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高中生考试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3540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12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名称高中生考试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课题名称高中生考试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课题名称高中生考试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课题名称高中生考试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课题名称高中生考试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课题名称高中生考试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9页
课题名称高中生考试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9页
课题名称高中生考试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9页
课题名称高中生考试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9页
课题名称高中生考试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9页
课题名称高中生考试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9页
课题名称高中生考试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9页
课题名称高中生考试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9页
课题名称高中生考试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9页
课题名称高中生考试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9页
课题名称高中生考试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9页
课题名称高中生考试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9页
课题名称高中生考试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9页
课题名称高中生考试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9页
课题名称高中生考试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名称高中生考试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

《课题名称高中生考试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名称高中生考试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名称高中生考试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

三、摘要

本课题研究综合采用文献分析、访谈、问卷调查、方差分析、因素分析、结构方程技术、认知实验和教育实验等方法,就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的结构、特点,青少年考试心理素质的结构特点,青少年考试心理素质、考试心理问题、考试绩效的关系,青少年对考试事件相关的认知和情绪特点以及青少年考试心理素质的培育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

综合课题研究内容,本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发展和创新:

(1)探索并初步揭示了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考试心理素质的因素结构与发展特征;

(2)编制了符合心理测量学规范的《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量表》和《青少年考试心理素质量表》,初步解决了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考试心理素质的测量工具问题;

(3)揭示了在考试压力情境中个体的考试心理素质是考试心理问题影响考试绩效的中介变量;

(4)同时地、整合性地探讨了青少年考试绩效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5)探讨了高考试心理问题、高/低考试绩效学生所存在的负性考试自我图式在认知和情绪两方面的特点;

(6)整合的研究取向和多种方法、手段的综合运用,为青少年考试心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7)运用教育干预实验,验证了考试心理素质教育是解决考试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四、内容结构图

整个研究内容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本课题研究内容的结构图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的主体部分

一、研究问题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考试心理问题、考试心理素质、考试绩效的结构与特点,揭示考试心理问题、考试心理素质和考试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考试背景下的相互作用机制,探索不同考试心理问题、考试绩效水平学生在考试期间的认知、情绪特点,探索并验证心理素质训练对解决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解决青少年日益突出的考试心理问题,提高考试能力和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意义

本课题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首先,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系统地考察青少年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的类型及特征,丰富了学习心理学的理论研究;

探讨青少年学生考试心理素质的结构及特点,建构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的整合干预模式,通过教育实验验证考试心理素质教育对消除高中生考试心理问题,提高高中生应考能力的可能性、现实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体系。

其次,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开发出具有较好心理测量学指标的调查问卷,为青少年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的诊断和测评提供科学有效的工具;

探讨青少年学生考试心理问题、考试心理素质与考试绩效的关系,验证考试心理素质教育对解决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的有效性,为学校开展学习心理辅导,解决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提高青少年应试能力的教育实践,既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又提供了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教育促进措施。

(三)研究假设

本研究的基本假设是:

假设1:

青少年存在不同类型、不同严重程度的考试心理问题。

假设2:

考试心理素质结构作为多层次多维度的功能性心理结构,可以在考试情境中,通过考试行为外显地表达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考察青少年典型的外显考试行为来分析其结构。

假设3:

考试绩效既是一种行为方式,又是一种行为结果,同时又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可以通过考察个人典型的外显的考试行为来分析其结构。

假设4:

考试心理素质是考试心理问题影响考试绩效的中介变量。

假设5:

考试心理素质作为应试者长期应试经历的积淀,是应试者顺利完成考试活动的必要条件,是预测考试结果的有效指标。

假设6:

高考试心理问题、高/低考试绩效水平学生存在负性考试自我图式,该图式主要包括认知和情绪两方面内容,指导其对考试经历的信息加工。

假设7:

考试心理素质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得以提高;

而个体考试心理素质的优化是解决考试心理问题的基本途径。

(四)核心概念

考试心理问题:

指个体在考试活动中产生的主观困惑状态和心理障碍。

青少年主要存在三大类考试心理问题:

(1)认知问题,主要有注意涣散、记忆阻滞和思维阻抑;

(2)个性问题,主要有自卑、自责、抑郁、强迫、焦虑和精神病性等方面问题;

(3)适应性问题,主要有人际敏感和身体症状等问题。

考试心理素质:

指考试者在特定的持久的压力情境中,以一定生理条件为基础,在主试者与应试者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有利于个体顺利通过考试的心理品质。

这种品质可以通过考试情境表现在考试行为中,因此,考试心理素质与人的其他心理现象一样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行为指标来反映。

从过程维度上,考试心理素质可以解剖为心理能量、心理控制感和心理弹性等三种成分。

从内容维度看,考试心理素质作为个体心理素质在考试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也是由认知、个性和适应性三个亚系统同构而成的、相互作用、动态协调发展的自组织系统。

具体包括:

能力知觉、抱负水平、积极归因、控制信念、考试效能感、策略运用、答题技巧、乐观主义、情绪调控、独立性、坚持性和挫折耐受力等12个因素。

负性考试自我图式:

即假定为影响个体对有关考试自我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认知结构。

负性考试自我图式由自我成分(考试自我特征:

认知和情绪方面的特征)构成,它们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或相互作用,形成有一定结构的块或串。

负性考试自我图式储存于记忆中,一经形成即发挥其选择性功能,决定是否注意信息、信息的重要程度、如何建构以及如何处理信息。

负性考试自我图式具有引导与考试自我有关信息处理的功能。

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一)理论基础

本课题研究主要基于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张大均教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相关理论。

(二)相关研究成果

近年来(1985—2005年),国内外从不同角度对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考试心理素质、考试绩效及其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综合起来看,研究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

1、从研究内容看,单因素研究较多,综合研究较少。

在数量较少的直接针对考试心理的研究中,多采用单因素或双因素进行调查,即只从涉及考试焦虑、成败归因、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心理因素中的某一方面。

而只考察考试心理中的某一两个变量对考试绩效的影响,极有可能因忽视多种心理变量的共同作用而使单个变量的作用受到错误的过高或过低估计。

2、从研究方法看,采用理性思辩、测量法的研究多,采用实验法的研究少,而综合采用质性和量性研究方法进行的研究更少。

由于研究对象——考试心理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同时,因缺乏科学有效的研究工具,人们可以对考试心理的某些方面问题进行定量研究,而对考试心理难以进行整体的系统研究。

在大量的教育实践中,普通中小学常常运用讲座、授课、个别心理辅导等方式对考生的考试心理问题进行教育干预。

但其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策略等都缺乏整合,更没有经过实验验证,没有信效度资料,缺乏说服力。

而从心理素质教育角度出发,采用心理素质专题训练形式对考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整体性教育干预的研究更为少见。

现有的实验研究中,大多偏重于探讨情绪对认知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尚未见针对青少年在考试经历基础上形成的的认知——情绪特点进行较系统的社会认知方面研究。

3、从研究策略看,静态研究多,动态研究少。

考试心理既是一个静态的共时的结构,又是一个动态的历时的过程,对考试心理进行研究,既要揭示其静态的结构特征,更要考察在具体的考试活动过程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考试心理素质、考试绩效的动态特征及其相互作用机制。

4、在研究考试压力与学业成就之间关系时,中介变量庞杂而不统一使得各种研究结果之间难以进行有效的比较和交流。

现有研究揭示了目标倾向、自我效能感(考试效能感)、考试成败结果的归因分析、压力应对、认知评价、坚持性、策略运用、社会支持和考试心理素质等变量对考试心理问题与考试绩效的中介、调节作用,尚未见从整体上同时性地探讨考试压力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但是,对考试绩效的预测不完整。

目前大多数绩效研究还是停留在简单地以考试成绩作为指标,考虑了对任务绩效的影响,而对绩效中周边绩效的预测和影响研究较少。

5、一般学习情境中的研究较多,具体的考试情境中的研究少。

对考试心理的考察多局限于一般学习状况的考察,少有在具体的历时的考试过程中对学生考试心理的追踪研究。

三、研究程序

(一)研究设计

总体上,课题组对课题研究提出如下研究设计:

首先,在综述国内外关于考试心理的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揭示考试心理问题类型及特征、考试心理素质的结构成分,建立关于高中生考试心理的理论模型;

其次,从研究需要出发,开发《高中生考试心理问题症状自评量表》及《高中生考试心理素质量表》;

再次,通过大规模调查,揭示高中生考试心理问题、考试心理素质的特点及其与考试绩效之间的关系,为教育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

第四,通过实验考察不同考试心理问题水平高中生的认知、情感特点;

最后,通过教育实验验证考试心理素质训练对提高学生应试技能,进而解决其考试心理问题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以进一步揭示考试心理问题、考试心理素质和考试绩效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对象

以高中阶段为主的青少年学生。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现场研究法、教育实验法、因素分析法(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构方程、多样本比较、层次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四)技术路线

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四、研究发现或结论

但是,由于考试心理问题的复杂多变性,目前该领域研究中理论思辩、一般调查和相关研究较多,既缺乏深层次的理论分析和系统的实证研究,更缺乏从社会信息加工角度对学生在考试期间的认知、情绪特点进行科学研究。

综合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得出如下结论:

(一)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的结构、特点探讨

国内外关于考试心理问题的研究,大多是采用SCL-90心理卫生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由于该量表是一个临床诊断用量表,对于考试活动情境缺乏针对性,难以全面揭示青少年在考试期间所产生的心理和行为困扰在类型和严重程度上的具体特征。

杨理荣、张宏友等(1999)总结出高考生容易产生的13类与考试有关的心理问题,但是,他们所使用的调查问卷尚缺乏必须的心理测量学证据。

由于考试心理活动强烈的情境性,因此,应该针对应试者在具体的考试活动情境中的心理与行为反应编制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测量工具。

基于以上原因,研究者认为,应该针对青少年群体编制一个理论构造相对清晰稳定且符合测量学要求的《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问卷》,并在此基础上展开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的特点研究。

(见成果主件)

1.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类型的理论建构及问卷编制

(1)考试心理问题的界定及考试心理问题类型的理论建构

迄今为止,人们对考试及影响考试的心理因素研究较多,但是由于考试心理的复杂性,研究者对考试心理及考试心理问题的概念尚无明确界定。

综合分析已有文献,我们认为考试心理问题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应试情境作为一种“小应激”情境,对考生的心理和行为会造成持久的但不具有灾难性的影响;

第二,在考试活动过程中,考生心理是动态变化的,在不同时段下考试心理问题存在类型和程度上的差异;

第三,考试心理问题是发生在考试活动过程中的个体意识到或意识不到的主观困惑状态、身心及行为障碍,伴随着一定的身心和行为不良反应,并通过一定的行为表现出来;

第四,考试心理问题总表现为一定的具体行为,我们可以通过考生的行为反应来观察考生中存在的考试心理问题。

本研究将考试心理问题的操作性定义表述为:

个体在考试应激情境下,在具体的考试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个体意识到或意识不到的主观困惑状态及身心行为障碍。

强迫、自责、身体症状、考试焦虑、人际敏感、精神症状、自卑、抑郁、认知问题等9个方面的问题。

从此操作性定义出发,遵循概念取向的心理测量编制方法,编制问卷,以考察考试心理问题的类型及其结构特征。

(2)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结构的实证验证

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包括强迫、自责、身体症状、考试焦虑、人际敏感、精神症状、自卑、抑郁、认知问题等9种类型。

二阶因素分析表明,该9因素是并列关系,共同由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解释。

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是一个二阶1因素一阶9因素结构。

这证实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主要存在类型和严重程度的差异的假设。

(3)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结构的稳定性

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结构是否具有稳定性呢?

本研究通过对建构模型进行测量等同检验发现:

第一,不同地区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结构维度基本相同,具有稳定性,而不同地区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结构模型中的因子载荷不同。

第二,不同学校类型(重点大学、普通大学、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结构维度基本相同,具有稳定性,而不同学校类型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结构模型中的因子载荷不同。

第三,不同学段(大学、高中和初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结构维度基本相同,具有稳定性,而不同学段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结构模型中的因子载荷不同。

第四,不同性别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结构维度基本相同,具有稳定性,而不同性别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结构模型中的因子载荷不同。

以上结果说明,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结构在不同地区、学校类型、学段、性别学生样本中是稳定的,达到了本课题研究力图编制概化程度更高,能够跨情境、跨样本使用的测量工具的目的。

(4)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的心理测量学指标分析

本研究从操作性定义出发,遵循概念取向的心理测量编制方法编制问卷,尽量做到题项与成分的匹配,题项尽量反映成分的内涵。

同时,本研究严格按照问卷编制的程序(内容关联程序:

包括文献分析、理论分析、专家、教师和学生对问卷的评价等程序)进行,使研究的内容效度得到保证。

鉴别力分析显示,问卷有效题项达到100%,说明问卷题项的鉴别力较强,题目质量高。

信度分析表明,总问卷α系数为0.943,各因素α系数在0.700-0.884之间;

问卷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915,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内部一致性效度检验结果表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在0.154—0.616之间,呈中等偏低程度相关,且低于各因素与问卷总分之间的相关;

各因素与问卷总分之间的相关在0.493-0.766之间,存在中等偏高程度相关。

该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

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X2/df=7.819,RMSEA=0.04,GFI=0.919,NNFI=0.909,CFI=0.914。

由于样本数量较大,而X2/df容易受到样本容量的影响,因此,在考虑模型的拟合程度时,可以不考虑X2/df的大小。

本研究中GFI、NNFI、CFI的值均在0.90以上,表示问卷结构与调查数据的拟合效果比较好,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2.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的流行病学调查

关于青少年在考试期间的心理问题流行情况的研究很多,但存在使用的测量工具不统一,流行率分歧大等问题。

采用SCL-90心理卫生症状自评量表的研究(王敬等,1999;

叶明志等,1999;

袁勇贵等,1999;

王蕾,2002;

冯怡等,2002)表明,青少年考试期间的心理问题流行率在36.3%到48%之间,患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敌对、焦虑、偏执、抑郁。

采用考试焦虑量表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王薇娜等,2001;

王永新等,2002),61.7%-78.5%的学生存在考试焦虑,4.5%-51.0%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考试焦虑。

课题组采用自编《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量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大规模调查,以期制定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全国常模,揭示我国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的流行状况,分析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构成的地区、性别、年级、年龄和学校类型的差异,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为提高青少年考试能力,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见成果主件)。

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的流行病学调查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重点大学四所、普通大学六所、重点中学六所和普通中学四所,共计20所学校4016人,作为被试。

结果发现:

(1)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总体流行情况

本此调查发现,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流行率是58.8%。

其中,轻度症状流行率为46.3%,中度症状流行率为12%,重度症状流行率为0.5%。

男女性别间总体考试心理问题流行率存在显著差异,女生考试心理问题的人数显著多于男生,这与国内外其他研究基本一致。

(2)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流行率的学校类型、年级、年龄差异

本此调查发现,不同学校总体症状流行率由低到高分别为普通大学、重点大学、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各类型学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不同年龄学生在中度和重度考试心理问题存在显著差异。

说明女生考试心理问题的人数显著多于男生;

重点中学在中、重度考试心理问题上流行率最高,而普通中学在轻度考试心理问题流行率最高,中学段考试心理问题流行率高于大学。

这提示:

第一,加强青少年考试心理辅导刻不容缓;

第二,对考试心理问题的干预应以女生为主;

第三,从年级和年龄上看,应以中学尤其是高中段为主。

3.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的发展特点研究

本课题对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结构模型采用多组比较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不同地区、学校类型、性别、年级的学生在结构模型的形态上基本是一致的,但是其因子负荷却明显不一致,这些差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尚待进一步揭示。

因此,有必要采用《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量表》进一步考察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在地区、学校类型、专业、年级、性别和家庭来源等社会人口统计学资料上的差异,进而探讨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的具体特点。

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特点调查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重点大学四所、普通大学六所、重点中学六所和普通中学四所,共计20所学校4016人,作为被试。

(1)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总体状况分析

总体上,男女生得分均以自责最高,认知问题、强迫次之,身体症状最低。

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在年级、性别、学校类型和地区主效应上差异显著;

存在显著的年级*性别、年级*学校、年级*地区、性别*地区二阶交互作用;

存在显著的学校类型*年级*性别、学校类型*年级*地区、学校类型*性别*地区的三阶交互作用;

存在显著的学校类型*年级*性别*地区四阶交互作用。

说明学校、年级、性别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种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影响对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的发展的作用越大,不同学校类型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的差异越显著。

(2)性别差异

考试心理问题不存在性别差异,从整体上看,女生比男生存在更多类型和更高程度的考试心理问题;

在个别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多地体验到抑郁;

在自责、考试焦虑、自卑和认知问题等方面,女生显然比男生存在更多困扰。

这与(凌文铨,1985;

叶仁敏,1988;

刘广珠,1992;

王敬等,1999;

杨理荣等,1999;

黄高贵,2001;

范晓玲,2000;

李艳平,2003;

江琦、张大均,2003,2005)的研究结果一致;

但与(黄高贵,2000;

王才康,2001)运用考试焦虑量表测量结果不一致,他们认为青少年考试焦虑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原因可能是,本研究主要探讨与考试相关的抑郁心情,男生比女生更注重考试过程及其结果,因此,更容易因此体验到抑郁不舒的心境。

这也说明包括抑郁在内的心理现象受领域导向即针对具体适应情景为条件的适应心理机制制约。

同时,出现研究结果的不一致,可能与研究对象或所使用工具不同有关,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

(3)学校类型差异

调查发现,总体上,除了人际敏感因素外,考试心理问题及其各因素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

整体上,普通大学显著地低于重点大学、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重点大学显著地低于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

在强迫因素上,重点大学显著低于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但显著高于普通大学;

在自责因素上,普通中学显著高于重点大学、普通大学和重点中学,重点中学显著高于重点大学和普通大学;

在身体症状因素上,重点大学和重点中学显著高于普通大学、普通中学;

在考试焦虑因素上,重点大学、普通大学显著低于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

在精神症状因素上,普通大学显著低于重点大学、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重点中学显著高于重点大学、普通大学和普通中学;

在自卑因素上,普通中学、重点中学显著高于普通大学、重点大学;

在抑郁因素上,重点中学、普通中学显著高于普通大学、重点大学;

在认知问题因素上,普通大学显著低于重点中学、普通中学。

可能原因是

(1)重点中学学生在教师、家长的高要求下,对考试成绩有着更高的要求,因而竞争更激烈,体验到的压力更大,更容易产生身体症状和精神症状。

而普通中学学生更容易体验到自责。

(2)中学学段与大学学段相比,要求更多更具体,普遍感受到的学业压力更大,同时,其考试心理素质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因此,更容易产生考试心理问题。

(4)专业类型差异

调查发现,整体上,考试心理问题存在显著的专业类型差异,理科最高,工商最低。

究其原因,进入大学后,不同学科在学习方式、学习要求上存在很大差异,不同学科的学生体验到的学业压力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具体的考试情境中,不同专业的学生可能产生的考试心理问题在类型和严重程度上自然存在显著差异。

(5)地区差异

调查发现,总体上,不同地区之间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

在精神症状因素上,西部显著低于东部;

在抑郁因素上,东部显著低于中部和西部;

在认知问题上,西部显著高于中部。

说明考试对不同地区的学生均存在相似的影响。

(6)年级差异

调查发现,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其中,高青少年的得分高于初中和大学学生,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高三>

高一>

高二>

初二>

初三>

初一>

大二>

大四>

大一>

大三。

在不同学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