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选词与炼句(1).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4522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选词与炼句(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第六章-选词与炼句(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第六章-选词与炼句(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第六章-选词与炼句(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第六章-选词与炼句(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第六章-选词与炼句(1).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第六章-选词与炼句(1).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第六章-选词与炼句(1).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第六章-选词与炼句(1).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第六章-选词与炼句(1).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第六章-选词与炼句(1).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第六章-选词与炼句(1).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第六章-选词与炼句(1).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第六章-选词与炼句(1).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第六章-选词与炼句(1).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第六章-选词与炼句(1).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第六章-选词与炼句(1).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第六章-选词与炼句(1).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第六章-选词与炼句(1).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第六章-选词与炼句(1).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选词与炼句(1).ppt

《第六章-选词与炼句(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选词与炼句(1).ppt(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章-选词与炼句(1).ppt

,第六章选词与炼句,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第二节句子的锤炼和运用,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选词炼句的意义语言运用的要求,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一、选词炼句的意义文章是语言的艺术。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丰富生动的思想内容,需要用丰富生动的语言去表现。

语言运用得好,就能增强文章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一、选词炼句的意义,选词炼句正是语言运用的两个重要方面。

汉语的词语是丰富多彩的,但是要把道理论述得缜密清晰,故事叙述得生动活泼,人物描绘得惟妙惟肖,并不是随便使用什么词语都可以的。

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一、选词炼句的意义,只有从表达的需要和特定的语境出发,选择那些最准确、最生动的词语,把它们恰当地组织到句子里,才能收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这就是词语的选择。

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一、选词炼句的意义,选词,古人叫做炼字,即锤炼琢磨文字。

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

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精英,自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

”将词语看作是立言之本,可见古人对词语运用的重视程度。

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一、选词炼句的意义,古今中外无数优秀的诗人、作家都十分注意词语的选择和锤炼.如法国作家莫泊桑说:

不论一个作家写作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词可能供他使用:

用一个动词要使形象生动,一个形容词要是使对象的性质鲜明,因此就得去寻找,直到找到这个词,这个动词和形容词,而决不能满足于差不多。

”,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一、选词炼句的意义,莫泊桑,与选词密切相关的是炼句。

炼句就是对句子的选择与锤炼。

因为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示,但是句子形式不同,强调的重点和表达的语气也就不同,修辞效果也不相同。

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一、选词炼句的意义,郭沫若编的历史剧屈原中有这么一句台词:

原句:

大王,可否容许我申诉?

改句:

大王,请容许我申诉!

两句话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子的语气不同。

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一、选词炼句的意义,郭沫若,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二、语言运用的要求语言作为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播信息的工具,在文章写作的具体运用中,有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一)准确性

(二)生动性(三)精粹性(四)畅达性,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二、语言运用的要求,二、语言运用的要求

(一)准确性准确性就是要求所选用的词语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贴切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准确地用词造句是写作的基础,准确性是文章语言的最基本的要求。

例如: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二、语言运用的要求

(一)准确性,用词准确的问题,主要是选用同义词的问题。

汉语中的同义词是非常丰富的。

以动词为例,表示“拿”的,就有“抓、掏、摸、捏、拽、捞”等用来表示不同的动作。

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二、语言运用的要求

(一)准确性,因此,要使语言表达得准确,必须注意同义词的辨析和选用。

同义词选用得好,可以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的特征,反映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

修辞上的所谓“推敲”,主要的功夫也是下在这一方面的。

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二、语言运用的要求

(一)准确性,恰当地选用同义词,可以把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确切、细致、得体。

例如: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

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二、语言运用的要求

(一)准确性,二、语言运用的要求

(二)生动性生动性是指语言的运用要具体形象、新鲜活泼、富于变化,能把事物的形神或作者的思想感情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从而吸引人,打动人。

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二、语言运用的要求

(二)生动性,怎样做到生动形象呢?

第一,注意词语的形象化。

具体形象的语言,绘形绘声绘色,使人如临其境,引起读者的想像或联想,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例如:

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二、语言运用的要求

(二)生动性,就水仙花的姿态而论,青翠光润的叶片,亭亭直立的花梗,疏落有致的花序,冰肌玉骨的花瓣,芬芳清幽的香气,哪一样不令人感到可爱?

(贾祖璋水仙花),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二、语言运用的要求

(二)生动性,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撩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水一下子聚起来,长时间的凝固成一个锥形;啪地砸下来,砸出一个坑,浮萍冲上了四边塘岸,几条鱼儿在岸上的草窝里蹦跳。

(贾平凹风雨),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二、语言运用的要求

(二)生动性,第二、用词要富于变化客观事物是纷纭复杂的,人们的思想感情是千差万别的,文章的语言也应当丰富多彩。

例如:

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鲁迅药),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二、语言运用的要求

(二)生动性,第三、用贴切传神的动词去描写静态的事物,可以化静为动,使静态的事物栩栩如生。

例如:

在那山径上,碧水边,姑娘们飘着彩色的长裙,顶着竹篮、水罐,走回开满波斯菊的家园。

(魏巍依依惜别的深情),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二、语言运用的要求

(二)生动性,第四,适当使用修辞手法在文章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

例如毕淑敏在素面朝天中写道:

见一位比过妆的女友洗面,红的水黑的水蜿蜒而下,仿佛洪水冲刷过水土流失的山峦。

那个真实的她,像在蛋壳里窒息得过久的鸡雏,渐渐苏醒过来。

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二、语言运用的要求

(二)生动性,第四,多用群众的口语联系生活实际的群众化的语言,朴素生动,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具有鲜活的特点。

例如:

披着一头短发,穿了件青缎夹马褂,手里提了根藤条手杖这人叫小喜当年也是中学毕业,后来吸上了金丹,就常跟邻近的光棍们来往,当人贩,卖寡妇,贩金丹,挑词讼无所不为。

(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二、语言运用的要求

(二)生动性,第五,要巧妙地活用词语活用词语,是指对词的反常使用。

有时为了追求特殊的表达效果,根据特定语境临时打破常规,反常规地用词。

活用词语,如处置得体也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

中午一小时,他们不过在床上继续失眠,爸爸有时制造一些鼾声,说是可以培养睡眠。

(舒婷我儿子一家),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二、语言运用的要求

(二)生动性,二、语言运用的要求(三)精粹性精粹性,是指语言精练而不含杂质,力求用最少的词语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做到言简意赅。

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二、语言运用的要求(三)精粹性,怎么才能做到语句精粹呢?

第一,下笔前要多思考语句精粹,并非只是“笔”上的功夫,关键还是在“想”上,也就是必须真正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

只有想得清楚,才能写得精粹;只有想得透彻,才能写得简练。

所以,炼句实质上是炼意,炼意是语句精粹的根基。

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二、语言运用的要求(三)精粹性,第二、行文时要多提炼写作时要精心提炼,反复推敲,仔细斟酌,力求字字用得恰到好处,句句饱含深意。

如峻青秋声赋的原稿中,有这么一段:

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欧阳修作秋声赋时,把秋天描写的那样肃杀可怕,凄凉阴沉?

在我看来花木灿烂的春光固然可爱,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却更加使人欣喜。

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二、语言运用的要求(三)精粹性,第三、写完后要多修改鲁迅先生曾经说过:

“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二、语言运用的要求(三)精粹性,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开头,起初说“环滁四面皆山也。

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共有二十六个字。

修改定稿后换成了“环滁皆山也”五个字,这是删繁就简的很好的例子。

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二、语言运用的要求(三)精粹性,二、语言运用的要求(四)畅达性畅达性指语言的运用要通篇和谐一致,句句段段读来如行去流水,全篇文气畅达贯通。

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二、语言运用的要求(四)畅达性,要使语言畅达首先要有合乎逻辑的、条理清晰的思路,才能使造句做到“三个符合”:

符合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符合人们认识事物、思考问题的习惯;符合思想情感变化的规律。

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二、语言运用的要求(四)畅达性,科普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的一段: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这是有一定物质基础的。

不论是哪种花儿,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转变成的花青素。

当它是酸性的时候,花儿就呈现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

当它是碱性的时候,就呈现蓝色,碱性强的,就成为蓝黑色。

当它是中性的时候,则成为紫色。

万紫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

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二、语言运用的要求(四)畅达性,句子的“声音美”,包括音节匀称和声调和谐。

音节匀称是为了读起来顺口,声调和谐是为了抑扬有致。

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二、语言运用的要求(四)畅达性,现代汉语的词以双音节为主,但也有不少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

遣词造句时,要讲究章节的匀称。

一般说来,单音词配单音词,双音词配双音词,多音词配多音词。

单双音节的合理安排、协调配合,能给人以节奏和谐、音节匀称的美感。

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二、语言运用的要求(四)畅达性,例如:

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

纺、拐、浆、落、经、镶、织。

(孙犁山地回忆)东有东山,西有西山,北有卧虎,南有鸡笼,太原正好坐落在一个肥沃的盆地里。

(吴伯箫难老泉),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二、语言运用的要求(四)畅达性,平声平直而高昂,是扬;仄声婉转而低沉,是抑。

要使文章声调和谐,就要讲究平仄相调。

一句内平仄相间;几句连用时,每个分句的最后一个音节平仄交错,就可以形成抑扬顿挫的声音效果。

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二、语言运用的要求(四)畅达性,事实上许多优秀的作品也正是这样安排语句的平仄的。

如郁达夫故都的秋: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平平),钓鱼台的柳影(仄仄),西山的虫唱(平仄),玉泉的夜月(仄仄),潭柘寺的钟声(平平)。

这样,“陶然亭”以下五句读起来,抑扬有致,柔美和谐。

无论是读出来,还是听起来,都是一种美的享受。

第一节选词炼句的意义和要求二、语言运用的要求(四)畅达性,第二节句子的锤炼和运用,第二节句子的锤炼和运用长句和短句的运用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运用常式句和变式句的运用,第二节句子的锤炼和运用,句子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基本语言单位。

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思,但它们适用的场合未必相同,表达的效果也不一致,或则表达重点不一,或则语气相异,或则风格、情调有别。

第二节句子的锤炼和运用,因此,我们写文章时,想要很好地传情达意,收到准确、鲜明、生动的表达效果,除了要注意词语的选择外,还要注意句子的锤炼和运用,注意选择最贴切的句式,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从而收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选用什么样的句式,须由表达的内容、文章的体裁、风格及上下文的联系来确定。

一、长句和短句的运用汉语的句式,从形体上看,有长有短。

所谓长句,是指形体长、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包括复杂的复句和单句。

所谓短句,是指形体短、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包括简短的单句和包含简短分句的复句。

第二节句子的锤炼和运用一、长句和短句的运用,所谓团结,就是团结跟自己意见分歧的,看不起自己的,不尊重自己的,跟自己闹过别扭的,跟自己做过斗争的,自己在他面前吃过亏的那一部分人。

(毛泽东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拉车的人们,只要今天还不至于挨饿,就懒得去张罗买卖:

有的把车放在有阴凉的地方,支起车棚,坐在车上打盹;有的钻进小茶馆去喝茶;有的根本就没拉出车来,只到街上看看有没有出车的可能。

(老舍骆驼祥子),第二节句子的锤炼和运用一、长句和短句的运用,例是个长单句,用了一个很长的定语一一列举了应该努力团结的那一部分人。

例是个长复句,是一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四重复句,前一个分句表示条件,后面的分句表示这个条件产生的结果。

远山淡淡如青烟。

月亮正浮起。

护城河粼粼闪闪绕城流。

(汪曾祺小城无故事)不管是凶是吉,逃!

第二节句子的锤炼和运用一、长句和短句的运用,例是三个短单句。

例是包含两个简短分句的复句。

长句内涵丰富,表情达意比较严密、精确、细腻,因此,长句便于周密详尽地阐述事理,准确明晰地说明问题,委婉细腻或气势磅礴地抒发感情,绘声绘色地描述事物。

第二节句子的锤炼和运用一、长句和短句的运用,长句较适用于政论语体和科技语体,有时也适用于文艺语体中的描绘景物和抒发深长细腻的感情。

第二节句子的锤炼和运用一、长句和短句的运用,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在中国有相当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中国办过多年的教会学校,在抗日战争时期坐过日本人的监狱,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因此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了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第二节句子的锤炼和运用一、长句和短句的运用,短句结构简单,语法关系明确,在表情达意时,显得简洁、明快、活泼、干脆。

因此,短句便于抒发激越的感情,表达急促的语气,描写紧张的场面。

短句较多运用于日常谈话、演讲、辩论、广播、儿童文学、诗歌和小说、戏剧中的人物对话。

例如:

啊,美,伟大的美,令人陶醉的美。

(峻青沧海日出),第二节句子的锤炼和运用一、长句和短句的运用,长句和短句各有自己的表达作用,只要用得合适,都可以收到好的效果。

一般来说,长句多用于书面语,短句多用于口语。

而在一篇文章中,全用短句或全用长句的情形是不多的。

一般是长句和短句相互配合、交错使用的。

第二节句子的锤炼和运用一、长句和短句的运用,肯定句是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否定句是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

在语言表达中,同一个意思,既可以用肯定句表达,也可以用否定句表达,但语意的轻重强弱有差别。

一般说来,肯定句比否定句语意要重一些,语气强一些。

第二节句子的锤炼和运用二、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运用,例如:

你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你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表达的意思虽然相同,但语气不同。

例是肯定句,语气坚决,态度鲜明。

例是否定句,语气委婉缓和,态度含蓄。

第二节句子的锤炼和运用二、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运用,文学作品中,如果肯定句和否定句并用,肯定、否定互相衬托,那么作者所要肯定的意思就会表现得十分鲜明,语气会更强烈。

例如:

他们不是喝血者,不是寄生虫,不是强盗,也不是懦夫;他们是真正的人,大写的人。

(秦牧花蜜和蜂刺),第二节句子的锤炼和运用二、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运用,汉语的句式从语序上看,有常式句和变式句之分。

句子成分或分句按照一般次序排列的句子,叫做常式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由于修辞的需要,改变常规排列次序的句子,叫做变式句。

第二节句子的锤炼和运用三、常式句和变式句的运用,一般说来,常式句自然平稳,语势和缓,多用于一般的叙述、描写、议论、也可用于表达祈求和感叹的语气,适用于各类语体。

变式句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常给人以奇巧之感。

文艺语体,特别是其中的诗歌、唱词和抒情诗文,经常采用变式句;政论语体有时也用到变式句;而在专门科技语体中则很少看到这种句式,事务语体则是排斥这种句式的。

第二节句子的锤炼和运用三、常式句和变式句的运用,1修饰语和中心语语序的改变修饰语包含定语和状语,跟中心语相对。

常式句是修饰语在中心语前面,侧重于中心语;变式句将修饰语挪到中心语后面,强调了定语,状语的表达的意思。

第二节句子的锤炼和运用三、常式句和变式句的运用,例如:

无数的眼睛金黄的、碧蓝的、黝黑的,同时注视着那条受伤的手臂,各种语言发出同声的惊叹!

(理由扬眉剑出鞘)当她第一次看完许宁回来以后,真是高兴得很为她自己,也为许宁。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节句子的锤炼和运用三、常式句和变式句的运用,2、偏句和正句语序的改变汉语复句的分句间的排列顺序,也有一定的规律,如表示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复句,一般是表示原因、假设、条件等意思的分句在前。

但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也会改变他们的位置。

第二节句子的锤炼和运用三、常式句和变式句的运用,例如:

我喜欢着绚丽灿烂的秋色,因为它表示着成熟、昌盛和繁荣,也意味着愉快、欢乐和富强。

表示原的分句置于表示结果的分句后面,表示原因的分句得到了强调,突出了“喜欢”的原因。

(峻青秋色赋)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第二节句子的锤炼和运用三、常式句和变式句的运用,第六章选词与炼句,思考与练习一、选词语炼句有什么作用?

结合自己使用语言的情况,谈谈你的认识。

二、语言运用中,有什么基本要求?

请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谈谈看法。

三、从词语锤炼的角度,谈谈下列句子中哪些词语用得好?

好在哪里?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2、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的逼你的眼。

3、他到评奖领导小组交涉车间奖金的事,结结实实地碰了一鼻子灰。

4、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姿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5、后来,我从姐姐一个最要好的同学嘴里,费了很多周折,才抠出几句话来。

6、她婆婆来抓他回去的时候,是早已许给了贺家墺的贺老六的,所以回家之后不几天,也就装在花轿里抬去了。

7、虽然只有四分之一的中国血统,一张脸却长得非常中国。

第六章选词与炼句,思考与练习四、请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谈谈炼句的重要性。

五、指出下列句子为什么能增强表达效果。

1、熊庆来慧眼认罗庚,华罗庚睿目识景润。

2、南方,遥远而美丽的!

南方是有着榕树的地方,榕树永远是垂着长须,如同个老人安静地站立,在夕暮之中作着冗长的低语,而将千百年的过去都埋在幻想里了。

晚天是赤红的。

公园如同一个废墟。

鹰在赤红的天空之中盘旋,作出短促而悠远的歌唱,嘹唳地,清脆地。

鹰是我所爱的。

它有着两个强健的翅膀。

(丽尼鹰之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