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羽的忠义形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9701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关羽的忠义形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关羽的忠义形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关羽的忠义形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关羽的忠义形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关羽的忠义形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浅谈关羽的忠义形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浅谈关羽的忠义形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浅谈关羽的忠义形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浅谈关羽的忠义形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关羽的忠义形象Word文件下载.docx

《浅谈关羽的忠义形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关羽的忠义形象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关羽的忠义形象Word文件下载.docx

魏翔

(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众人皆知,他为人勇猛、忠义、智慧,他的忠义精神为后人所推崇和膜拜,在感叹他侠义忠勇的同时,也在努力学习他的忠义精神。

在罗贯中笔下的关羽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最终把他塑造成忠义的楷模,勇武智慧力量的化身,同时也是寄托了后人对忠义之士的渴望。

我将从关羽的言语行动,勇猛智慧,曹操爱惜其才和关羽对后世的影响这四个方面来分析关羽的忠义形象。

关键词:

关羽;

忠义;

智慧;

崇拜

谈起关羽,人们的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三国演义》所描绘的“身长九尺,髯长二尺;

面如重枣,唇若涂脂;

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人称其为“美髯公”,“头戴青巾,身着绿色战袍,手拿青龙偃月刀,足跨追风赤兔马”的英雄形象。

他身披战袍,左手捻须,右手拿一本《春秋》,专注读书的形象至今还清晰的留存在人们的脑海中。

[1]千百年来,关羽被尊称为“武圣”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武力超群,而在于他有智谋有胆识有谋略。

这些特点不仅仅为那些侠客武士所崇拜,并为士子圣贤所赞扬。

他的这些外表形象实际上是对其忠义智慧胆识文化特色的表现。

时至今日,不少地方还有关羽的庙宇,正说明对他的崇拜热情到现在也没有丝毫的减弱。

他能有如此待遇并不是因为后人崇拜他的武力,而是推崇他的忠勇、守信、仁义。

一、以言语、行动写忠义

在作品中主要体现关羽的核心品质是“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通过其语言、行动写出他的性格特点,来展示“忠义”形象,他的这些品格特点震撼着人的内心,不仅在当时为人感叹,到现在人们也是极为推崇。

他也用自己的行动来践行自己许下的忠义诺言。

(一)刘、关、张三豪杰桃园结义

小说从一开始,通过写“宴桃园豪杰三结义”,着力刻画了关羽的高大威武忠义双全的形象,从人物一出场就对关羽的忠义作出质的规定。

视其形貌:

“身长九尺三寸,髯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若涂脂;

丹凤眼,卧蚕眉;

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2]关羽英雄洒脱的气质,忠厚重义的品格,使我们如见其人。

从其外貌上更是符合中国古代戏剧脸谱的特色,“重枣”色既为红色,红色在戏剧脸谱中象征忠义。

关羽以其独特的外貌,在向后人诠释着忠,演绎着义。

在《三国演义》第一回中,我们可以从其短短的几句对话中了解到关羽这个人的性格特点。

关羽言语豪爽、利落,仗义执言,就算是对刚见一面的刘备和张飞,对自己的身世毫不遮掩,他自报家世姓名说道“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

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

”他的回答绝对是言简而不失豪气。

从其谈论出生,离家原委中得知其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使自己飘落江湖。

当得知有报效国家尽忠效力的机会仍毅然前往,说明他心中不仅有为人侠义也有尽忠报国的志向。

他拥有一身好武艺,在《三国演义》中他的武艺仅次于吕布,为人更是深明大义,见有招兵破黄巾贼而去投军,他投军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破贼”。

这显然是一种以身报国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是流落他乡,身无定处,关羽为国为民的意愿仍是很强烈,把国家和百姓的安危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

[3]

从其行动上更能表现其忠义,当张飞欲“三人结为兄弟”共赴投军时,关羽毫不迟疑,慷慨应允,并立下誓言,“同心协力,救困扶危;

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实鉴此心。

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关羽一生也在践行着他这个诺言,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无论身在何处,永远心系兄弟,唯长兄刘备马首是瞻。

从第一回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编草席的刘备还是杀猪的张飞算不上什么英雄豪杰,更无钱粮兵马。

刘、关、张三人结拜兄弟,是志向相投,欲报国家平黄巾军,是英雄惜英雄。

从行动上表明关羽是一位讲忠义喜结交的豪杰。

从他的相貌、语言、行为都集中表现出一个“忠义之士”的特征,忠义智勇贯穿于他的一生,成为其品格的核心,为后人所敬仰。

尤其是在小说的后文中,多次描绘其威风凛凛相貌堂堂的形象。

至死不渝,不违背桃园结义的誓言。

正如李贽尖锐的指出: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谁识桃园三结义,黄金不解结同心”,[4]古往今来我们无不在羡慕刘、关、张的兄弟情谊,感叹关羽的忠义品质。

(二)忠义品性令敌手折服

儒家认为,“义”是“立德之本,诸德之发也”。

《管子·

心术》说“君臣父子之间之事曰义”,《礼记·

中庸》说“义者,宜也”。

儒家认为“义”是以“忠”为前提的,。

一个人立身安命首先要忠于父忠于君,才能以“义”取身安命。

关羽是集文人形象和武将特征于一身,他深知春秋大义,更是明白“忠”与“义”的关系。

关羽的“义”绝不是今天我们所片面理解的那种江湖“义气”,而是披肝沥胆,义无反顾,比泰山还重,比生命还珍贵,它是能经受住各种严峻考验的“忠义”。

[5]关羽高尚的气节和品德,不仅仅在蜀汉流传,即使是蜀汉之外对他为人忠义都大加赞赏,无论是奸雄曹操还是一代枭雄孙权对其品德都是无比敬仰。

从其行动上,无论是在对刘备的忠义,还是与敌人对决,关羽表现的是一种侠者风范,忠勇仁义,不乘人之危,不投机取巧,更不会以诈取胜,就算是与强劲的敌人相遇,也要公平对决,不暗箭伤人,更不会为胜利而采取龌蹉卑鄙下流的手段,他做事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他重品德也重气节,义薄云天使对手感叹。

他过五关时明知道守关将领并不会真心放其通过,而仍是以真心去对待,他快意恩仇,斩六将时被逼无奈,但也是情理之中,他忠于兄弟,用生命去维护结拜誓言,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一共对曹操下跪过两次,第一次是为了张辽,第二次是感谢曹操赠其赤兔马。

关羽从来没有为了一个人来向别人头,就算是丢到自己性命也保持孤傲的头颅。

张辽又是何许人也,又有何德何能值得关羽去为他下跪呢?

张辽原是吕布帐下的一员大将,曾奉吕布之命攻打小沛,关羽因其“仪表非俗”而相劝之“何故失身于贼”,因“知此人有忠义之气”,不用恶言相加,“以正言感之”,使迎战的张飞罢战领悟。

[6]可见关羽是欣赏张辽身上的“忠义之气”,正是对其自身忠义之志真实的写照。

第五十三回写到“关云长义释黄汉升”更加深化了他对敌手的重情守义特征的描写。

无论是张辽还是黄忠都最后成为忠心报主的战将,他们都是一代忠臣名将,名垂千古。

关羽的忠义对同时代的人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以马超为例,马超是三国名将,初降刘备,“刘备见而深爱之,以为平西将军,封都亭侯,超见先主待之厚也,阔略无上下之礼,与先主言,常呼字”,马超这么做关羽当然是不允许了,关羽“请杀之”,先主以恩德服于天下当然是不同意了。

最后张飞曰“如是,当示之以礼。

”当大会诸将时候,关、张二人并站立在刘备两侧。

当马超进来,正要去入座,但见关、张立而先帝两旁,大惊,从此以后尊事刘备。

是因为关羽对先帝的忠义态度,使马超大惊,更是关羽对先帝的忠义让马超所震撼,更使其终身为蜀汉建功立业。

关羽用自己的行动,深深地给桀骜的马超上了一课,使三国英雄马超也对先帝大为敬畏,并使其为蜀汉尽心尽力。

(三)侠肝义胆美名远扬

小说开篇就点明关羽的侠义之心,他见不得世间不平事,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关羽的整个表现都是光明磊落,坦坦荡荡。

小说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甚是传神,关羽手臂中毒,华佗对其曰:

“某自有治法,但恐君侯惧耳。

”关羽对答曰:

“吾视死如归,有何惧哉”,从谈话中可以看出他直面死亡,就算自己的地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没改变其侠义忠勇之志。

任凭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众人皆掩面失色,而他却静坐不变,饮酒吃肉,谈笑弈棋,不显任何痛苦之色。

华佗感叹其为“真神人也”,众将更是大为佩服他的侠肝义胆,处变不惊的精神。

他既有侠义也不缺失仁义,对弱者他怀有一颗宽厚仁义之心。

关羽在漫漫千里寻兄的路上,就算是危难时期也不失侠义之情,替胡老大人捎带家书给其小儿胡班,也正是这封家书救关羽一行人的命,胡班感其重情重义恩德,冒死放走关羽不忍加害。

借住郭家,对郭氏之子更是仁至义尽,郭家小儿先偷其赤兔马关羽看在他老父郭常之面留其性命,但郭氏之子不思悔改,半路纠集黄巾军来抢赤兔马,即便是这样关羽还是放了他,并没有取其性命,而是放其生路,这既是侠义也是仁义。

当刘备刚落脚徐州时候,曹操就派大将刘岱、王忠攻略,二将战败,刘、王二人被俘,刘备施以仁义治天下,准备放走二将时,张飞要去拦杀,被关羽阻却。

[7]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关羽得志还是失志之时,表现的都是其仁义宽厚,不以强欺弱,而是以仁义示天下的侠义品性。

(四)兵败走麦城

关羽品德高远,无论是在帮助刘备“恢复帝业”还是“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管前面遇到多大困难,无论前方是千军万马还是万丈深渊,他都是义无反顾,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气节和忠义之志。

即使是荆州失守兵败麦城也至死不渝,从不委曲求全贪生怕死,而是光明磊落,死的其所,更不苟活于世。

荆州失守的危难之际,仍在想着试图重新夺回,就算是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这是对兄弟的承诺,也是对蜀汉王朝的忠心,不成功便成仁。

面对东吴劝降不变“汉家节”,“吾乃汉将,岂降贼乎”字字有声。

关羽的“忠义之气”直上云霄,“玉可碎而不可以改其志,竹可焚而不可以毁其节;

身虽陨,名可垂于竹帛也”。

正如后世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宁死不降,一个忠义凛然的形象展现在脑海中。

所以被东吴的孙权称为“真忠臣也”。

即使高官厚禄也改变不了其忠义之心,其忠心日月可鉴,天地可表。

就算是奸雄曹操在关羽死后也是对其大加封赏,更是以王的葬礼来安葬其亡灵,可见战场上的对手也对其忠义之志大为感叹,欣赏他忠义品质。

二、以勇猛、智慧写忠义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集勇猛、智慧于一身。

作者不仅仅从正面来写关羽的“忠义”形象,而且还通过一系列的情节,来展现关羽的勇猛无敌,有胆识更兼有智慧的特点。

而所有的这些方面,展现的就是他的“忠义”,因其勇猛,有胆识有智慧,才能做到“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才能最终达到“恢复刘汉王朝”的忠义理想。

(一)温酒斩华雄,足可见其“勇”

华雄是董卓帐下一员猛将。

小说在其中出场时极力的渲染华雄的威武、高大、勇猛,“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尤其是在连斩鲍忠、祖茂、俞涉、潘凤四将危险的局势下,只不过是玄德之弟的关羽主动请战,一个小小“马弓手”,不惧外强内疑的局面,“出账提刀,飞身上马”,“酒尚温时斩华雄”,以极其夸张简单的笔调,详略得当的语言处理,彰显了其勇猛无比,胆识超群的特点。

即使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兵,面对困难和危险毫不退缩,显示着其大气豪迈,英勇无敌的气概,传奇着忠君报国平天下的赤子之心,用勇猛传奇着忠义,用行动书写着武将勇猛的本色。

(二)放水淹七军,足可见其“智”

从小说中我们知道于禁乃曹操的心腹大将,曹操认为派他到樊城驰援可保万无一失,但事实却并不如曹操打算的那么好。

当面对于禁大军,关羽表现的是处变不惊,即使是面对敌前先锋庞德暗箭袭来,伤其手臂,并不是以报私仇为快,而是先大局后私仇,这是一种大气和智慧的体现。

如果不是于禁心胸狭窄,怕功归庞德,而不听其劝告,一意孤行驻军在罾口。

当关羽得知于禁驻军罾口,大喜说“于禁必为我所擒矣”,更是说“鱼入罾口,岂能久乎”,起初诸将并不信,但事实证明关羽是对的,为主将者上知天时下知地理。

结果是秋雨大致,关羽掘襄江之水,淹于禁大军于汪洋之中,不动兵马致敌于危难之中,使于禁帐前跪拜投降,这是因“智慧”取得胜利。

也是智慧勇猛使关羽威震天下,诸侯惊骇。

当处在复杂的局势下,关羽能够审时度势、抓住时机,冷静沉着,充分显露出一代儒将的智慧,有勇有谋的特点,使其性格更加丰满。

可见在其“智”后面,是一颗忠心报君的心。

(三)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足见其“猛”

关羽兵败屯山,无奈作出“降汉不降曹”的约定之举,无论何时何地都在牵挂着大哥刘备,屡次要离开,却苦无刘备音信,无处去寻找兄长。

当得知刘备在河北袁绍处,便拜别曹操径直往河北寻兄去。

不管前面关隘是谁把守,都不可阻挡其寻兄的去路。

是“忠义”驱使他,成为他千里寻兄的精神动力。

他保护两位嫂嫂更是尽心尽力,无论何时都遵守“尊卑之礼”,表现着他“忠肝义胆”之心。

“良禽择木而栖”,而作为“忠义之士”,更是竭尽全力地寻找“忠义之主”。

因刘备宽厚仁义,为人忠厚,深得民心,又被称为“刘皇叔”,关羽更是誓死追随。

也正因是如此,“五关”必定翻过,“六将”也必然斩杀,从其“猛”的背后折射出“忠义”之品性。

他是蜀汉“五虎上将”之首,其勇猛名望不言而喻,他替刘备驻守一方,更体现刘备对其忠心和能力的信任,为蜀汉他更是鞠躬尽瘁,直至战死,留得“生前身后名”。

(四)单刀赴会东吴,足见其“慧”

“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这是民间留下来的一句歇后语,荆州是刘备的起身之本,向北可图中原,向南连接江汉,也是诸葛亮为刘备勾勒出统一华夏,恢复“大汉王朝”的第一站。

但是荆州局势复杂,东吴的孙权无时无刻都想要夺取,北方的曹操更是想要占有。

留守荆州主持一方事务的就是汉寿亭侯关羽。

至赤壁之战后,东吴接连派人向刘备索要荆州,之前都被诸葛亮用计委婉拒绝,所以荆州问题也就成为吴、蜀两国矛盾的焦点和产生摩擦的根源。

当东吴的孙权得知刘备取得西川之后,于是便又想索要荆州。

军师诸葛亮对东吴的态度是外连东吴共御曹操,两国关系即不能太僵硬,也不能损害蜀汉利益,所以在对归还荆州的问题上一直都是推诿和空头许诺。

在诸葛瑾向刘备索要荆州失败后,诸葛亮便设下一计,请云长赴会东吴。

此时吴、蜀矛盾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矛盾随时都会点燃,而关羽被置于这个风口浪尖上。

即使前面是龙潭虎穴也勇往向前,此次赴会表现的是关羽胆识谋略和忠勇智慧。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对鲁肃的邀请慨然应允,对马良、关平的劝谏也是全力的说服,同时对赴会也是做出了周密的安排,来应对不同情况的发生;

其二反复拖延推诿,当鲁肃在席间提到索要荆州之事时,关羽初以“此国家之事,宴间不必论之”,再则“此皆吾兄之事,非某所宜与也”,从而斥责周仓以掩盖其推诿,遮掩其不入正题之意;

其三席间假装大醉,以“吾今已醉,恐伤故旧之情”为理由而得以脱身,足见其智谋和胆略。

[8]

三、以曹操惜其才写忠义

曹操爱惜关羽的才能,一直都想将其收为自己所用,但无论是怎样的高官厚禄,封侯加爵,都没有改变关羽对刘备的“忠义”之心。

正如桃园三结义刘、关、张所发誓言那样:

“皇天后土,实鉴此心。

”此后关羽和刘、张一方面是“兄弟之情”,另一方面是关羽的“忠义”,他与刘备更有“君臣之谊”,而在这其中兄弟之情占据主导地位。

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刘备的兴盛与衰落,得意与失落,关羽始终不改其“忠义之志”,始终追随,没有背叛结义之盟。

小说也着重描写了魏主曹操对关羽才智勇武的欣赏,欲挽留而不得;

同时也写了关羽对魏王的“酬恩之谊重”的义举,从二人复杂的人情关系写出了关羽“义薄云天”的忠义观。

(一)土山降曹约三事,缘起“忠义”

在小说第二十五回写曹操用计攻下邳,使关羽进退两难。

而兄长以家眷相托,他又只能作出暂时依附于曹操的决定。

在这过程中,作者无处不在的刻画着关羽的“忠”和“义”,而又在特别地渲染曹操对关羽的“恩重如山”的情义。

一是屯土山关羽与曹操相约三件事。

当被曹兵围困于土山,张辽劝降时,关羽视死如归,并“吾仗忠义而死”,英勇无畏。

在张辽列举出关羽不降的三罪非义,后又提出了降曹的三种好处,即:

一者可保二位夫人,二者不背桃园之誓,三者可留有用之身。

这才使关羽恍然大悟,于是做出变通,其一“只降汉帝,不降曹操”的决定,可见其“降”是有条件的,仍旧保持着“汉家节”的气节。

其二在对待甘、糜二位夫人的态度和行为上“以俸禄养赡”,有礼有节,尊长兄之道。

其三“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可见其忠义之心。

二是极力来描写曹操对关羽的“恩”。

曹操一直以来都是比较欣赏关羽的忠勇武力,早就有招入自己帐下之意,要用自己的恩惠感化关羽,使其真心归顺为己用。

当曹操采取小人的办法,让关羽与其二位嫂嫂同宿一屋,而关羽却是“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使曹操更加佩服其深厚的君臣之礼。

曹操将自己的战袍赠送于关羽,关羽却“穿于衣底,上仍用旧袍罩之”,其根源是“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对兄弟情深义厚,对主上忠肝义胆,因而曹操叹服“真义士也”。

曹操对关羽是“五日一大宴,三日一小宴”,基本上是天天封赏,恩赐更是不断。

赠其赤兔马,关羽拜而答谢,原因是“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曹操对其忠义之心更加敬佩,并评价其“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

三是写关羽回报曹操的“恩”。

为了能够早日的获得兄长刘备的消息,也是为了能够尽早的离开曹操,回报曹操的“恩遇”。

当袁绍大军征讨曹操时,面对勇将颜良、文丑的挑战,整个曹营束手无策,更是无应敌猛将,曹营中闻二将而心惊胆寒。

而关羽视二人为“土鸡瓦舍”,他“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手起刀落斩颜良于万军之中,后又脑后一刀斩文丑于阵前,此为曹操化解决危机,同时这也是对曹操恩情的回报。

后又替曹镇守汝南,夺得州县。

此三次回报,其意在“义不负心,忠不顾死”,不忘降曹救恩的情义,用战功回报曹操的恩义,使关羽的“忠义”形象顿然生辉。

(二)关云长义释曹操,缘起“恩义”

当关羽在战场得知兄长刘备在袁绍处时,就决心设计离开曹操到河北寻找兄长。

关羽为人光明磊落本想亲自登门拜辞,其几次到丞相府拜辞,曹操却为了挽留关羽避而不见。

关羽最终还是挂印封金,离曹操而去,并留下书信一封,“其有余恩未报,愿以俟之异日”,也为后来关羽华容道放曹留下伏笔。

曹操称赞其为“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并教育部将学习关羽的忠义之志,可见曹操爱惜关羽之才,敬佩其忠义之心。

赤壁曹操战败,号称百万大军所剩无几,率残兵败将逃至华容道,此时守此道之人乃蜀国大将关羽。

当关羽看到如此败落的曹操时,就从心里产生了同情之心,更想到曾经的恩义旧情,恩义让他“四不忍心”:

一不忍曹军人困马乏,乘人之危;

二不忍曹操一番话使其感叹当年的恩义之情,不忍加害;

三不忍,关羽大喝,众军皆下马,哭拜在地,使其动恻隐之心;

四不忍,故友张辽纵马而至,“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放众人归去。

当云长放走曹操后,并主动向军师诸葛亮请罪,甘愿受军令状,主动“请死”,我们更见其“义不负心,忠不顾死”高尚的个人情操。

[9]正如程昱对关羽评价的那样“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

恩怨分明,信义素著”,为人忠义,恩怨分明,“大丈夫以信义为重”,所以面对军令状他甘愿受罚,恩私分明。

其忠义形象为后人所敬仰崇拜。

(三)洛阳城曹操感神,叹“忠义”

当吕蒙用计赚下关羽父子,孙权对关羽钦佩已久,想使关羽降服为自己所用,关羽义正言辞的拒绝,并辱骂其“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表明自己忠义之心“吾与刘皇叔桃园结义,誓扶汉室,岂与汝叛将之贼为伍耶”。

更是“有死而已,何必多言”,使孙权更为赞其忠义,深怜惜,不为所用只能惜其才而杀之。

并将关羽首级送于曹操,把刘备的仇恨转移给了曹操,当然曹操也深知孙权用意,但是曹操依然接受关羽首级。

当曹操笑对云长首级说“云长别来无恙”,关公口开目动,显灵于曹操殿前,众人感叹“关将军真天神也”,吴国来者又讲述了关羽魂魄显灵骂孙权追吕蒙的事情,使曹操大为惊讶,对关羽更是敬重,以王侯之礼埋葬关羽,并亲自拜祭。

小说从开始到结束,都可以肯定的来说,曹操对关羽都是非常的敬重和欣赏,无论是在他生前还是死后,都是恩义有加。

关羽对曹操也是“有德报德”,不忘恩义。

曹操被关羽誓死不降,忠义不屈的品德所折服,爱其勇武,叹其“忠义”。

关羽的英明更是流芳千古,成为忠义之楷模,为后人所崇拜和敬仰。

四、关羽对后世的影响

关羽是人而不是神,在人性上他也有自己的弱点和缺陷,他为人孤傲,并恃才傲物,特点更是傲上而不凌下。

我们传承着他优秀的品质,关羽的精神对后世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在很多地方仍然保留有关羽庙,这些不仅仅是精神情感的寄托,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崇尚他重信义,讲诺言,一言九鼎,善始善终,表里如一,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精神。

关羽精神文化为古往今来兄弟朋友之谊中最善最美的典范,关羽文化流传千年,流传下来的是其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华文化组成的一部分。

[10]历代王朝统治者也是对关羽精神和文化极为推崇,想借用关羽的名义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崇拜关羽的忠贞不二,勇猛智谋,为人侠义,为国尽忠,大志大勇,他们宣传着关羽更是想得到像关羽这样的能者,来维护王朝的统治,教化民众。

当今社会对关羽文化的追崇仍然没有丝毫的减弱,人们不是在追求愚昧,而是在今天的生活中关羽是一种文化的代名词,即代表着忠也代表着义。

在后世的生活中人们把关羽描述成了一位正真的神。

现实中我可以发现很多地方都会摆设有关羽像,比如说在商界关羽被描述成能招财进宝,庇护商贾的财神。

在民间崇拜这位忠勇神武,义气千秋的关帝,死后的关羽被尊为帝,成为一位降妖伏魔的天神。

[11]在军营更不缺热血,孔武有力的人物,无论是哪个朝代,丝毫不减军人对关羽守义,忠贞、视死如归精神的崇拜。

海外华人对关羽尊崇的热情依然未减弱,这也是海外中华儿女团结的精神动力,更是凝聚全球华人的一条无形的精神纽带。

关羽以其忠勇、仁义、守信义为后世所尊崇,这些精神更是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弘扬和传承的,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我们今天对关羽忠义文化的追崇,是对传统文化文化的回归和传承,在商品经济大时代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关羽这种仁义礼智信的品质来扭转整个社会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多一些人性的真善美。

参考文献

[1]夏炜立.浅析关羽的义[J].科教文化,2006,(12):

29

[2]罗贯中.三国演义[M].上海:

上海古籍,2012.17

[3]王光浒.试论关羽形象典型化演变及意义[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1991,

(1):

34

[4]朱一玄.三国演义资料汇编[M].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580

[5]冒炘、叶胥.重评关羽[J].首届全国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1999,27

[6]杨冬梅、张雅芳.试论关羽的忠义形象[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1996,(6):

59

[7]王艳玲.浅谈关羽的义[J].驻马店师专学报,2010,(3):

103

[8]毛宗岗.三国演义评点[M].上海:

上海古籍,2012.142-143

[9]姜馨丽.忠是关羽被统治者尊崇的原因[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7,(4):

[10]杨彭荔.三国演义关羽形象所表现出的忠义观念[J].榆林学院学报,2005,

(1):

17

[11]王菊芹.关羽崇拜与关羽文化[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2):

58

TheimageofGuanYu'

sloyalty

WeiXiang

(Collegeofhumanities,AnyangNormalUniversity,Anyang,455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