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5013B塔机安装拆卸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4039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C5013B塔机安装拆卸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TC5013B塔机安装拆卸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TC5013B塔机安装拆卸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TC5013B塔机安装拆卸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TC5013B塔机安装拆卸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TC5013B塔机安装拆卸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TC5013B塔机安装拆卸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TC5013B塔机安装拆卸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TC5013B塔机安装拆卸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TC5013B塔机安装拆卸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TC5013B塔机安装拆卸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TC5013B塔机安装拆卸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TC5013B塔机安装拆卸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TC5013B塔机安装拆卸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TC5013B塔机安装拆卸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TC5013B塔机安装拆卸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TC5013B塔机安装拆卸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TC5013B塔机安装拆卸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TC5013B塔机安装拆卸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TC5013B塔机安装拆卸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TC5013B塔机安装拆卸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TC5013B塔机安装拆卸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C5013B塔机安装拆卸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TC5013B塔机安装拆卸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2.10.2安装装置调试17

2.10.3立塔后检查项目17

2.10.4塔机组装好后,应依次进行下列试验(每转移一个工地都必须进行)18

2.11底架固定式塔机按下列顺序进行组装:

19

2.11.1安装底架19

第三章拆塔20

3.1拆卸注意事项:

20

3.2拆塔的具体程序20

3.2.1拆卸塔身21

3.2.2拆卸平衡臂配置22

3.2.3起重臂的拆卸22

3.2.4平衡臂的拆卸22

3.2.5拆卸司机室22

3.2.6拆卸塔帽22

3.2.7拆卸回转总成22

3.2.8拆走爬升架及塔身标准节23

2.2.9拆走底架总成23

3.3塔机拆散后的注意事项23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根据交公路函(2015)284号交通运输部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至南宁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同意在原洛维大桥下游新建单幅南宁至柳州方向四车道新桥,原桥加固后可作为柳州至南宁单向四车道,新建主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组合梁桥形式。

新建洛维大桥位于柳州市鱼峰区洛维村附近,为泉州至南宁高速公路广西至南宁段改扩建工程的组成部分。

大桥起止桩ZK1267+128.5~ZK1268+092.5,长度964m。

拟建桥梁上游距离阳和大桥3.1km,距大埔梯级枢纽约106km,下游距离红花水利枢纽约12km,属于红花水利枢纽库区范围。

洛维大桥为本项目的重点、难点工程,其桥梁长度约964m(0~21号墩),主桥为(80+2×

125+7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形式,下构主墩为钢筋混凝土空心薄壁墩,柳州岸引桥为4×

40+4×

30m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砼T梁,南宁岸引桥为5×

30+4×

30m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砼T梁,下构桥墩为柱式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桥台采用U型桥台接桩基础。

1.2设计概况

为方便洛维大桥主墩、过渡墩墩身模板、钢筋及挂篮施工中挂篮模板、上构钢筋的吊装,现拟于洛维大桥各主墩、过渡墩承台下游边角处安装一台TC5013B型塔吊,塔吊预埋件在承台第二次混凝土浇筑前提前预埋,待承台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塔吊的安装。

塔吊预埋位置见下图1.2-1

图1.2-1塔吊预埋件位置图

第二章塔机的安装

2.1引言

安装人员首先应熟读本章说明,以便正确迅速架设塔机,达到可顶升加节的位置,立塔时需用一台25t汽车吊。

2.2立塔的注意事项

1、塔机安装工作时,塔机最高处风速不大于8m/s;

2、必须遵循立塔程序;

3、注意吊具的选择,根据吊装部件的外形尺寸、重量等,选用适当吊具,塔吊构件质量可参见表1.2-1;

表1.2-1TC5013B塔吊各构件参考质量表

序号

部件名称

重量(kg)

备注

1

平衡臂

2000

2

起升机构

1600

3

平衡臂拉杆

450

4

塔帽

2200

含回转塔身、起重量限制器

5

力矩限制器

20

6

司机室

500

7

牵引机构

350

8

起重臂

4200

9

起重臂拉杆

1200

10

吊钩组

230

11

载重小车

240

12

电气系统

300

13

回转机构

439

14

上支座

900

15

附着架

1031/套

16

吊栏

30

17

下支座

1000

18

回转支承X=0.5

370

011.45.1250

19

爬升架

2800

不含油缸,泵站

塔身标准节

760/节

21

底架

5700

4、塔机各部件所有可拆的销轴(发货时部分装箱的销轴端部标记及安装位置见附录),塔身、回转支承的连接螺栓、螺母均是专用特制零件,用户不得随意代换;

5、必须安装并使用保护和安全措施,如扶梯、平台、护栏等;

6、必须根据起重臂臂长,正确确定平整重块数量(见有关章节),在安装起重臂之前,必须先在平衡臂上安装一块重量2.60t的平衡重,注意严禁超过此数量;

7、装好起重臂后,平衡臂上未装够规定的平衡重前,严禁起重臂吊载;

8、塔机在施工现场的安装位置,应确保其最大旋转部分与周围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m,塔机任何部位与架空输电线的安全距离应符合表1-2的规定;

表1.2-2塔机任何部位与架空输电线的安全距离

电压KV

安全距离m

<

1

1-15

20-40

60-110

200

沿垂直方向

1.5

3.0

4.0

5.0

6.0

沿水平方向

1.0

2.0

9、准备辅助吊装设备、枕木、索具、绳扣等常用工具;

10、塔机安装场地的参考尺寸

11、顶升前,应将小车开到规定的顶升平衡位置,起重臂转到引进横梁的正前方,然后用回转制动器将塔机的回转锁紧;

12、顶升过程中,严禁旋转起重臂或开动小车以及使吊钩起升或放下。

2.3塔机的总体布置

支腿固定式塔机起升高度40.5m,底架固定式塔机起升高度为40.8m,可采用二倍率或四倍率钢丝绳起吊重物,塔身标准节为方钢管结构,塔身(或底架)下部与基础相连,上部为下支座、回转支承、上支座与塔帽。

司机室侧置于上支座上,前方为起重臂,后方为平衡臂,起升机构设在平衡臂尾部,回转机构布置在上支座左侧,载重小车由牵引机构牵引,沿起重臂来回运动起重臂、平衡臂均用刚性拉杆与塔帽连接。

在下支座下端是爬升套架,环绕在塔身四周,顶升机构可顶起塔身上部结构和爬升套架,引进标准节,升高塔机的高度。

本塔机支腿固定独立式的最大超升高度为40.5m,底架固定独立式的最大起升高度为40.8m,若起升高度要超过40.5m(40.8m),必须用附着装置对塔身进行加固。

附着式塔机的最大起升高度可达141.3m(141.6m)。

在工作高度≤70.6m时,可采用二倍率或四倍率起升,当工作高度>

70.6m时,只能采用二倍率起升。

附着式的结构布置与独立式相同,为了增加起升高度,塔身增加了标准节;

为了提高塔机的稳定性和塔身的刚度,在塔身的全高内还设置了若干层附着装置,工作高度141.3m(141.6m)时,需要4层附着装置。

各层附着的间隔距离必须严格符合相关规定。

附着时,要求塔身中心距建筑物3.5m,如实际工程有变化应与厂家联系。

1、支腿固定附着式

第一次附着后,附着架以上塔身悬出段≤36.55m,塔机最大工作高度≤68.5m,使用24个塔身标准节。

第二次附着后,附着架以上塔身悬出段≤37.55m,塔机最大工作高度≤93.7m,使用33个塔身标准节。

第三次附着后,附着架以上塔身悬出段≤34.95m,塔机最大工作高度≤118.9m,使用42个塔身标准节。

第四次附着后,附着架以上塔身悬出段≤331.35m,塔机最大工作高度≤141.3m,使用50个塔身标准节。

2、底架固定附着式

第一次附着后,附着架以上塔身悬出段≤35.86m,塔机最大工作高度≤68.8m,使用22个塔身标准节。

第二次附着后,附着架以上塔身悬出段≤35.06m,塔机最大工作高度≤94.0m,使用31个塔身标准节。

第三次附着后,附着架以上塔身悬出段≤34.26m,塔机最大工作高度≤119.2m,使用40个塔身标准节。

第四次附着后,附着架以上塔身悬出段≤30.66m,塔机最大工作高度≤141.6m,使用48个塔身标准节。

2.4固定基础及平衡重

2.4.1支腿固定式基础载荷

表1.4-1支腿固定式基础荷载表

Fv(KN)

Fh(KN)

M(KN.m)

T(KN..m)

工况

18.5

1225

205

非工况

425

65

1605

图1.4-1固定基础载荷示意图

采用整体钢筋混凝土基础,对基础的基本要求如下:

1、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基础土质要求坚固牢实,且承压力不小于表1.4-2的规定:

表1.4-2塔吊安装地基承载力要求

L

上层筋

下层筋

地耐力Mpa

混凝土M2

重量T

架立筋

5000

纵横向各24-Φ25

0.16

25

60

64

5500

纵横向各27-Φ20

0.11

30.25

72.6

81

2、混凝土基础的深度应大于1000mm;

3、固定支腿上表面应校水平,平面度误差小于1/500。

固定支腿的安装十分重要,请参考以下程序施工:

1、将4只固定支腿与一个塔身基础节装配在一起;

2、为了便于施工,当钢筋捆扎到一定程度时,将装配好的固定支脚和基础节整体吊入钢筋网内;

3、固定支腿周围的钢筋数量不得减少和切断;

4、主筋通过支腿有困难时,允许主筋避让;

5、吊起装配好的固定支腿和标准节整体,浇注砼。

在标准节的两个方向中心线上挂铅垂线,保证预埋后标准节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垂直度≤1.5/1000;

6、固定支腿周围混凝土充填率必须达到95%以上。

2.4.4平衡重

平衡重共有二种规格,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浇注成形。

对平衡重的基本要求的如下:

1、用混凝土浇注成形后称重,重量允差2%,砼标号不低于C18;

2、平衡重的配置随起重臂长度的改变而改变。

见表1.4-3中的值;

表1.4-3塔吊平衡重配置表

50米臂长

44米臂长

38米臂长

平衡重

2.6t

1.3t

共计

13.0t

11.7t

10.40t

2.4.5底架固定式的基础

底架固定式塔机制地基基础是保证塔机安全使用的必须条件,该基础采用四块整体钢筋混凝土基础,对基础的基本要求如下:

1、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基础下土质应坚实牢实,承压力不小于相关规范规定,混凝土养护期大于15天。

2、混凝土基础的深度应大于800mm。

3、混凝土基础与底梁接触表面应校水平,四块垫板平面度误差小于1/750。

4、四个块基础中心连线的中间挖1300mm×

1300mm深400mm的坑,便于底梁安装。

5、四块垫板相对位置必须准确,以保证底架的地脚螺栓安装。

6、在底架基础节两个方向的中心线上挂铅垂线,保证安装后底架基础节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垂直度≌≤1.5/1000。

7、四块垫板周围混凝土充填率必须达95%以上。

2.5塔机组装

塔机组装必须与固定基础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0%以上后才能进行。

塔机组装流程:

2.5.1安装标准节

1、结构简述

塔机在起升高度为40.5米的独立状态下共有14节标准节(包括一节基础节),每个标准节每端有8个螺栓连接孔,各标准节内均设有供人上下的爬梯,并设有供人休息的平台。

2、吊装一个标准节

1、吊起一节标准节,注意严禁吊在水平斜腹杆上;

2、将1节标准节吊装互埋好在固定基础上的基础节上;

3、所有标准节间用8件10.9级高强度螺栓连接牢;

4、所有高强度螺栓的预紧扭矩应达到1800N•m,每根高强度螺栓均应装配一个垫圈和两个螺母,并拧紧防松。

双螺母中防松螺母预紧扭矩应稍大于或等于1800N•m;

5、用经纬仪或吊线法检查垂直度,主弦杆四侧面垂直度误差应不大于1.5/1000。

2.5.2吊装爬升架

1、结构简述:

爬升架负责完成塔机的顶升运动,它主要由套架结构、平台、爬梯及液压顶升系统、标准节引进装置等组成。

顶升油缸安装在爬升架后侧的横梁上(即预装平衡臂的一侧),液压泵站放在液压缸一侧的平台上,爬升架内侧有16个滚轮,顶升时滚轮支于塔身主弦杆外侧,起导向支承作用。

为了便于顶升安的安全需要,在爬升架中部及上部位置均设有平台,并在引进梁上也设有平台,顶升时,工作人员站在平台上,操纵液压系统,实现顶升,引入标准节和固定塔身螺栓的工作。

2、吊装:

1)将爬升架组装完毕后,将吊具挂在爬升架上,拉昆钢丝绳吊起。

切记安装顶升油缸的位置必须与塔身踏步同侧。

2)将爬升架缓慢套装在二个标准节外侧。

3)将爬升架上的活动爬爪放在标准节的第一节(从下往上数)上部的踏步上。

4)安装顶升油缸,将液压泵站吊装到平台一角,接油管,检查液压系统的运转情况。

2.5.3安装回转支承总成

回转支承总成包括下支座、回转支承、止支座、回转机构共四部分,下支座为整体箱形结构,下支座下部分别与塔身标准节和爬升架相连,上部与回支承不转动的外圈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

上支座为板壳结构,左侧焊有安装回转机构的法兰盘及平台,右侧工作平台前焊有司机室连接的支耳,前方设有安装回转限位器的支座,上支座的上面通过四根Ф55的销轴与塔帽连接。

2、吊装回转支承总成:

1)检查回转支承上8.8级M24的高强螺栓的预紧力矩是否达640N•m,且防松螺母的预紧力矩稍大于或等于640N•m。

2)将吊具挂在上支座四个连接耳套下,将回转支承总成吊起。

3)下支座的八个连接对准标准节四根主弦杆的八个连接套,缓慢落下,将回转支承总成放在塔身顶部。

下支座与爬升架连接时,应对好四角的标记。

4)用8件10.9级的M30高强度螺栓将下支座与标准节连接牢固。

5)操作顶升系统,将爬升架顶升至与下支座连接耳板接触,用4根销轴将升架与下支座连接牢固。

2.5.4安装塔帽

塔帽上部为四棱锥形结构,顶部有平衡臂拉板架和起重臂拉板并设有工作平台,以便于安装各拉杆;

塔帽上部设有起重钢丝绳导向滑轮和安装起重臂拉杆用的滑轮,塔帽后侧主弦下部设有力矩限制器并设有带护圈的扶梯通往塔帽顶部。

塔帽下部为整体框架结构,中间部位焊有用于安装起重臂和平衡臂的耳板。

通过销轴与起重臂、平衡臂相连。

2、吊装塔帽

1)吊装前在地面上要把塔帽上的平台、拉杆、扶梯及力矩限制器装好(为使安装平衡臂方便,可在塔身的后侧左右两边各装上一根平衡臂拉杆);

2)将塔帽吊到上支座地,应注意将塔帽垂直的一侧应对准上支座的起重臂方向。

3)用4件Ф55销轴将塔帽与上支座紧固。

2.5.5安装平衡臂总成

平衡臂是槽钢及角钢组焊成的结构,平衡臂上设有栏杆、走道和工作平台,平衡臂的前端用两根销轴与塔帽连接,另一端则用两根组合刚性拉杆同塔帽连接。

2、吊装平衡臂总成

1)在地面组装好两节平衡臂,将起升机构、电控箱、电阻箱、平衡臂上并固接好。

回转机构接临时电源,将回转支承以上部分回转到便于安装平衡臂方位;

2)吊起平衡臂(平衡臂上设有4个安装吊耳);

3)用销轴将平衡臂前端与塔帽固定联接好;

4)将平衡臂逐渐抬高,便于平衡臂拉杆与塔帽上平衡臂拉村相连,用销轴连接,并穿好充分张开开口销;

5)缓慢地将平衡臂放下,再吊装一块2.60t重的平衡重安装在平衡臂最靠近起升机构的安装位置上。

(特别注意:

1、安装销的挡块必须紧靠平衡重块;

2、安装销必须超过平衡臂上安装平衡重的三角挡块。

2.5.6安装司机室

司机室为薄板结构,侧置于上支座右侧平台的前端,四周均有大面积的玻璃窗,前上窗可以开启,视野开阔。

司机室内壁用保丽板装饰,美观舒适,内设有联动操纵台。

2、吊装司机室

司机室内的电气设备安装齐全后,吊到上支座靠右平台的前端,对准耳板孔的位置后用三根销轴联接。

(注:

司机室也可在地面先与回转总成组装好后,整体一次性吊装。

2.5.7安装起重臂总成

起重臂为三角形变截面的空间桁架结构,共分为九节。

节与节之间用销轴连接,拆装方便。

第一节根部与塔帽用销轴连接,在第五节、第六节上设有两个吊点,通过两点用起重臂拉杆与塔帽连接;

第二节中装有过牵引机构,载重小车在牵引机构的牵引下,沿起重臂下弦杆前后运行。

载重小车一侧设有检修吊篮,便于塔机的安装与维修。

起重臂组装时,必须严格按照每节臂上的序号标记组装,不允许错位或随意组装。

根据施工要求可以将起重臂组装成50m、44m及38m臂长。

44m臂则拆下第八节;

38m臂则拆下第五、八节。

2、吊装起重臂总成

1)在塔机附近平整的枕木(或支架,高约0.6m)上拼装好起重臂。

注意无论组装多长的起重臂,均应先将载重小车套在起重臂下弦杆的导轨上。

2)将维修吊篮紧固在载重小车上,并使载重小车尽量靠近起重臂根部最小幅度处。

3)安装好起重臂根部处的牵引机构,卷筒绕出两根钢丝绳,其中一根短绳通过臂根导向滑轮固定于载重小车后部,另一根长绳通过起重臂中间及头部导向滑轮,固定于载重小车前部。

在载重小车后部有3个绳卡,绳卡压板应在钢丝绳受力一边,绳卡间距为钢丝绳直径的6~9倍。

如果长钢丝绳松驰,调整载重小车的前端的张紧装置即可张紧。

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短钢丝绳松驰时,可调整起重臂根部的起升机构卷筒。

4)将起重臂拉杆拼装好后与起重臂上的吊点用销轴连接,穿好开口销,放在起重臂弦杆的定位托架内。

5)检查起重臂上的电路是否完善。

使用回转机构的临时电源将塔机上部结构回转到便于安装起重臂的方位。

6)挂绳试吊是否平衡,否则可适当称动挂绳位置(记录下吊点位置便于拆塔时用),起吊起重臂总成至安装高度。

用销轴将塔帽与起重臂根部连接固定。

7)接通起升机构的电源,放出起升钢丝绳并缠绕好,用汽车吊逐渐抬高起重臂的同时开动起升机构向上,直至起重臂拉杆靠近塔顶拉板,将起重臂长短拉杆分别与塔顶拉板Ⅰ、Ⅱ用销轴连接,并穿好开口销。

松驰起升机构钢丝绳把起重臂缓慢放下。

8)使拉杆处于拉紧状态,最后松脱滑轮组上的起升钢丝绳。

2.5.8配装平衡重

平衡重的重量随起重臂长度的改变而改变。

根据所使用的起重臂长度,按有关要求吊装平衡重。

起重臂三种臂长工况下平衡重的配置及安装位置严格按要求安装。

1、安装销的挡快必须紧靠平衡重块;

2.6绕绳系统

2.6.1穿绕钢丝绳

吊装完毕后,进行起升钢丝绳的穿绕。

起升钢丝绳由起升机构卷筒放出,经机构上排绳滑轮,绕过塔帽导向滑轮向下进入塔顶上起重量限制器滑轮,向前再绕到载重小车和吊钩滑轮组,最后将绳头通过绳夹,用销轴固定在起重臂头部的防扭装置上。

2.6.2接电源及试运转

当整机按前面的步骤安装完毕后,在无风状态下,检查塔身轴心线对支承的垂直度,允差为4/1000;

再按电路图的要求接通所有电路的电源,试开动各机构进行运转,检查各机构运转是否正确。

同时检查各处钢丝绳是否处于正常作状态,是否与结构件有摩擦,所有不正常情况均应予以排除。

2.7换倍率器的使用

换掊率装置是一个带有活动滑轮的挂体,当其与吊钩连成一体时,起升钢丝绳系统为4倍率,当挂体与吊钩脱离并顶在载重小车底面时,起升钢丝绳系统则变为2倍率。

1、当需要用2倍率工作时,操纵起升机构,使吊钩向下运动并着地,拔出挂体销轴,然后开动起升机构,收紧钢丝绳,使挂体上升至载重小车接触。

注意:

起升机构的排绳情况不得有乱绳出现。

这样起升钢丝绳系统就转换成2倍率。

2、若要再将起升钢丝绳系统转换4倍率,则以操纵起升机构,放下吊钩至地面,并使挂体落回到吊钩的挂体槽内。

插上销轴和开口销,并充分张开开口销。

这样起升钢丝绳系统主自动转换为4倍率。

2.8顶升加节

2.8.1项升前的准备

1、按液压泵站要求给其油箱加油;

2、清理好各个标准节,在标准节连接套内涂上黄油,将待顶升加高用的标准节在顶升位置时的起重臂下排成一排,这样能使塔机在整个顶升加节过程中不用回转机构,能使顶升加节过程所用时间最短;

3、放松电缆长度略大于总的顶升高度,并紧固好电缆;

4、将起重臂旋转至爬升架前方,平衡臂处于爬升架的后方(顶升油缸正好位于平衡臂下方);

5、在引进平台上准备好引进滚轮,爬升架平台上准备好塔身高强度螺栓。

2.8.2顶升前塔机的配平

1、塔机配平前,必须先将载重小车运行到规范要求的配平参考位置,并吊起一节标准节或其它重物(顶升时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调整)。

然后拆除下支座四个支腿与标准节的连接螺栓;

2、将液压顶升系统操纵杆推至“顶升”方向,使爬升架顶升至下支座支腿刚刚脱离塔身的主弦杆的位置;

3、通过检验下支座支腿与塔身主弦杆是否在一条垂直线上,并观察爬升架8个导轮与塔身主弦杆间隙是否基本相同来检查塔机是否平衡。

略微调整载重小车的配平位置,直至平衡。

使得塔机上部重心落在顶升油缸梁的位置上;

4、记录下载重小车的配平位置。

但要注意该位置随起重臂长度不同而改变;

5、操纵液压系统使爬升架下降,连接好下支座和塔身标准节间的连接螺栓。

2.8.3顶升作业

1、将一节标准节吊至顶升爬升架引进横梁的正上方,在标准节下端装上四只引进滚轮,缓慢落下吊钩,使装在标准节上的引进滚轮比较合适地落在引进横梁上,然后摘下吊钩;

2、再吊一节标准节,将载重小车开至顶升平衡位置;

3、使用回转机构上的回转制动器,将塔机上部机构处于制动状态;

4、卸下塔身顶部与下支座连接的8个高强度螺栓;

5、开动液压顶升系统,使油缸活塞杆伸出,将顶升横梁两端的销轴放入距顶升横梁最近的标准节踏步的圆弧槽内并顶紧(要设专人负责观察顶升横梁两端销轴都必须放在踏步圆弧槽内),确认无误后继续顶升,将爬升架及其以上部分顶起10~50mm时停止,检查顶升横梁等爬升架传力部件是否有异响、变形,油缸活塞杆是否有自动回缩等异常现象,确认正常后,继续顶升;

顶起略起过半个标准节高度并使爬升架上的活动爬爪滑过一对踏步并自动复位后,停止顶升,并回缩油缸,使活动爬爪搁在顶升横梁所顶踏步的上一对踏步上。

确认两个活动爬爪全部准确地压在踏步顶端并承受住爬升架及其以上部分的重量,且无局变形、异响等异常情况后,将油缸活塞全部缩回,提起顶升横梁,重新使顶升横梁顶在爬爪所搁的踏步的圆弧槽内,再次伸出油缸,将塔机上部结构再顶起略超过半个标准节高度,此时塔身上方恰好有能接入一个标准节的空间,将爬升架引进横梁上的标准节拉进至塔身正上方,稍微缩回油缸,将新引进的标准节落在塔身顶部并对正,卸下引下滚轮,用8件M30的高强度螺栓(每根高强螺栓必须有两个螺母)将上、下标准节连接牢靠(预紧力矩1800KN•m)。

再次缩回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