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328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18 大小:89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8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8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8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8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8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8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8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8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8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8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8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8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8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8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1-1试比较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解答:

1开环系统

(1)优点:

结构简单,成本低,工作稳定。

用于系统输入信号及扰动作用能预先知道时,可得到满意的效果。

(2)缺点:

不能自动调节被控量的偏差。

因此系统元器件参数变化,外来未知扰动存在时,控制精度差。

2闭环系统

⑴优点:

不管由于干扰或由于系统本身结构参数变化所引起的被控量偏离给定值,都会产生控制作用去清除此偏差,所以控制精度较高。

它是一种按偏差调节的控制系统。

在实际中应用广泛。

⑵缺点:

主要缺点是被控量可能出现波动,严重时系统无法工作。

1-2什么叫反馈?

为什么闭环控制系统常采用负反馈?

试举例说明之。

解答:

将系统输出信号引回输入端并对系统产生控制作用的控制方式叫反馈。

闭环控制系统常采用负反馈。

由1-1中的描述的闭环系统的优点所证明。

例如,一个温度控制系统通过热电阻(或热电偶)检测出当前炉子的温度,再与温度值相比较,去控制加热系统,以达到设定值。

1-3试判断下列微分方程所描述的系统属于何种类型(线性,非线性,定常,时变)?

d2y(t)

dy(t)

du(t)

2234y(t)56u(t)

(1)dtdtdt

(2)

y(t)2

dy(t)

t

u(t)

2y(t)4

du(t)

u(t)

(3)dtdt

(4)

dy(t)2y(t)dt

d2y(t)

u(t)sint

dy(t)

2y(t)2y(t)3u(t)

(5)dtdt

(6)

dy(t)dt

y2(t)2u(t)

(7)

y(t)2u(t)3du(t)

dt

5u(t)dt

 

解答:

(1)线性定常

(4)线性时变

(2)非线性定常

(5)非线性定常

(3)线性时变

(6)非线性定常

(7)线性定常

 

1-4如图1-4是水位自动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图中Q1,Q2分别为进水流量和出水流量。

控制的目的是保持水位为一定的高

度。

试说明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画出其方框图。

Q1

 

Q2

 

题1-4图水位自动控制系统

 

解答:

(1)方框图如下:

给定水位

浮子杠杆阀门水箱

 

实际水温

 

⑵工作原理:

系统的控制是保持水箱水位高度不变。

水箱是被控对象,水箱的水位是被控量,出水流量Q2的大小对应的水位高度是给定量。

当水箱水

位高于给定水位,通过浮子连杆机构使阀门关小,进入流量减小,水位降低,

当水箱水位低于给定水位时,通过浮子连杆机构使流入管道中的阀门开大,进入流量增加,水位升高到给定水位。

1-5图1-5是液位系统的控制任务是保持液位高度不变。

水箱是被控对象,水箱液位是被控量,电位器设定电压时(表征液位的希望值Cr)是给定量。

控制阀

Q1

浮子

电位计

减速齿轮

电动机

Q2

题1-5图液位自动控制系统

解答:

(1)液位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

给定电位

Cr

实际液位

电位计电动机减速器阀门水箱

(2)当电位器电刷位于中点位置(对应Ur)时,电动机不动,控制阀门有一定的开度,使水箱中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相等。

从而液面保持在希望高度上。

一旦流入水量或流出水量发生变化,例如当液面升高时,浮子位置也相应升高,通过杠杆作用使电位器电刷从中点位置下移,从而给电动机提供一事实上的控制电压,驱动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减小阀门开度,使进入水箱的液位流量减少。

此时,水箱液面下降,浮子位置相应下降,直到电位器电刷回到中点位置,系统重新处于平衡状态,液面恢复给定高度。

反之,若水箱液位下降,则系统会自动增大阀门开度,加大流入量,使液位升到给定的高度。

1-6题图1-6是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的示意图,试说明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画出其方框图。

绞盘

放大器

电动机

开门开关

关门开关

题1-6图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示意图

解答:

(1)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

开(关)门位置

实际位置

电位器放大器电动机绞盘大门

 

(2)工作原理:

控制系统的控制任务是通过开门开关控制仓库大门的开启与关闭。

开门开关或关门开关合上时,对应电位器上的电压,为给定电压,即给定量。

仓库大门处于开启或关闭位置与检测电位器上的电压相对应,门的位置是被控量。

当大门所处的位置对应电位器上的电压与开门(或关门)开关合上时对应电位器上的电压相同时,电动机不动,控制绞盘处于一定的位置,大门保持在希望的位置上,如果仓库大门原来处于关门位置,当开门开关合上时,关门开关对应打开,两个电位器的电位差通过放大器放大后控制电动机转动,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仓库大门提升,直到仓库大门处于希望的开门位置,此时放大器的输入为0,放大器的输出也可能为0。

电动机绞盘不动,大门保持在希望的开门位置不变。

反之,则关闭仓库大门。

1-7题图1-7是温湿度控制系统示意图。

试说明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画出其方框图。

控制器

 

蒸气

湿度变送器

 

温度变送器

 

控制器

题1-7图温湿度控制系统示意图

 

解答:

(1)方框图:

湿度变送器

 

设定湿度

湿度

控制器电动水阀

 

(2))被控对象为温度和湿度设定,控制任务是控制喷淋量的大小来控制湿度,通过控制蒸汽量的大小来控制温度。

被控量为温度和湿度,设定温度和设定湿度为给定量。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2试求图示两极RC网络的传递函数Uc(S)/Ur(S)。

该网络是否等效于两个RC网络的串联?

R1R2R1R2

 

Ur(s)

1

c1s

1

c2s

Uc(s)

Ur(s)

1

c1s

U1(s)

U1(s)

1

c2s

Uc(s)

 

(a)(a)

解答:

 

(R21)1

C2SC1S

u(s)

11CSR211

(a)c

C2S1

C2S

u(s)

111

RRCCS2

(RCRCRC)S1

r(R2)R2

1212111222

RC2SC1SC2S

2

111R

.C2SC1S

1

(b)u1(s)

C1S

1,uc(s)

1,uc(s)

uc(s)

u1(s)11

ur(s)R1

1

C1S

R1C1S1u1(s)

1

R2C2S1ur(s)

u1(s)

ur(s)R1C1S1R2C2S1

RRCCS2(RCRC)S1

12121122

故所给网络与两个RC网络的串联不等效。

2-4某可控硅整流器的输出电压

Ud=KU2Φcosα

式中K为常数,U2Φ为整流变压器副边相电压有效值,α为可控硅的控制角,设在α在α0附近作微小变化,试将Ud与α的线性化。

解答:

udku2

cos0

(ku2

sin

0)(

0)...

线性化方程:

ud

ku2

sin0

.即ud

(ku2

sin0)

2-9系统的微分方程组为

x1(t)

 

r(t)

 

c(t)

Tdx2(t)

K(t)

x(t)

1dt12

x3(t)

x2(t)

K3c(t)

T2dc(t)

dt

c(t)

K2x3(t)

式中T1、T2、K1、K2、K3均为正的常数,系统地输入量为

C(s)

r(t),输出量为

c(t),

试画出动态结构图,并求出传递函数解答:

R(s)。

R(s)

X1(s)

K1

T1s1

X2(s)

X3(s)

1

Js2fs

C(s)

 

k3

 

C(s)

(T1S

k1k2

1)(T2S1)

k1k2

R(S)

1k2k3T2S

1(T1S

k1k2

1)(T2S1)

(T1S

1)(T2S1)

k2k3(T1S1)

k1k2

 

2-12简化图示的动态结构图,并求传递函数

解答:

(a)

C(s)

R(s)。

RC

G1G2G3

 

H1

 

H2

RG1G2G3C1H1G2G3

 

H2

RG1G2G3

1G1G2G3H2

C

G2G3H1

 

C(S)

R(S)1

G1G2G3G1G2G3H2

G2G3H1

 

(b)

RC

G1

 

G2

RC

1G1

 

 

R(1

 

G1)(1

G2

G21

G2)C

12G2G1G2

C(S)

(1G1)(1

G2)

R(S)12G2G1G2

 

(c)(c)

 

R

 

C

G1G1

RC

G2G2

 

G3

图(c)-

(1)

G3

图(c)-

(2)

G1

RCR

G2

G1G2C1G2G3

G3G2

C(s)G1G2

图(c)-(3)

图(c)-(4)

R(s)1G2G3

 

(d)(d)

G

RCRC

1G1

 

G2G2

 

G3

图(d)-

(1)

 

R

G1

G2

G3

图(d)-

(2)

C

RG1G2C

1G2G3

G2G2G3

图(d)-(3)图(d)-(4)

C(s)G1G2

R(s)1G2G3

 

(e)(e)

G1

 

(a)G2

G1

RC

G2

(b)

G2

 

G1

RCR

G1

G2G2

 

(c)

G2G2

G2

G2

 

R

(1

 

G)(1G)

G2

(d)C

G2

2

G1GC

C(s)G1G2

221

2G1G2

G1G2

R(s)1G1G2

 

2-13简化图示动态结构图,并求传递函数

解答:

(a)

C(s)

R(s)。

G4G4G2

RCRC

G1G2G3

G1G2G3

 

G5G5

 

RG1

CRG1(G2G3G5)C

1G1G2G4

G2G3

G5

C(s)

1G1G2G4

G1(G2G3G5)

R(s)1G1G2G4

 

(b)

 

R

G1

G4

CR

G2G3G1

G4

C

G2G3

G5G6

 

RG2

G11GG

图(b)-

(1)

 

G4

C

G3

G6

G5G6

 

R

G1

图(b)-

(2)

 

G4

G2G3C

26

 

G5G6

图(b)-(3)

G2G5G6

1G2G6

图(b)-(4)

1G2G6

RG1G2G3

G1G4

G1G2G4G6C

1G2G6

G1G2G5G6

图(b)-(5)

 

C(s)

G1G4

G1G2G3

G1G2G4G6

R(s)1

G2G6

G1G2G5G6

 

(c)

G4

R

G1G2

G5G6

CR

G3

 

图(c)-

(1)

 

G1G5

G5G6

G4/G1

C

G2G3

 

图(c)-

(2)

 

RG1

G4/G1

CR

GG

G4G1G2G3C

1

5

1

5

1

2

3

5

6

1GG23

1GG

GGGGG

GGGG

图(c)-(3)

图(c)-(4)

2356

C(s)

R(s)1

G4G1G5

G1G2G3G1G2G3G5G6

 

(d)

 

R

G5

 

G1G2G3

G4

图(d)-

(1)

G5

CR

G1G2

G3

G4

 

C

G3

图(d)-

(2)

G5

RG2

G1G3

2

3

1GG

CRG1G51

2

3

G1G2G3GG

1

2

4

G1G2G3G5CGGG

G4

C(s)

图(d)-(3)

G1G4

G1G2G3

G1G2G4G6

图(d)-(4)

R(s)1

G2G6

G1G2G5G6

(e)(e)

G4G4

RCRC

G1G2G3

G1G2G3

(a)G5

(b)

G2G5

 

1

RGC

RGG(1G)C

G(1G)

132

1GGG32

1GGGGGG(1G)

125

1251342

G4

(c)(c)

 

(d)(d)

C(s)

G1G3(1

G2)

R(s)1

G1G2G5

G1G3G4(1

G2)

 

(f)

G3

 

G1G2

G1G2

RCRCG3

G4G5

(a)

G4G5

(b)

G3

G1G2

G2G3

RC

R

G1G2

G4G5

1C

1G2G3G3G5

G4

(c)R

G5

 

G1G2

1G2G3

 

G4G5

G3G5

G4G5

 

C

 

C(s)

R(s)1

 

(e)(e)

 

G1G2

G2G3

(d)

 

G4G5

G3G5

 

第三章时域分析法

 

3-1已知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

G(s)10(0.2s1)

今欲采用负方馈的方法将过渡过程时间

ts减小为原来的0.1倍,并

保证总的放大倍数不变,试选择

R(s)

K0

KH和K0的值。

G(S)

KH

解答:

 

闭环传递函数:

(s)

10

10.2s

10

题3-1图

 

10K0

(s)

k0G(S)10k0

110KH

由结构图知:

1

10k0

110kH

KhG(S)0.2s

10

1

10kH

0.2S1110KH

11010kH10

kH

由k0

0.9

10

 

3-2已知系统如题3-2图所示,试分析参数b对输出阶跃过渡过程的影响。

R(s)

K

Ts1

 

bs

 

解答: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C(S)

题3-2图

 

K

(s)

R(S)1(TKb)s

由此可以得出:

b的大小影响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它越大,系统的时间常数越大,系统的调节时间,上升时间都会增大。

 

3-3设温度计可用1(Ts1)描述其特性。

现用温度计测量盛在容器

内的水温,发现1分钟可指示98%的实际水温值。

如果容器水温依10℃/min的速度线性变化,问温度计的稳态指示误差是多少?

 

解答:

本系统是个开环传递函数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R(S)C(S)

G(S)

 

系统的传递函数:

G(s)

1

1Ts

 

则题目的误差传递函数为:

 

E(s)1

11

r(t

)1t(时)

Ts

t

c,t()e1

E(S)1

11

TS

根据c(t)|t10.98得出T=0.2556

当r(t)10时,elimsE(S)10

10T

2.556

sss0S2

3-4设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G(s)

1

1

Ks(0.1s1)

试分别求K

10s和K

20s

时系统的阻尼比ζ、无阻尼自振频率

wn、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p%和峰值时间对动态性能的影响。

解答:

开环传递函数为

tp,并讨论K的大小

G(s)K

10K

S(0.1S1)

S(S10)

25Wn10

W

n

210K

2Wn10

W

2

当K10时由

n

10K

得出Wn

10

0.5

p%16.3%

tr

dn

arccos0.242

2

1

tp0.363

d

2Wn10

W

当K20时由2

n

10K

得出Wnp%

14.14

0.347

 

arccos

2

tr

dn1

tp0.238

d

3-8设控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s)

 

2

n

s2

22

nn

试在s平面上给出满足下列各要求的闭环特征根可能位于的区域:

1.10.707,n2

2.0.50,4n2

3.0.7070.5,n2

解答:

欠阻尼二阶系统的特征根:

jw

[s]

 

0

 

1.由0.7071,arccos,得045,由于对称关系,在实轴的下半部还有。

2.由00.5,arccos,得6090,由于对称关系,在实轴的下半部还有。

3.由0.50.707,arccos,得出4560,由于对称关系,在实轴的下半部还有。

则闭环特征根可能位于的区域表示如下:

 

1.

jw

 

45

-20

 

[s]

 

2.

jw

 

[s]

 

0

60

-4-20

 

3.

jw

[s]

 

60

45

-20

 

3-10设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分别为:

1.G(s)

Ks(s

1)(0.2s1)

2.G(s)

K(s

1)

[s(s

1)(0.2s

1)]

试确定使系统稳定的K值。

解答:

1.系统的特征多项式为:

D(s)0.2s30.8s2sk

D(s)

不会稳定。

中存在特征多项式中存在负项,所以K无论取什么值,系统都

2.系统的特征多项式为:

劳斯阵列为:

3

D(s)0.2s3

0.8s2

(k1)sk

s0.2k-1

2

s0.8k

0.6k

1

s0.8

0.8

 

0

sk

0.6k

0.8

0.80

系统要稳定则有k0

k4

所以系统稳定的K的范围为3

3-14已知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

1.G(s)10(0.1s

1)(0.5s1)

2.G(s)7(s1)

s(s

4)(s2

2s2)

3.G(s)8(0.5s1)

解答:

s2(0.1s1)

1.系统的闭环特征多项式为:

D(s)0.02s50.s611

可以判定系统是稳定的.

则对于零型系统来说,其静态误差系数为:

kplimG

(s)10

kvlim

sG(s)0

klims2

s0s0

G(s)0

as0

11

ess

那么当

r(t)1(t)时,

1kp11

1

ess

当r(t)

当r(t)

t1(t)时,

2

t1(t)时,

kv

2

ess

ka

2.系统的闭环特征多项式为:

D(s)4s

63s

102s

15s7

可以用劳斯判据判定系统是稳定的.

则对于一型系统来说,其静态误差系数为:

klimG

(s)

klimsG(s)7

klims2

G(s)0

ps0

vs08

as0

1

ess

那么当

r(t)1(t)时,

1kp

18

ess

当r(t)

t1(t)时,

kv7

当r(t)

t21(t)时,

2

0

ess

ka

3.系统的闭环特征多项式为:

D(s)0.1s3s2

4s8

可以用劳斯判据判定系统是稳定的.

则对于零型系统来说,其静态误差系数为:

kplimG

(s)

kvlim

sG(s)

klims2

s0s0

G(s)8

as0

0

1

ess

那么当

r(t)1(t)时,

1kp

0

1

ess

当r(t)t1(t)时,kv

e21

2ss

时,

a

当r(t)t1(t)k4

 

第四章根轨迹法

4-2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绘出当开环增益时系统的根轨迹图,并加以简要说明。

K1变化

G(s)

1.

G(s)

s(s

K1

1)(s3)

K1

2.

解答:

s(s

4)(s24s20)

(1)开环极点:

p1=0,p2=-1,p3=-3

实轴上的根轨迹区间:

(-∞,-3],[-1,0]渐进线:

a

0134

33

600

(k0)

(2k

a

1)1800(k1)

3600(k1)

1110

分离点:

dd1d3

解得d1、2=-0.45,-2.2。

d2=-2.2不在根轨迹上,舍去。

与虚轴交点:

特征方程

D(s)

s34s2

3sK10

将s=jω代入后得

2

K140

330

解之得3

K112

当0K1

时,按180相角条件绘制根轨迹如图4-2

(1)所示。

 

j

 

 

-4/3

-0.45

j3

 

K1-30

-1

j3

图4-2

(1)

(2)开环极点:

p1=0,p2=-4,p3、4=-2±j4

实轴上的根轨迹区间:

[-4,0]

渐进线:

422

a2

4

a

450,

450,1350,

1350

分离点:

K1

(s4

8s3

36s2

18s

80)

dK10

由ds

解得s1、2=-2,s3,4

2j6

分离点可由a、b、c条件之一进行判定:

a.∠G(s3)=-(129o+51o-90o+90o)=-180o,满足相角条件;

K1(s3)

b.

43

(s8s

2

36s

80s)

s

3

2j6

1000

K1在变化范围[0)内;

c.由于开环极点对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