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浒中的忠与义.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85965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水浒中的忠与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水浒中的忠与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水浒中的忠与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水浒中的忠与义.doc

《浅谈水浒中的忠与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水浒中的忠与义.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水浒中的忠与义.doc

忠义两难全

——浅谈水浒中的忠与义

我第一次看《水浒传》是在初一的时候,一部水浒前前后后翻了五六遍。

因为年纪小,记得的也只是表层的东西。

比如梁山一百零八将的绰号,我就基本记住。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累积,我从中体会的东西逐渐不同。

《水浒传》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忠义。

自古忠义两难全,多少人曾在其中彷徨,却难以得到一个两全的结果。

看过《水浒传》的人都能体会到其中浓厚的“义”,义之一字,让人动容。

我们感慨于梁山诸雄间的救助和帮扶,那般潇洒恣意、热血激情。

我们多希望他们可以永远那样,在一方水泊中快意生活。

可现实总与幻想相违,似乎哪里有义,哪里就会存在忠义的矛盾。

一部水浒,书写的又何尝不是梁山一百零八将在忠义中的困兽之斗。

努力挣扎,却终是悲剧。

纵观古今,中国的农民起义败多胜少。

多数的农民起义都被扼杀在历史的洪流里。

农民起义不具备滋养它的土壤。

农民起义无论多么波澜壮阔,但处于那样的社会大环境中,就只能成为无根之木,枯败而亡。

梁山起义是诸多农民起义中的一个,它以失败终结。

在起义前期,它可称为成功。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而他们就是反成功的一群人。

据守梁山,构建自己的势力。

一百零八将先后入伙,他们或是朝廷官员,或是扬名一方的英杰,能文能武,挥斥方遒。

真可算是如鱼得水,风生水起。

在梁山势力的鼎盛时期,梁山好汉们以宋江为首,接受了朝廷的招安。

后奉诏破辽,平河北田虎、淮西王庆,擒江南方腊,一百领八将死伤殆尽,英雄末路,让人心有戚戚。

很多人应该跟我存在同样的疑惑,梁山一百零八将接受朝廷的招安,原因在何?

我想原因有二吧。

其一,应是出于时势的考虑。

在招安前,梁山众人多次击退了朝廷的征讨,但难保以后每次都能全身而退。

因为在朝廷乃及世人的眼中,他们是“寇”,虽然扛着替天行道的大旗,但寇终究是寇。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他们始终是名不正、言不顺。

宋江等人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向朝廷投诚实为明智之举。

其二,是“忠君思想”的影响。

这里的忠君主要是指宋江。

从《水浒传》中我们可以看出,招安一事,宋江是极为坚定的,纵然吴用、林冲等坚决反对,他也一意孤行。

我认为,水浒中“忠”和“义”矛盾的最大的导火索是宋江,他的忠君思想是如此的浓重。

晁盖死后,宋江担任山寨的临时之主,改“聚义厅”为“忠义堂”,他的意图是何其明显。

虽然只是换了个名字,但性质却完全改变了。

宋江落草为寇,却仍然对北宋朝廷抱有幻想。

或许,他始终觉得忠君才是正道吧。

所以,对于朝廷的招安,他才会如此的积极热忱,全然不顾兄弟们的心意。

在招安中,他是定乾坤之人,因为其他的梁山好汉皆尊他为首为长,对他是绝对的尊崇和维护的。

当然,其他梁山好汉也并非不忠君。

要是不忠君,他们又怎会心甘情愿地为朝廷卖命。

要知道,朝廷对梁山招安,实际上只是把他们作为一个工具,一个为朝廷平定叛乱的工具罢了。

这是朝廷的一石三鸟之计,首先,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地解决梁山这个心头之患;其次,可以借此彰显朝廷的恩典,更好地收买人心;最后,朝廷借助梁山的力量,外御辽,内平田虎、王庆和方腊,从而稳定政权。

这是多好的计谋!

我认为,梁山众人的“为寇”和“忠君”其实并不矛盾。

梁山好汉中,多数都因受到朝廷官员的迫害,才会落草为寇。

但他们反的终究不是朝廷,而是朝野之中的贪腐官吏。

如果朝廷给他们机会,他们又怎会反?

所以,梁山众人的忠君无可厚非。

忠是忠了,可我认为“义”却尴尬了。

其实,义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除却我们平时说的朋友之义,还有侠义、英雄之义和民族大义。

所以,我在这里论述的忠义矛盾,是“忠君”和多重“义”的矛盾。

人人心里都有一个武侠梦。

在武侠的世界里,江湖有江湖的规则,朝廷有朝廷的秩序,只要没有触犯彼此的底线,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共存的。

而在江湖的圈子里,江湖人虽有杀戮和情仇,但他们中间不乏意气相投者,同进退、共死生,他们之间的义是那么的纯粹和浓厚。

江湖给了江湖人一个自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可以恣意地挥洒自己的人生,没有那么多两难的责任和负担,更不必时时为世俗所桎梏。

然而,江湖只是江湖,我认为,它只是失意者的精神寄托,是绝望者的灵魂居所,现实中又岂会处处有江湖?

我认为,《水浒传》中的“忠”和“义”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不可能全部理解通透。

所以,我打算论述其中的两个方面:

一是宋江的“忠”和梁山众人的“兄弟之义”的矛盾;二是梁山众人的“忠”和除暴安良的“侠义”的矛盾。

首先是宋江的“忠”和梁山众人的“兄弟之义”的矛盾。

宋江改聚义厅为忠义堂时,他是想谋求忠义两全的。

他既想效忠朝廷,又不想辜负兄弟之义。

所以,他力排众议,坚决接受招安。

可一旦招安,他们的立场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处理事情时,放在第一位的不再是兄弟情义,而是那亘古难变的忠君。

在替朝廷平定四方后,梁山众好汉或死或伤或残,一百零八人所剩无几,就连宋江自己最后也落得个毒酒殒命的下场。

就算如此,宋江可有后悔过?

面对众兄弟的亡魂,他可有愧疚?

一切的一切,如人饮水,宋江自知。

其次我想讲的是梁山众人的“忠”和除暴安良的“侠义”的矛盾。

我们都知道,梁山义军多是因官方迫害走投无路或对朝廷失望而落草为寇的。

我们也知道,因“忠君”思想的影响,他们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所以,他们的反是反得不彻底的。

他们站在贪官的对立面,却不一定站在君主的对立面。

他们的理想绝不只限于水泊梁山的小天地,而应是辅君安民,凌驾于燕雀之上的鸿鹄之志。

落草为寇只是他们的曲线救国之计。

后来,他们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一切以朝廷的意志为转移。

朝廷是腐败的,在这淌浑水里,他们蝼蚁般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撼动贪官腐吏分毫。

他们只是悲剧地成为朝廷的工具罢了。

所以,梁山受招安到底是对是错,真的难说。

最起码在梁山时,他们还可以以一种不受约束的姿态与贪官腐吏们斗上一斗。

但是当君主昏庸、朝廷为贪官们撑起一柄巨大的保护伞时,他们又该如何自处!

以上就是我对水浒中的“忠”和“义”的一部分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