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生平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3097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曾国藩生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曾国藩生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曾国藩生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曾国藩生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曾国藩生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曾国藩生平Word文档格式.docx

《曾国藩生平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国藩生平Word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曾国藩生平Word文档格式.docx

曾国藩的一生是和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分不开的。

1852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

这时太平天国的革命风暴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反革命武装不堪一击,完全丧失了抗拒革命大军的能力。

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革命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

1853年1月,清廷命曾国藩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督办团练。

曾国藩顾不得守制三年的大礼,积极行动起来,开始了他一生反对太平天国的事业。

他知道,如果按照历来办团练的老办法,是对付不了大规模有坚强组织的农民力量的,因此他建议重新建立一支在绿营以外的正规军-湘军。

湘军的主要特点:

一是利用封建宗法关系作为团结军队内部的纽带。

湘军的官兵,大抵都是通过同乡、同族、亲友、师生等关系挑选募集。

各营只服从营官一人,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

二是湘军的将领,大多选自受过孔孟之道熏陶,在科举道路上失意,一心想借军功猎取功名富贵的中小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

这些人平日以程朱理学相标榜,把保卫封建统治秩序作为自己奋斗的最高目标。

三是湘军以“卫道”为名,实际上却是一伙杀人放火的强盗。

在长沙团练的时候,曾国藩因杀人很多,就已经得到了“曾剃头”的绰号。

在和太平军作战中,曾国藩用劫掠财物、封官赏爵的办法来鼓舞士气,养成湘军凶悍领残的本性。

1854年初,湘军组成陆军十三营,水师十营,共一万七千多人,同年正式出师与太平军作战。

曾国藩以自己的名义,发出了一道檄文,诬称太平天国为“粤匪”,说他出来镇压革命,不仅是为了保卫清王朝,而且是为了保卫整个的旧传统。

他号召一切“读书识字者”要为维护以孔孟为代表的名教而战。

曾国藩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1854年他率领湘军在湖南、湖北对太平军进行疯狂的反扑。

12月,湘军进围九江,形势对太平天国十分不利,曾国藩得意忘形地叫嚷:

“肃清江面,直捣金陵”。

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太平天国派石达开等率军西援,在湖口、九江战役中,痛歼湘军水师。

1855年2日11日,太平军放火焚毁停泊在江面的湘军大船百余艘,夺得曾国藩座船,曾国藩走投无路,投水自杀,被喽罗救起,仓促逃入南昌,陷入太平军的包围之中,使他“呼救无人”,“梦魂屡惊”。

1856年,太平天国内部发生变乱,湘军乘机卷土重来,12月攻下武汉,接着李续宾率领湘军主力投入江西战场,陷九江,进逼太平军重要军事据点三河镇。

显然,曾国藩意图是先拿下武汉、九江,然后以湖北、江西为后方,同太平军争夺安徽,特别着重争夺安庆。

他认为只要占领安庆,就可以沿江东下,直取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

1858年11月,太平军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在三河发起对湘军垢猛攻,三路大军包围了李续宾的大营,湘军大败,李续宾以下文武头目四百余人全部被歼。

曾国藩不得不承认:

“三河之挫,敝邑阵亡达六千人,士气大伤!

曾国藩的湘军,虽然在三河遭到惨败,但力量并未溃灭,他仍然坚持夺取安庆进取天京的战略。

1860年曾国藩亲率湘军八万实现了对安庆的包围。

这时太平军击溃江南大营,东征苏、常,咸丰帝气急败坏,要曾国藩赶快发兵救援,但是他拒绝应命,说:

“安庆一军,目前关系淮南之全局,将来即为克服金陵之张本”。

为了解安庆之围,太平天国决定分兵两路,突入敌人后方,攻取武汉。

这一行动,引起了湘军内部的一片惊慌,有人主张撤安庆之围,回师救援湖北,可是曾国藩不为所动,仍坚持原议,说:

“吾但求力破安庆一关,此外皆不遽与之争得失”。

果然,太平军西取武汉的计划未能实现,而曾国藩孤注一掷,如愿以偿。

经过五个月的争夺,1861年9月5日,安庆终于落入湘军手中。

1860年10月,清政府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中外反动派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时机逐步成熟。

还在1860年6月,由于江南大营的溃败,对湘军一贯怀有猜忌的咸丰帝,不得不谕令当时唯一能和太平军较量的汉族地主实力派曾国藩署理两江总督,8月改为实授,并命他为钦差大臣,督办江南事务。

慈禧、奕欣上台后,又于1861年底命曾国藩督办江、浙、皖、赣四省军务,四省巡抚、提督悉归节制。

这样,曾国藩集团一跃而成为地主阶级当权势力中最大的实力派,并逐步取得了西方列强的好感和支持。

1862年春,清政府宣布对东南地方官“借助”外国侵略军进剿太平军,“不为遥制”,曾国藩也认为帝国主义“有德于我”,“目下情势,舍借助洋兵,亦实别无良策”。

他决心向外国侵略者献媚取怜,与他们携起手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

1862年初,他保荐左宗棠为浙江巡抚,带兵入浙,保荐李鸿章为江苏巡抚,率淮军去上海,让他们放手与侵略军合作,协同夹击太平军;

曾国藩自己则坐镇安庆,派他的胞弟曾国荃率领湘军主力由皖北东下,进逼天京。

在中外反革命势力勾结的过程中,曾国藩等开始向外国大量订购船炮,请外国人训练军队,筹办新式军火工业。

1861年他在安庆设军械所,仿制洋枪洋炮,此后,许多省份也相继建立了军火工业。

这些工业,对于屠杀中国人民,曾起了很大的作用。

1864年春,太平天国在江浙基地大部分丧失,同时,天京各城门也被湘军合围。

7月19日,天京陷落,“湘军一破城,见人即杀,见屋即烧,子女玉帛扫数入于湘军”。

湘军中从上到下,每一个人置备一个大竹筐,抢到钱财就往竹筐里装。

曾国藩听说后眉飞色舞,以为理所当然,还嫌自己抢得不够。

由于残杀人民有功,曾国藩的湘军在十几年中,有大量人员被保举升官到三品以上,其中提督总兵也为数不少。

太平天国失败后,太平军在江北的余部与捻军汇合,声势大振,清廷命曾国藩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

曾国藩带领湘军二万,淮军六万,配备洋枪洋炮,北上“剿捻”,他的方针是“重迎剿,不重尾追”,并提出“重点设防”等计划,妄图把捻军阻击在运河、沙河地区,使捻军无处可逃,然后加以消灭。

但是捻军突破了曾国藩的防线,胜利进入山东,使曾国藩的战略计划全部破产。

曾国藩被免职,由李鸿章接代。

1870年,正在直隶总督任上的曾国藩奉命前往天津办理天津教案。

原来,1870年6月21日,天津数千名群众因不满法国天主教堂拐骗人口、虐杀婴儿,群集在法国天主教堂前面,怒斥侵略者的残暴罪行。

法国领事丰大业认为官方没有认真弹压,持枪行凶,他在街上碰到天津知县刘杰,又向他开枪射击,当场击死刘杰仆人一人,激起群众更大的义愤,群众当场殴毙丰大业,放火烧毁教堂。

事件发生后,英、美、法等国联合提出抗议,并出动军舰逞威。

曾国藩天天津后,按照他向来媚外方针,“但冀和局之速成,不问情罪之一当否”,先后有二十名中国人,无辜惨遭杀戮,二十五人充军(天津地方官也被革职充军)。

曾国藩的卖国行径,引起全国朝野的垂骂,连他的湖南同乡,也把他在湖广会馆夸耀其功名的匾额砸烂焚毁,他自己则在人人皆曰可杀的责骂声中可耻地死去。

(不能单纯的说那个人搞定太平天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