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宫的文化内涵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3458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乐宫的文化内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永乐宫的文化内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永乐宫的文化内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永乐宫的文化内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永乐宫的文化内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永乐宫的文化内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永乐宫的文化内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永乐宫的文化内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永乐宫的文化内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永乐宫的文化内涵Word文档格式.docx

《永乐宫的文化内涵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乐宫的文化内涵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永乐宫的文化内涵Word文档格式.docx

德孝文化;

道教文化

TheculturalsignificanceofYongleTaoistTemple

[Abstract]YongleTaoistTemple,builtinthe13thcenturytotheearly14thcentury,whoseoriginalnamewasBigChunyangWanshouPalace,wasbuilttocommemorateDongbin,locatedinRuicheng,ShanxiProvince.Itwastheearliest,thebiggest,andthebest-preservedTaoistTemple.AndlikeBeijingBaiyunTaoistTempleandShanxiZhongyangTaoistTemple,itwasalsonamedasoneofthethreemostdistinguishedTaoistTemples.Anditwasrenownedforitsexquisitemuralart,magnificentroyalarchitecture,remarkablerelocationproject,anduniqueTaoistculture.YongleTaoistTemple,agreattreasurehouse,makesitpossibleforscholarsandartiststoobserve,analyzeandconductacademicresearch.Thispaperisaimedatfiguringoutthehistoricalinformation,culturalfoundation,andartisticvalueofYongleTaoistTemplefromseveralaspects,whichwerearchitecture,mural,Taoistculture,andvirtueandfilialpietyculture.

[Keywords]YongleTaoistTemple;

muralart;

architectureandlandscapeTaoistculture;

virtueandfilialpietyculture;

theworshipofgods

目录

引言-1-

一、永乐宫概况-1-

(一)创建迁修-1-

(二)永乐宫壁画及其成就-2-

(三)建筑园林-4-

二、永乐宫与德孝文化-4-

三、永乐宫与道教文化-7-

(一)永乐宫壁画中的多神崇拜-8-

(二)民间传说与道家文化-8-

结语-9-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引言

永乐宫处于晋、秦、豫三省交界处的黄金地带,北依中条山,南临黄河,风光秀丽,气势壮观。

它之所以名扬国内外,首先在于它的元代壁画,其次在于它的元代建筑,第三是宫内所蕴含的道教文化等。

研究其园林建筑、创建迁修可以领悟道教文化所包含的道教象征意义以及道教活动;

鉴赏研究其壁画内容、艺术成就以及吕洞宾生平事迹,可以反映出吕祖身上所具备的的中华民族的诸多传统美德,尤其是德孝精神。

1、永乐宫概况

(一)创建迁修

永乐宫原本的名字是大纯阳万寿宫,是为纪念吕洞宾而修建。

最初创建于吕洞宾的故乡——芮城县永乐镇招贤里水竹墟兴仁巷,经历了元、明、清三代和民国时期,到1959年,由于它处在三门峡水库淹没区,开始搬迁,耗时六年,于1964年完工。

永乐宫最初建于永乐镇,是在吕公祠的基础之上修建而成。

据永乐宫碑记载,唐朝末年当地人在吕洞宾旧宅修建建吕公祠为祀,每逢良辰吉日,“远近士庶,毕集其下,张乐置酒,终日乃罢”。

后又将吕公祠扩大为道观,从此这里就成了道家活动以及民间供奉吕祖的重要场所。

1244年(蒙太宗乃马真后三年)冬,永乐镇纯阳观被“野火延之,一夕而尽”。

这时,全真道首领们准备建造规模更大的道观,他们利用新兴蒙古王朝对道教的信奉,于次年的敕命,“升观为宮”,名“大纯阳万寿宫”。

从1247年(元定宗二年)动工,至1252年(元宪宗二年)农历四月,三清、纯阳、重阳三殿

次第落成。

13世纪末建成了龙虎殿,14世纪初完成了三清殿壁画,随后纯阳殿壁画完工。

历时111年之久,几乎与元朝共始终。

而重阳殿的最后完工是明代洪武初年。

星转斗移,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建设。

永乐宫因为地处三门峡水库的淹没区,1959年国务院决定将永乐宫全部搬迁。

迁建工程的步骤大体分为准备、拆除搬运、复建三个大的阶段。

每个阶段都采取了许多技术措施。

经过分析考察,最终决定将其搬迁至芮城县正北2.5公里的古魏城遗址龙泉村附近。

直至1966年,前后历时7年,投资200余万元,完成了永乐宫的整体迁建工程。

1984年完成了壁画的补缝填色和拱眼壁画安装工作。

1986年又完成了人工湖、山水园林建设工程。

1988年完成了礼教石碑坊及“三仙坟”的安装修复工作。

搬迁永乐宫是我国建筑史上的创举,堪称世界文物史上的奇迹。

(二)永乐宫壁画及其成就

永乐宫壁画属于道教壁画,也就是道教宣传画,主要是用来解释教义和感召人心。

其作者是黄河中中游一带声名远播的一批民间画师,如:

朱好古①、马君祥等。

壁画总面积达到1005平方米,主要分布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以及龙虎殿四大殿内。

它以传统工笔重彩勾填画法,描绘出道教活动的宏大场面,并将山川、星辰、草树拟人化,以道为主题,反映了道教“万物归元”的思想;

通过刻画吕洞宾、王重阳的生平事迹,展现了道教惩恶扬善、扶危济贫的宗旨,表达出他们蔑视权贵、鄙弃为官不仁的腐朽作风,向世人宣扬“敬天爱民”的人本思想。

在艺术上,它继往开来,一方面继承了唐宋遗风,另一方面又充分表现出元代道教的真善美。

它既满足了当时人们的精神追求,又和它的建筑艺术一起,为元代美术格局的架构,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三清殿《朝元图》壁画

三永乐宫的主殿是三清殿。

它的墙面上画着《朝元图》,总面积430平方米。

画幅平均高度为4.4米,总长97米。

整个画面构思独特,规模宏大,形象生动,颜色亮丽,是永乐宫壁画的精华所在,也是目前所知的中国古代最大的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史特别是壁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宏伟的构图。

通过传统对仗形式,描绘出了290位神祗的朝拜队伍。

人物分四排排列,共同拱卫“三清”塑像,构成一幅完整的“朝元图”。

生动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壁画中刻画最成功的部分,每个人物表情各异,各不相同。

衣冠、服饰无一雷同。

画家用精妙的笔法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仿佛真的一般。

以玉帝为首的一组画面表情庄重,身穿天子衣冠,双脚踏在祥云之上,端坐蟠龙宝座圆光之上,玉女分别侍立在两边,文武拱卫,仪态万方。

瑰丽的色彩。

灿烂辉煌的色彩是三清殿壁画的又一大亮点。

画家用注重外观的重彩勾笔法来作画,并着力用不同颜色相间的办法来增加绚丽效果。

整幅《朝元图》壁画偏暖的色调与梁架彩绘偏冷的色调相映衬,构成统一而富有旋律的神圣殿堂。

精确美妙的线描。

随着时代的发展,线描沉着有力,不强调吴道子莼菜条描法的压提变化,只吸收“吴带当风”的精神。

用简练而有力的笔画,将衣服纹路的转折和人物身体的变化表现的淋漓尽致,流畅中力求运动飘逸的感觉,具有很强的真实感。

画云雾时,用转笔画法,奔放流动,具有很强的顿挫感。

用中锋来画弧线,圆润饱满。

整幅画作者寓意于先,可谓线条画之大成。

2、纯阳殿《显化图》壁画

纯阳殿内供奉的是吕洞宾。

在殿内东壁、西壁、北壁上画的是《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

南壁东西两边画的是《道观斋供》和《道观乐队》图,神龛背面画的是《钟吕论道图图》,背面后门楣上的是《八仙过海图》。

《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用52幅图描述了吕洞宾从降生到得道的事迹。

作者用写实的手法绘制当时的生活用具、服饰衣冠、生活习俗,比较真实的反映了元代社会风貌。

第16幅吕洞宾武昌卖墨,楼阁高耸,有飞梁与崇台相接,作者意在用黄鹤楼突现当地特色。

第43幅千道会,宫阙巍峨,连甍列栋,俨然是帝京景象。

这些画幅都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画家采用鸟瞰透视画法,把构图的才能表现的淋漓尽致。

例如第1幅描写吕洞宾的降生,母亲坐在后堂的床上,右边两个女侍为婴儿洗澡沐浴,一片彩色之光,从婴儿的体内射出,与屋外祥云相接。

天空中有白鹤,盘旋飞翔。

院内的童子和街上的行人都纷纷看向白鹤,用重重呼应的手法,凸显了画中的主题,成功的刻画了榜题中的“众见有一白鹤自天飞入房中”。

第11幅度何仙姑,药店门外有几株古松,古松右边有几个幼童,手提药篮子,身背锄头,采药归来,等着去店里卖。

吕洞宾坐在远边的岩壑中,何仙姑跪在地上问路。

3、重阳殿壁画

重阳殿是以奉祀“全真教”创立人王重阳和他七个弟子而命名的,所以又称作“七真殿”。

王重阳字知明,道号重阳子。

陕西咸阳大魏村人,生于1112年,卒于1170年。

殿内壁画主要讲述的是王重阳和他的弟子的事迹。

重阳殿的壁画成就比纯阳殿稍低些,重阳殿内壁画生动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但是却也有精彩之处。

如重阳游宁海,市人兰子怀疑他不是神仙,就在怀中揣了七条鱼,看他能否猜得出,王重阳硬说兰子揣的是七只螃蟹,兰子正要嘲笑他时,没想到他探怀取鱼,却变成了螃蟹。

作者将众人错愕的的表情变现的淋漓尽致。

(三)建筑园林

永乐宫有全真道祖庭之美誉。

宫外古魏城遗垣环峙,宮后中条山锦屏耸翠。

体现元代建筑风貌和道教风格建筑,规模宏伟,气势壮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宫内广修园林,凿湖堆山,架桥筑亭,构成了与宫殿、壁画相匹配的,美妙的园林景观。

在结构上,采用了“减柱法”,从而使殿内空间显得更大,为欣赏游览提供了空间与充足的光源。

在处理建筑结构方面,也是别具一格。

例如把角柱的直径加大,把角柱基础加深,转角斗拱采用“连拱交稳”的做法等等,从各个方面想办法加强了建筑物四角的刚度。

在通过对一些测量数据的查阅后,发现这几座木构都属于殿阁类的建筑,但大木构件却采用了“厅堂”一类的用材标准,例如柱、额、斗拱等用杌凳材或六等材,比例显得瘦弱一些。

特别是斗拱用材已经有逐渐变小的趋势,斗拱在结构上的作用也已经开始退化,变成了半装饰品。

这些技术因素对当时建筑结构的发展变化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

二、永乐宫与德孝文化

“德”字的本意是“道德”或“品行”。

《荀子》: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

”[1]就是说,一个人要做到“问”、“学”、“让”,才可算有德。

道家以所谓天地万物之自然为“道”,而各种事物所得之自然为“德”。

对人而言,便是品德。

道德并非宗教,而是古人对自然的认识。

古代“道学”与今天的“科学”分属形而上与形而下两个层次。

道学研究的对象是形而上,而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形而下。

道是宇宙本体存在与变化的规律;

科学则是三维物质世界的存在与变化的规律。

永乐宫是为供奉吕洞宾而修建。

据清光绪年间陶煦的《吕祖汇集》,吕洞宾本姓李,唐宗室,名岩,道号纯阳子。

公元798年出生于芮城县永乐镇招贤里水竹墟。

唐末著名的道学家、医学家、养生学家。

后弃医从道,于中条山之九峰潜心学道,修炼成仙,云游天下,施医治病,惩恶扬善,行侠布道。

宋金以来被新道教尊为始祖,道俗共奉为八仙之一。

吕洞宾在家业儒而尽孝道,习举业而全小到,出家修道德而全尽孝,学佛觉悟而慈悲济世。

吕洞宾特别注重道德教育,从他的有关著作可以看出,他吸收了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把忠孝诚信、逊悌谦恭、仁义礼智作为道德教育的内容,而忠孝诚信则为核心。

他认为:

“忠孝二端,为天地间第一根本。

”“道中不止于忠孝,而忠孝为行道始。

”他认为,父母“十月怀胎”、“三年哺乳”、“自忍饥以饱其子,自受冻而衣其儿。

”他还认为,“能孝即能忠,能忠必先孝。

”那些“信诚仁德。

逊悌谦恭,心正神明,心正慧灵”的忠孝之人,自然由仙师引度成功。

在吕洞宾看来,孝道的意义甚大,是道德之基础、忠义之门庭、上天之核心、大地之程式、人类之根本。

离开了孝道,人将不成其为人。

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是一个复合概念,内容丰富,涉及面广。

而从吕洞宾生平事迹来看,从始至终都显示着孝道的光辉。

在纯阳殿《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中,从吕洞宾降生说起,描述了他医生的行迹和传说故事。

孝道的第一个含义就是保护好自己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身体和生命。

孔子曰: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至也。

”[3]一个生命个体如果知道自己的身体头发皮肤都是接受自父母,并不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时候,自然不敢毁坏损伤。

以为这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所以还应加倍谨慎呵护。

不伤害自己,也就不会伤害他人;

不伤害他人,自己就不会收到伤害。

照顾自己就像照顾父母一样,便是孝道的初始。

吕洞宾自己从“瑞应永乐”到“黄粱梦觉”,再到弃官归隐,成仙了道,保全了父母的身体发肤,使老祖宗的生命得以延续,便是大孝子。

接下来,安身立命。

孝,乃百善之先,百德之首。

《孝经开宗明义章》:

“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这就是说,做子女的不仅要把自己的身体保护健康,把父母的生命延续,而且要修行道德,要“立身”,要立功建业。

儿女事业有成,父母就会感到高兴,才会感到光荣与自豪。

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道教发展史略》中,给予他很高评价:

“晚唐以后,有吕纯阳真人,忽自崛起于道教之门,卓然特立,历宋、元、明、清千余年而至现代,几如太上老君的副亚。

自元朝以来,又被尊封为‘孚幼帝君’,其声望之。

”[4]

在精神机制方面,提倡孝道要推及众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5](《孟子梁惠王上》)。

如此,不仅和睦九族,以亲乡里,而且会以以君为父而忠君,以民为本而爱民,由追祖宗而爱祖国,以师为父而尊师,从而处理好一切关系。

吕洞宾把钟离祖师所传的《灵宝毕法》广布人间,使更多的同道可以修炼成仙,造就了一大批孝子。

在吕洞宾成仙之后,所度之人几乎都是孝子。

如在《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中就有:

第27幅《救赵监院》:

监文思院赵应道,病瘰(luǒ)几危委顿,泣别亲旧。

“吾死矣,夫合阁所有之物皆舍得,独鹤发老亲无托,奈何?

”语未竟,俄有一道人叩门,语赵曰:

“病不难愈也。

”取纸二幅,各掐其中为二方窍,径可二尺许,以授赵曰:

“俟夜,一副灰之,调乳香汤涂之病上,留一幅以待后人。

”言讫别去。

赵贴药,自夕迨晓即愈。

大惊喜,觅道人[6]……

就因为念其一片孝心,舍不得鹤发老亲,感动天地,吕祖为其疗病,使其尽孝。

第47幅《秽梳高价》:

帝君游武昌天心桥,鬻敬秽木梳,索价千钱,连月不售。

俄有老妪行乞,年八十余,秃发如霜。

帝君谓曰:

“世人徇目前袭……”乃以梳与妪理发,随梳随长,鬒黑委地,形容变少。

众始神之,以钱求之。

帝君笑曰:

“见之不识,识之不见。

”乃投梳桥下[7]……

吕祖亲自为老妪梳头,使其返老还童,昭示世人行孝道。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修身养性。

对个人来说,孝道是基础。

只有履行孝道,才可以完善一个人的道德。

否则没有孝道,就不能成为所谓的“人”。

融合家庭。

从家庭来说,践行孝道,可以和睦家庭,促进家庭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可以让人们感受家的温暖。

社会是有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只有每个“小家”幸福美满,那么社会这个大“家庭”才能和谐。

爱国敬业。

孝道提倡爱国忠君,倡导报国为家。

在遥远封建时代,君与国有时候是相等的。

虽然其对国君有愚忠的缺陷与不足,但蕴藏其中的报效国家和爱国敬业的思想则是进步的。

在当代,孝道依然是鼓励支持人们为了国家而奋斗的积极因素。

塑造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各方各派的思想像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孝道的思想和传统统领着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

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在面对无数外来文化时可以保持自我,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孝道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孝道文化。

三、永乐宫与道教文化

永乐宫是源远流长、影响甚大的道教文化圣地。

作为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其建筑布局完全是按照道教的象征意义和道教活动的需要设计的。

“殿阁巍巍,按天上之九星而罗列,道院森森,照地下八卦而排成……”[8]其壁画是围绕道教神仙系列朝拜元始天尊及《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王重阳画传》展开的,题材内容本身反应道教重大活动的。

另外,就永乐宫全景而言,它本身就是一座有特殊价值的大型寺庙园林,道学特征决定了它的寺庙特性。

特别是它建在全真道师祖吕洞宾的家乡,更有特殊意义。

吕洞宾在道学、养生学、医学、书法、丹经、诗赋、道德、教育、剑法等方面有精深造诣,故而声名远播,不仅被全真道奉为师祖,而且也被道教各派尊为师祖。

他主张和推行性命双修,拓宽了人的生命境界,可以达到更为纯洁、更为超越的精神状态和更为纯粹更为高级的生命状态,他的清静无为、以静养生、“本源论”、“本体论”、“三教合一”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和光大了中国的道教文化。

道教从东汉初创,到唐代其格局大体形成,宋元是道教的鼎盛时期道教文化至今仍以三种形式保留延续下来:

一是文化形式,即经书、碑刻、书法、诗词、音乐、绘画;

二是物化形式,即洞天福地、宫观庙祠;

三是制度行为的形式,即道教界的组织、戒律、斋醮、礼仪、养生方术等。

在这三方面,芮城永乐宫都以其突出的特点、丰富的史料、宏大的建筑和深邃的艺术,感染着海内外教徒和众多的游客。

[9]

(一)永乐宫壁画中的多神崇拜

永乐宫的主殿是三清殿,它里面中供奉着“三清”像,即《朝元图》。

“朝元”就是朝拜“玄元皇帝”老子。

在道教里,认为宇宙之始为一元气,一气分为玄、袁、史三气,三气形成三清镜,即玉清、上清、太清。

《朝元图》一方面代表了中国古代美术的传统风格,另一方面还渗透着深刻的道家美学思想。

它把道教神仙们修身养性的地方描绘成宁静清幽的世外桃源,表达他们追求与世无争、清静无为、独善其身的超凡脱俗精神;

又极力宣扬天界宫宇的富丽,仙阶尊卑的严格性,赋予天神们同人间一样的情感和相貌。

这种表现方法的两重性,反映了道教“出世”与“入世”思想的并存,具体体现了道教既明道又明德的要求。

[10]

在三清殿木公神像右上角有一位老人,是造字的仓颉。

在他上方的一位被认作孔子。

由于永乐宫是全真教为纪念吕洞宾而建造的,而在全真七子中,丘处机的思想最接近儒家。

他重视孝道,生平所做之事无不体现着儒家的处世哲学。

老子的到道教学说与孔子的儒家思想既相互对立又互相吸收;

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补充。

所以,在永乐宫壁画中出现孔子的形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民间传说与道家文化

八仙的传说故事在我国已经是家喻户晓,影响深远。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早已成为耳熟能详的的俗语。

在纯阳殿后门的门额上绘有一幅“八仙过海”图,八仙的传说具有道家文化色彩。

八仙生平事迹形象生动,不少故事为大家所熟知,他们的故事也反映出社会各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历史文化、文学艺术、宗教文化、民风民俗等多方面内容,具有极其深刻的的文化内涵。

八仙故事所反映的是非、善恶、邪正观念,能够带给人们种种思考与感悟。

在民间传说故事中,八仙被人们以凡人来看待,无论是他们的形象外貌、处事方式、所作所为、思想情感等等,都赋予最基本的凡人特点。

但由于他们的社会原型背景出身不同,因此他们八位神仙在传说中也有着各部相同的性格特点。

民间传说还认为,八仙代表着凡人的八种类型,即吕、何、张、韩、曹、钟、离、蓝、李分别代表男、女、老、幼、富、贵、贫、贱。

他们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心理需求注定使他们在具体表现上不尽相同。

纯阳殿内是一部《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描绘了吕洞宾从降临人世到得道成仙的经历。

“本性好清静,保养心猿定。

酒又何曾饭,色欲已罢尽”是对它修身养性境界的高度概括与总结。

道教的养生文化依然历史悠久。

道家认为,一个人必须保持清净无所求的境界,才能健康长寿。

道家精神、神仙思想一旦与养生方法相结合,便使古代养生文化充满理想色彩和生命活力。

永乐宫是一座内容丰富、文化悠长的道教博物馆。

它集中反映了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为世人展现它独具魅力的同时,也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净化心灵、超越自我、瞻仰学习的机会。

结语

永乐宫,无论是它那灿烂辉煌、色彩斑斓的道教壁画,还是它那巍峨雄伟、古色古香的元代建筑,或是它那鸟语花香、松柏成荫的园林艺术,都足以让它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在表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所表现出来的高超智慧和精妙绝伦的技术的同时,永乐宫以所它所蕴含的历史信息揭示了中华传统美德以及深厚的道家文化,德孝至上,在任何年代,孝永远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保障。

永乐宫作为著名的道教文化圣地、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更应该给予更好地保护、开发与开发,更完整、更充分地展示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提升它的品味与知名度,在做好旅游开发的同时,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天海.荀子校释.[M].上海:

古籍出版社,2005.

[2]王宗昱.《道教义枢》研究.[M].上海:

文化出版社,2001.

[3]李隆基.孝经注疏.[M].上海:

古籍出版社,2009.

[4]南怀瑾.中国道教发展史略.[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5]孟轲.孟子.[M].北京:

燕山出版社,1995

[6]张亦农,景昆俊.永乐宫志.[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

[7]张亦农,景昆俊.永乐宫志.[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

[8]陈垣.道家金石略.[M].文化出版社,1988.

[9]胡正义.道教文化与芮城永乐宫.[J].文史月刊,2003(52)

[10]姜全良.永乐宫壁画与道教文化.[J].华夏文化.2009(37)

致谢

作为四年大学生活的总结,这篇论文的完成实属不易,它凝聚了太多的心血和期望。

我深深的感谢我的导师杨庆节老师,能成为杨老师的学生是我的荣幸。

论文从选题、构思到完稿,老师都给予了悉心的指导。

同时要感谢宋洁老师、令狐兆鹏老师,在开题报告中为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