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救援护理人员心理危机研究护理论文医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4685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灾难救援护理人员心理危机研究护理论文医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灾难救援护理人员心理危机研究护理论文医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灾难救援护理人员心理危机研究护理论文医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灾难救援护理人员心理危机研究护理论文医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灾难救援护理人员心理危机研究护理论文医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灾难救援护理人员心理危机研究护理论文医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灾难救援护理人员心理危机研究护理论文医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

《灾难救援护理人员心理危机研究护理论文医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灾难救援护理人员心理危机研究护理论文医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灾难救援护理人员心理危机研究护理论文医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

心理危机;

相关因素;

急性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应对措施

近年来,全球灾害频发。

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将灾害定义为:

任何能引起设施破坏、经济严重损失、人员伤亡、人的健康状况及社会卫生服务条件恶化的[1]。

每次灾害发生后,医护人员都奋不顾身地冲向一线,参与救援工作。

救援结束后,护理人员要协同卫生检疫部门对灾害现场进行消毒,防止出现灾后传染病疫情[1]。

有研究显示,灾难幸存者和救援人员(医护人员、消防员、志愿者等)都有出现心理危机的可能[2],医护人员作为救援者,往往更容易出现心理危机。

Berger等[2]研究表明,在灾难中,医护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发病率高于消防员和警察。

徐明川等[3]研究显示,41名参加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的临床一线支援护士2周内有35人(85.37%)出现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

以上研究结果显示,参与灾难救援的护理人员心理危机症状多样,轻则产生性格改变、身体不适;

重则产生消极情绪和职业倦怠感[4],对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同时还可能存在自杀的风险。

因此,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参与灾难救援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心理疏导,降低救援人员出现心理危机的风险。

1灾难救援护理人员心理危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人员对护理人员在灾难中受到的心理影响关注较早,1985年Durham等[5]研究发现,参与案的救援人员中,62%的医护人员至少表现出一种PTSD症状。

随着全球灾难的数量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且尝试找出应对这一心理问题的方法。

研究显示,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后医疗救援人员PTSD患病率为6.5%~14.1%[6],2005年7月7日伦敦自杀式后医疗救援人员PTSD患病率为6.0%[6],2011年日本福岛地震,护理人员因被孤立、受歧视以及担心自身危险而产生焦虑、恐惧[7],2015年1月巴黎恐怖袭击后,7%的医疗救援人员因失眠、焦虑、抑郁接受了治疗[8]。

上述研究均表明,医疗救援人员心理危机问题值得关注。

但也有研究显示,部分医疗救援人员在执行救援任务前并没有做好相应准备,从而在灾难现场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工作效率[9]。

1.2我国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护理人员在灾难救援中出现心理危机的研究起步晚,早期缺少对灾后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干预的研究。

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发生后,超过30%的护理人员出现焦虑[10],有关救援人员心理危机的研究逐渐增多。

对参与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发现[1112],即使灾难已过去很长时间,护理人员中仍有焦虑以及不同程度的PTSD症状。

2015年天津港发生事故,7个月后,对参与救援的医护人员开展调查,发现救援人员中PTSD阳性率仍然较高[13]。

2020年2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社会资源保障部、财政部下发《关于改善一线医务人员工作条件,切实关心医务人员身心健康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就切实关心医务人员身心健康提出7项措施,从福利待遇、后勤保障、健康体检、人文关怀等方面全方位保障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2灾难救援护理人员常见心理危机

2.1急性应激障碍(acutestressdisorder,ASD)

是指由于突然而来且异乎寻常的、强烈的创伤所引起的一过性精神障碍[14]。

ASD多在灾难后即刻发生,护理人员面对大型灾难现场、大量伤员、随时可能发生的二次灾难,常会出现ASD症状,如抑制不住的悲伤、痛苦,面对惨状地流泪,无法集中注意力,对周边事物表现出绝望、愤懑、麻木,出现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以及面色潮红、心动过速等自主神经兴奋性表现[15]。

据报道,在医疗救援人员中,护理人员出现ASD的可能性要高于其他人群[15]。

2.2PTSD

PTSD是由严重的威胁或灾难导致心理创伤的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16]。

PTSD临床症状明显,表现为警觉性增高引起的睡眠障碍、睡眠较轻、易激惹,闯入性回忆引起的反复梦魇创伤画面,以及刻意回避相关话题导致无法对工作和生活产生兴趣。

地震、瘟疫、恐怖袭击、、等灾难中常见PTSD,而护理人员需要长时间面对大型灾难现场,出现PTSD症状的可能性也在持续增加。

据报道,救援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病率为10%,其中医疗救援人员占总数的20%[17]。

刘大川等[18]调查显示,10名参与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的护士均有不同程度PTSD出现。

2011年挪威恐怖袭击中[6],医护人员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的高发易导致身体和心理疾病多发,若未及时给予干预,病情严重时即会产生共病[17]。

2.3抑郁、焦虑

参与灾难救援的护理人员较常见的心理危机为PTSD的共病,即抑郁、焦虑[16],主要表现为因看到大规模伤亡人员场景而感到心里内疚、痛苦,沉浸在痛苦中无法自拔,注意力不集中,经常独自流泪,不愿意说话、情绪低落,不愿意与他人交往。

如果没有及时给予干预,可能会影响其日后的工作和生活。

汶川地震1年后,参与一线救援的护理人员抑郁、焦虑患病率明显高于二线、三线护理人员[11],影响其日后临床工作效率和积极性,产生职业倦怠感。

2.4紧张、恐惧

在灾难现场,护理人员需要面对数量庞大的伤员,有些伤员伤势过重、生命垂危,救护强度和难度增大,同时灾难现场环境复杂,破坏性强,使护理人员自身安全存在隐患。

参与2014年威马逊台风救援的护理人员表示,由于台风等级太大,灾难现场存在太多危险因素,加之数量众多的伤员需要救治,使护理人员产生紧张、恐惧[19]。

同样,在一些传染病疫区,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一线救援人员感染率高,使护理人员产生恐惧,担心自己是否会被感染[3]。

3护理救援人员心理危机相关因素

3.1环境因素

包括灾难程度、灾难现场停留时间以及工作强度。

灾难现场往往危险系数较高,大规模人员伤亡以及流离失所的人群、灾区随时可能发生的二次灾难、交通中断等严峻形势都会刺激护理救援人员产生压抑心理。

另外,有研究显示,在救援现场,面对的儿童和孕妇会增加护理人员产生不良心理的风险[20]。

在一些启动一级响应的重大传染病疫区,护理人员身穿防护服工作,高强度的工作任务、灾难现场中很多不确定的危险因素[3],都会导致护理人员出现心理危机。

3.2自身因素

护理人员在初到灾难现场后首先表现为震惊、恐惧,在救援过程中对灾民和病人产生同情[21],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先将物资供给急需的病人,同时还要面对大规模人员伤亡,产生悲伤、愧疚的情感。

在重大传染病疫区,面对未知的传染性疾病,在救治病人的过程中也存在自身感染的风险[3]。

3.3社会因素

重大灾难发生后,交通不畅或中断,导致灾区、疫区物资供应困难,无法保障护理人员日常医疗所需,也会使护理人员产生消极心理。

另外,随着网络越来越发达,民众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救援的最新进展,由于民众关注度高,对护理人员寄予很高的期望,大家都将目光放在救援进度上,从而忽视了救援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22]。

4灾难救援护理人员心理危机应对措施

4.1灾难救援前

在日常工作中,将灾难救援培训纳入专业培训和考核。

有研究显示,护理救援人员由于灾难护理训练较少,在面对大规模人员伤亡和复杂的灾难环境时易出现恐惧、惊慌,压力大,无法集中注意力[23],故应在平日教育中加入护理心理学内容。

目前,美国心理协会、红十字会等机构均强调,灾难发生前对救援人员进行心理培训的重要性[15],通过救援前的心理指导,使护理人员可以掌握一些自我调节的方式,增强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弹性。

4.2灾难救援中

4.2.1自我调节作为救援人员,护理人员应该敏锐地捕捉到自己是否发生了心理危机,及时通过一些方法调节心理失衡,如通过唱歌、呼喊进行合理的宣泄,找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如拳击、瑜伽)减压,与同事良好沟通,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正向引导[15]。

4.2.2社会支持在灾难救援中,社会支持很重要,尤其是组织支持[24],保证医疗救助物资及时供应,网络媒体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给予医疗救助人员精神鼓励。

有研究显示,PTSD患病率和救援人员年龄、经历、性别无关[20],需要引起医院管理者的注意,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关注护理人员的心理变化,为其提供心理疏导和心理援助,慰问一线护理人员,开通心理热线,给护理人员提供倾诉的渠道,提供人文关怀[25]。

4.3灾难救援后

救援结束后,许多护理人员会出现不同的心理变化,如果不及时给予干预,就会影响之后的生活和工作。

干预的基本方法以心理干预为主、药物治疗为辅[14]。

4.3.1心理治疗研究表明,灾难发生后24~48h是理想的心理干预时间[14],及时进行心理治疗对于病情缓解有较好的作用。

最常用的心理治疗方式——松弛训练[14],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处理压力。

国外还提倡通过团体训练、心理急救(PFA)或创伤风险管理(TRIM)来改善护理人员的心理危机[24]。

通过提供社会支持,增强同事之间凝聚力,改善心理危机。

认知行为疗法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一般由创伤教育、放松训练、想象暴露、现场暴露、认知重构构成,认知疗法可以有效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危机。

4.3.2药物治疗在心理干预的前提下,也可以应用药物进行辅助治疗,从而使心理治疗产生更好的效果。

表现兴奋的病人常用艾司唑仑、劳拉西泮等抗焦虑药物;

严重抑郁病人常选用氯丙嗪等抗抑郁药物[14]。

随着中医研究越来越多,很多中药和中医技术也被应用于辅助治疗ASD和PTSD。

安神定志丸治疗心胆气虚型疾病(焦虑)有良好效果;

半夏厚朴汤对痰气郁结所致的抑郁有一定疗效[26];

朱砂安神丸、珍珠母丸、磁朱丸等可缓解焦虑[27]。

有研究显示,针灸百会穴对治疗PTSD有效[26]。

5小结

灾难频繁发生,护理人员需要时刻做好支援一线的准备。

虽然护理人员比一般人群心理承受能力强,但是面对严峻的环境、超负荷的工作压力,都使得护理人员在灾难救援后出现心理危机的概率增加[5],国外对于参与灾难救援护理人员心理危机研究较多,我国相关研究较少,关注度还有待提高,所以希望研究机构和相关部门重视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通过更深入的调查,对灾后护理人员心理干预进行科学、有效、可操作性研究。

在管理方面,合理安排护理岗位,从而降低护理人员发生心理危机的概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