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76047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一、引言1

二、问题的提出1

(一)研究背景1

(二)文献综述2

(三)研究意义3

三、研究设计4

(一)研究目标4

(二)研究内容5

(三)研究对象5

(四)研究方法6

四、研究过程6

(一)研究阶段6

(二)现状分析7

(三)成员培训7

(四)社区搭建8

(五)模式建构8

(六)实践检验8

(七)理论总结8

五、研究结果8

(一)理解成果8

(二)理论成果10

(三)实践成果14

六、反思与建议14

参考文献16

摘要:

本课题调查了高中学校老师和学生在网络课堂教学方面的素养,探索了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实行了检验与修正。

关键词:

网络 学习社区 教学模式 有效

 

一引言

网络的出现,不但改变着社会的生产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也改变着教育的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条件的提升,基于网络的学习正在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

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学小学,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了课堂,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经非常普遍。

如何利用网络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模式哪些是有效的,这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要方向。

本课题主要探讨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希望通过课题研究能够探索符合学科特点的,符合学科教学内容的,符合高中教学特点的有效的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1.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当代的社会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技术迅速的参与并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教学,影响着课堂的各个方面,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网络教学的特点是:

资源共享、交互性强、多任务。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是:

在网络教学模式下,老师授课不再是个人行为,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友好的人机界面,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在老师指点下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育,提供了“实现人的发展的个性化”的可能性;能充分体现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促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网络教学有助于师生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提升师生教育技术素质和水平,适合本世纪网络信息时代的要求;实施网络教学还将推动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建设。

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必将引起教学过程的根本改变,也必将导致教育教学思想、观点、理论的深刻变革。

2.在已经创建了网络教室和校园网的中学小学校,如何将网络技术有效地使用于教学中,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大家共同面临的紧要课题。

我们应大胆地迎接网络时代,优化网络资源,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应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实现富有活力的教学方式。

3.我们学校是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在网络技术的建设方面已经具备了优越的条件,老师也具有较好的信息技术素养。

如何利用网络技术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水平,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我们突破传统教学瓶颈的一个重要策略,也是我们学校进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方式。

4.社会发展也呼唤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新课程课堂教学。

详细表现在:

(1)当今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对未来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然要求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小学教育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以培养知识型的人才向培养创新型、水平型的人才转变,而学校教育的趋势理应由老师主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及方向转变成为由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及方向,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学会创新性地学习和生活。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水平是创新教育的最终目标,更是终身学习理论的详细实践。

(2)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代表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

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正在改变着学校的教学面貌。

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能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特别是互连网技术在教学中的积极使用更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了全国乃至世界,学生能够更加自由地选择对自己有用的学习内容,这必将对基础教育产生积极而长远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我们国家对网络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研究。

1.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根据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利用方式的不同,将“整合”模式分为三类。

第一类,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LearnaboutIT),当前在中学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其他学科课程知识,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结合信息检索课程内容,把检索语文、数学资料作为学生练习。

第二类,信息技术作为老师教学辅助工具(LearnfromIT),在这样方式中,最常用的模式是“情境——探究”模式。

第三类,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LearnwithIT),即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作为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通讯工具、作为知识构建和创作实践工具和作为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工具。

根据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应用环境和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远程协商”模式和“专题探索——网站开发”模式。

2.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从教学模式的层次高低分为:

“探究性教学模式”适用于各个学科每一个知识点的常规教学;“专题研究性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情况问题水平;“创新思维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仿真实验教学模式”适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实验教学。

3.北京师范大学刘儒德博士在“四阶段”分类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五阶段”分类:

a.计算机素养的培养;b.计算机辅助教育;c.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d.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改革;e.基于信息技术的全方位教改。

4.北京师范大学的马宁、余胜泉根据每个阶段中学生参与学习水准的不同、信息技术发挥的功能的不同对整合模式实行了三阶段十层次细致的划分。

这三个阶段分别是:

第一阶段,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这个阶段以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交流工具和个别辅导工具;第二阶段,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在本阶段中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协作工具、研发工具以及提供资源环境;第三阶段,全方位的课程整合,主要实行课程内容改革、教学目标改革、教学组织架构改革,从而使信息技术无缝融合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达到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更高目标。

5.此外,常见的教学模式还有任务驱动——协作型,网络媒体——讲授型,自主学习——监控型,交互讨论——研究型等模式。

6.美国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为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和基于资源的学习等。

美国教育技术专家FerdiSerim提出了“整合”的三类方法:

传统方式(TraditionalApproaches),强调基础性知识;进步方式(ProgressiveApproaches),强调意义建构过程;转型方式(TransformativeApproaches),强调学习过程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以上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基本模式,或者说是普通的模式,至于不同学科,同一学科内部不同的内容,在教学模式上也应该有所变化,学科教学只有探索出符合学科特点,符合内容特点的网络教学模式,才能谈得上真正的有效。

(三)研究意义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老师、学生是其基本的构成要素,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展开,使老师的作用、学生的水平要求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重新界定老师的作用。

传统的教育中,老师的基本作用是向学生传递一定学科的专业知识。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能够自主地通过各种途径,以各种方式实行学习。

在这样情况下,老师的作用为:

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对于给定的学科内容,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不但通过老师,还能够通过因特网、光盘学习,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调查访问等多种途径学习。

老师不再仅仅讲授,而应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实行指点、计划,对各种学习活动实行组织、协调。

学习网络的促动者为了对学习活动实行有效的指点和计划、组织和协调,老师必须把握对应于各种学习课题的学习途径、学习资源。

为此,老师应广泛地收集各种分散的学习资源、学习信息,注意增强不同学校、不同教育部门的联系与交流,并逐渐形成一种支援学生学习的网络系统。

学生信息水平的培养者学生在利用多种途径实行自主学习中,信息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老师应注重学生信息水平的培养。

2、对学生的价值。

信息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创造水平和善于实践的人才。

这对我们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何为素质教育?

就是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能够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如何使用知识、如何创新知识。

以知识的传递、知识的理解为中心的接受学习中,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学生的要求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要求学生不但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这样情况下,要求学生更注重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讨论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水平。

3、增强对网络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研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要。

当前很多单位和个人在这方面实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多建设性的成果,但仍然存有很多不足,如流于形式、生搬硬套、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注重技术的使用而超越学生的目标需求等。

所以在前人的基础上,再次实行更为全方位深入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现实作用:

(1)在新形势下面向中学小学生,研究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和地位,革新课堂教学;

(2)探索网络背景下的中学小学课堂教学的革新内容、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等等。

努力构建一套切实可行并有一定指点意义的中学小学网络教学模式。

(3)进一步分析网络教学过程中各组成成份(老师、学生、课件以及设备等)的地位、作用,如何完善改进等等。

总来说之,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中,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信息水平,学生将借助网络实现知识的探索,实现发现学习,实现问题解决学习,实现创新水平的培养。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创造、表现的水平,即信息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根据中学教育的特点,结合我们学校详细实际情况,我们着眼于实用性,确定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如下:

1、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有效的学科课堂教学新模式。

2、提升学生学习水平。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使学生能较熟练地使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和科学精神,进而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全方位和谐发展。

3、提升老师素质。

通过课题研究,提升老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转变老师的教学观点、行为,提升老师的教科研水平,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老师。

4、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课题研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水平,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二)研究内容

教学模式是展开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创建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详细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点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本研究以实践性为主导,突出在教学实践中实行研究,同时考虑研究的效果力求在教学中有用、有效。

1、研究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评价标准。

2、探索适合我们学校的学科网络课堂的有效模式。

3、研究学生如何有效使用网络平台,拓宽视野,表达看法,增强交流,提升素质。

4、研究学生有效利用网络实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方法。

5、研究老师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更有效地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提升课堂效益,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6、学校层面研究如何根据教学内容、教学阶段适当地使用网络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研究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潜能,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并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合作等提供技术支持。

发掘、总结并评介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秀教学案例和经验,协助老师在理解、迁移的基础上提升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学设计水平,积累相关教学经验。

发掘、总结并评介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秀教学案例和经验。

(三)研究对象

本课题以网络环境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是中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是高中阶段教学的基本要求。

我们国家高中教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所有学生面临着高考升学的问题,在当前我们国家的现状下,高中教学必须考虑教学效率,课堂教学必须以有效性作为前提。

2.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也是网络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能够有多种,但不是每一种都是有效的,探索基于网络教学的模式,其基本的原则也是效率。

试想,如果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比常规的教学模式在效率上要低,那么,就不如采用常规的教学模式。

先进的教学工具与手段,其作用是提升效率,而不是摆设。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过程中,我们发现,争议比较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学成本往往比较高,教学效率也不一定比常规教学高。

3.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是中学大面积推广网络课堂、推动基于网络的课程改革的好方式。

教学模式是展开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创建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

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适合模仿与推广。

一种或者多种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对高中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相结合的手段,通过搜集国内外信息技术开发使用的最新成果与发展动态,学习其先进的手段、理论及设计原理、方法等,在一定的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研究过程中存有的实际情况问题。

1.实验研究。

本课题需要网络教室或者多媒体教室作为教学基本条件,本学校虽然有多个多媒体教室,每个班级也有一台电脑和投影并能够上网,但仍然不能固定拿一个班学生每节课在网络多媒体教室上课,因为电教老师要开信息技术课,并且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在网络多媒体教室上。

所以,我们的实验研究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对一节课实行对比实验的微观研究,二是某个学科某个班级经常去网络多媒体教室上课与同一个老师教授的另一个班级实行对比。

我们在每个学科选择了一个老师实行试验研究。

2.行动研究。

中学教学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让老师在行动中实行研究,把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本研究是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所以,主要通过课题组成员根据网络信息技术的理论与学科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的模式,在自己的平时课堂教学中实行实施;另一方面,在学校层面请课题组成员开始网络公开课,然后实行评课,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否有效。

3.文献研究。

对网络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国内外研究成果,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国内外研究成果,特别是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义、特点、构建、评价等相关理论实行文献研究。

4.调查研究。

对学生和老师实行调查。

调查学生在网络课堂中的表现,包括注意力、表现力、协作性、交流性以及学习结果等;调查老师网络教学前的行为、所有时间,课堂教学中的时间、效果等。

四、研究过程

(一)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2007年1月――到2007年3月,收集课题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写作课题研究综述,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

邀请相关专家,对课题的意义和实践价值实行论证。

第二阶段 课题设计阶段

2007年3月――到2008年5月,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确立研究策略、方法和研究步骤,计划好研究的分课题和研究方向。

第三阶段 组织实施阶段

2008年6月――到2010年10月,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收集研究案例,阶段成果。

在教学中对选择、发现的有效教学方式实行实践检验,调查、测量其有效性和对主体发展的价值。

完善相关的教学模式,对该研究实行理论探讨,撰写“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第四阶段 结题阶段

2010年10月――到2010年12月,对相关的研究资料实行整理、分析,总结各研究成果,形成“基于网络学习社区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报告。

邀请专家和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对成果实行鉴定。

(二)现状分析

1.学校信息技术硬件分析。

对我们学校信息技术相关的硬件实行分析,学校科组、级组都有办公电脑,也有12个多媒体老师,每个班级有一台电脑,且能够上校园网。

但是,还做不到多个班级同时开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因为信息技术学科要开始本学科的课,这样电脑室相对少了。

2.学校老师信息技术水平分析。

我们学校老师信息技术有了一定的基础,能收集网络上的资源,在教学中使用;也能使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资源。

但是,在网络论坛的使用方面,在网站的制作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

3.学校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分析。

我们学校学生家里大都有电脑,但在学校还做不到人手一台。

都能用QQ聊天,能从网络上下载电影、歌曲。

但对论坛使用不多。

4.学校教学目标与当前发展方式分析。

我们学校是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教学水平比较高,教学研究要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追求教学技术的更新。

(三)成员培训

1.信息技术理论培训。

我们购买了5本信息技术相关的教科书供课题组成员学习使用。

2.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相关理论培训。

杨斗对课题组成员作了研究综述的报告,对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实行了阐述。

3.网络课件制作培训。

沈在连老师对课题组成员实行了网络课件制作的培训。

4.网络教学设计编写培训。

江永雄对课题组成员设计网络教学的教案实行了规范化培训,制作了模板,要求按照模板来写教学设计。

5.网络与学科教学整合技术培训,聘请了相关专家对课题组成员实行网络与学科整合的培训。

6.老师网站、论坛教学技术培训。

沈在连老师结合科组网站建设比赛,对课题组成员实行了网站建设和论坛交流的培训。

(四)社区搭建

1.科组网站建设。

学校展开了科组网站建设比赛,各科组建设了本科组的教学网站,收集、创造了很多教学资源。

2.学校学习社区论坛建设。

刘佩德老师为学校建设了学习社区论坛,多个课题组成员利用该论坛开设了公开课。

4.老师个人博客建设。

老师积极建设教学博客,利用博客实行学科教学。

(五)模式建构

1.确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标准。

杨斗对课题组成员作了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标准的报告,明确了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的标准。

2.研究影响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因素。

课题组成员通过开设公开课讨论影响网络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3.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学科内容构建教学模式。

各学科课题组成员根据自己学科特点,构建适合本学科的教学模式,在课题组会议上实行讨论。

(六)实践检验

1.分学科开设公开课。

每个学科开设一节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公开课,展示自己的成果

2.课题组成员研究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探讨该模式的表达方式。

3.总结完善教学模式。

4.课题组成员个人展开对比研究,检验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老师根据自己两个班级,实行对比研究;对同一个班级实行前后的对比研究。

(七)理论总结

1.课题组成员对课例实行案例分析,分析案例的教学模式,分析案例的有效性。

2.总结本学科的教学模式,写作论文。

五、研究结果

本课题通过三年研究,取得了一些比较可靠的结果:

(一)理解成果

1.理解到高中学生和老师在网络学习与教学方面的素养有待提升。

高中生对于QQ聊天比较熟悉,但对于论坛的使用,对于网络讨论,对于教学资料的有效收集都比较陌生,操作也不够熟练,学习效率不高。

高中老师对网络浏览、QQ聊天、博客比较熟悉,但对网络教学比较陌生,对于制作网络课件不太熟悉。

对于网络教学的特点、作用,相对于常规教学的正面作用的理解比较欠缺。

2.理解到文理科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络课堂教学还不平衡。

文科网络教学资源相对丰富,理科网络教学资源相对贫乏;文科内容展开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比较好操作,而理科内容相对难度较大。

3.体会到高中阶段普遍实行网络课堂教学还不现实。

高中阶段经常性的展开基于网络的学科教学当前还不太现实,在升学压力下,老师和学生还不能主动展开基于网络的教学与学习,对他们来说,网络当前主要用来娱乐和交流。

4.探索、构建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是中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重要方式,是在高中阶段推行基于网络的学科教学的最佳途径。

随着社会发展,每人一个上网本的时代亲身到来,师生的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在短期内就能够培训提升。

在师生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与学校教学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有了一个有效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老师不需要更多地考虑教学设计的因素,只需要考虑素材的选择,内容的整合,课件的制作等因素,老师的积极性就高了。

教学模式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创建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从推广的角度来说,更便于推广。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如果我们提供给老师一个比较有效的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模式,老师还是愿意开设网络课的。

从我们掌握的资料来看,当前老师开设的网络课,有相当一部分是采用基于问题的网络教学模式,课件制作的模版大都采用翻译过来的Webquest模版。

5.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有效性是瓶颈,网络课堂教学中的大量课例与有效性不相符,甚至不如常规教学。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总结课堂教学模式并不难,难的是课堂教学模式是否有效。

课题组成员能根据一定的理论,结合自己的理解开设网络课,并且总结出教学模式来。

但是,从我们听课的感受,从大家评课的结果,从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与反应来看,我们发现,问题还是出在有效性上。

我们也对别人的基于网络课堂教学的课例实行研究,甚至实行课堂教学的复制,发现很多课的有效性值得怀疑,即使这些课例已经发表或者获奖,但是用我们研究的有效性的标准来衡量仍然属于低效课,如果采用常规教学效果会更加好。

所以,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考虑有效性问题;无效的课堂如果推广,对中学教学的危害是比较大的,老师们也不愿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

6.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首先要消除网络课堂常见的低效因素。

我们学习、研究的很多课例,有效性并不高,这几乎是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的普遍问题。

所以,我们在研究实践中探索了网络课堂低效的几个重要因素:

(1)没有充分发挥网络的特点,网络的资源无限与共享性,网络的平等的交互性,网络的超时空性等没有充分发挥,有的课例甚至没有利用网络;

(2)网络课成为单纯的技术培训课,师生在网络技术方面耗费的时间过多,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进程、质量,甚至影响教学内容的完成,很多网络课没有在规定的课时完成设计的内容就是例证;(3)网络课堂成为哑巴课堂,学生全部无声上网,没有师生有效的有声的交流,也没有生生有效的有声的交流,有时很简单的内容只需要嘴里说一声就解决了,却要浪费很多时间打字解决;(4)拒绝常规教学方法,很多比较好的常规的教学方法在网络课堂里没有出现,老师认为网络课堂教全部用网络,不能常规的教学方法,比如语文网络课没有琅琅的读书声,违背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4)师生耗时多完成教学内容少,老师在课前为一节课做了大量准备,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学生在课堂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实行论坛注册、发帖的尝试;(5)老师课堂调控无效,老师代庖或者放羊,有的教学资源本来需要学生去搜索,结果老师完全提供了,有的课堂老师没有提供任何提示与指引,完全由学生去找;对于学生的成果,老师没有组织学生实行有效的讨论,也没有自己实行评价与展示。

如上5个因素是基于网络学习社区课堂教学模式在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