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2559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Word下载.docx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Word下载.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Word下载.docx

专题学习网站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学习观念,已被国内外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普遍认同并广泛加以实验研究,这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几年来的实践显示,以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和自主性为主要特征的研究性学习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难以取得其预期效果。

随着以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新型的研究性学习──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将有效地解决传统研究性学习难以解决的问题,有效推动研究性学习的实验与推广。

本文以“华文写作在线”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与应用为示例,阐述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本质,以供参考。

一、“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界定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研究性学习”有两种含义。

一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形态。

2000年1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明确规定,将“研究性学习”列入课程计划,作为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

2001年4月《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明确指出: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法国把研究性学习称为“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活动课程”,香港地区称之为“专题研习”。

[1]二是“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针对“接受性学习”和“训练性学习”而提出来的,是指教师或他人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它渗透到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

在美国的大、中、小学,研究性学习已成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教与学的策略和手段,其中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最为普遍,且较多采用一种称为“Webquest”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无论是一种课程形态,还是一种学习方式,它目前利用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很多,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与应用就是其中一种。

专题学习网站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围绕一个特定的专题,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组织相关资源,开发具有一定结构化专题知识的学习网站;

进而以这专题学习网站为基础,进行扩展研究性学习,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专题网站,实现师生对专题网站的共建和共享。

它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的网络学习模式,它充分发挥了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超媒体、大容量等优势,使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协作学习,主动地进行知识重构和创新,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专题学习网站在研究性学习中,既是出发点,又是目标。

专题学习网站开发的好坏可作为对研究性学习结果的一个评价依据。

同时研究性学习在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中完全可以看作资源的组织方式,因此,专题学习网站和研究性学习是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

  三、“华文写作在线”专题网站的开发与应用写作课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自2001年9月以来,我们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与写作课的整合,开发了“华文写作在线”专题学习网站,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写作教学模式,构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写作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实现写作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提高了写作教学的质量。

一种“审美型阅读、研究式学习、创造性写作”的学习理念在“华文写作在线”专题学习网站中,我们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提供大量的文字阅读素材,制作了大量的Flash动画阅读素材并收录大量的影视阅读素材,把抽象的文字表述变成图片、动画、视听信息,化无声的字词组合为音像的流动,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型阅读环境,以提供多种信息呈现方式,实现资源共享,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所以,传统教学方式中只能作用于视觉的作品文本在“华文写作在线”网站里可以借助声、乐、画、文的多媒体方式对读者进行全方位的审美刺激,写作教学中传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从获取知识向审美体验的转变。

在“华文写作在线”专题学习网站里,我们构建了一个新型的动态开放的、交互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针对教学任务或感兴趣的专题,或采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或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等等。

无论是审美型阅读活动,还是创造性写作活动,研究式学习都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这样,写作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告知式的教、接受式的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在“海量”的教学资源中开展主动的、有目标的带有研究性质的学习。

在“华文写作在线”专题学习网站中,我们为网站里所有的文章都设置了评论区,供师生交流阅读感受,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满足个体自由表达。

同时,我们设置了“网上讨论区”,通过互动的交流与讨论,学生的思想产生碰撞,既可以使学生发现他人理解、思维的独特之处,寻找自身的不足,又有利于学生的再思考和推敲,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活跃,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实现创造性的目的。

因此,通过“华文写作在线”专题学习网站进行写作学习,学生能够便捷地发表自己的写作作品,激起了写作的兴趣,并获得写作的动力。

在网站里师生共同编撰自己的作品文集,共同编写研究型写作课程的校本教材,充分发挥出积极性和创造性。

“华文写作在线”专题学习网站的特色“华文写作在线”专题学习网站设有“基础写作”“实用写作”“文学写作”“网络写作”“新闻写作”“教改前沿”“研究性学习”等栏目,“基础写作”“文学写作”“新闻写作”等相关网络课程的课件也陆续挂上网站。

在网站正式运行后,我们开展了基于网络的写作教改试验,逐步形成了不同于一般教育网站的特色。

第一,构建写作系列课程的知识体系,展示强大的专题学习功能。

“华文写作在线”专题学习网站是面向广大的各级各类写作教师和学生的开放型写作教育网站,它从理论概述到教学实践,力争系统地构建写作系列课程的知识体系。

在理论概述的层面,网站的各栏目如“微型小说”“基础写作”“文学写作”“实用写作”等均提供专题理论知识,如在“微型小说”栏目里,网站提供了“方法指南”“作家群像”“理论前沿”等次级栏目,系统地介绍微型小说的作家论、作品论以及创造论等理论知识。

在教学实践方面,写作系列课程的每门课程均列举了大量生动简明的教学案例并附有互动练习、网上考试。

网站中所有的板块均围绕写作系列课程的教与学这一专题设计、开发,展示强大的专题学习功能。

第二,注重教育理念的更新,构建新型学习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多元智力理论等各种教育思想日趋交融的背景,“华文写作在线”专题学习网站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融合,注重运用尊重学生个性和潜能发挥的协作学习、模拟情境学习、研究性学习、互动式学习等先进教育方法,积极探索把先进的教育思想、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写作教学中。

网站上的写作素材、写作课件尽量避免单纯的演示和说教,所呈现的不仅仅是具体的写作知识,更是一个便于师生探索的学习环境。

这种环境充分体现了以师生互动、交流协作和自主学习等为主要方式的学习理念。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从专题学习网站中获取大量的相关信息,通过与同伴、教师乃至专家的讨论,构建有利于个人终身发展的学习体系。

第三,共建师生互动的交流平台、学习平台和科研平台,获得自动生长的机制。

我们努力建设这样的网站机制──教师及相关研究人员不断将自己教学、科研、学习的信息与成果更新网站,补充、生产新的写作信息,整合、累积新的写作知识;

学生不断地将自己的学习体会、经验与学习成果上传到网站,更新网页;

师生共建和共享的写作成品、创造性写作成果像滚雪球那样不断累积,为网站树立越来越丰富的学术形象和教育形象。

网站应获得这样的网络生命──自动地成长,成为师生互动的交流平台、学习平台和科研平台。

第四,引领中学语文新课改,构筑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园地。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

在中学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和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开放的课题研究,因此我们在网站的建设过程中,把“引领中学新课改,构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园地”作为网站建设的宗旨之一,开设“教改园地”“课改前沿”“研究性学习”等栏目,指导实验学校的师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在网站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丰富资源,有关中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案例,提供给实验学校的师生学习与参考。

另一方面,我们充分利用网络的实时交互功能为实验学校的师生提供互动、方便的交流平台,实验学校的师生可以通过网站的管理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选择研究课题、搜集课题资料、协作研究、交流研究心得、展示研究成果,从而有效地强化了中学的研究性学习效果。

同时也实现了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无缝连接”,解决了长期以来教师教育脱离中小学实际、滞后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问题。

“华文写作在线”专题学习网站的实践效果自2003年10月开通以来,已有湛江师范学院、湛江教育学院等高校和湛江市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硇洲中学等10多所中学利用“华文写作在线”网站进行写作系列课程和语文选修课的教改试验。

学生的写作研究性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到目前为止,网站日均点击率达到800人次以上,每天均有50篇左右的来稿,网站共收录了5000多篇学生的作品,其中50余篇被《写作》《应用写作》《中国散文诗》以及台湾地区的书刊发表和转载。

随机统计结果显示,访问者的地域分布较广,几乎覆盖全国大陆各地,还有5位是国外的访问者。

学生自发组织的网上“微型小说沙龙研讨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到目前为止,举办了微型小说家滕刚、谢志强、蔡楠等作家的作品研讨会。

由学生编写的“读·

品·

悟”感动系列文集已由中国九州出版社出版。

“华文写作在线”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与应用,让我们深深地感觉到网站的建设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参与,他们是网站中最高效、最智能化的资源。

网络并不仅仅是平台和工具,它的价值更在于跨越时空地将每台计算机终端后面的人联系在一起。

当然,网络并非全能,也并非全无弊端,“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不管从理论还是实践,都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霍益萍.研究性学习:

实验与探索[M].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2]张人红.“研究性学习”在美国[J].教育发展研究.2001,:

47—48.[3]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4]肖朝虎.安全:

令人不安[N].中国计算机报,1998.[5]谭荣波.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