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1380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Word下载.docx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Word下载.docx

A.②⑤B.①②C.③⑤D.④⑥

5.反应N2(g)+3H2(g)⇌2NH3(g)△H<0,在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则NH3的百分含量最低的一段时间是(  )

A.t0~t1B.t2~t3C.t3~t4D.t5~t6

6.在密闭容器中,反应X2(g)+Y2(g)⇌2XY(g)△H<0,达到甲平衡.在仅改变某一条件后,达到乙平衡,对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Ⅰ是增大压强的变化情况

B.图Ⅱ是一定是加入催化剂的变化情况

C.图Ⅲ是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的变化情况

D.图Ⅲ一定是升高温度的变化情况

7.某温度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2X(g)+Y(g)⇌2W(g)的反应,当充入1molX和1molY,经20s达到平衡时生成了0.4molW.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升高温度,W的体积分数减小,则该反应△H<0

B.以Y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1mol/(L•s)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1molX,则X和Y的转化率均提高

D.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8.某温度下,将2molA和3molB充入一密闭的容器中发生反应:

aA(g)+B(g)⇌C(g)+D(g),5min后达平衡.已知该反应在此温度下平衡常数K=1,若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B的转化率为(  )

A.40%B.60%C.24%D.4%

9.在一定温度下将1molCO和1mol水蒸气放入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CO(g)+H2O(g)⇌CO2(g)+H2(g)达平衡后,得到0.6molCO2;

再通入0.3mol水蒸气,达到新平衡状态后,CO2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

A.0.9molB.0.8molC.0.7molD.0.6mol

10.可逆反应mA(g)⇌nB(g)+pC(s)△H=Q,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分别符合图中的两个图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m>n,Q>0B.m>n+p,Q>0C.m>n,Q<0D.m<n+p,Q<0

11.图中的曲线是表示其他条件一定时,2NO+O2⇌2NO2△H<0反应中NO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标有a、b、c、d四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点是(  )

A.a点B.b点C.c点D.d点

1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某特定反应的平衡常数仅是温度的函数

B.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常数的大小

C.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必定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D.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必发生变化

13.已知:

CH4(g)+2O2(g)═CO2(g)+2H2O(l)△H1=﹣Q1kJ•mol﹣1

2H2(g)+O2(g)═2H2O(l)△H3=﹣Q2kJ•mol﹣1

取体积比2:

3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下),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

A.0.4Q1+0.15Q2B.0.2Q1+0.05Q2C.0.2Q1+0.15Q2D.0.2Q1+0.3Q2

14.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的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出的能量.已知白磷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mol﹣1)P﹣P:

198P﹣O:

360O=O:

498则反应P4(白磷)+3O2→P4O6的反应热△H为(  )

A.+1638KJ•mol﹣1B.﹣1638KJ•mol﹣1

C.+126KJ•mol﹣1D.﹣126KJ•mol﹣1

15.在N2+3H2⇌2NH3的反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NH3的浓度增加0.6mol/L,在此时间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5mol/L•s,则所经历的时间是(  )

A.0.44sB.1sC.1.33sD.2s

16.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A的转化率增大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D.a>b

17.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HCI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

(﹣57.3)kJ▪mol﹣1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1,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

283.0kJ▪mol﹣1

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18.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

A.参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B.加入催化剂

C.温度和压强D.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19.在2A+B═3C+4D反应中,下面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mol•L﹣1•s﹣1B.v(B)=0.005mol•L﹣1•s﹣1

C.v(C)=0.9mol•L﹣1•s﹣1D.v(D)=1.0mol•L﹣1•s﹣

20.反应2SO2+O2⇌2SO3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1,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mol•L﹣1•s﹣1,则这段时间为(  )

A.0.1sB.2.5sC.5sD.10s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0分)

21.对于反应3X(g)+Y(g)═Z(g),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则生成Z的速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升高温度:

  ;

(2)增大压强:

(3)增大容器容积:

(4)加入X:

(5)加入Y:

(6)压缩体积:

  .

22.请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

(1)1molN2(g)与适量H2(g)起反应,生成2molNH3(g),放出92.2kJ热量  

(2)1molN2(g)与适量O2(g)起反应生成2molNO2(g),吸收68kJ热量  

(3)若三次平行操作测得数据中起始时盐酸与烧碱溶液平均温度相同,而终止温度与起始温度差t2﹣t1分别为①2.2℃②2.4℃③3,.4℃,则最终代入计算式的温差均值为  .

23.将等物质的量的A和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3A(g)+B(g)⇌xC(g)+2D(g),经5分钟后,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A和B浓度比c(A):

c(B)=3:

5,C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mol/(L•min).

(1)A在5min末的浓度是多少?

(2)B的平均反应速率是多少?

(3)D的平均反应速率是多少?

(4)x值是多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A、反应是否自发,决定于焓变和熵变;

B、△H﹣T△S<0的反应,常温下未必能够发生;

C、△H﹣T△S<0的反应就能自发进行;

D、△H﹣T△S<0的反应,常温下未必能够发生.

【解答】解:

A、反应是否自发,决定于焓变和熵变,不仅仅有焓变决定,故A错误;

B、氢气与氧气生成水的反应,△H﹣T△S<0,常温下几乎不反应,故B正确;

C、△H﹣T△S<0的反应就能自发进行,故C错误;

D、氢气与氧气生成水的反应,△H﹣T△S<0,常温下几乎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

B.

【考点】活化能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分析】增大压强、浓度,单位体积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

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

增加反应物浓度,增大体系压强只增大单位体积活化分子的数目,百分数不变;

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不一定能发生反应,所以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故D错误;

故选D.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可增大反应物浓度、加入催化剂、升高温度或形成原电池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A.加入少量的硫酸钠,氢离子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A错误;

B.加入硝酸钠固体,由于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生成NO气体而不生成氢气,故B错误;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置换出铜,形成原电池反应,反应速率增大,故C正确;

D.改用浓硫酸,发生金属的钝化反应,且不生成氢气,故D错误.

C.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①生成物质量增大小于混合物总质量增大,生成物的质量分数可能降低;

②平衡向正反应移动,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

③增大某一反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其它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自身转化率降低;

④如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比改变条件前大;

⑤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

⑥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平衡不移动.

①总质量不变,向正反应移动,生成物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若生成物质量增大小于混合物总质量增大,生成物的质量分数可能降低,故①错误;

②平衡向正反应移动,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故②正确;

③降低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但增大某一反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其它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自身转化率降低,故③错误;

④如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比改变条件前大,故④错误;

⑤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故⑤正确;

⑥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平衡不移动,故⑥错误;

综上所述②⑤正确,

故选A.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应用.

【分析】可逆反应N2(g)+3H2(g)⇌2NH3(g)△H<0,该反应为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改变反应条件平衡移动,根据各时刻的速率变化判断平衡移动移动方向,据此判断NH3的含量变化,据此解答.

可逆反应N2(g)+3H2(g)⇌2NH3(g)△H<0,该反应为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

t0~t1,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不移动;

t1~t2,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氨气的含量降低,氨气含量较t0~t1低;

t2~t3,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处于平衡状态,氨气的含量不变,氨气含量较t1~t2低;

t3~t4,正、逆反应速率都同等程度的增大平衡不移动,氨气的含量不变,氨气含量与t2~t3相同;

t4~t5,正、逆反应速率都降低,但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导致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氨气的含量降低,

t5~t6,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不移动,氨气的含量不变,氨气含量较t4~t5低;

所以平衡混合物中氨的百分含量最低的时间段是t5~t6,

故答案为:

D.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应用;

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

【分析】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放热反应,增大压强和使用催化剂只增大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升高温度增大反应速率,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据此分析解答.

A.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放热反应,增大压强能增大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故A错误;

B.加入催化剂和增大压强都增大反应速率且不影响平衡移动,故B错误;

C.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所以生成物的含量不变,故C错误;

D.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缩短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的含量减小,故D正确;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分析】A、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方向进行;

B、根据公式v=

计算化学反应速率;

C、增加X的量,则X的转化率会减小;

D、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

A、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方向进行,W的体积分数减小,反应逆向进行,所以逆反应方向是吸热的,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

B、W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

=

=0.01mol/(L•s),所以用Y表示的反应速率0.005mol/(L•s),故B错误;

C、增加X的量,则X的转化率会减小,Y的转化率增大,故C错误;

D、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平衡向气体系数和减小的方向进行,即向着正反应方向移动,故D错误.

A.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若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说明压强不影响平衡移动,则a+1=1+1,故a=1,设转化的B为xmol,则:

A(g)+B(g)⇌C(g)+D(g)

起始量(mol):

2300

变化量(mol):

xxxx

平衡量(mol):

2﹣x3﹣xxx

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代入平衡常数K=

列方程计算解答.

若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说明压强不影响平衡移动,则a+1=1+1,故a=1,设转化的B为xmol,则:

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可以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平衡常数,则K=

=1,解得x=1.2,故B的转化率为

×

100%=40%,

【分析】反应CO+H2O(g)⇌CO2+H2达平衡后,加入水蒸气,化学平衡会向着正反应方向进行,但是反应物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据此判断.

根据题意,利用三段式分析

CO+H2O(g)⇌CO2+H2,

初始物质的量:

1100

变化物质的量:

0.60.60.60.6

平衡物质的量:

0.40.40.60.6

此时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0.6mol,再通入0.3mol水蒸气,化学平衡会向着正反应方向进行,假设一氧化碳全部转化完毕,则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各0.3mol,此时CO2的物质的量0.9mol,但是一氧化碳不会全部转化,所以达到新的平衡后,CO2的物质的量介于0.6mol﹣0.9mol之间,故选BC.

【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分析】由图象可知,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则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则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以此来解答.

由图象可知,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则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所以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Q<0;

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则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为气体气体缩小的反应,所以m>n,

故选C.

【考点】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

【分析】在曲线上,当温度一定时,NO的转化率也一定,故曲线上任意一点都表示达到平衡状态,而曲线外的任意一点都表示未达平衡状态.在曲线下方的任意一点,要想达到同温度下的平衡状态,即向上引垂直线到曲线上的一点,这样NO的转化率要增大,平衡向右移动,在曲线上方的任意一点,要想达到同温度下的平衡状态,即向下引垂直线到曲线上的一点,这样NO的转化率要减小,平衡向左移动,据此解答

A、a点在曲线上,处于平衡状态,v(正)=v(逆),故A错误;

B、b点在曲线上,处于平衡状态,v(正)=v(逆),故B错误;

C、c点在曲线下方,未达到平衡状态,要想达到同温度下的平衡状态,即由c点向上引垂直线到曲线上的一点,这样NO的转化率要增大,平衡向右移动,故v(正)>v(逆),故C正确;

D、d点在曲线上方,未达到平衡状态,要想达到同温度下的平衡状态,即由d点向下引垂直线到曲线上的一点,这样NO的转化率要减小,平衡向左移动,故v(正)<v(逆),故D错误;

【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分析】A、特定反应的平衡常数只随温度变化;

B、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

C、平衡常数改变,反应温度一定改变;

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D、改变浓度、压强平衡也会发生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

A、特定反应的平衡常数只随温度变化;

故A正确;

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常数的大小,故B正确;

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故C正确;

,故D错误;

【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根据n=

计算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根据体积比较计算甲烷、氢气的物质的量,再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燃烧放出的热量.

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氢气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0.5mol,甲烷和氢气的体积之比为2:

3,所以甲烷的物质的量为:

0.5mol×

=0.2mo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0.2mol=0.3mol,

由CH4(g)+2O2(g)═CO2(g)+2H2O(l)△H1=﹣Q1kJ•mol﹣1可知,

0.2mol甲烷燃烧放出的热量为0.2mol×

Q1k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