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探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3099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探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探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探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探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探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探析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探析Word下载.docx

《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探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探析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探析Word下载.docx

这种环境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因而对传统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

它的迅速普及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带来许多影响和冲击,也给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如何做好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领域中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一)网络问题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

网络为道德相对主义提供了温床,为许多不道德的行为提供了新的场所,网络的使用冲击了现存的道德规范。

遨游在网络中的大学生不需要真实的姓名、身份,可以隐瞒性别、年龄、身份。

在虚拟的空间里,人与人的交往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

因此,不道德者随处可见,其中以说谎最为严重。

一些男学生说:

“我们聊天的时候就说自己是女生,这样网友马上就过来了。

与那些不认识的人聊天交友往往都是胡吹乱侃、信口开河,因为不必负责任,谁也不知道你是谁”。

不少大学生就是从网上学会了说谎,并以说谎为乐事。

大学生在网上经常这样缺乏责任感、不诚实,极不利于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势必降低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网络问题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

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一些大学生平时下午和晚上经常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真正在网上学习的寥寥无几。

自己承认上网就是打游戏或聊天的有1056人,占41.9%,上网主要是打游戏或聊天的至少达90%。

个别学生旷课去上网聊天,一到星期五、星期六更是如此,有的学生甚至通宵达旦“住在网上”。

笔者自己就曾在思想道德修养讨论课上听到相当多的学生这样说:

“有时上课精神不集中,老想着网友,老想着聊天的内容,想着去给网友要照片或打电话”。

据调查,在专科学校中,有12%的学生存在网络强迫症。

学籍管理资料也显示,心理障碍和网络成瘾是大学生休、退学的二大主要原因。

(三)网络问题对大学生身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阶段,一些学生网上游戏或聊天时间过长,星期五、星期六更是如此。

这些学生身心疲惫、生物钟混乱,导致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处于高度兴奋状杰.引起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增高,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压升高,植物神经紊乱;

严重者可诱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痛等病症。

精力和体力的透支,即使下网后,神经的高度兴奋也无法一下子平息,网上刺激的画面和字语还在眼前晃动,使上网者睡眠质量下降,食欲不振,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出现神经衰弱等“网络综合症”。

网上聊天使一部分学生陷入虚幻的世界不能自拔,使美好的心灵扭曲,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极为有害。

(四)网络问题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学习人际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需要时间的投入。

由于大学生恋网,在人机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使得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别人交往的机会,减弱了与他人交往的愿望。

人际交往的减少很容易加剧自我封闭心理,造成人际关系淡化,导致一部分大学生脱离现实,只满足精神需求。

一些学生在真实的交往中感到紧张,不适应,产生孤僻的情感反应,产生对现实人际交往的逃避和恐惧,甚至还会出现“网络孤独症”等症状,造成人际关系障碍,这对人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

“学会共处”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

(五)网络问题对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影响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没有良好的情绪情感和健康的体质是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

沉溺于网上游戏或聊天以后,大学生将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甚至不可利用的时间上网。

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从这一点来看,他们不可能再给以往的业余爱好让路。

迷恋于互联网以后,他们对现实的各种活动,如打球、下棋、看电影以及班级里的各种活动都不感兴趣,认为这些活动没有什么意义,网络已成为能够代替一切活动的一种新的嗜好。

(六)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

调查表明,大学生平均每周上网15小时,平均每次上网时间超过2小时。

54.3%的大学生选择在自习或晚上休息时间或者周末上网,42.7%的大学生根据需要而定。

可以说大学生已把上网作为正常的学习生活,但有些学生不能自控、自律,通宵上网,经常性通宵上网的占6.3%,偶尔通宵上网的占65.9%,从未通宵上网的占27.8%。

网络成瘾给大学生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使大学生无法完成学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有人惊呼网络将成为“21世纪的电子海洛因”,其中在部分网络使用者身上出现的不自主的强迫性网络使用现象被研究者称为“网络上瘾综合症”,即IAD。

美国心理学会研究表明,在大学中网络成瘾者可能高达10%。

二、网络对大学生成长的正面影响

(一)开凿信息渠道,广纳百川营养

计算机网络的逐步普及,使得大学生能够从各种网络上获得千变万化的时代信息和人文科技知识,广纳百川精华,汲取各种知识营养,来发展和壮大自我。

通过上网,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生得到了充实和提高,他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校园文化、社会热点、国家大事、国际风云;

了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科技的发展动向、历史延革;

进行休闲娱乐、感情交流、学术讨论等。

所以,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青年大学生得到各方知识的陶冶和锻炼,成为象牙塔中的社会人。

(二)开拓知识视野,有所创造

网络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它作为一个全新的事物进入我国,引发了创造性极强的大学生群体的极大好奇,也正是基于网络本身的广谱应用和软硬件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更新,给广大学子带来了极大的创造空间:

网页制作、电脑设计、三维动画、工业造型、电脑预决算、网络科研项目、网络课件教辅、远程教育技术服务、大学生网络创业大赛等,无不在内容和形式上造就了大学生的创新欲望,于是,一大批以在校大学生为核心的电脑公司、网吧公司、信息公司、学生企业应运而生,它推动并引领了当今高校学子的无限创造激情,也给国家的未来和现实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据调查,我国家电主打、国际知名品牌“海尔”就从全国各高校猎取了大批在高校学习中创造性极强的学子充当其技术核心力量,“北大方正”、“清华同方”旗下更有大批大批优秀学子的创造身影,据悉,每年各高校不断涌现大学生国家创造发明专利的获取和技术项目的拍卖。

(三)友情互动,共同提高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渴望得到与同龄人的交流和认可,但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在走出家门的人际交往中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挑战,许多心理和情感苦恼常会不期而遇。

高校大学生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很多案例显示,有的大学生因此形成畸形心理并导致多种不良后果。

同时,大学管理机制与中学不同,人际真情沟通减少,学业和未来择业的压力迫使各个学子为学习而疲于奔命,但是校园文化的丰富多彩又引发不定时人际情感交流的增加,这样,网上交友就解决了专心学习和择时交友的矛盾。

因为网上交友是“点之即来,击之即去”的速成交友方式,可以按大学生的学习闲忙而调度,在网上既可以推心置腹,抒发情感、交流思想和心得,又可以大发牢骚,派遣抑郁,达到缓解学习和精神压力的双重功效。

(四)弥补教育缺陷,拓展教育空间

当前,我国仍以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主,因材施教的方式只有极少的高校能部分做到这一点,而登陆各种各样的教育和科研网站,则可以弥补这一教育真空。

英语四六级、考研、考T、考G网站,各种层次计算机学习指导网站,数理化、历史、地理、医学、动、植、生物等各科目类别,均可登陆相应站点,进行自学辅导、作业测验、大考冲刺、升学模拟考场等等。

每个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浏览不同网页,来给自己加压充电。

另外,还可以从网站上浏览和学习本高校不具备而其它高校具备的相关教学资料和实验条件,借鉴学习方法,达到居一校而学各高校,知己知彼,扬长避短的效果。

(五)指导就业,描绘事业蓝图

当前,我国大学生教育已逐步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型,招生规模日渐扩大,升学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如何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网络就可以充当这一“庖丁解牛,以无隙入有间”的角色。

近几年来,网上就业指导由初露端倪日渐兴盛,据有关资料统计,2000年,建有就业网站的高校还不到10%,但到了2004年初建站学校的比例已达到80%以上,并且很多高校毕分办已越来越将网络指导就业作为一个主要渠道来抓,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校园网上“就业指导”专栏不仅信息量大,功能完备,并且该专栏自2005年直接挂在了主页上,而且保证所有新的就业信息在一小时内完成真实性、合法性验证并上传。

据调查,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2005届毕业生中已有网上远程视频面试案例。

所以,对于喜爱网络的大学生来讲,这里是他们就业的乐土,描绘事业发展蓝图的风水宝地,指导就业决胜一方的尚方宝剑。

三、如何做好在网络视野下的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

(一)营造全新的网络文化氛围,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全新的网络文化氛围,是区别思想政治教育是真正进网络的标志之一。

必须用先进的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引导社会文化网络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氛围,从而丰富和发展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

(二)加强对网络的管理与监控,构筑抵制不良冲击的“防火墙”

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面对国际互联网泥沙俱下、汹涌而来的信息潮流,必须尽快建立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监控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

根据网络时代的需要制定网上信息发布、网上信息审查和监管等法规,制定网络行为准则,使网民有法可依;

通过审查、监控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防止青年网络行为的出轨。

同时提高网络宣传的针对性和宣传质量,及时删除网上垃圾,使高校校园形成一种健康的、是非明确的、祛恶扶正的网络环境。

  第二,当代大学生出生于特殊年代,具有文化变革的适应性,最易接受文化潮流的时代变迁,因而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应注重传统文化的弘扬,对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重挖掘传统文化美德,使大学生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

因而应努力营造与网络文化相适应的、融中外文化于一体的校园文化氛围,尽量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上生活空间。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科技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质。

在学生中开展展示网络素质与网络技能的科技竞赛活动,着眼于提高大学生运用网络的综合能力,加深学生对网络的理解,感受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网络世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创造性,走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之路。

(三)加强对网民的心理指导和心理咨询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随着网络化程度的普及,部分大学生热衷于“神游世界”的“网络生存”。

他们很少与社会联系,疏于处理人际关系,这易导致一定的心理障碍与人格畸变。

因此,必须把心理咨询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进行生活指导、学习指导和心理辅导。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的网络识别能力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一个有时代精神、优良传统、良好学风、崇高理想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使学生受到良好风气的影响、熏陶和感染,能够有效抵制网络社会的垃圾信息污染。

网络虽然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但它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理念等,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决定于现实社会生活,他们对网上信息的甄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时所接受的教育和经验。

因此,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五)充分利用网络的积极作用,加强大学生对网络的正确认识

在前面我们提到了网络的诸多积极作用,我们也不能只简单地认识这些作用,而是要对它们加以良好的利用。

第一,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有效资源,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蛋糕”,在中间可以汲取到很多的知识甚至是常识营养,通过这可以极大地丰富自己,完善自己。

通过此也可以教育学生让学生认识到网络不仅仅用来供大家娱乐,也可以学习,让他们摆正对网络的认识,从而加强自身的思想防线。

第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甚至是家庭教育可以好好地利用网络,这里的网络不仅仅是指“网络”,有网络资源、网络案例、网络途径等等一切与网络有关的。

过去在有的教育模式里,网络成为了“邪恶”、“错误”的象征,其实这样本身就不利于学生对网络的正确的认识,长此以往,会对学生造成心理误区,也潜移默化学生对网络的认识。

第三,我们应该认识到网络是可以成为青年学生的朋友的,在很多时候,往往现实中不能很好解决的事情在网络中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例如在交友上面,虽然很多人会说网络交友不现实,但是对于一个在现实中交友有困难的责任也许在网络上能找到好的慰藉。

说到这里,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讨论网络视野下的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情况,不仅仅只是去其糟粕,也要扬起精华,让其为我所用。

(六)虚功实做,将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结合起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大学生迷恋上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校园文化环境荒凉,学业压力增大,人际关系紧张所致。

许多网民为了逃避现实,上网找到了一个可以充分释放自己内心情感的虚拟世界,进而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长此以往,极易导致人格异化,心理扭曲,情感缺失,道德滑坡。

有鉴于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虚功实做,将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重点是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一个互助、和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环境,使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身体、思想、性格、情感、人际关系都得到健康发展。

这一目标实现的程度越高,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就越弱,渐渐地便由“网虫”变成正常的“网民”。

网上网下齐唱主旋律,大学生便可以实现健康成才的预期目标。

网络自它的产生以来,就一直带给人们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它来到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问题面前时,我们应当冷静思考它的利弊,做出有效合理的权衡,积极利用其正面的作用,同时也做好对负面影响的预防和根治,保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大学生政治思想能长清常新。

当然,做好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不是哪个人、哪个学校或者哪个组织的事,这是整个国家的大事,俗话说,青年富,则中国富;

青年强,则中国强。

参考文献

[1]李一.网络沉溺的生成机制及社会对策.广东社会科学

[2]刘杰,薛峰.论网络应用的负面影响.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薛天祥.高等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82 

[4]网络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02期

[5]柔性管理:

网络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马建国,许倩.河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6]张社争.网络视野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5,(11):

20-21

[7]网络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崔新广.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

[8]曹宇.网络文化视野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