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 溶液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培优专题练习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0616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 溶液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培优专题练习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化学 溶液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培优专题练习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化学 溶液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培优专题练习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化学 溶液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培优专题练习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化学 溶液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培优专题练习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考化学 溶液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培优专题练习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考化学 溶液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培优专题练习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考化学 溶液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培优专题练习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考化学 溶液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培优专题练习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 溶液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培优专题练习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考化学 溶液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培优专题练习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 溶液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培优专题练习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 溶液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培优专题练习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68

3.73

7.3

13.4

A.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20℃时,将2g高氯酸钾溶于98g水可配制2%的溶液

C.60℃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7.3%

D.80℃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有结晶现象

6.如图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6题图

A.约在64℃时KCl和Na2SO4的溶解度相等

B.在室温至100℃区间,随温度升高Na2SO4的溶解度先增大后减小,醋酸钙则相反

C.分离含少量KCl的Na2SO4溶液,采用先蒸发浓缩,再降温结晶的方法

D.在40℃时40gKCl固体溶于60g水得到40%KCl溶液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1分)

7.(2分)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

现象

固体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固体几乎不溶解

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1)对比实验①、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②、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7分)溶液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为了加快冰糖在水中的溶解,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的溶解性受多种因素影响,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在下表的①、②实验中任选一个完成表中内容。

(可选用的物质有:

碘、氯化钾、水、酒精、硝酸钾和汽油。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同种溶质在不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温度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3)甲、乙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在两支分别盛有等质量甲、乙物质的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水,振荡,然后一起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剩余。

如图2所示,此时水温为20℃。

第8题图

①若向烧杯中的水里加入硝酸铵固体,A中固体增加,则A中的溶质是________(填“甲”或“乙”)。

②若A、B中的溶质分别是甲、乙,向烧杯中的水里加入一定量NaOH固体后,比较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相对大小__________________。

9.(6分)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温度(℃)

50

溶解度

(g/100g水)

NaCl

36.0

36.6

37.0

37.3

38.4

NH4Cl

37.2

45.8

50.4

55.2

65.6

KNO3

31.6

63.9

85.5

110

169

①20℃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________。

第9题图1

②5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NaCl________g。

③量筒的局部示意见图1,量取水时应沿________视线(选填“a”或“b”)进行读数;

________视线(选填“a”或“b”)对应的读数较大。

④A是80℃含有120g水的KNO3溶液。

经过如图2操作,得到102gKNO3固体。

第9题图2

Ⅰ.A溶液为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Ⅱ.对以上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编号)。

a.A到B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b.B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69∶100

c.开始析出KNO3固体的温度在60℃至80℃之间

d.A溶液的质量等于222g

10.(6分)

(1)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液度曲线如图1所示。

据图回答:

①30℃时,丙的溶解度是________。

②50℃时,在100g水中放入50g乙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

第10题图1

分数为__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至0.1%)

③若将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不考虑水的蒸发),可析出晶体的是________。

④将5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1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温下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乙溶液,操作如图2所示。

第10题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图中操作有错误的是________(填对应字母)。

②量取水时,若采用仰视的方法读数,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7分)

11.现有50g氯化钙溶液与100g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40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___g。

(2)求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专题训练二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1题图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降低温度可以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

C.60℃时120g硝酸钾与100g水充分混合可以形成饱和溶液

D.60℃时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30℃时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20℃时分别将甲、乙的溶液蒸发相等质量的水,析出甲、乙的质量相等

C.10℃时,10g水中分别溶解甲、乙达到饱和,溶解较多的物质是乙

D.把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乙溶液从30℃降温到10℃,其质量分数仍为10%

第2题图第3题图    

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A.a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a2℃时仍是饱和溶液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相同温度时,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

D.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a2℃降至a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时,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0%

C.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总质量为150g

D.将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甲溶液

第4题图第5题图    

5.如图是氯化钠、氯化铵和碳酸氢钠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分析曲线得到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氯化钠和氯化铵是易溶物质,碳酸氢钠是可溶物质

②在20℃时,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NH4Cl>

NaCl>

NaHCO3

③在30℃时,氯化钠和氯化铵固体各20g分别溶于50g水,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④利用结晶法从氯化钠、氯化铵混合物中分离出氯化铵的最佳温度在10℃以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25分)

6.(4分)如图是某物质甲的溶解度曲线。

求:

(1)t1℃,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2)t2℃,B点对应的溶液是否饱和?

7.(4分)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第7题图

(1)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

(2)在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________g。

(3)在t2℃时,M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若要将它变为饱和溶液,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前提下,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含有甲、乙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由t1℃升温到t2℃时,在容器底部析出的固体物质是________。

8.(5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将25g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________。

(3)t3℃时,在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最多的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

(4)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丙溶液转化为M点的丙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5)t1℃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

9.(4分)20℃时,将不同质量的NaCl晶体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NaCl晶体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组别

物质质量   

A

B

C

D

E

NaCl晶体质量/g

5

15

30

所得溶液质量/g

105

115

X

130

136

第9题图

(1)A组的溶液为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C组X的值为________。

(3)如图为NaCl的溶解度曲线,图上a点纵坐标值为________。

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NaCl相反。

则室温时,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并恢复到室温,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填“>

”、“<

”或“=”)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10.(4分)如图是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第10题图

(1)在图1中,t2℃时甲物体的溶解度为________g。

(2)甲、丙在________℃时溶解度相同。

(3)图1中,若将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析出晶体都不含结晶水)。

(4)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而变化的情况如图2所示。

若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小于40℃B.等于40℃

C.大于40℃D.无法确定

11.(4分)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第11题图

(1)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________(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2)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________(写名称或化学式);

(3)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______g;

(4)关于图1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参考答案

1.C

2.B 3.B 4.D 5.D 6.D 7.

(1)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特性不同(1分) 

(2)探究溶质种类对溶解特性的影响(1分) 

8.

(1)用玻璃棒搅拌(合理即可)(1分) 

(2)①将碘分别加入水和酒精中(1分) 水中的碘不溶解,酒精中的碘溶解,且溶液呈棕黄色(合理即可)(1分) ②将硝酸钾(或氯化钾)分别加入同体积的冷水和热水中,边加固体边搅拌,比较溶解的物质的量(1分) 热水中能溶解更多的硝酸钾(或氯化钾)(1分) (3)①甲(1分) ②甲>乙(1分)

9.①氯化铵(或NH4Cl)(1分) ②37.0(1分) ③a(1分) b(1分) ④Ⅰ.不饱和(1分) Ⅱ.a、c(1分)

10.

(1)①10g(1分) ②28.6%(1分) ③丙(1分) 

④乙、甲、丙(1分) 

(2)①B(1分) ②偏小(1分)

11.

(1)10(2分)

(2)解:

设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CaCl2+Na2CO3===CaCO3↓+2NaCl(2分)

    106     100

x10g

(1分) 

解得:

x=10.6g(1分)

则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100%=10.6%(1分)

答:

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6%。

1.D 2.D 3.D 4.D

5.B 6.

(1)16.7%(2分) 

(2)不饱和(2分)

7.

(1)减小(1分) 

(2)25(1分) (3)降低其温度到t1℃(1分) (4)乙(1分)

8.

(1)t2℃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相等,都为40g(1分) 

(2)2∶7(1分) (3)丙(1分) (4)增加溶剂(1分) (5)甲﹤丙﹤乙(1分)

9.

(1)不饱和(1分) 

(2)120(1分) (3)36(1分) <

(1分)

10.

(1)60(1分) 

(2)t1(1分) (3)乙>甲>丙(1分)

(4)C(1分)

11.

(1)是(1分) 

(2)氯化钾(或KCl)(1分) (3)50(1分) (4)AD(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