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考前训练题 化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365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考前训练题 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考前训练题 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考前训练题 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考前训练题 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考前训练题 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考前训练题 化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考前训练题 化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考前训练题 化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考前训练题 化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考前训练题 化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考前训练题 化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考前训练题 化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考前训练题 化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考前训练题 化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考前训练题 化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考前训练题 化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考前训练题 化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考前训练题 化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考前训练题 化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考前训练题 化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考前训练题 化学.docx

《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考前训练题 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考前训练题 化学.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考前训练题 化学.docx

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考前训练题化学

高三考前训练题

(注:

主要是结合广州三次模拟考未考查到的知识点组合试题,一些重要的高考重现率高的考点教师可自行增加)

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氨水吸收足量的SO2气体:

OH-+SO2=HSO3-

B.稀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

Fe+4H++NO

=Fe3++NO↑+2H2O

C.用NaOH溶液吸收废气中氮氧化物:

NO+NO2+OH—=NO2-+H2O

D.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答案】D

A、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不能拆开,应为NH3.H2O+SO2=HSO3-+NH4+

B、铁粉过量时,生成的应该是亚铁离子,故为;Fe+8H++2NO

=Fe2++2NO↑+4H2O

C、方程式没有配平,应为:

NO+NO2+2OH—=2NO2-+H2O

D、H2CO3、苯酚、HCO3-的酸性强弱关系为:

H2CO3>苯酚>HCO3-

【考点】几种物质的重要性质

2.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N两种元素的离子半径相比,前者较大

B.X、N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相比,前者较弱

C.由X与M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能与任何酸反应,但能与强碱反应

D.Z的氧化物能分别溶解于Y的氢氧化物和N的氢化物的水溶液

【答案】D

由图象可知,X是第二周期元素,其它元素在第三周期,故X、Y、Z、M、N分别为O、Na、Al、Si、Cl

A、微粒半径比较的一般规律为:

电子层数越多,微粒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大的半径越小。

Al3+有二个电子层,Cl-有三个电子层,故为后者较大

B、氧元素的非氧化性强于氯元素,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为:

H2O>HCl

C、SiO2可以与HF反应:

SiO2+4HF=SiF4+2H2O

D、Al2O3具有两性,既可以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

【考点】元素推断及相关物质的性质

3.如下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铁粉与稀硝酸反应,制取少量氢气,用排水法收集

B.在蒸发皿中给十水碳酸钠加热脱水

C.用酸式滴定管量取6.55mL的KMnO4溶液

D.用分液漏斗分离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

【答案】C

A、稀硝酸是氧化性酸,与金属反应不放氢气,而是生成NO

B、应在坩埚内进行

C、正确

D、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乙醇和溴化钠,不分层,不能分液

【考点】实验操作的相关内容

4.实验室利用以下反应制取少量氮气:

NaNO2+NH4Cl=NaCl+N2↑+2H2O,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NO2发生氧化反应

B.NH4Cl中的氮元素被还原

C.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每生成1molN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mol

【答案】C

A、NaNO2中的N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B、NH4Cl中的氮元素呈-3价,被氧化为0价

C、正确

D、每生成1molN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内容

5.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浓、稀HNO3分别与Cu反应

比较浓、稀HNO3的氧化性强弱

B

向盛有1mL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滴加NaCl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Na2S溶液

说明一种沉淀能转化为另一种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C

测定等浓度的HCl、HNO3两溶液的pH

比较氯、N的非金属性强弱

D

室温下,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再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硫酸

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答案】C

A、相同的酸,酸的浓度越大其氧化性越强,所以可以分别用浓、稀硝酸和铜反应来比较浓、稀硝酸的氧化性强弱,故A正确;

B、试管中滴加NaCl溶液,产生氯化银白色沉定,再滴加Na2S溶液,生成灰黑色的硫化银沉淀,说明沉淀发生了转化,故B正确;

C、非金属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与等浓度的HCl、HNO3两溶液的PH大小无关,故C错误;

D、实验过程中注意了变量的控制条件,可以实现实验目的,故正确

【考点】硝酸的化学性质、沉淀的转化、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6.根据下表(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元素代号

A

B

C

D

E

原子半径/nm

0.186

0.143

0.089

0.102

0.074

主要化合价

+1

+3

+2

+6、-2

-2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A>CB.氢化物的沸点H2D

C.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A

【答案】AB

由图表信息可推断,A、B、C、D、E元素分别为;Na、Al、Be、S、O其中C的判断方法是,短周期中呈+2价的元素是Mg和Be,若是Mg其原子半径应介于钠和铝之间,即在0.186与0.143之间,因此推断出C应为Be元素

A、由位置关系可知,金属性强弱关系为:

Na>Li>Be,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为NaOH>Be(OH)2,故正确

B、H2O常温度下是液态,而H2S为气态,故沸点关系为H2O>H2S,故正确

C、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决定,应为Na>Al

D、Be2+、Na+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2、10,不相等,故错误

【考点】根据原子半径关系及化合价来推断元素的种类、常见物质的性质比较

7.在容积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N2和3molH2发生反应:

N2(g)+3H2(g)

2NH3(g)△H=-92.4kJ·mol-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等于92.4KJ

B.达到平衡后向容器中通入1mol氦气,平衡不移动

C.降低温度和缩小容器体积均可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D.若达到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20%,则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是起始时的90%

【答案】BD

A、该反应是可逆的,不能进行到底,故放出的热量小于92.4KJ

B、容积不变时,充入不参与反应的气体时,容器内压强变大,但各物质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也不会移动

C、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降低,该平衡会向正向移动,生成物增多,故K增大

D、N2(g)+3H2(g)

2NH3(g)

起始130

变化0.20.60.4

末态0.82.40.4

容器体积不变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压强成正比关系,

P后:

P前=(0.8+2.4+0.4)/(1+3)=0.8,故正确

【考点】化学平衡的移动、计算、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8.下列实验装置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A.铁制品表面镀锌B.验证碳酸酸性强于硅酸

 

C.白色固体先变黄色,最后变成黑色D.浸在冷水中的玻璃球颜色较深

【答案】BC

A、电镀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应含有镀层金属离子应改为ZnSO4溶液

B、实验中选用稀硫酸来制取CO2气体,排除了挥发性酸对实验的影响,故正确

C、实验中遵循了沉淀转化规律,具有可行性,故正确

D、2NO2(红棕色)

N2O4(无色)ΔH<0,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向移动,颜色会变浅

【考点】电镀原理、实验操作、沉淀的转化、平衡的移动

9.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图1装置除去C12中少量的HCl

B.用图2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取NH4Cl晶体

C.用图3装置制取纯净的CO2气体

D.用图4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的有机层和水层

【答案】AD

A、C1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

2,但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故可以用来除去少量的HCl,正确

B、NH4Cl饱和溶液,蒸干过程中,水解产生的NH3与HCl都可以挥发,得不到NH4Cl晶体

C、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出的CO2气体中会混有HCl和水蒸汽,不纯净

D、CCl4萃取碘水后的有机层和水层有分层现象,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

【考点】基本实验操作的相关内容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NH4+)相等的(NH4)2SO4、(NH4)2Fe(SO4)2和NH4Cl溶液中,溶质浓度大小关系是:

c[(NH4)2Fe(SO4)2]<c[(NH4)2SO4]<c(NH4Cl)

B.若0.3mol/LHY溶液与0.3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9,则c(OH-)-c(HY)=c(H+)=1×10-5mol/L

C.0.2mol·L-1HCl溶液与等体积0.05mol·L-1Ba(OH)2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1

D.NaHCO3溶液中:

c(H+)+c(H2CO3)=c(CO32-)+c(OH-)

【答案】AD

A、因为同浓度的上述三种溶液,NH4+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NH4)2Fe(SO4)2>(NH4)2SO4>NH4Cl.(注:

NH4+,Fe2+都水解呈酸性,它们相互抑制水解),要使它们中的C(NH4+)相等,则它们的溶液浓度一定和上述相反,则有:

c[(NH4)2Fe(SO4)2]<c[(NH4)2SO4]<c(NH4Cl)

B、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得到的溶液是NaY溶液,已知pH=9,说明HY是弱酸,所以NaY发生了水解。

在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

c(Na+)=c(Y-)+c(HY)----------------------------①

电荷守恒:

c(Na+)+c(H+)=c(Y-)+c(OH-)-------------②

由由①-②式得:

c(OH-)-c(HY)=c(H+)

因为pH=9,所以c(H+)=10-9mol/L

综上:

c(OH-)-c(HY)=c(H+)=10-9mol/L,而不是等于10-5mol/L

C、0.2mol/l的盐酸中C(H+)=0.2mol/L,0.05mol/l的Ba(OH)2溶液中C(OH-)=0.05×2=0.1mol/L,等体积混合后,C(H+)=(0.2-0.1)/2=0.05mol/L,PH=-lg0.05,而不是1

D、NaHCO3溶液中的质子守怛关系为:

c(H+)=c(CO32-)+c(OH-)-c(H2CO3)

【考点】溶液中的质子守恒、物料守怛及电荷守怛关系及其弈、PH的计算、水解程度大小的比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其原因是(3分)。

(2)由A到B的反应通常在低温时进行。

温度升高时,多硝基取代副产物会增多。

下列二硝基取代物中,最可能生成的是(填字母,2分)。

a.

b.

c.

d.

(3)在E的下列同分异构体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是(填字母,2分)。

a.

b.

c.

d.

(4)F的结构简式(3分)。

(5)D的同分异构体H是一种α-氨基酸,H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成对苯二甲酸,则H的结构简式是(3分)。

高聚物L由H通过肽键连接而成,L的结构简式是

(3分)。

【答案】

(1)分子有酚羟基,易被氧化

(2)由于酚羟基的存在,使苯环上的邻对位比较活泼,由于对位已被占据,故邻位取代产物出现的可能性最大,故选取a

(3)手性碳原子是指碳原子上连有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

据此可判断ac中含有手性碳原子

(4)

可由G的结构推出F,由条件可知,该反应为酯的水解,酸化后可得到羧基,因此,F的结构简式为:

(5)α-氨基酸的结构要求是氨基与羧基同时挂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由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成对苯二甲酸可知,苯环上有两个对位取代基,且与苯环相连的原子是碳原子,因此可得出H的结构:

 

【考点】酚痉基的特殊性质、酯的水解反应、缩聚反应、手性硕原子的概念及特点

31.将磷肥生产中形成的副产物石膏(CaSO4·2H2O)转化为硫酸钾肥料和氯化钙水合物储热材料,无论从经济效益、资源综合利用还是从环境保护角度看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石膏转化为硫酸钾和氯化钙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1)本工艺中所用的原料除CaSO4·2H2O、CaCO3、H2O外,还需要

等原料。

(2)写出石膏悬浊液中加入碳酸铵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过滤Ⅰ操作所得滤液是(NH4)2SO4溶液。

检验滤液中含有CO32-的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过滤I的滤液中的Ca2+浓度低于1.0×10-5mol·L-1时可认为被沉淀完全。

若要使Ca2+沉淀完全,则滤液中CO32-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得低于。

(已知:

Ksp(CaCO3)=5.0×10-9)

(5)写出蒸氨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

(6)氯化钙结晶水合物(CaCl2·6H2O)是目前常用的无机储热材料,选择的依据是

a.熔点较低(29℃熔化)b.能导电c.能制冷d.无毒

【答案】

(1)KClNH3(2分,少写1个或错写1个扣1分)

(2)CaSO4+CO32-=CaCO3+SO42-(2分,离子符号错,得0分)

(3)用滴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盐酸,若产生气泡,证明滤液中含有CO32-(3分,每项1分,少一项扣1分)

(4)5.0×10-4mol/L(2分,没有写单位扣1分)

(5)CaO+2NH4Cl+5H2O=CaCl2·6H2O+2NH3↑(2分,未配平或无“↑”或“Δ”共扣1分)

(6)ad(2分,少1个或错1个扣1分)

由工艺流程示意图易知

(1)中还需要KCl,NH3等原料;

(2)中的离子方程式为:

CaSO4+CO32-→CaCO3↓+SO42-;

(3)为CO32-的检验;

(4)CaCO3的沉淀溶解平衡关系为:

CaCO3≒Ca2++CO32-

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sp(CaCO3)=C(Ca2+)*C(CO32-)=5.0×10-9,此时C(Ca2+)=1.0×10-5mol·L-1,带入后可得C(CO32-)=5.0×10-4mol·L-1

(5)、(6)见答案

Δ

32.I.高炉炼铁是冶炼铁的主要方法,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Fe2O3(s)+3CO(g)

2Fe(s)+3CO2(g)   ΔH

(1)已知:

①Fe2O3(s)+3C(石墨)=2Fe(s)+3CO(g) ΔH1 

②C(石墨)+CO2(g)=2CO(g)    ΔH2 

则ΔH=     (用含ΔH1、ΔH2代数式表示)

(2)高炉炼铁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Fe2O3

CO

Fe

CO2

甲/mol

1.0

1.0

1.0

1.0

乙/mol

1.0

1.5

1.0

1.0

(3)在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64,在2L恒容密闭容器甲和乙中,分别按右表所示加入物质,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①甲容器中CO的平衡转化率为     。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编号)。

A.若容器压强恒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若容器内气体密度恒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甲容器中CO的平衡转化率大于乙的D.增加Fe2O3就能提高CO的转化率

II.纳米MgO可用尿素与氯化镁合成。

某小组研究该反应在温度为378~398K时的反应

时间、反应物配比等因素对其产率的影响。

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

编号

温度/K

反应时间/h

反应物物质的量配比

实验目的

378

3

3:

1

实验②和④探究

实验②和  探究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378

4

4:

1

378

3

398

4

4:

1

右图为温度对纳米MgO产率(曲线a)和粒径(曲线b)的影响,请归纳出温度对纳米MgO制备的影响(写出一条):

 

【答案】

I.

(1)ΔH1-3ΔH2(2分)

(2)

(3分)(3)①60%(2分) ②B(2分)

II.4:

1(1分)温度对产率的影响(2分)③(1分)

在378~398K(1分),生成的纳米MgO的粒径大小无明显变化(合理则给分)(2分)或者:

在378K~398K(1分),随温度的升高,产率增大(2分)383K较低温度下有利于形成较小的颗粒(3分)

I

(1)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得到需要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

(2)由方程式可知,Fe2O3(s)+3CO(g)

2Fe(s)+3CO2(g)

平衡常数表达式K=C3(CO2)/C3(CO)

(3)①在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64,在2L恒容密闭容器甲中,加入物质反应达到平衡,设消耗一氧化碳物质的量为x

             Fe2O3(s)+3CO(g)⇌2Fe(s)+3CO2(g)

起始量(mol) 1          1        1       1

变化量(mol)            x          x

平衡量(mol)           1-x       1+x 

K=C3(CO2)/C3(CO)=(1+x)3/(1-x)3=64解得x=0.6mol,转化率=0.6/1.0×100%=60%,

②Fe2O3(s)+3CO(g)⇌2Fe(s)+3CO2(g)△H=-28.5kJmol-1

A.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故压强也不变,不能判断平衡状态

B.反应前后气体质量变化,体积不变,若容器内气体密度恒定时,标志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乙容器中一氧化碳增加,相当于增大压强,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甲容器中CO的平衡转化率等于乙的转化率;

D.固体量增加不影响化学平衡,增加Fe2O3不能提高CO的转化率;应选B

II:

(1)按照控制变量原则来确定

(2)观察图像中曲线变化来得出相应结论

【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33.实验室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及少量FeS、SiO2等)制备聚铁(碱式硫酸铁的聚合物)和绿矾(FeSO4·7H2O),过程如下:

(1)将过程②中产生的气体通入下列溶液中,溶液不会褪色的是________(填编号);

A.品红溶液 B.紫色石蕊溶液C.酸性KMnO4溶液D.溴水

(2)在①中已知FeS中铁元素生成Fe3+,写出FeS、O2、H2SO4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3)在③中,需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

(4)在④中,蒸发浓缩需要的硅酸盐仪器除酒精灯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5)在⑥中,将溶液Z控制到70~80℃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6)为测量聚铁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下列实验(假设杂质中不含铁元素和硫元素):

称取2.700g样品,将样品溶于足量的盐酸后,滴加过量的BaCl2;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固体的质量为3.495g。

若该聚铁主要成分为[Fe(OH)(SO4)]n,求该聚铁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Mr(BaSO4)=233Mr(Fe)=56】。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4位有效数字)

【答案】

(1)B(2分)

(2)4FeS+3O2+6H2SO4=2Fe2(SO4)3+6H2O+4S(3分,写离子方程式“4FeS+3O2+12H+=4Fe3++6H2O+4S”也得分)

(3)Fe(或铁粉)(2分)

(4)蒸发皿(或烧杯,多答石棉网不扣分)、玻璃棒(2分)

(5)升高温度促进Fe3+的水解(2分),过高温度不利于聚铁的形成(或者完全水解了)(1分)

(6)31.11%(4分)

本题是对无机化合物的综合考查,属于中等难度题。

解题时,应注意相关物质的化学性质,另外对于流程图的分析需明确每一步反应后溶液的成分。

对于计算题,应充分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从而简化计算量。

(1)过程②产生的气体为SO2,因此能褪色的溶液由品红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溴水。

故答案为B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S+3O2+6H2SO4=2Fe2(SO4)3+6H2O+4S

(3)过程③主要是将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因此应加入还原铁粉。

(4)蒸发结晶所需要的仪器有酒精灯、三角架、泥三角、蒸发皿、玻璃棒。

(5)升高温度,可以促进铁离子的水解。

(6)可得关系式:

nFe--------[Fe(OH)(SO4)]n-----------nBaSO4

56n233n

X3.495

56n/233n=X/3.495X=0.84g0.84/2.700*100&=31.11%

【考点】铁及其化合物;质量分数的计算;

34.根据Mg与CO2的反应推测,Na也能在CO2中燃烧,且固体产物可能为C、Na2O和Na2CO3中的两种或三种。

某兴趣小组用如下装置开实验探究。

【实验I】操作步骤为:

①按图连接装置,检验装置气密性,并往各装置中加入试剂;

②打开装置a上活塞一段时间;

③点燃d处酒精灯,使CO2与Na充分反应。

停止加热,继续通气体使双通管冷却。

(1)装置b中装有溶液。

(2)步骤②中,当观察到         时,才能进入步骤③。

【实验Ⅱ】探究反应产物及反应机理。

取反应后双通管中固体物质29.2g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溶于足量的水并过滤、洗涤,得到1.8g滤渣(干燥);

②将滤液加水稀释配成250mL的溶液;

③取25.00ml步骤②的溶液,滴加足量BaCl2溶液,将生成的白色沉淀过滤、洗涤、干燥,

称量得固体质量为3.94g。

④另取25.00mL步骤②的溶液,滴加甲基橙作为指示剂,用3.0mol·L-1盐酸滴定,消耗盐酸体积为20.00mL。

(3)步骤②中固体溶于水后过滤,不溶物必须经过洗涤,洗涤的具体操作是

          

(4)通过实验数据分析29.2g残留固体中,含有哪几种固体?

其中固体最大,为g

(5)该探究条件下,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饱和碳酸氢钠或者饱和NaHCO3(2分)

(2)e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分)

(3)将蒸馏水沿玻璃棒注入纸漏斗中,至刚好浸没沉淀,静置待水滤出,重复上述操作2~3次。

(3分)

(4)C、Na2O和Na2CO3(3分)Na2CO3(2分)21.2(2分)

(5)

(2分)

(1)由实验方案图可知,a为二氧化碳发生装置,d为二氧化碳与钠反应装置,加入d装置的二氧化碳应干燥,没有其其它,故装置b是除去二氧化碳其它中的HCl,应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c为干燥装置,吸收水蒸气.反应需要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当e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排尽,再加热d处的酒精灯发生反应,

(2)由

(1)的分析可知,反应需要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当e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排尽,再加热d处的酒精灯发生反应,

(3)不溶物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