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三统一测试一模理综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0856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9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三统一测试一模理综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江苏省高三统一测试一模理综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江苏省高三统一测试一模理综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江苏省高三统一测试一模理综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江苏省高三统一测试一模理综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江苏省高三统一测试一模理综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江苏省高三统一测试一模理综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江苏省高三统一测试一模理综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江苏省高三统一测试一模理综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江苏省高三统一测试一模理综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江苏省高三统一测试一模理综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江苏省高三统一测试一模理综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江苏省高三统一测试一模理综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江苏省高三统一测试一模理综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江苏省高三统一测试一模理综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江苏省高三统一测试一模理综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江苏省高三统一测试一模理综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江苏省高三统一测试一模理综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江苏省高三统一测试一模理综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江苏省高三统一测试一模理综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三统一测试一模理综文档格式.docx

《江苏省高三统一测试一模理综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三统一测试一模理综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高三统一测试一模理综文档格式.docx

77.80

糖尿病非运动组

0.19

36.95

8.19

87.40

糖尿病运动组

0.78

26.35

9.49

80.60

A.患糖尿病可导致大鼠生长缓慢,运动训练能促进糖尿病大鼠生长

B.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非运动组大鼠吸收利用转化葡萄糖效率高

C.糖尿病非运动组大鼠胰岛素受体数量增加与胰岛素含量降低有关

D.运动训练能促进糖尿病大鼠胰岛素的分泌,并显著降低血糖浓度

4.被捕食者在开始逃逸之前,容许捕食者靠近到一定距离,称为“逃逸开始距离”(简称FID)。

无铠甲及背刺的米诺鱼和长有铠甲及背刺的粘背鱼生活在同一区域。

利用这两种小型鱼与其共同天敌黑鲈鱼在水族箱中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据此实验结果推测合理的是

A.群体活动的米诺鱼比单独活动时推迟了对捕食者的反应

B.粘背鱼体长以及是否进行群体活动与FID无明显的关系

C.粘背鱼体长与FID有关,说明其体长越大运动能力越差

D.粘背鱼的FID相对较小,与其有铠甲和背刺有一定关系

5.为研究与植物生长相关的基因及其作用,科学家获得了基因A、B、C失活的多种突变体,电泳分析各植株中蛋白m和蛋白n的表达情况,结果如下图。

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基因B和C分别控制蛋白m和n的合成

B.蛋白m和蛋白n对植株生长起抑制作用

C.基因C比基因B对植株生长的抑制更强

D.基因A可能促进蛋白m和蛋白n的降解

6.我国出土的文物呈现了瑰丽的历史文化。

下列文物中,主要成分属于合金的是

A.西夏佛经纸本

B.西汉素纱禅衣

C.唐兽首玛瑙杯

D.东汉青铜奔马

7.下列延长食品保质期的方法中,其原理与其它几种不同的是

A.加食盐腌制B.抽真空C.充氮气D.使用吸氧剂

8.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F2在暗处遇H2爆炸,I2在暗处遇H2几乎不反应

B.Br2和NaI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和NaCl溶液不发生置换反应

C.金属Na和熔融KCl反应置换出金属K

D.常温下,NaCl溶液的pH=7,AlCl3溶液的pH<7

9.向CuSO4溶液中加入H2O2溶液,很快有大量气体逸出,同时放热,一段时间后,蓝色溶液变为红色浑浊(Cu2O),继续加入H2O2溶液,红色浑浊又变为蓝色溶液,这个反应可以反复多次。

下列关于上述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u2+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B.H2O2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

C.Cu2+将H2O2还原为O2

D.发生了反应Cu2O+H2O2+4H+==2Cu2++3H2O

10.我国学者研制了一种纳米反应器,用于催化草酸二甲酯(DMO)和氢气反应获得EG。

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u纳米颗粒将氢气解离成氢原子

B.DMO分子中只有碳氧单键发生了断裂

C.反应过程中生成了MG和甲醇

D.EG和甲醇不是同系物

11.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2CO3溶液处理水垢中的CaSO4:

Ca2++CO32−==CaCO3↓

B.Na2O2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2Na2O2+2CO2==2Na2CO3+O2

C.稀HNO3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Ag+2H++NO3−==Ag++NO2↑+H2O

D.FeCl3溶液腐蚀线路板:

Fe3++Cu==Fe2++Cu2+

12.某同学向SO2和Cl2的混合气体中加入品红溶液,振荡,溶液褪色,将此无色溶液分成三份,依次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序号

1

2

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溶液不变红,试纸不变蓝

溶液不变红,试纸褪色

生成白色沉淀

下列实验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①说明Cl2被完全消耗

B.②中试纸褪色的原因是:

SO2+I2+2H2O==H2SO4+2HI

C.③中若将BaCl2溶液换成Ba(NO3)2溶液,也能说明SO2被Cl2氧化为SO42−

D.实验条件下,品红溶液和SO2均被氧化

13.关于两个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分子间没有引力和斥力

B.两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

C.两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间的引力增大斥力减小

D.两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减小斥力增大

14.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β衰变的是

A.

B.

C.

D.

15.如图所示为某一单摆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摆的振幅为2cm

B.单摆的周期为2s

C.t=1s时摆球所受的回复力最大

D.t=2s时摆球的速度为0

16.α粒子和质子在同一点由静止出发,经过相同的加速电场后,进入同一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已知α粒子和质子的质量之比mα∶mH=4∶1,电荷量之比qα∶qH=2∶1。

则它们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之比Tα∶TH为

A.1∶4B.4∶1C.2∶1D.1∶2

17.2021年9月15日,我国发射了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

它的初始轨道为椭圆轨道,近地点M和远地点N的高度分别为200km和350km,如图所示。

关于“天宫二号”在该椭圆轨道上的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M点的速度小于在N点的速度

B.在M点的加速度大于在N点的加速度

C.在M点的机械能大于在N点的机械能

D.从M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引力始终做正功

18.2021年9月25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落成启用,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

中国天眼的存在,使得深空通讯能力延伸至太阳系外缘行星,对探索宇宙的起源和地外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为天眼配备一部发射功率为百万瓦级(106W)的发射机,其发射的无线电波波长为126厘米。

那么该发射机每秒钟发射的光子数量的数量级约为(取真空光速c=3⨯108m/s,普朗克常量h=6.6⨯10-34J∙s)

A.1023B.1027C.1031D.1035

19.图1和图2是教材中演示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的两个电路图。

把带铁芯的线圈L与小灯泡串联起来,先把它们接到直流电源上,如图1所示,再把它们接到交流电源上,如图2所示。

取直流电源的电压与交流电压的有效值相等,观察比较两种情况下电路稳定时灯泡的亮度。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接交流时灯泡更亮些

B.接直流和接交流灯泡一样亮

C.线圈对直流和交流的阻碍作用相同

D.线圈对交流的阻碍作用更大

20.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三位美国科学家,以表

彰他们为发现引力波所作的贡献。

引力波被认为是时

空弯曲的一种效应,物体加速运动时会给宇宙时空带

来扰动,这种扰动会以光速向外传播能量。

如图为科

学家们探测引力波的装置示意图,发射器发出的激光

S经半透光分束镜分为相互垂直的两束S1和S2,然后

经过4km长的两臂,在两臂端点处经反射镜反射回来,

S'

1和S'

2相遇形成干涉,被探测器接收。

精确调节两

臂,使探测器在无引力波作用时,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为0。

当有引力波作用时,

两臂长度将因此而发生改变,则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不为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引力波可以超光速传播

B.引力波不能传播能量

C.探测器接收到的两束波的频率相同

D.无引力波作用时两束激光到探测器的路程差为0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80分)

本部分共11小题,共180分。

21.(18分)

如图1所示,用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时先让质量为m1的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C由静止开始滚下,进入水平轨道后,从轨道末端水平抛出,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复写纸上,在下面的白纸上留下痕迹。

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

再把质量为m2的B球放在水平轨道末端,让A球仍从位置C由静止滚下,A球和B球碰撞后,分别在白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操作10次。

M、P、N为三个落点的平均位置,未放B球时,A球的落点是P点,O点是水平轨道末端在记录纸上的竖直投影点,如图2所示。

(1)在这个实验中,为了尽量减小实验误差,两个小球的质量应满足m1m2(选填“>

”或“<

”);

除了图中器材外,实验室还备有下列器材,完成本实验还必须使用的两种器材是。

A.秒表B.天平C.刻度尺D.打点计时器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小球每次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每次的落点一定是重合的

B.重复操作时发现小球的落点并不重合,说明实验操作中出现了错误

C.用半径尽量小的圆把10个落点圈起来,这个圆的圆心可视为小球落点的平均

位置

D.仅调节斜槽上固定位置C,它的位置越低,线段OP的长度越大

(3)在某次实验中,测量出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记录的落点平均位置M、N几乎与OP在同一条直线上,测量出三个落点位置与O点距离OM、OP、ON的长度。

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若满足关系式,则可以认为两球碰撞前后在OP方向上的总动量守恒;

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关系式。

(用测量的量表示)

(4)在OP、OM、ON这三个长度中,与实验所用小球质量无关的是,与实

验所用小球质量有关的是。

(5)某同学在做这个实验时,记录下小球三个落点的平均位置M、P、N,如图3所示。

他发现M和N偏离了OP方向。

这位同学猜想两小球碰撞前后在OP方向上依然动量守恒,请你帮他写出验证这个猜想的办法。

22.(16分)

如图所示,BCD是半径R=0.4m的竖直圆形光滑轨道,D是轨道的最高点,水平面AB与圆轨道在B点相切。

一质量为m=1kg可以看成质点的物体静止于水平面上的A点。

现用F=7N的水平恒力作用在物体上,使它在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到达B点时撤去外力F,之后物体沿BCD轨道运动,物体到达D点时的速度大小vD=4m/s。

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取重力加速度g=10m/s²

求:

(1)在D点轨道对物体的压力大小FN;

(2)物体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vB;

(3)A与B之间的距离x。

23.(18分)

2021年4月16日,全球首创超级电容储能式现代电车在中国宁波基地下线,如图1

所示。

这种电车没有传统无轨电车的“长辫子”和空中供电,没有尾气排放,乘客上下车的几十秒内可充满电并行驶几公里,刹车和下坡时可把部分动能转化成电能回收储存再使用。

(1)图2所示为超级电容器充电过程简化电路图,已知充电电源的电动势为E,电路中的电阻为R。

图3是某次充电时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图像,其中I0、T0均为已知量。

a.类比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对于直线运动,我们学习了用v-t图像求位移的方法。

请你借鉴此方法,根据图3所示的i-t图像,定性说明如何求电容器充电所获得的电荷量;

并求出该次充电结束时电容器所获得的电荷量Q;

b.请你说明在电容器充电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流为什么会逐渐减小;

并求

出电容器的电容C。

(2)研究发现,电容器储存的能量表达式为

,其中U为电容器两端所加电压,C为电容器的电容。

设在某一次紧急停车中,在汽车速度迅速减为0的过程中,超级电容器两极间电势差由U1迅速增大到U2。

已知电车及乘客总质量为m,超级电容器的电容为C0,动能转化为电容器储存的电能的效率为η。

求电车刹车前瞬间的速度v0。

24.(20分)

物理学是探索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科学,在不同情景中发生的物理过程往往遵循着相同的规律。

请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

(1)带电小球B静止在无限大的光滑绝缘水平面上,带同

种电荷的小球A从很远处以初速度v0向B球运动,

A的速度始终沿着两球的连线方向,如图1所示。

球始终未能接触。

AB间的相互作用视为静电作用。

a.从加速度和速度的角度,说明B球在整个过程中的运动情况;

b.已知A、B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求B球最终的速度大小vB。

(2)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MN、PQ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整个空间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两根相同的金属棒ab和cd垂直放置在导轨上,如图2所示。

开始时cd棒静止,ab棒以初速度v0沿导轨向右运动。

随后cd棒也运动起来,两棒始终未能相碰,忽略金属棒中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

a.已知两根金属棒的质量均为m,求cd棒最终获得的动能Ek;

b.图3是图2的俯视图。

请在图3中画出ab、cd棒在达到最终状态之前,棒内自由电子所受洛伦兹力的示意图;

并从微观的角度,通过计算分析说明,在很短的时间△t内,ab棒减少的动能是否等于cd棒增加的动能。

25.(12分)为消除燃煤烟气中含有的SO2、NOx,研究者提出了若干烟气“脱硫”、“脱硝”的方法。

(1)向燃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高温时将SO2转化为CaSO4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脱硝”。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选取还原剂将烟气中的NO进行无害化处理。

NH3还原NO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以NaClO溶液作为吸收剂进行一体化“脱硫”、“脱硝”。

控制溶液的pH=5.5,将烟气中的SO2、NO转化为SO42−、NO3−,均为放热反应。

①在图1中画出“放热反应”的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②NaClO溶液吸收烟气中SO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③一定时间内,温度对硫、硝脱除率的影响曲线如图2,SO2的脱除率高于NO,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写出1种即可)。

④烟气中SO2和NO的体积比为4∶1,50℃时的脱除率见图2,则此吸收液中烟气转化生成的NO3−和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26.(12分)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为原料,用真空氯化亚铝(AlCl)歧化法,无需进行分离提纯,直接制备金属Al。

其反应过程主要由两步组成,如下图:

(1)已知:

Al2O3(s)+3C(s)2Al(l)+3CO(g)ΔH=+1346kJ·

mol−1

3AlCl(g)AlCl3(g)+2Al(l)ΔH=−140kJ·

①第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第二步AlCl分解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随温度升高而______(填“增大”、“不

变”或“减小”)。

(2)第一步是可逆反应,选择在接近真空条件下进行,其原因是______。

(3)第二步反应制备的Al中含有少量C,可能的原因是______(不考虑未反应的C,写出1种即可)。

(4)右图为真空AlCl歧化法制备Al的实验装置示意图,控制

AlCl3的凝华装置、Al的生成装置和AlCl的制备装置的

温度分别为T1、T2、T3,其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

(5)制备Al的整个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

27.(17分)某小组研究溶液中Fe2+与NO2−、NO3−的反应。

实验Ⅰ

试剂

现象

滴管

试管

2mL

1mol·

L−1 

FeSO4

溶液

(pH=4)

L−1NaNO2溶液

(pH=8)

a.滴入1滴FeSO4溶液,溶液变黄色,继续滴加,溶液变为棕色。

2小时后,无明显变化

NaNO3溶液

(加NaOH溶液至

pH=8)

b.持续滴加FeSO4溶液,无明显变化。

资料:

[Fe(NO)]2+在溶液中呈棕色。

(1)研究现象a中的黄色溶液。

①用______溶液检出溶液中含有Fe3+。

②甲认为是O2氧化了溶液中的Fe2+。

乙认为O2不是主要原因,理由是______。

③进行实验Ⅱ,装置如下图。

左侧烧杯中的溶液只变为黄色,不变为棕色,右侧电极上产生无色气泡,经检验该气体为NO。

产生NO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

实验Ⅱ的目的是______。

(2)研究现象a中的棕色溶液。

①综合实验Ⅰ和实验Ⅱ,提出假设:

现象a中溶液变为棕色可能是NO与溶液中的Fe2+或Fe3+发生了反应。

进行实验Ⅲ,证实溶液呈棕色只是因为Fe2+与NO发生了反应。

实验Ⅲ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

②加热实验Ⅰ中的棕色溶液,有气体逸出,该气体在接近试管口处变为红棕色,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解释产生红褐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

(3)研究酸性条件下,溶液中Fe2+与NO2−、NO3−的反应。

操作

取1mol·

L−1的NaNO2溶液,加醋酸至pH=3,加入1mol·

L−1FeSO4溶液

溶液立即变为棕色

L−1的NaNO3溶液,加醋酸至pH=3,加入1mol·

无明显变化

分别取0.5mL1mol·

L−1的NaNO3溶液与1mol·

L−1的FeSO4溶液,混合,小心加入0.5mL浓硫酸

液体分为两层,稍后,在两层液体界面上出现棕色环

①ⅰ中溶液变为棕色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②ⅲ中出现棕色的原因是______。

实验结论:

本实验条件下,溶液中NO2−、NO3−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等有关。

28.(17分)M()

是牙科粘合剂,X是高分子金属离子螯合剂,以下是两种物质的合成路线:

已知:

R、R1、R2代表烃基或其他基团

(1)A为烯烃,B中所含官能团名称是______,A→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

(2)C→D的反应条件是______。

(3)E分子中有2个甲基和1个羧基,E→F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D+F→K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5)下列关于J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可与Na2CO3溶液反应

b.1molJ与饱和溴水反应消耗8molBr2

c.可发生氧化、消去和缩聚反应

(6)G分子中只有1种氢原子,G→J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7)N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8)Q+Y→X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9.(16分)

研究发现,叶片能够感受日照时间长短,使植株在特定季节开花。

为探究日照时间长短影响开花的机制,科研人员用拟南芥进行了系列实验。

(1)太阳光照不仅为植物的同化作用提供______,并且作为______调节植物开花等生理过程。

(2)拟南芥有早开花和晚开花两个品种,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嫁接实验,并给予适合早开花品种拟南芥开花的光照条件,统计接穗从嫁接至开花所用时间。

研究过程和结果如图1。

本实验的实验处理包括______。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叶片感受适宜光刺激后,可能产生某种物质—“开花素”运输至茎顶端,______开花,且作用效果与______有关。

(3)已知mRNA可以通过输导组织长距离运输。

研究发现,受适宜光照处理的叶片中

constans(CO)基因mRNA含量升高。

利用拟南芥进行如图2实验。

与非嫁接的CO突变体相比,接穗的开花时间平均提前24.7天,说明CO-mRNA

______开花,结合电泳结果(图3)说明CO-mRNA______(填“是”或“不是”)“开花素”。

(4)HSP是一种由热激处理启动的基因启动子。

研究者将HSP+FT融合基因导入到拟南芥。

仅热处理叶片后,检测叶片和茎顶端细胞转录产物mRNA,结果如图4。

转入HSP+FT的植株提前三周开花。

由此推测,FT影响开花的机制是________。

(5)综合上述研究推测:

“叶片中CO基因通过促进FT基因转录影响开花”。

为验证上述假设,请从野生拟南芥、CO突变体、FT突变体中选择两种植株,证明该推测。

请简述你的实验设计思路及预期结果。

30.(18分)

帕金森综合征(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早发性PD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一般发病年龄≤45岁。

(1)图1为某早发性PD家系图。

据图可以初步判断此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

(2)已知Parkin基因编码Parkin蛋白,该基因有12个外显子(基因中可以表达的部分),

结构如图2所示。

对上述家庭六位成员的DNA测序分析发现,患者Parkin基因的外显子7存在序列异常,基因相关区域用MwoI酶处理后,电泳结果如图3(bp表示碱基对)。

①II2和II4电泳显示三个条带的片段长度分别为272bp、181bp、97bp,结果说明,与正常人相比,患者的Parkin基因的外显子7序列异常的具体改变为________,从而导致________,出现图3所示结果。

②据电泳图分析可知患者的Parkin基因组成为________(填“纯合”或“杂合”)状态,其致病基因来自________,该电泳结果不能将II2和II4患病的遗传基础解释清楚。

(3)研究者推测该家系的Parkin基因可能还存在其它

外显子的改变,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在相同的PCR条件下,设计4对荧光引物,同时扩增外显子4、7、8、11,检测PCR产物相对量,结果如图4。

①结果显示,患者细胞中外显子4的含量为本人其它外显子的一半,说明患者Parkin基因的外显子4有1/2是突变的,此变异来自于亲代中的________。

②外显子7的序列改变在此项检测中并没有显现,试分析原因:

________。

③请综合图1、3、4结果,解释II2患病的原因:

(4)研究发现一些早发性PD患者的Parkin基因外显子11的某位点G被T替换,为研究该突变与

早发性PD的发生是否有关,请写出调查研究思路:

________。

若调查结果为________,则表明该突变与早发性PD的发生有关。

31.(16分)

生物通过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周期性生理节奏称为生物钟。

Rubisco是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一种关键酶,Rubisco活化酶(RCA)可以调节Rubisco活性。

科研人员研究了水稻叶片中RCA基因在不同光—暗体系中的表达情况。

(1)Rubisco催化CO2与C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