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市旅游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3662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市旅游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市旅游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市旅游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市旅游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市旅游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市旅游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市旅游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市旅游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市旅游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档格式.docx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市旅游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市旅游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市旅游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档格式.docx

全面落实加快旅游业发展优惠政策,对7个旅游项目奖励资金460万元;

连续四年高规格召开全市旅游工作会议;

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十分关注旅游业发展,多次对全市旅游工作进行视察和调研。

领导的重视为我市旅游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各县市区抓旅游工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各级党委、政府把旅游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想旅游、抓旅游,政府分管同志靠前指挥,亲力亲为,全市兴起大干旅游业的热潮。

齐河县主要领导亲自推动旅游项目招商,旅游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黄河北展区旅游开发全面启动,泉城海洋极地世界正式运营,亚洲第一,世界一流;

夏津县举全县之力开发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不断加大旅游投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旅游业大规划、大运作、大发展的格局;

庆云县按照“旅游是一切,一切是旅游”的思路,积极开发旅游资源,成功跻身全省首批13个旅游强县行列;

武城县将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发展之路。

其他县市区也结合实际,加快旅游业发展。

德城区、经济开发区、陵县、平原县先后成立了旅游局。

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全部明确了管理机构,有10个县成立了独立旅游局,其他县市区也加强了旅游局力量,增加人员编制,确保旅游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大旅游”发展氛围更加浓厚。

市直相关部门真正把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以促进旅游业发展为己任,普遍加大支持力度。

市城管执法局、商务局、文广新局等部门,积极支持本行业管理的旅游资源融入旅游产业发展体系。

皇明集团、扒鸡集团、德百集团等大企业积极参与旅游开发,大力发展低碳旅游、美食旅游、购物旅游,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良好局面。

全社会对发展旅游业的认同程度越来越高,旅游产业发展地位逐步得到提升,合力兴旅的局面初步形成。

----旅游经济快速增长,综合效益显著提高

2007年至2010年,全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2929.96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30.64亿元,接待入境游客15.05万人次,旅游创汇4596.2万美元,年均分别以22.44%、28.33%、36.27%和42.78%的速度增长。

2011年前三季度全市接待国内游客949.1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4.5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15%和29.98%。

四年间,旅游经济快速增长,综合效益显著提高,旅游业拉动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作用愈加明显。

夏津县通过开发建设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桑椹由原来的几角钱到3元钱。

景区所在的后屯村旅游收入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65%,农民人均收入得到较大幅度增长,由2006年的3000元增长到2010年的7000元;

庆云县通过发展旅游业,从一个偏僻的小县城,成功跻身全省13个旅游强县试点县行列,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亿元;

乐陵市以小枣为中心发展旅游,仅“百枣园”一个景区,小枣节期间就为枣民创收400余万元。

齐河县在泉城海洋极地世界景区的强力带动下,餐饮、住宿等涉旅服务业经济效益急剧攀升,黄金周期间,共接待游客25.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8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53%、768%。

----科学谋划发展蓝图,旅游产业框架逐步确立

旅游发展,规划先行。

各级高度重视旅游规划编制工作,不惜重金,邀请国内顶尖旅游规划编制专家,高起点、大手笔编制旅游规划。

2009年,邀请中国旅游研究院着手对《德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修编,2010年底经省旅游局、市政府批准实施,规划确定了2010年--2025年未来15年全市旅游发展的主题定位、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保障措施及“一核心、一主轴、两翼”旅游业发展布局。

同时,规划修编策划了70个大项目。

各县市区依据《德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先后编制了县市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齐河黄河北展区、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武城四女寺风景区、庆云县香海禅林旅游景区、德城区黄河涯万亩桃园等先后编制完成了景区详细规划并付诸实施。

以《德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核心的规划指导开发建设的局面基本形成,全市旅游业已迈向依法、有序、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

----强力攻克制约瓶颈,旅游大项目开发取得重大突破

2007年以来,立足德州缺少具有影响力景区实际,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旅游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特色旅游精品,实现旅游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新飞跃。

在旅游项目开发中,一方面着力整合提升现有旅游产品,增加文化内涵;

另一方面,积极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精品文化旅游项目。

建成了以中国太阳谷为代表的低碳示范景区;

以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乐陵五十万亩枣林、减河湿地为代表的生态观光景区;

以庆云海岛金山寺为代表的宗教朝拜圣地;

以董子园风景区、黄河生态旅游文化大观园项目之一齐河泉城海洋极地世界为代表的文化体验景区;

以大雁岛生态园、齐河国科高尔夫为代表内容的休闲度假景区;

以扒鸡文博馆、古贝春集团、乐陵希森新村为代表的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全市已形成了低碳旅游、生态观光、宗教朝拜、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工农业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旅游形象明显提升。

特别是齐河泉城海洋极地世界项目建成开业,不仅是全市旅游业的胜利,更是市委、市政府实施济德一体化战略的胜利,是构建“10+3”现代产业体系的胜利,更是超常发展、跨越前进、构建幸福德州的胜利,令人震撼振奋,让人自豪自信。

同时,一批投入大、档次高、规模大的旅游项目正在建设。

目前,全市在建或即将开工重点项目49个,计划总投资659.4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84.23亿,目前已到位资金86.6亿元。

黄河国际生态城、东盟国际生态城、四女寺风景区、庆云县庆云宫、祥云欢乐世界项目、运河景区开发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较快。

这些项目的建设,为我市旅游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增添新的生机,建成后将彻底改变德州旅游形象,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完善旅游要素,旅游产业规模逐步扩大

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创优复核为契机,逐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

四年来,逐步完成了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增长型转变的“原始积累”过程,形成了产业链长、经营实力较强的旅游产业群。

全市A级景区由11处增加到27处。

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零的突破,达到4处。

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由10处发展到21处。

其中,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4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4处。

星级酒店由6家发展到18家,三家按照五星级旅游饭店标准建设的饭店营业,五星级饭店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星级餐馆从无到有,已发展到15家。

旅行社发展到65家,三家旅行社获批出境游组团社。

旅游行业直接从业人员近万人。

齐河黄河国际生态城成为全市首个省级旅游度假区。

庆云县成功创建为首批山东省旅游强县。

夏津县今年有望成为我市第二家省级旅游强县。

省级旅游强乡镇达到2个、旅游特色村达到4个。

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6家。

山东省旅游休闲购物街区1家,山东省旅游商品研发基地2家。

德州扒鸡、金丝小枣、保店驴肉、德州黑陶等旅游商品先后荣获山东省十佳旅游商品等称号。

澳德乐时代广场、银座商城、董子文化街等一批国内档次较高、综合吸引力较强的大型购物休闲娱乐场所建成,为游客提供良好的购物环境。

----注重旅游形象宣传推介,助推城市知名度提升

围绕“提高国内外知名度、提升旅游整体形象”的目标,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政府和企业相结合的营销方式,积极开展海内外宣传促销活动。

重点抓好“中国太阳城”城市名片的宣传。

成功举办两届“好客山东(德州)贺年会”、“首届好客山东休闲汇”和“观世博,游山东”、“中国旅游日”等活动,宣传了德州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以及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前景,叫响了“齐鲁燕赵文化融合之都”、“田园牧歌休闲胜地”、“北方会议会展名城”三大旅游品牌。

深入开展了“百万德州人游德州”、“到山东观光旅游,从德州开始”、“打造济南休闲后花园”三大主题活动,有效活跃了旅游市场。

把承办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作为城市营销和旅游业发展重要抓手,加大营销力度,提升了“中国太阳城”品牌价值及城市知名度。

借助媒体力量,宣传城市品牌。

连续3年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投放“中国太阳城”城市形象片,大大提升了德州知名度。

在山东卫视黄金时段投放了13县市区捆绑促销宣传片,成为全省一大创举。

2010年全市用于城市形象宣传促销费用达1440万元,中国太阳城品牌全面叫响。

实现了城市品牌从“德州扒鸡”到“中国太阳城”的历史性转变。

----低碳之旅全国叫响,旅游地接实现新突破

借助新能源产业崛起,大力发展“低碳旅游”,在发展旅游业上全面融入“低碳理念”。

在景区建设上引入低碳、生态理念,打造低碳景点。

把中国太阳谷景区作为低碳理念核心景区打造,微排国际酒店整体节能率达88%。

在其他景区建设上,也充分体现原生态理念。

东盟现代生态旅游城、黄河生态旅游文化大观园、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乐陵万亩枣林等景区都是原生态状态。

推行低碳旅游行为。

积极倡导低碳理念,大力宣传低碳知识,将低碳渗透到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

通过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改善生态环境,使游客切身体验低碳概念。

国家旅游局在德州召开党组中心组读书会,总结经验,充分肯定我市发展低碳旅游的探索,德州一夜成名,低碳旅游全国叫响。

旅游地接实现新突破。

结合太阳能资源特色,以太阳城大会召开为契机,以太阳谷景区为龙头,打造低碳观光体验之旅。

抓住京沪高铁开通、齐河泉城海洋极地世界开业机遇,将吴桥杂技大世界纳入我市旅游产品整体营销体系,策划推出主题性旅游线路20余条,吸引周边地区众多游客体验低碳、美食、休闲、购物旅游。

仅今年黄金周期间全市就接待游客56.2万人次,同比增长32.4 

%;

实现旅游收入2.11亿元,同比增长37.6%。

齐河泉城海洋极地世界开业三个月接待游客12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5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全市旅游业发展还只是一个量的变化,与幸福德州的要求,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标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制约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因素还很多。

主要表现为:

一是对旅游业重视程度不平衡。

目前,我市大部分县市区高度重视旅游工作,但个别县市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识还不够强,还没有真正把旅游业当作一项支柱产业去对待、去发展。

二是旅游产品开发相对滞后。

全市旅游产品品种虽然日趋丰富,但以“跟风”产品居多,缺乏自身个性和特色。

在已经开发出的诸多类型产品中,且不说在国际、国内缺乏领先地位,单是在省内领先也寥寥无几。

三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目前还没有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市级旅游咨询服务中心、集散中心,难以有效实施全市范围内的旅游服务、咨询、调度和指挥;

旅游基础设施、景区容量、住宿娱乐场所远不能满足假日需求。

四是旅游市场秩序还需进一步规范。

部分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依法经营、文明经营意识淡薄,旅行社之间恶性竞争、无证导游、欺客宰客等扰乱市场秩序的问题时有发生,环境卫生和旅游安全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直接影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目标和措施

(一)工作思路及目标

以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契机,以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为主线,以实施“旅游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以持续加大投入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坚持旅游项目建设与旅游产业配套建设两手抓,完善旅游产品,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推进旅游与文化的融合。

力争到2013年全市累计完成旅游总投入500亿元。

旅游收入200亿元,年均增长62.5%;

国内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390万人,年均增长35.2%。

(二)工作措施

一是积极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

调度、指导、服务好在建的重点旅游项目。

谋划大型文体旅游项目。

结合资源优势,积极谋划策划一批新的旅游大项目,打造服务北京、天津乃至整个北方和京沪高铁沿线的优秀旅游目的地。

加大招商力度,重点做好28平方公里南部生态片区和高铁新区旅游项目规划招商,争取早日将项目落实到位。

二是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

深入贯彻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升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认识,推进产业融合,助推“齐鲁燕赵文化融合之都”品牌建设。

充分挖掘我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精品文化旅游产品。

重点抓好黄河生态旅游文化大观园、董子园、璞石书院、四女寺、庆云宫、运河景区开发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

深入挖掘民间传统艺术,策划高水平文艺演出,再现大运河漕运时期“五方杂处、风情万种、三教九流、江湖百戏”的繁荣景象。

三是做好旅游与休闲结合的文章。

借鉴首届“国民休闲汇”成功经验,深入贯彻《山东省国民休闲发展纲要》,引导群众转变消费观念,开发休闲旅游资源,构建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体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休闲主题活动,营造全民大旅游、全民大休闲、旅游大优惠的浓郁氛围,推进旅游与休闲结合,打造我市“田园牧歌休闲胜地”品牌。

四是注重项目建设与产业配套两手抓。

一手硬,抓好旅游项目建设工作,一手紧,加快旅游产业要素配套完善。

丰富提升旅游项目内涵,增强吸引力。

以打造旅游者向往的幸福家园为目标,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做好文章。

积极筹建旅游咨询中心、集散中心,完善城市旅游功能。

同时,强化管理培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培植骨干旅游企业,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开发模式,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

五是强化宣传促销推动旅游地接业务发展。

继续深入开展“百万德州人游德州”、“到山东观光旅游,从德州开始”、“打造济南休闲后花园”三大活动。

以“贺年会”、“休闲汇”活动为平台,加大旅游工作宣传力度。

借助齐河泉城海洋极地世界的开业,在进一步开拓周边旅游消费市场的同时,加强与环渤海经济圈、黄三角高效生态区、济南都市圈、天津滨海经济区以及高铁沿线区域旅游合作,联合推广旅游产品。

加大对北京、天津、济南、衡水、沧州、保定以及其他城市等主要旅游客源市场的营销,积极争取周边城市大旅行社营销我市地接产品。

创新宣传促销方式,加强与国家级会展协会联系,宣传推介德州市会议会展资源和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叫响“北方会议会展名城”品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