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研究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6253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45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研究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研究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研究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研究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研究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研究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研究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研究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研究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研究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研究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研究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研究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研究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研究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研究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研究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研究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研究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研究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研究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研究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研究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研究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全球智能手机销量

2006-2010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呈高速增长态势,除了2008年和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增速有所下滑,其他年份都呈高速增长态势。

2006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为0.71亿部,2007年销量为1.18亿部,同比增速为66.2%,2008年销量为1.39亿部,同比增速为17.8%,2009年销量为1.72亿部,同比增速为23.7%,2010年销量为2.97亿部,同比增速为72.7%。

2011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总销量为1.01亿部,同比增长了83%。

虽然诺基亚第一季度市场份额由去年同期的39%锐减至24%,但它仍是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领袖厂商,其第一季度智能手机销量为2420万部,同比增长13%。

亚太地区已经成为诺基亚最大的地区市场,该地区智能手机销量占其智能手机总销量的53%。

就亚太地区而言,诺基亚智能手机销量比RIM黑莓手机销量高出300万部。

图1.2006-2010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及增长

数据来源:

Gartner

3)操作系统竞争格局

苹果四代iphone产品的热销及Android智能手机终端的大幅增长,使智能手机市场的平台竞争日益突出,硬件终端已经不再是市场竞争的重点。

2008年,Symbian系统在智能手机领域占据着绝对的地位,Linux、WindowsMobile、WebOS系统也有自己的领域,而Android的诞生,大大改变了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格局。

图2.2008-2010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不同操作系统所占市场份额走势

2.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概况

1)日本

目前,很多日本制造商都开始推出自己的智能手机,主要使用Android的系统。

截止到2011年3月,日本智能手机用户超过970万。

带动智能手机使用数量在过去六个月飙升的主要是Android系统设备使用该平台的用户,在406万新增用户数量中,就有近380万的Android新增用户。

日本最大的三家移动通信公司纷纷推出的智能手机,NTTDocomo推出智能手机XperiaX10,第二大运营商KDDI推出ISO1和ISO2两种智能手机,SoftBank推出智能手机iphone3GS。

除了通话外,4-5英寸的彩色显示屏可显示触摸式键盘,搭载各种电脑基本软件,和电脑功能差不多,还可以接受NKH电视台的数字电视。

价格在5万日元左右,属于普通日本人正常消费范围。

图3.2010-2011年日本智能手机手机平台用户比例情况

2)美国

2011年5月,美国手机市场智能手机销量达55%,而功能型手机销量为45%,这也是美国市场智能手机上智能手机销量首次超过功能型手机。

目前所有新购买手机中Android占27%,iPhone占17%。

整体来看,目前智能手机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为38%。

而在所有智能手机中,Android的市场份额也为38%。

Android目前是美国最受欢迎的智能手机平台。

美国三大有线电视设备运营商Cablevision,Comcast以及华纳有线电视共享WiFi网络。

使得各自的高速因特网用户在三家运营商的WiFi终端无需额外成本获得这三家有线电视运营商的WiFi服务。

三家运营商的WiFi热点加在一起有上千个。

图4.2011年上半年美国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占有率

3)韩国

2011年,Android手机系统在韩国已经突破1000万用户,目前韩国手机市场约有1410万名用户,Android手机所占所有手机用户的七成。

韩国三大电信运营商SK、KT和LGT,Android手机用户分别为680万、206万和186万,合计突破1000万。

自从2010年首次推出安卓智能手机之后,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创下纪录,Android手机在韩国市场发展呈现明显的增长走势。

Android操作系统之所以能在韩国市场快速增长,得力于三星和LG等大企业的支持。

3.全球智能手机行业发展趋势

1)全球智能手机增速将放缓

尽管今年智能手机仍将保持高位增长,但是增长的势头在逐步放缓。

从去年开始,智能手机市场就在酝酿着一场重大的变局,市场格局的改变正在悄然进行着。

诺基亚头上的王者光环逐渐暗淡,索尼爱立信因错估市场而导致占有率大幅滑落,与此同时,苹果iPhone坐上获利龙头,而谷歌Android正在悄然的迈向霸主地位。

在这一背景下,智能手机增速回落是正常的市场反应。

2)个性化、功能化设计更加丰富

随着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需求不断呈现新的变化方向,智能手机生产商和运营商也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对产品进行新的革新和变化,比如创新屏幕植入3D显示、高频双核处理器、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手机功能社交化等方面将是行业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

二、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概况

1.2006-2010年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概况

1)销量大幅增长

截止到2010年底,中国智能手机销量达到2964.8万部,相比2009年增速高达33.4%,预计2011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增速仍将保持30%以上的增速。

2)用户关注度不断上升

近年来,智能手机用户关注度比例持续增长,2010年达到新高,全年关注比例达到67.1%,位居各类手机之最,第二季度突破70%,市场潜力很大。

3)Symbian关注度下滑

诺基亚Symbian系统一直占据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主导地位,但2010年随着苹果、黑莓相继进入中国,及三星、索尼爱立信先后退出Symbian,其用户关注走势持续下滑,未来境遇堪忧。

4)Android发展前景乐观

2010年,低成本的Android产品在中国手机市场的用户关注度明显上升,第四季度关注比例已经超过20%,仅次于Symbian,并呈继续扩大之势。

2.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国内品牌以低端产品为主,没有形成强势品牌,国内的联想、夏新、华为等智能手机价格偏低,和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等品牌相比属于低端产品,主要是原件、芯片和核心技术研发方面落后于这些品牌,考虑到国内很多手机品牌进入智能手机时间不长,研发能力相对落后,这个问题会随着国内品牌的不断发展而得到解决;

二是盗版问题是智能手机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盗版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手机行业的难题,山寨机、仿真机等大量出现不但损害了行业的正常发展,也对消费者带来不利的隐患字。

第二章2010-2011年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1.经济增长趋向稳定

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呈现高位回落态势。

第一季度GDP增速达到11.9%,经济出现过热苗头;

随着国家采取了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第二季度增速迅速回落到10.3%,社会出现二次探底的担心;

第三季度经济增长9.6%、第四季度增长9.8%,意味着国民经济增长趋于平稳,持续向好的基础逐步稳固,出现的过热苗头或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

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增幅与上年基本持平;

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增幅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增幅比上年略有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长11%以上,物价年均涨幅2.9%,这种“高增长、低通胀”的增长模式是历次五年规划中的最佳搭配之一。

随着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企稳较快增长,企业预期较好,2010年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7,比三季度提升1.1点;

企业景气指数为138.0,比三季度提高0.1点。

从先行指标,中国制造业经理采购指数(PMI)来看,自2009年3月以来,PMI已连续二十二个月位于50%临界点以上的扩张区间,12月PMI达到53.9%,比前月回落1.3个百分点,这也是该指数近5个月以来首度出现回落。

PMI指数回落,是货币政策回归稳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以及为稳定物价对一些行业“有保有压”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显示出经济过热风险降低、通胀压力出现缓和,表明当前经济增长态势基本平稳,但增长动力有所减弱。

图5.2008年以来各季度GDP累计增速

国家统计局,

图6.2008年以来各季度三次产业增加值累计增速

2.工业增速逐季回落

2010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增速比上年加快4.7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9.6%,二季度增长15.9%,三季度增长13.5%,四季度增长13.3%,增速逐季回落。

分轻重工业看,受国内消费需求旺盛拉动,轻工业同比增长13.6%,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增幅与前三季度持平;

受节能减排、淘汰落后力度加大影响,重工业同比增长16.5%,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但比前三季度回落1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在39个大类行业中,38个行业实现比上年增长。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长14.9%,中部地区增长18.4%,西部地区增长15.5%。

结构调整取得进展。

一方面,包含新兴战略产业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6.6%,增速比2009年加快8.9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节能减排、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初步测算2010年和整个“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目标基本可以实现。

图7.2008年以来各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

3.市场物价高位回落

受自然灾害比常年偏重和国际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影响,2010年以来食品等农产品价格上涨明显,导致物价涨幅逐季加快,一季度CPI增长2.2%、二季度CPI增长2.9%、三季度增长3.5%、四季度增长4.7%,其中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1%,创出28个月以来新高,当月食品类价格上涨11.7%,拉动CPI上涨3.8个百分点,贡献率是74%。

为稳定物价,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增加供给、调控需求、保障流通、调控市场以及给低收入群体增加补贴的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12月份CPI回落到4.6%,环比涨幅由11月份的1.1%回落到12月份的0.5%。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

其中,城市上涨3.2%,农村上涨3.6%。

分类别看,食品上涨7.2%,烟酒及用品上涨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6%,居住上涨4.5%,衣着下降1.0%,交通和通信下降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持平。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和国内需求放缓导致生产性物价涨幅呈现小幅回落的态势。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5%,涨幅与前三季度持平,比上半年收窄0.5个百分点;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6%,涨幅比前三季度、上半年分别收窄0.2、1.2个百分点。

图8.2008年以来各月物价指数同比变化情况

4.外汇储备大幅增加

截至2010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8473亿美元,同比增长18.7%。

全年新增外汇储备近4482亿美元,其中,四季度新增外汇储备1990.35亿美元,创下单季度外储新增量之最。

FDI保持稳定、贸易顺差恢复较快是外汇储备多增的主要原因。

四季度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共计12530亿元人民币,其中12月新增外汇占款4033亿元,从新增外汇占款扣除FDI和贸易顺差的差额来看,境外资本流入明显增多,也成为外汇储备多增的重要原因。

2010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6227元人民币,自6月央行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3%。

二、国际贸易环境分析

2010年以来,在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拓市场、调结构、促平衡”外贸政策的作用下,我国对外贸易全面恢复,进出口绝对量双双超过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贸易平衡状况继续改善;

外贸增长转型初显成效,一般贸易取代加工贸易占据半壁江山,市场多元化战略成效明显,主要产品出口形势良好,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29727.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7%,而上年为下降13.9%,与2008年相比,进出口总额增长15.9%。

其中,出口15779.3亿美元,增长31.3%,与2008年相比增加15.9%;

进口13948.3亿美元,增长38.7%,与2008年相比增加23.1%。

12月份当月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了刷新上月刚刚创下的历史最高记录,首次超过2900亿美元关口。

国内需求恢复程度好于外部需求,贸易平衡状况继续改善,全年贸易顺差为1831亿美元,同比减少6.4%,比2008年下降38.6%。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外企业“库存回补”需求减弱,海外市场需求有所收缩、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加之同期基数提高,除11月份受圣诞因素影响有所反弹外,下半年以来月度进出口增速呈现出高位回落态势。

图9.2008年以来各月外贸进出口情况

三、宏观政策环境分析

1.财政政策:

加大民生保障

财政政策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方面和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支持重点领域改革。

要保持投资适度增长,重点用于完成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

要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继续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

2.货币政策:

2011年走向稳健

201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2011年经济工作,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这是2008年11月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之后,首次回归“稳健。

3.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开拓国际市场和扩大国内市场并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健全开放型经济体系。

一是努力促进出口稳步回升,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要保持外需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稳定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提高出口产品档次、附加值、竞争力,继续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努力增加进口,促进贸易平衡。

二是做好利用外资工作,提高引资质量。

要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坚持以我为主、择优选择,积极稳妥推进服务业开放,促进“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增加投资。

三是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要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协力共建和优势互补,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加快完善境外投资促进体系。

四、智能手机行业政策环境

1.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电子信息产业稳定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国务院制定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

规划期为2009—2011年。

本规划的目标包括:

1)促增长、保稳定取得显著成效。

未来三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产业发展对GDP增长的贡献不低于0.7个百分点,三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50万个,其中新增吸纳大学生就业近100万人。

保持外贸出口稳定。

新型电子信息产品和相关服务培育成为消费热点,信息技术应用有效带动传统产业改造,信息化与工业化进一步融合。

2)调结构、谋转型取得明显进展。

骨干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自主品牌市场影响力大幅提高。

软件和信息服务收入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比重从12%提高到15%。

稳步推进电子信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延长产业链,促进国内产业升级。

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特色鲜明的产业聚集区。

产业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

核心技术有所突破,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等领域的应用创新带动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产业发展模式转型取得明显进展。

随着国务院《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发布及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消费电子产业企稳回升态势进一步明朗。

我国消费电子领域呈现了新的热点及趋势:

1)消费电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

2)消费电子产业结构的调整,正在不断加速;

3)消费电子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更加明显;

4)节能、环保、健康为消费电子产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2.《关于加快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智能手机的支持

为扶持国内自主的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改变移动通信系统和终端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国务院办公厅于1999年初颁布了《关于加快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5号文件)。

此文件对手机行业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竖起手机行业的屏障,加大了进入手机行业的壁垒。

该文件还在件一定程度上为国产品牌手机减少了竞争对手,限制了过度竞争,为把国产手机企业做大做强争取了时间。

五、智能手机行业技术环境

1.技术发展现状

CPU主频越来越高,目前市面上智能手机的应用处理器的主频已达200MHZ甚至更高。

CPU处理能力的大大增强,也必将带来越来越强大的智能手机多媒体应用功能,从而满足人们对手机功能多样化的需求。

操作系统方面,国内已经具有自己的操作系统HOPEN、DOEASY,并且在最近几年内已经陆续得到一些厂商的支持,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2.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手机技术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功耗的问题,智能手机中包含了很多耗能设备,诸如MP3、MPEG-4、数码相机、3D游戏等,在手机电池容量还没有实现质的飞跃前提下,手机电源将是行业技术今后发展的重点。

智能手机的应用功能越来越多样化,而手机体积却必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提出了手机集成度的问题。

例如CPU,当前手机的基带处理器和应用处理器分开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将二者集成在一块芯片商又成了双处理器架构必然的发展趋势。

成立智能手机开发联盟,统一技术标准。

如果没有很好的内容服务平台,没有比较多的应用,智能手机价值也就体现不出来,这是因为,没有足够多的厂商应用,操作系统将不可能得到很大的发展,各自开发不同的操作系统,就会加速中国手机厂商在这一未来市场的衰亡。

六、国内外经济形势对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环境的影响

从我国智能手机行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看,都将进一步推动智能手机行业的发展,在经济环境方面,国内经济从2010年开始逐步走向正轨,良好的外围经济环境对智能手机企业和用户都是十分有利的;

在政策环境方面,《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也是推动智能手机行业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智能手机行业市场分析

一、市场规模分析

1.2006-2010年智能手机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1)销售额增长情况

2006年中国智能手机销售额为274.1亿元,2007年销售额为356.9亿元,同比增速为30.2%,2008年销售额为434.7亿元,同比增速为21.8%,2009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售额为533.7亿元,同比增长22.8%,与2008年销售额同比增速基本持平,但低于2009年销售量28.7%的增速,显示智能手机均价较2008年有下滑。

2010年我国智能手机销售额为667.1亿元,同比2009年增速为25%。

图10.2006-2010年智能手机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ZDC,

2)销量增长情况

2006年我国智能手机销量为986.2万部,2007年销量为1425.3万部,同比增速为44.5%,2008年销量为1729.1万部,同比增速为21.3%,2009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智能手机销售量达到2222.5万部。

尽管整体手机市场受金融危机的冲击,销售量增长率从2008年的8.3%下降为2009年的0.5%,但智能手机市场发展态势良好,实现28.5%的同比增长,高于2008年的21.3%。

2010年我国智能手机销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该年销量达到2964.8万部,同比增速高达33.4%。

图11.2006-2010年智能手机行业销量及增长

2.智能手机行业市场饱和度

相对于传统手机,智能手机以其强大的功能和便捷的操作等特点,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将逐渐成为市场的一种潮流。

对于厂商,智能手机是提高利润率的重要产品类型,受到主流厂商的高度重视。

一项对上海、广州等几个大城市的手机使用调研数据显示,39%的用户已经在使用智能手机,45%的用户正在计划使用智能手机,16%的用户表示仍然会使用现在的2G手机,不想购置新手机。

在这16%的用户里,88%的用户为中老年用户,不过这些中老年用户也表示,如果去除繁琐的资费问题,他们还是愿意去尝试智能手机的。

可见智能手机将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特别是智能手机均价下降,对于一些打算更换手机的消费者来说,将更多关注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在我国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其在整个手机行业中的比例将逐步上升。

3.影响智能手机市场规模增长的因素

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得益于以下因素:

第一,智能手机的商务或者娱乐应用功能越来越被消费者认可,智能手机在用户中的认知度提高。

随着智能手机用户规模扩大,在手机消费者中的带动作用明显。

第二,智能手机厂商推出产品的积极性提高,产品数量和种类都较为丰富,尤其是2000元以下的低端机型增多,推动平均价格继续下滑,目标用户从高端消费群体向普通消费群扩展。

第三,三大运营商开始全面推广3G业务,在发展初期定位高端,同时智能手机强大的应用和业务处理能力能够体现3G网络的优势,厂商积极配合运营商定制的策略推出较多3G智能机型。

2009年中国3G手机市场中智能手机销量的占比达到37.3%,而整体手机市场中智能手机销量的占比为13.8%,显示3G成为推动智能手机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

4.2011-2015年智能手机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预计未来5年中国手机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