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数认识单元备课教学文稿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3278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以内数认识单元备课教学文稿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万以内数认识单元备课教学文稿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万以内数认识单元备课教学文稿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万以内数认识单元备课教学文稿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万以内数认识单元备课教学文稿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万以内数认识单元备课教学文稿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万以内数认识单元备课教学文稿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万以内数认识单元备课教学文稿Word格式.docx

《万以内数认识单元备课教学文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以内数认识单元备课教学文稿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万以内数认识单元备课教学文稿Word格式.docx

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教材编写特点。

1.优化教材知识结构。

义务教材这一单元的内容,一开始就是通过数小方块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明白每相邻单位的十进关系。

接着是读数写数教案。

而实验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优化知识结构,编排教案内容。

先教案1000以内的数,再教案万以内的数,然后整理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和数位表,再教案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写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最后是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把认数和简单的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口算有机结合,认数和用数表达、用数交流信息相结合,不断发展学生的数感。

在教案读数写数时,教材改变了过去将读数,写数分割教案的状况,采用同时呈现的方式,密切了读写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读数、写数互相促进。

2.密切数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我们教案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

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

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与数有关,利用数可以进行简捷而丰富的信息交流。

义务教材在这方面的体现是欠缺的,从生活中提取的教案资源只出现两处。

实验教材在这方面就有充分的体现,它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如67页体育馆的人、69页广场上的鸽子、空中的气球、树林里的果树、72页图书馆的书、飞机、火车、汽车、轮船的速度及可载的人数、73页南京长江大桥的长、76页空中星星、空调、电视机价格等等。

有城市也有农村,有生产也有生活,有学校和社会,还有大自然的场景,每个画面都尽量蕴涵丰富的数字信息和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更大的数,掌握数的概念。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

3.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的认识由100扩展到10000,数目大了,内涵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

如何使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材重视创设学习情境和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加强思考和探索,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如,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过程中自己体会、自己发现:

数数,除了一个一个数,十个十个数,一百一百地数,还可以一千一千地数。

十个一是一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

并让学生思考“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

这些数数的方法,数的组成规律不是教师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操作探索过程中自己感悟,自己总结出来的。

又如,在教案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时,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方法和经验去计算。

在整理万以内数的数位表时,让学生先说一说“已认识几个数位了”,然后再自己尝试制作一个数位表。

这些活动的设计都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课时划分及教案建议

《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一学段“数的认识”知识、技能领域是这样阐述的:

“紧密结合学生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以及解决问题等丰富的学习活动,体会数的意义,了解可以用数来描述现实世界,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把对数的感受作为“数的认识”的重要内容。

因此,我们在教案中要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使学生通过大量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

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在教案中尽量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当然学生的数感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

本单元设想用8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千以内数的认识(例1)

教案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

知道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关系。

2、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估计能力,发展数感。

3、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以及学习兴趣。

重难点:

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案。

教案建议: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学生都已经掌握,本节课如果再简单教给学生“10个百是一千”已不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重点要放在让学生建立1000的数感上,让学生自己得出10个一百是一千。

在具体教案时,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生活中比较大的数,让学生说说收集内容。

然后亲历数数,探究新知:

现在老师这里有一捆小棒(1000根)猜猜大约有多少根?

(让学生猜后,让他们说说有什么好办法来数一数?

小组先商量再动手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数)。

学生小组合作反馈并得出,一个一个数,10个一是十;

十个十个数,十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数十个一百是一千,最后数数游戏。

在数数时形式要多种多样,同桌数、集体数,也可以借助计算器数,这样虽然比小棒或小方块抽象了一步,但可以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数的概念,在数的过程中突破数数的难点,最后问学生通过数数,你发现什么?

第二课时千以内数的读写(例2,练习十五1-4)

1、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由于学生在第一课时数千以内的数时已经借助计数器进行,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数位顺序在学生心目中已非常清晰。

同时,在生活中学生接触过比100大的数肯定很多,也许他们就会读了。

因而在这节课里,就放手试着让学生自己去读一读、写一写。

让学生自己说出几个大数。

教师选择学生当中有代表性的数据,如:

一年有365天,一辆自行车308元,一台VCD580元,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读给同桌听一听,并写出来,当学生写后反馈:

你是怎样拨的?

怎么写的?

让学生在自由反馈、交流中学会读写,最后特别强调一下中间、未尾有零的读、写。

对小精灵明明提出的问题“上面每个数各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可以让每个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互相交流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第三课时数的大小比较(例3,练习十五5-6)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千以内的认识,掌握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案重难点:

让学生掌握比较大小方法。

在教案时第一环节可以进行铺垫迁移。

出示6块小方块和12块小方块

问:

谁多谁少,你是怎么比出它们的多少?

在6块小方块边再加上20块

谁多谁少,怎么比的?

这样能唤起学生对100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第2环节探索发现:

根据数位分类,出示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若干个,问:

你能把这些数分分家吗?

(学生分后说说理由)再比较大小。

想一想,哪一家的数最大,哪家的数最小?

为什么,得出数位多的数大,数位小的数小。

教师指出三位数一排,让学生任选两个,比一比大小,比较后反馈你是怎么比的。

比较之后,问:

“数位不同的两个数怎么比,数位相同的两个数又是怎么比的呢?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方法。

第四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及读、写(例4、例5)

1、在数数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万”进一步体会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

2、会读写万以内的数及数的组成。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使学生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理解数位意义。

本节课是学生认识了千以内数的读、写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在教案时可先通过学生熟悉的背景材料复习1000以内数的读写,然后出示情境图,向学生介绍南京长江大桥,并读出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这样使学生对数的认识有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

教案例4、由于前面有一个一个数,十个十个数,一百一百数的经验,学生会想到数更大的数可以一千一千地数,从而得出计数单位万,总结学过的计数单位进行教案数位顺序表,在教案中可借助计数器,这样能直观看出千位、万位上数的意义,更有利于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

教案例5、(中间、未尾没有零的)读写及组成时,可由学生提供生活中的大数,并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来,读一读、写一写,独立操作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最后填一填数的组成。

第五课时万以内数的读、写(中间、未尾有零)(例6,练习十六1-5)

1、使学生正确地掌握万以内数(中间、未尾有零)的读、写。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重点:

中间、未尾有零万以内数的读法。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万以内数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案中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会新知。

首先让学生写出几个万以内数,然后有选择地把它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读出会读的数。

在这过程中,就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展示知识、展示本领的机会,在学生选读后,找出中间有零,未尾有零的分成两类,让他们进一步尝试读,在读的过程中“感悟”读数的规律,再总结中间的0怎么读?

未尾的0又该怎么处理,在写数时需要特别强调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用0来占位。

第六课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例7、例8,练习十六6-10)

1、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并掌握比较数的大小方法。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逻辑思维能力和估计能力。

让学生掌握不同位数之间数的大小比较。

难点:

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及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基础上教案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认知基础,因而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交流,通过总结获取新知。

在上课之前可让学生做个课前调查,在生活中发现哪些地方要用到万以内数?

再在课堂上交流收集的数据后教师出示空调1430元,要求学生找出比1430大及比1430小的数,说明比较方法,并用式子表示出来,从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比较的方法,在总结出方法后可以做一个“比大小”游戏,四人一组,每人4张数字卡组成四位数,进行比大小。

例8是近似数数学,教材提供的是育英小学学生人数,我们可以把自己学校人数作为题材。

然后让学生猜一猜准确人数可能是多少,猜完后,出示准确数进行比较,最后指出1500是1506的近似数,同桌讨论“哪个容易记”最后出示第2幅图,请学生说说哪个是准确数,哪个是近似数。

第七课整百、整千的加减法(例9、例10)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加减法口算。

2、通过自己探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灵活性。

理解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整百、整千数进(退)位加减法。

教案时,可以让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整百、整千数,如:

电脑大约6000元,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M,学校大约有学生1600人等等,并把这些数据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观察数的特点,复习数的组成。

再教案例9,张爷爷家新添了一台彩电1000元和一台电冰箱2000元,请同学们帮爷爷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归纳出几种不同的算法,然后比较方法优劣,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

例10教案可以出示题组,80+50=130-80=130-50=让学生尝试计算并提示怎样正确又迅速地计算出结果,最后比较这组数与例9的数据在口算时的不同,让学生体会例10的数据,口算时需注意进位或退位。

第八课时整百、整千加减法练习(练习十七)

1、准确计算整百、整千加减法。

2、通过各种形式练习,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

本节课是练习课,主要以练习为主,在练习中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如象教材中捉鼠竞赛、小猴送信,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中掌握知识,从而避免计算课的单调、沉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