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4历史大学历史近代史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3387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4历史大学历史近代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案4历史大学历史近代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案4历史大学历史近代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案4历史大学历史近代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案4历史大学历史近代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教案4历史大学历史近代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教案4历史大学历史近代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教案4历史大学历史近代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4历史大学历史近代史Word文件下载.docx

《教案4历史大学历史近代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4历史大学历史近代史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案4历史大学历史近代史Word文件下载.docx

《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筹议海防折》,《轮船招商局奖折》

2、严复:

《天演论》自序

3、牟安世《太平天国》

4、范书林《百年沉思》

七、作业:

1、结合史实全面的评价洋务运动?

2、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失败的原因、意义和经验教训。

3、以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为例,说明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八、授课记录:

授课日期

班  次

九、授课效果分析:

十、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等)

1、复习近代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2、导入课题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教学内容

一、太平天国——农民的革命运动

二、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活动

三、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

(具体内容见讲稿,附后。

4、课堂总结

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不断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开始探索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道路,主要包括:

农民阶级为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

地主阶级在维护封建制度前提下,为实现自强和求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中的改良派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

虽然这些探索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失败,但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道路上的重要一环,为以后的革命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这些探索行动充分证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各自的局限性,都不可能使中国走上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

5、布置作业

【讲稿】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近代中国面临两大危机:

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因此,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要获得民族独立,必须推翻帝国主义,要实现社会进步,必须推翻封建主义,这就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两大主题。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

因此人民对于侵略与压迫的反抗日益高涨。

连绵不断的起义延续了十年之久,终于在1851年冬天汇成了一股强大的革命洪流——太平天国运动。

(一)简要经过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是被毛泽东称为中国第一个“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人”的洪秀全。

他原是广东花县官禄布的塾师。

1843年这个数次科举不中的落第秀才,在一部《劝世良言》的引导下,从上帝那里找到了自己的出路,开始了终其一生的反叛生涯。

是年,他创立拜上帝教,宣称要建立一个“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大同世界。

经过数年的宣传和发动,1851年1月,洪秀全等率众在广西桂平的金田村“团营”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从这年开始,直到1864年的最后失败为止,这场历时十四年之久革命运动,以1856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主要事件有,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建军、定鼎天京以及北伐和西征。

到1856年天京事变发生之前,天国达到了它的全盛进期:

拥百万之众,据江南之地,建立起与北方清政府相对峙的强大的农民革命政权。

自1856年下半年开始,天朝内部发生了一系列变故:

从杨秀清的“逼封万岁”,经“韦杨内江”和韦昌辉的“天京叛乱”,到洪秀全诛杀韦昌辉,再到次年的石达开出走……“天京之变”这场历史性悲剧,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至1864年天京陷落,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最终走上了失败的末路。

(二)两个重要文献

太平天国在纲领和政策方面留下了两个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的可贵文献,即《天朝天田亩制度》是和《资政新篇》。

1853年颁布的《天朝天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前期以土地问题为核心并包含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内容的一部比较完整的农民革命纲领。

其中心内容是把全部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给农民,通过共同生产和“圣库”公有的产品分配制度来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这个纲领性文件,第一次从法律上否定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集中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和要求,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性质。

尽管这种“通天下皆一式”的绝对平均主义的社会生活方案,是小生者不可能实现的幻想。

但是,它所揭示的公有原则和平分土地的方法,是从所有制方面对反封建斗争的一次勇敢探索,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太平天国后期,对西方社会有着比较全面的了解的天国领袖洪仁玕,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治国方策——《资政新篇》。

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全新道路。

它是超越了农民革命范畴的近代中国第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成为中国近代探索资本主义道路的先声。

但是,由于没能反映农民的土地要求,缺乏阶级基础,加之太平天国后期所处的被围困的环境和革命运动的迅速失败,这一勇敢超前的社会方案未能付诸实现。

(三)对运动的评价

太平天国运动在近代中国革命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它猛烈地冲击了中国的封建秩序,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同时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起了阻止和延缓中国的半殖民化进程的作用;

它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要求,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方案,同时,在实践上一定程度地破坏了封建生产关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方式,无法克服小生产者自身的弱点。

其后期的内部分裂,可以说是中国历代农民革命都无法挣脱的宿命的(或曰规律性的)结局。

总之,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革命的指南,囿于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中的农民阶级是不可能自己解放自己的。

太平天国的失败,深刻地表明:

依靠单纯农民战争的形式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鸦片战争前,中西之间已经有了接触和交往,但在泱泱大国的心态下,中国人对于西方的一切事物都加以排斥,认为西方先进科技是"

奇技淫巧"

鸦片战争后,●一些开明的地主阶级官僚开始“开眼看世界”,主动了解和认识西方。

在内外交困的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中一些开明官僚在被迫与西方交往过程中,

●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在与对手的较量中开始主动地了解西方,主持翻译外国的报纸和书籍;

魏源主张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明确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开始了解西方,了解世界,思想开始发生变化,并希望通过局部的改革以自强,阻止列强的进逼,产生"

师夷长技以自强"

的思想和行动。

这些勇于走出传统、勇于接受新事物的人与恪守传统的封建顽固派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分歧,逐渐从中国地主阶级中分化出来,这样便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洋务派。

(一)洋务新政的定义和代表人物

洋务新政又称“同光新政”,是指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从事交涉和签订条约,购买洋枪洋炮轮船机器聘请洋人,雇佣外国军官,依洋法操练军队,用西法开矿筑路设厂建造,兴办航运,电报业,以及学习外洋科学技术,兴办船政,水师学堂,派遣留学生等一系列活动.

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发展的中央机构,它的出现标志着朝廷承认“夷务”升格为“洋务”,其办事大臣奕訢是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

奕訢是洋务的支持者而不是实践者,洋务派的主要势力和作为都在地方而非中央。

地方的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堂等.

(二)新政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

19世纪60-70年代,以“求强”为主,主要内容是编练新式军队,创办的军事工业。

内忧外患的威胁使得洋务派不得不先提出“自强”,把军事的发展放在首位。

这时期,●洋务派共建立近代军事工业24个,较重要的有:

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最早的,1861);

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最大的);

●奕訢上奏说:

“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左宗棠福州船政局;

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

特点:

(1)浓厚的封建性

A生产经费来自清政府的税收,企业本身没有资本积累;

B工人来源与清军士兵,企业管理沿袭封建衙门的规章制度;

C生产目的是不计生产成本,不参与市场交换,直接由清政府调拨各军使用。

(2)浓厚的买办性

技术、设备和原料,极大程度上依赖外国。

(3)一定的集团性

所有权属于清政府,但是经营管理权、产品支配权牢牢掌握在创办人或创办集团手中。

2、兴办民用工业

19世纪70-90年代,除继续推行“求强”外,提出“求富”口号,在兴办军事工业的基础上,大力举办民用工业和筹建海军。

洋务派在兴办企业过程中遇到经费奇缺、原材料供应不足和交通运输困难等困难,认识到必须发展民用工业以积累资金,建立了必要的经济基础,辅助军工企业的发展,并且希望通过兴办民用工业抵制洋商倾销洋货和进行经济掠夺,以达到求富的目的。

这时期比较重要的民用企业有20几个,主要有:

上海轮船招商局李鸿章

开平矿务局李鸿章

天津电报总局李鸿章(盛宣怀总办)

汉阳铁厂张之洞

A洋务派的军事工业采用的是“官办”形式,民用的工业大部分采取“官督商办”的经营方式,少数企业采取官办和官商合办的形式,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B这些企业,大都具有垄断性,●压抑民族资本的作用

C经营管理腐败,成为官僚买办营私舞弊的场所,企业亏损。

官方把持一切,商方无权过问。

D产品部分投放市场,●客观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刺激了民间资本和官方资本投资中国近代工业,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创建新式海军

70年代中期筹划,80年代中期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部分船只国产(可见洋务新政的军事工业的实效。

)为了统一海军指挥权,1885年10月成立了海军衙门。

4、培养人才

(1)创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2)派遣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30名幼童赴美留学,培养了包括詹天佑和邝荣光在内的大批人才。

留学生

(三)评价

1、意义:

(1)现实意义洋务新政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兴办铁路、轮船和电报等新式交通业,建立了近代化海军,这在外国势力频繁军事入侵的时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开学习西方风气之先进一步打开了学习西方的风气,为西学的传播和中国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

(3)促进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洋务运动虽然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但他所建立的近代工矿、交通业却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中国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为中国资产阶级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并且导致了中国阶级结构的变化,为中国民主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

2、失败原因: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不甘心国势衰弱,遭受外来侵略的命运而采取的一次以自强和求富为目的的活动,洋务派作为地主阶级的一部分,其阶级属性决定了他们首先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他们希望"

但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迫切需要及自身认识能力上的局限性,使其"

师夷长技"

局限在学习技术的层次,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自强和求富的目的,后来的甲午战争的失败证实了这一点。

(1)外国资本主义压迫中国已经丧失关税自主权等种种主权,因此中国企业在生产销售和原料采购等方面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强大竞争压力。

(2)封建势力的阻碍顽固派的压制以及小农经济的限制

(3)洋务企业自身的封建性主要表现在所有制形式和管理体制对企业生产的限制上。

3、启示:

洋务运动的实践表明:

只有求得国家独立,才能从容地建设现代化;

洋务改革必须有制度和政权的有力保证才能成功。

(一)历史经过:

甲午战后,空前的民族危机和剧烈的社会动荡,把新兴资产阶级推上了政治舞台。

救亡图存的维新运动,在以康有为为首的一群仁人志士的领导下,蔚然兴起。

康有为(1852-1927年),字广厦,号长素,又号南海先生,广东南海县人。

受过严格的儒家传统教育。

1879年以后开始接触西方资本主义文化。

中法战争后,深感民族危机的严重和社会政治的腐败,于1888年第一次上书皇帝,要求变法图强。

1891年在广州设立“万本草堂”学馆,培养维新骨干,梁启超等人成为其弟子。

此间他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重要著作。

他把历来被视为神圣的古文经典宣布为“伪经”,炸响了思想领域反传统的一声惊雷。

他打出孔子“托古改制”的旗号,宣传变法维新之主张。

他还撰写了一部奇书,即《人类公理》(后来刊行时更名为《大同书》),描绘出一幅无私产、无阶级、无家族、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大同”世界之蓝图。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订立,康有为在北京发动了著名的“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之主张,请求皇帝“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这一爱国知识分子的大请愿,成为三年后戊戌变法的前奏。

此后,康有为连续六次上书光绪皇帝,痛陈变法维新、救亡图存之刻不容缓。

终于打动了年轻皇帝的心。

1898年(戊戌年)6月11日,光绪力排众议,下达“明定国是”诏,宣布实行变法。

从6月11日至9月21日的一百零三天里,皇帝发布了上百条诏令和批示,朝堂之上一派革故鼎新的气象。

新法的主要内容有:

政治方面,裁撤冗员,澄清吏治,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准许开办报馆、学会;

经济方面,编制预算,整顿财政,设立农工商总局和矿务铁路总局,保护和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工艺创造和技术发明;

军事方面,裁减绿营,用西法精练军队;

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提倡西学。

然而,新政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封建势力的仇视和反对。

尤其是政治改革引起人事上的变动,很快演变成了“帝党”与“后党”的权位之争。

9月21日,在接到出卖维新派的袁世凯的告密之后,震怒的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下令捕杀维新志士。

康、梁闻风出逃,谭嗣同等“六君子”惨遭屠戮。

这场被称之为“百日维新”的改革,以失败告终。

(二)评价: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具有爱国主义性质的救亡运动,又是一次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

它高呼“救亡图存”要求改变封建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的进步的意义。

同时,它也是一次具有启蒙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观念,使人们的思想从封建主义的禁锢中获得初步解放,为中国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资产阶级的软弱。

维新派所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在当时的中国,他们既无坚实的经济基础,又无足够的政治实力。

仅仅依靠一个并无实权的皇帝,试图实现社会制度的变革,这种自上而下的改良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根本走不通的。

为这一改革事业献出了生命的谭嗣同,曾慷慨陈词: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90,109页然而,戊戌志士的鲜血,并没有唤起他们的后继者去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相反,只是给历史和后人留下了“此路不通”的昭示。

 

小结

近代以来,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开始探索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道路,主要包括:

资产阶级中的改良派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还有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政府统治,希望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

这些探索行动充分证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各自的局限性,都不可能使中国走上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中国的革命呼唤先进的阶级和政党的领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