010年广东省各种运输方式货运量预测

万吨

15172

18302

25000

75365

114546

150000

25696

31397

45000

31

73

100

管道

2952

3660

5100

表42010年广东省港口货物吞吐量及集装箱吞吐量预测

港口吞吐量(万吨)

31649

70000

120000

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

862

2645

5500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注重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实现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

在努力提高现有交通运输设施利用率与运输效率的基础上,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运输能力大、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小的铁路和水路运输方式,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积极推进泛珠三角区域交通运输合作发展,加强出省通道建设;

加大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创造基础条件;

积极推进交通运输科技进步,提高交通运输业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省基本形成网络完善,结构合理,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紧密,综合运输能力显著增强,运输质量明显提高,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运输网络。

公路:

建成通往邻省的主要高速公路通道,基本形成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向外辐射的高速公路网络,珠江三角洲形成较为完善的高速公路网络;

2009年完成乡镇通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全省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

公路通车里程达14万公里,其中,全省高速公路达5000公里左右,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达3000公里左右;

公路密度达到78公里/百平方公里。

全省新增公路里程2.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约2000公里。

铁路:

构建“三纵二横”铁路干线骨架,基本实现全省地级以上市通铁路,形成以广州为中心,以“三纵二横”为主干线,贯穿东西南北,与周边省(区)紧密连接的轨道交通运输网络。

到2010年,铁路营运里程约达2900公里,其中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约270公里。

新增铁路营运里程约1100公里,新增地铁260多公里。

水运:

建成和完善以西江水运主通道和珠江三角洲“三纵三横”三级及三级以上航道为骨干的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

初步形成干支互通的韩江水系三百吨级内河航道体系。

浚深沿海主枢纽港出海航道,保证水深均能满足5万吨级以上船舶进出港的需要。

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层次清晰、与其他运输方式衔接较好的集装箱运输系统和能源运输系统。

2010年,港口吞吐能力约达12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约5000万标箱。

民航:

基本形成以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为中心的中枢辐射网络结构,民航机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航空运输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民航运输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机场旅客吞吐能力约达9000万人。

管道:

建成深圳天然气接收站第一期输送管网;

开工建设并争取建成深圳天然气接收站第二期输送管网和珠海天然气接收站第一期输送管网,形成贯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多气源管网,提高供气安全可靠性;

完善珠江三角洲成品油运输管网。

四、主要任务及重点建设项目

大力推进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高速公路及县乡公路网、轨道交通网、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系统、能源运输系统和民用航空运输系统等“三大网络、三大系统”的建设。

(一)公路建设

加强高速公路及县乡公路网建设,完善公路运输网络。

——高速公路。

加强与周边省(区)连接的出省高速公路通道建设,提高连接泛珠三角区域高速公路通道能力,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网。

重点建设湛江至徐闻段、云浮至广西苍梧(省界)、罗定至粤桂交界(岑溪段)、怀集至广西信都(省界)、连州至湖南永州段、韶关至江西赣州(省界)、梅州至福建漳州(省界)、广深沿江高速公路等出省高速公路通道项目;

加快建设京珠、同三线广州绕城东西南环,广珠西线二、三期(顺德至珠海),珠江三角洲外环高速公路(荔城至花都至肇庆至江门至珠海)等区内干线高速公路项目。

2010年全省高速公路网见附图一。

——农村公路。

加强县通镇和镇通行政村公路建设,完善县乡公路网。

重点建设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农村公路,实现有条件的自然村通公路,2009年完成48000公里路面硬化工程;

加快农村客运网络建设,提高农村客运通达度,农村公路初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公路站场建设。

进一步完善广州、深圳、湛江、汕头4个国家公路主枢纽、8个省一级公路运输枢纽和14个省二级公路运输枢纽公路站场建设。

(二)轨道交通建设

加快以出省通道和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为重点的轨道交通运输网络建设。

——出省铁路干线。

重点建设武广客运专线(含新广州站)、黎湛铁路河唇至湛江段增建二线、东南沿海铁路厦门至深圳段、洛湛铁路岑溪至茂名、韶赣铁路广东段等项目。

——城际轨道交通。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建设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2010年前建成广州至珠海、广州至深圳主轴线(广深港客运专线);

积极推进其他城际快速轨道交通项目的前期工作。

——区内铁路干线。

建设广珠铁路、广深四线、茂湛铁路,、广州至河唇铁路复线改造结合沿海铁路深圳至茂名段统筹推进。

2010年全省铁路网见附图二。

(三)航道建设

加快珠三角高等级内河航道网和沿海主要港口出海航道建设。

——内河航道网。

建设崖门出海航道和西江航运干线(两广交界处界首至肇庆)航道,完善珠江三角洲出海及与周边省份相联系的水上通道,使2000吨级船舶直通广西。

加快建设陈村水道和潭江水道,开工建设劳龙虎航道、洪奇沥水道等1000吨级及以上骨干航道整治工程,建成珠江三角洲“三纵三横”三级及三级以上航道为骨干的高等级内河航道网。

建设北江航道、东江航道和韩江水系航道,逐步改善粤东和粤北山区航道通航条件,促进粤东和粤北山区经济发展。

——沿海主要港口出海航道。

建设广州港出海航道二期、深圳铜鼓航道、珠海高栏进港航道扩建工程、汕头广澳港区航道疏浚工程等项目,使沿海主枢纽港航道能满足5万吨级以上船舶进出港的要求。

2010年全省航道网见附图三。

(四)港口建设

加强以沿海主枢纽港为重点的集装箱运输系统和能源运输系统建设。

重点发展广州、深圳、珠海、湛江、汕头5个主枢纽港,加快发展内河中小港口,重点建设集装箱、煤炭和油气等专业化码头,提高专业化运输水平,逐步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集装箱运输系统和能源运输系统。

按照钢铁工业发展的要求,合理布局建设大型铁矿石接卸码头。

——集装箱运输系统

重点建设广州港、深圳港、湛江港、汕头港、珠海港等沿海主要港口专业化集装箱泊位,形成以深圳港、广州港为干线港,珠海、虎门、湛江、汕头等港口为支线港,中山、佛山等其它港口为喂给港,并与公路、铁路集装箱运输相衔接的集装箱运输系统。

加强枢纽港内集疏运系统的衔接配套,推动多式联运的发展。

——能源运输系统

煤炭运输系统。

以东西两翼大型煤电企业接卸码头及广州港等港口煤炭接卸码头建设为重点,基本形成以电厂专用码头和广州港等港口为主的煤炭运输系统。

油气运输系统。

充分利用现有油品码头能力;

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布局新点,完善油品运输系统;

建设珠江三角洲LNG管道运输系统。

(五)民航机场建设

构筑以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为枢纽的民航运输系统。

重点建设新白云国际机场二期工程,逐步完善机场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大力开拓国际航线,积极推进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枢纽建设;

扩建深圳机场,改造湛江、梅县等机场,适时开工建设潮汕民用机场。

进一步拓展航空运输网络,优化民航运输资源,提升航空运输水平。

2010年全省机场布局见附图四。

(六)管道运输建设

积极发展管道运输,重点建设深圳天然气接收站输送管网、珠海天然气接收站输送管网;

完善珠江三角洲成品油运输管网;

推进全省管道运输建设。

(七)城市交通建设

加快城市公共综合交通系统建设,按照“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的原则,逐步构筑完善便捷的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与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的衔接。

加快广州、深圳地铁运输网络建设,实现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航空运输的紧密接驳,提升中心城市和重要城市的交通设施现代化水平。

加强主要客运枢纽和配套的大型公共停车场等设施建设,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和停车设施系统;

加强城市出口通道建设,逐步实现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一体化。

(八)交通科技

提高交通运输信息化水平。

进一步完善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实现全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

积极推动智能交通的开发应用,推广信息化技术,逐步建立省级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公用信息平台,提高交通网络的运输效率、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

(九)重点建设项目

“十一五”期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22项,总投资约6129亿元,预计“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约4737亿元,其中公路项目36项,总投资约2456亿元,预计“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约1679亿元;

铁路项目14项,总投资约1286亿元,预计“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约1210亿元;

沿海港口项目32项,总投资约600亿元,预计“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约486亿元;

沿海港口航道项目6项,总投资约80亿元,预计“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75亿元;

内河港口及航道项目16项,总投资约36亿元,预计“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约32亿元;

机场项目4项,总投资约202亿元,预计“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约201亿元;

管道项目3项,总投资约226亿元,预计“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约138亿元;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11项,总投资约1242亿元,预计“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约916亿元。

具体项目情况见附表。

五、主要措施

(一)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从全局、长远的战略高度,正确处理好交通运输发展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关系,节约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有条件的地区加快发展运输能力大、占用土地少、环境污染小的铁路和水路运输方式,实现我省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

(二)各级政府要按照铁道部和广东省政府《关于加快广东省铁路建设会谈纪要》、省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积极筹措落实铁路、内河航道和农村公路等交通项目的建设资金,保证项目按计划建成投入使用。

进一步加强对建设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建设资金规范使用,提高投资效益。

(三)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国内外资金进入我省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港口、站场等经营性项目的建设。

(四)加强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衔接和协调。

一是要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及方式内部的衔接和协调,强化枢纽建设;

二是在公路、铁路、航道等出省通道建设上,要加强与周边相关省份的衔接,尽可能做到同步建设,同时投入使用,使出省通道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五)积极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装备、运输组织与管理、运输安全等方面的先进技术的开发应用工作,加快交通信息化进程,提升交通行业的整体科技水平;

注重开展交通软科学研究工作,加大对交通科研工作的投入,大力增强交通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六)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与重点项目建设单位通力合作,加强协调,规划、国土、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在线路走向选择、征地拆迁、环境评价、建设施工等方面给予积极的协助,加快各项工作进度,为重点项目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七)改进管理手段,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水平,继续深化港口、民航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公路、航道养护及公路收费等管理体制的改革。

合理有效利用交通运输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与效率。

抓好行业安全监管,进一步提高交通安全管理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能力;

整顿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完善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形成开放、公平、统一的运输市场,提高运输效。

附表广东省“十一五”交通运输重点建设项目表

投资单位:

万元

项目名称

建设

阶段

建设性质与规模

建设时间

总投资

“十一五”计划投资

合计(共122项)

61287909

47368335

一、公路(共36项)

续建高速公路756公里,新建高速公路约2012.3公里,改造农村公路48000公里

24560600

16786100

(一)出省高速公路通道(共11项)

续建348公里,新建约645.9公里

12033800

6572800

1.天津至汕尾高速公路梅州至龙岩(省界)段

续建

全长58公里

2004-2006

245000

100000

2.广州到昆明高速公路云浮至平台段

全长99公里

2005-2010

736000

700000

3.二连浩特至广州高速公路三水至怀集段、连州至湖南永州(省界)段

全长191公里

1190000

1000000

4.太原至澳门高速公路广珠西线二、三期(顺德碧江至珠海月环段)

新建

全长83公里

2006-2008

900000

5.京珠同三线湛江至徐闻高速公路

全长115公里

2006-2010

408800

358800

6.港珠澳大桥

全长约40公里

2007-2015

5500000

500000

7.怀集至贺州(省界)高速公路

全长33公里

2007-2009

8.广州至昆明公路云浮至岑溪高速公路

全长64.9公里

414000

9.广州至深圳沿江高速公路

全长89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