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4786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6.商鞅改革的政治路线图是“尊君”和“平民”。

“尊君”,是以君主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构建一个不容挑战的政治秩序。

“平民”,就是推行平民化的社会结构,王权之外的一切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社会荣誉,对所有的民众开放。

下列措施属于后者的是()

A.统一度量衡B.焚烧诗书C.按军功授爵D.相地而衰征

7.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将四千多年以来的中国政治和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

下列最能说明“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变法时的史实是()

A.奖励军功B.“燔诗书”,明法令C.推行县制D.废井田,开阡陌

8.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使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的措施是

A.均田制B.迁都洛阳C.俸禄制D.三长制

9.北魏在平定中原后,政府把人民迁移到平城周边并分给他们土地,实行“计口授田”;

太武帝时期推行劝课农桑的政策;

孝文帝时期实行了均田制,将无主荒地分给农民耕作,农民得到土地后,向国家交纳赋税。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北魏豪强地主加强对农民人身控制B.发展农耕经济是北魏长期国策

C.农民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得到满足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得以确立

10.下图所示为《孝文帝改革后的民族融合与北朝文学研究》的目录(部分)。

这反映出孝文帝改革的特点是

自序

绪论……

第一章孝文帝改革后的北魏文化转型与文学发展(上)

……

第二节宗室贵族的文化渐变与文学创作

一元魏宗室贵族文化转变的性质

二元澄、元顺父子对汉文化的态度及其文学创作

三元祯、元英、元熙祖孙三代的文化渐变与文学活动

第三节文化转型的余响及元魏贵族文学水平的质变

A.思想解放B.文化东传C.推行汉化D.政治变革

11.北魏孝文帝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语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

汉族传统的坐姿是席地而坐,魏晋以来引入北方游牧民族的胡床,从而开始垂足而坐。

材料说明

A.北方民族矛盾得到充分缓解B.少数民族深受汉文化影响

C.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D.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交融

12.太和十八年,孝文帝不顾鲜卑贵族的强烈反对,借南征的名义完成了迁都洛阳的政治宏愿。

这对于世代居住在朔方的鲜卑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震动。

迁都二十年后,反对者依然存在。

材料反映了

A.北魏统治集团凝聚力丧失B.鲜卑贵族集团的顽固保守

C.华夏正统至尊地位的确立D.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复杂性

13.均田制是为兴富民之本,俸禄制是为肃明吏治,三长制是为完善基层社会组织和加强赋役征发,礼制改革是为整肃朝仪和加强教化。

这主要说明孝文帝改革()

A.基于解决现实问题B.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C.接受汉族礼仪规制D.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14.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推动了民族融合;

有人则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是迂腐的儒化和消极的汉化,最终导致国家的衰亡;

也有人在肯定他汉化改革的同时,又对其不加区别的吸收汉文化表示批评。

这些认识说明()

A.研究者叙述历史的主观性B.历史事实随史料变化而变化

C.历史评价缺乏一定的标准D.从不同评价中就能发现真相

15.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

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16.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17.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

A.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 

B.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

C.否定了科举制度 

D.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

18.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

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布了()

A.募兵法和保甲法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

C.将兵法和均衡法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

19.对王安石变法的结局,某班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观点,最接近客观事实的应是( 

 

A.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具有很大的偶然性B.宋神宗去世是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

C.王安石性格的偏执与变法失败有联系D.变法结局说明其改革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20.北宋时期,出现“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官僚占有大量土地B.北宋王朝纵容地主兼并土地

C.地主占有大量土地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在

21.北宋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

从反面证明了( 

A.官越多,工作效率越高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D.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22.一位艺术家20世纪初所画的静物作品,往往以报纸的一页作为玻璃杯和酒瓶的背景,这页报纸上总是一些反映暴力和道德堕落的悲剧性新闻。

这些作品()

A.抒发了浪漫情怀B.遵循了写实主义的原则

C.突出了理性思维D.体现现代主义创作风格

23.2019年电影票房排行榜之首《哪吒之魔童降世》,虽改编自中国神话故事,但却是一部价值观很“现代化”的作品。

影片讲述了哪吒虽“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斗到底”的成长故事,体现了“不被命运所禁,勇于和命运抗争”的主题。

上映首日,该电影就取得了1.37亿元的高票房。

这说明电影艺术()。

A.折射人生真相,触动精神共鸣B.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运作

C.是对外进行文化渗透的主阵地D.提升了综合国力

24.“风雪里一个满身乌黑的小东西,‘扫呀,扫呀’在那里哭哭啼啼!

……‘因为我原先在野地里欢欢喜喜,我在冬天的雪地里也总是笑嘻嘻’。

”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在《经验之歌》中用组歌描写了扫烟囱孩子的悲惨遭遇,从侧面反映了工业化初期的英国社会。

这首诗歌()。

A.以浪漫主义风格表达不满情绪B.以现实主义笔触揭露社会黑暗

C.以现代主义手法表现自我追求D.以印象主义技巧展现真实历史

25.1978年8月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发表,这部小说以悲剧的艺术力量,震动了文坛,作品中对人性的描写,突破了长期以来文艺的清规戒律,形成了新时期第一个文学思潮——“伤痕文学”思潮。

这类作品()。

A.遵循了写实风格B.抒发了浪漫情怀

C.突出了理性思考D.表达了幻灭反叛

26.约翰·

列侬,英国著名摇滚乐队“甲壳虫”成员,摇滚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甲壳虫乐队的灵魂人物,《Givepeaceachance》其创作并演唱,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美国反战运动的圣歌。

他作为英国人而坚定反对越战,这主要说明()

A.美国侵越战争的非正义性B.列侬同情亚洲人民的遭遇

C.人类反战和平思想的相通D.列依的音乐饱含反战精神

2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各地工会组织职工上大课,举办短期训练班和职工夜校,宣讲劳动创造世界、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常识教育。

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工人阶级觉悟B.开展工人扫盲教育

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建立基层民主组织

28.2020年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为了使祖国的国防强大起来而无私奉献了一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增强了我国国防力量的重大成就是()。

A.第一艘核潜艇正式下水B.首次成功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C.“两弹一星”研制成功D.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29.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史学研究的观念日益革新,近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社会史观等史观层出不穷,而妇女史、服饰史、灾荒史、环境史等小众研究也受到重视。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表明学术界力图摆脱唯物史观B.反映了“百花齐放”的学术现状

C.得益于新时期的文化指导方针D.导致史学研究出现碎片化趋势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42分;

30题16分、31题14分、23题12分)

30、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

(1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

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

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

……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

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

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

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6分)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

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4分)

(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31.“阿云案”为宋神宗时期轰动朝野的重大案件,围绕其审理,变法派与保守派在适用“律”或“敕”上展开激烈的争论。

(14分)

材料一1068年,登州女子阿云在服母丧期间,行聘于韦阿大,持刀将其砍伤,被抓后交待所犯之事。

同年,神宗下敕令:

“谋杀已伤,按问欲举自首者,从谋杀减二等论。

”知州许遵依皇帝敕令拟减刑免死意见。

审刑院和大理寺依《宋刑统》条款“诸谋杀人者,徒三年;

已伤者,绞;

已杀者,斩”,判阿云“谋杀已伤”论绞。

这引发以王安石和司马光为首的两派分歧,王安石以皇权为尊敕书为大,主张轻判阿云;

司马光以法律为大,维护祖宗成法、夫为妻纲,坚持以谋杀亲夫的罪名判死刑,此谓“律敕之争”。

宋神宗支持王安石意见,下诏赦免阿云死罪。

17年后,宋哲宗继位,司马光上台,将阿云斩首示众。

——李庆刚《北宋天字一号案件》

材料二宋朝第一部刑法典是《宋刑统》,修成于宋太祖时。

《宋刑统》颁布后,中经宋神宗、哲宗、高宗几朝数次修改,由于它是宋代开国以来第一部法典,继承皇位的几代君主都不敢轻易修改,所以,每次改动都很小。

所谓“刑统”,是封建社会刑法和刑律统类的省称。

“敕”是皇帝发布命令的一种形式,具有补充、修改甚至废弃律的法律效力。

——沈家本《历代刑法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对“阿云案”的态度及其政治用意。

(4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案件结局一定程度上反映王安石改革结果,试由此分析影响此次改革成败的因素。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贯穿“阿云案”的几对矛盾,指出这些矛盾所反映的实质。

(6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教育。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要求受教育者日后成为“有社会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指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结合生产劳动。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将“三个面向”写入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决定指出受教育者将来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都应该集实事求是、自主思考、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于一身的人才。

1993年2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实施,《纲要》提出: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结合生产劳动的提法,充分体现了我国对人才的要求增加了实践这一要素的分量。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重申了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强调继续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着重提倡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等,进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摘编自曹淑棋《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目的的历史演进看我国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某一时期或多个时期,围绕“现代教育发展”进行评述。

(要求:

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高二年级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12月月考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58分;

共29个小题,每小题2分)

1.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的“戮力本业”是指要努力的进行农业生产,是重农的表现,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

C。

2.答案:

D

从法令的内容看,不分家就加征赋税,结合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内容可以看出,这样是为了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形态,故选D项。

3.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废止“田里不鬻(指土地有封赐而无交易)”说明土地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变,实际上是生产关系的变化,故D项正确;

A材料中体现出现象,不是实质;

B属于原因;

C中遏制说法错误。

4.答案:

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并非战国时各诸侯国的变法的影响,故A项错误;

“百家争鸣”并非是由战国时各诸侯国的变法引起的,故B项错误;

中国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实行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与申不害变法和吴起变法无关,故C项错误;

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宗法贵族的统治秩序,故选D项。

5.答案: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公田制度遭到破坏,由此排除A项。

铁制生产工具有利于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但不是主要原因,由此排除B项。

交通的便利也方便水利工程修建,但也非主要原因,由此排除C项。

秦国商鞅变法之后,中央集权制度已具雏形,秦国具备了强大的组织能力,由此选D项。

6.答案: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点。

A,统一度量衡指的是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

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与题干材料中“推行平民化的社会结构,王权之外的一切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社会荣誉对所有的民众开放”的描述不符。

故A错误。

B,商鞅变法中焚烧诗书的措施是为了统一思想,而题干材料中“推行平民化的社会结构,王权之外的一切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社会荣誉对所有的民众开放”的描述不符。

故B错误。

C,商鞅变法中的军功爵制的内容是凡立有军功者,不问出身门第、阶级和阶层,都可以享受爵禄。

军功是接受爵禄赏赐的最必要条件,并且取消了宗室贵族所享有的世袭特权,他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仅凭血缘关系,即"

属籍"

,就可以获得高官厚禄和爵位封邑,符合题干材料中“推行平民化的社会结构,王权之外的一切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社会荣誉对所有的民众开放”的描述,故C正确。

D,相地而衰征,是管仲提出的按照土地不同情况分等征收农业税的财政思想。

与商鞅变法无关。

故D错误。

7.答案:

试题分析:

分析题意,首先要理解“从封建转帝制”的真正含义,这里的封建是指分封制,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关于封建这个历史概念,分封制是周朝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特点是中央对地方没有实现集权,选项中推行县制的含义是全国分为若干县,由皇帝直接任免官吏,实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即实现了“从封建转帝制”,所以答案为C。

8.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使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的措施是三长制的实行,D项正确;

均田制是一种封建土地所有制,它的推行与国家真正管理“地方政权”不符,A项错误;

迁都洛阳与控制“地方政权”无直接关系,B项错误;

国家推行俸禄制不仅仅针对“地方”官员,C项错误。

9.B

北魏政权进入中原后,迁民平城,分给他们土地,到太武帝推行劝课农桑的政策,再到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反映出发展农耕经济是北魏长期国策,B项正确;

材料与北魏“豪强地主加强对农民人身控制”无关,A项错误;

材料不能说明农民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得到“满足”,C项错误;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确立,D项错误。

10.C

根据《孝文帝改革后的民族融合与北朝文学研究》目录中的内容,特别是“北魏文化转型”“(改汉姓后)元澄、元顺父子对汉文化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的特点,C项正确;

材料不能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具有思想解放的特点,A项错误;

文化东传与材料内容及北魏孝文帝改革不符,B项错误;

政治变革与课题《孝文帝改革后的民族融合与北朝文学研究》研究内容不符,D项错误。

11.D

从材料信息可得出,孝文帝通过一系列汉化的措施,促进了其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同时也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而魏晋以来引入北方游牧民族的胡床,也是民族交融的体现,故D项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矛盾缓解,排除A;

材料强调的是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相互交融,而不是只强调一个方面,故排除B;

材料不能反映少数民族经济的全面发展,排除C。

12.D

根据“迁都二十年后,反对者依然存在”可以看出,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复杂性,D项正确;

AB项都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B;

华夏正统至尊地位的确立在文帝改革之前,故排除C。

13.答案:

A

依据材料可知,均田制是为兴富民之本,俸禄制是为肃明吏治,三长制是为完善基层社会组织和加强赋役征发,礼制改革是为整肃朝仪和加强教化,说明孝文帝改革是为了解决解决现实问题而进行的,故A项正确。

BCD三项均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A。

14.答案:

根据材料“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有人则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是迂腐的儒化和消极的汉化,……”“也有人在肯定他汉化改革的同时,又对其不加区别的吸收汉文化表示批评”可知,研究者叙述历史时具有主观性,故选A项;

历史事实不会变,史料的变化是因为记载历史的角度不同而导致的,排除B项;

评价历史还是有一定的标准,例如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等,排除C项;

材料强调反映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评价,与“发现真相”无关,排除D项。

15.答案:

从题干材料“募饥民修水利”“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等可知,王安石在赈灾上,采用了以工代赈的方式。

这种赈灾方式具有多方面的好处,既可以通过招募灾民做工以达到赈灾的目的,同时,还修建了农田水利设施,这有利于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故C项正确。

16.答案:

B

青苗法是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保障了农业生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A项排除;

免役法,又称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及保障农民生产时间、打击官僚贵族特权的作用,B项正确;

市易法是在东京设置市易务,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并不能保障农业生产时间,C项排除;

方田均税法是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使豪强地主据实纳税,农民得到实惠,D项排除。

故正确选项为B。

17.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的理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反映了东西方都开始了对人和人类社会的研究。

所以选B。

18.答案:

考察王安石变法。

为解决北宋积贫的局面,王安石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措施,如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等。

募兵法、保甲法、将兵法属于强兵之法;

科举新法属于取士之法。

故可排除A、C、D,故应选B。

19.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A项王安石变法要解决北宋中期所面临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但这些社会矛盾往往又是封建制度本身所造成的,因此其失败带有必然性;

B项只是变法失败的直接因素,而非根源;

D项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社会发展,说明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20.答案:

题目中的A、C两项是“富者有弥望之田”的具体表现,并非原因;

北宋王朝纵容地主兼并农民的土地是造成土地兼并严重的重要原因,但关键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在,这是造成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尖锐的根源所在。

21.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理解辨析问题的能力,要结合北宋初期的改革所造成的“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进行分析。

A、D两项的叙述不符合常理,C项降低了北宋初期中央集权的积极作用。

22.答案:

A.材料体现的是现代主义的创作风格,该项是浪漫主义绘画的特点,故A错误;

B.该项是现实主义绘画的特点,故B错误;

C.材料并未突出了理性思维,故C错误;

D.根据材料“往往以报纸的一页作为玻璃杯和酒瓶的背景,这页报纸上总是一些反映暴力和道德堕落的悲剧性新闻”,结合所学可知,这符合现代主义的创造风格,采用夸张、变形和抽象的表现手法,艺术上更趋于极端化,故D正确。

23.答案:

由题干“体现了‘不被命运所禁,勇于和命运抗争’的主题”可知,电影艺术反映了当代人勇于突破命运枷锁的价值观,故A项正确;

题干未涉及商业盈利,故B项错误;

题干未涉及对外文化渗透,故C项错误;

题干未涉及综合国力的提升,故D项错误。

24.答案:

题干“小东西……哭哭啼啼……‘笑嘻嘻”’反映了该作品强调主观情感,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和对现实的揭露,这是浪漫主义的特点,故A项正确;

现实主义的笔调往往冷静客观,与该段文字所展现的风格不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