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环境保护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3299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环境保护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环境保护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环境保护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环境保护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环境保护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环境保护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环境保护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环境保护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环境保护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环境保护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环境保护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环境保护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环境保护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环境保护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环境保护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环境保护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环境保护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环境保护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环境保护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环境保护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环境保护教案文档格式.docx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环境保护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环境保护教案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环境保护教案文档格式.docx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水污染造成的危害要从生活和生产两方面分析。

生活方面:

危害人体健康;

生产方面:

污染土壤和影响农产品的质量。

治理难度方面,一般更新速度快的水体,治理见效快,而泉水属于地下水,更新速度慢,人类施加的治理措施见效慢,效果差。

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

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

原因:

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

(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

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

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治理措施的分析思路

(1)环境污染问题产生原因的思路分析

①分析主要的人类活动,找出污染源。

②分析污染形成的环境因素,如水体的自净能力、地形的封闭程度、大气的稳定程度、热量条件等。

(2)环境污染问题治理措施的思路分析

1.(2017·

南京质检)近年来,湖南省岳阳、益阳和常德养猪业快速发展,三市规模以上(年出栏500头)养猪场均有1500家左右,规模以下的更是数量惊人。

随着生猪规模的不断扩大,养猪场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现象突出,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下图示意岳阳、益阳和常德三市位置。

简述岳阳、益阳和常德养猪场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污水和粪便的臭气影响周边群众生产生活;

粪便和污水进入河流和洞庭湖,导致河湖水污染和富营养化;

粪便和污水随地表水下渗,污染地下水。

防治措施:

加强养殖污染危害与防治的科学普及和宣传;

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依法取缔污染严重的养殖场(禁止在河流和湖泊附近、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建设禽畜养殖场);

完善粪污处理设施,加强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2.(2017·

东北三省四市模拟)2016年11月,我国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尽快补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短板,到2020年底,全国设市城市的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将占总处理能力的50%以上,全部达到清洁焚烧标准。

(1)与简单的垃圾填埋方式相比,概括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的优点。

(2)简述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占地少,选址灵活;

减少土地污染;

垃圾焚烧可以回收热能,资源再生程度高。

(2)做好垃圾的分类回收;

焚烧垃圾彻底,严格达到清洁标准,防止产生新的大气污染;

做好垃圾焚烧设施与城市基础设施的绿化防护工作;

依法依规加强对焚烧厂的监管工作。

3.环境规制是政府通过制定相应政策与措施对厂商的经济活动进行调节,以达到保持环境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目标。

环境规制导致的“污染避难所”效应将会影响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空间分布。

下图为2005—2014年我国三大区块工业“三废”排放结构变化图。

简析2005—2014年我国三大区块工业“三废”排放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及其原因。

趋势:

东部地区工业污染物排放占全国的比重在下降,中、西部地区总体呈上升趋势。

东部地区环境规制强度高,对企业的监管更严格,治污成本高使污染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4.(2017·

成都模拟)为打赢2016年冬到2017年春的空气质量保卫战,2016年10月20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召开第七次会议,会议提出将在北京、天津、保定、廊坊建设国家“禁煤区”。

(1)分析京津冀“禁煤区”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

(2)简述除了建设“禁煤区”外,为改善该地区空气质量,还有其他哪些措施?

(1)人口稠密,工业集中,生活烟气、工业废气排放多;

车辆多,交通拥堵,汽车尾气大量排放;

建筑工地扬尘等。

(2)加强区际合作;

调整能源结构(或推广利用新能源);

调整产业结构;

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发展公共交通;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等。

5.(2017·

炎德英才大联考)2015年7月8日,广东贵屿全球电子垃圾村曝光。

贵屿位于广东东部,被称作“电子垃圾拆解第一镇”,在这里大约有5000个作坊回收处理约一万五千吨电子垃圾,包括世界各地运来的硬盘、手机以及电脑配件等。

据2010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报告,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子垃圾生产国,每年生产超过230万吨电子垃圾,仅次于美国的300万吨;

到2020年,我国的废旧电脑将比2007年翻一番到两番,废弃手机将增长7倍。

指出电子垃圾可能带来的危害,提出我国应对大量电子垃圾产生的建议。

丢弃在环境中造成重金属污染;

难以降解的物料导致固体废弃物污染;

(露天焚烧、强酸浸泡等提取贵金属)不当的回收利用方式带来水体、大气和土壤污染;

填埋或焚烧等处理过程中带来二次污染。

建议:

建立专项资金,鼓励电子垃圾处理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减少污染;

分类回收,资源化利用;

建立完善的处理渠道,避免污染源扩散;

通过立法明确电子垃圾问题的责任归属,让企业担起社会责任;

节约利用电子产品,减少电子垃圾的产生;

严控电子垃圾的进口。

6.2016年4月3日,原宜春中安实业有限公司在暴雨期间,集中将厂区内含有大量重金属镉、铊、砷的废液偷排入袁河,导致袁河及仙女湖镉、铊、砷超标,由仙女湖取水的新余市第三水厂取水中断,新余市部分城区停止供水长达十天。

分析此次“新余事件”污染严重的原因。

集中排放工业废液,排污量大;

重金属污染难降解和清除;

排污口位于河流(湖泊)上游;

暴雨过后,河水流速快,污染扩散快;

污染水源地,危害面大。

 生态问题

角度 生态问题

高考全国卷Ⅰ)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

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

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

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据材料可知,柽柳种子多,移栽易成活,繁殖快;

东北引种的柽柳,生长良好,柽柳容易侵占当地植物的生存空间;

柽柳侧向枝条多,会妨碍乔木幼苗生长,致使乔木向灌木演化,使森林结构发生变化;

一些植食动物因食物链遭到破坏而数量减少。

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

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

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高考全国卷Ⅲ)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

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

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

人为砍伐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经济作物之后,植被种群密度下降,树种单一,涵养水源功能和蒸腾作用减弱,所以湿度下降。

(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层次单一,林冠密度较低,截留的降水量较少。

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等的保护,)水分易散失。

土壤裸露,土壤蓄水能力较低。

3.(2016·

高考全国卷Ⅰ)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如图)。

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

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

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影响应包括对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生物等方面)的影响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两大方面。

在本题中,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水文(比如养殖过程中渗漏,导致地下淡水所含的盐分增多)、土壤(地下淡水所含的盐分增多及高盐度废水在地表的排放,均导致相关区域土壤盐碱化)和生物(水质和土壤的变化将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的影响;

对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业领域,包括种植业和渔业;

对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质的变化和生活环境的变化。

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4.(2016·

高考全国卷Ⅲ)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

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应从人工捕捞数量的增多、湿地减少以及环境污染等角度分析。

保护措施应针对衰竭的原因进行分析,如合理规划捕捞量、改善刀鱼的生存环境、人工养殖等。

过度捕捞;

河湖湿地减少;

水体污染。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

保护湿地;

治理河流污染;

人工孵化、放养鱼苗等。

(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5.(2015·

高考全国卷Ⅱ)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

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

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喀斯特地貌区的治理措施涉及多个方面,可从恢复自然植被、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等方面回答;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措施主要从经济补贴方面回答即可。

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

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

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

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

按环境承载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人口转移到较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

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

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吸引社会力量:

以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

客土移植:

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

6.(高考全国卷Ⅱ)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球只有1000只左右。

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余只,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

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

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中华秋沙鸭属于候鸟,繁殖地主要在我国东北的长白山区,而越冬地则位于我国南方的赣东北,每年的长途迁徙导致中华秋沙鸭的数量减少。

中华秋沙鸭数量在迁徙途中不断减少的具体原因可从其栖息地(即湿地)减少、误食受到农药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三方面分析回答。

保护中华秋沙鸭的措施要针对其减少原因制定,如在中华秋沙鸭迁徙路线上恢复湿地数量,尽可能多地增加栖息地;

治理水污染,避免中华秋沙鸭误食中毒的鱼虾;

健全法规,严禁捕杀中华秋沙鸭等。

可能原因:

迁徙路线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

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

人或动物的猎杀等。

保护对策:

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

治理水体污染;

严禁猎杀;

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

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

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步骤

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剖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构建生态环境变迁的因果链→总结与之相关的其他生态环境问题。

其中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具体可按以下思路展开。

(1)自然原因分析

①地形原因(海拔、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封闭状况等)。

②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

③土壤原因(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

④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

⑤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原因分析

①人口增长。

②农业结构与生产方式。

③能源消费结构与工业生产方式。

④生产技术与政策导向。

2.主要生态问题的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问题

产生的原因

造成的危害

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自然原因:

森林火灾、病虫害;

人为原因:

毁林开荒、砍伐薪柴、商业采伐等

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温室效应增强、物种灭绝等

封山育林、采育结合、退耕还林,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

草地退化

气候异常、降水减少;

过度放牧、过度农垦

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还会使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控制人口数量、改善经济结构、退耕还草、舍饲养畜等

湿地干涸

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和沼泽;

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等

气候恶化、水旱灾害加剧、水污染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加大对湿地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和执法,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等

生物多样性减少

自然灭亡;

狩猎、污染,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破坏

恶化人类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机会的选择,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南昌模拟)水葫芦是世界十大恶性入侵杂草之一,对入侵地区危害较大。

水葫芦学名凤眼莲,是原产于巴西的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多生长在海拔200~1500m的水塘、沟渠及江河等水域中,通过人为引种和河水流动进行传播扩散,繁殖能力极强,6天内生长面积可扩展一倍,任其发展,短时就将布满水面,密度过大就会发生腐烂。

20世纪30年代水葫芦作为花卉被引入我国,后又作为猪饲料在我国蔓延,现已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重庆市嘉陵江是水葫芦入侵的重灾区。

分析水葫芦过度繁殖对嘉陵江水域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隔断水体光照(造成水中缺氧);

导致水生动植物死亡(破坏生物多样性);

影响水体流动,降低水体自净能力;

腐烂后造成水质污染。

济南检测)水坝,曾被视为现代工程的壮举,是人类改造大自然的标志,如今,它们正在被拆除。

截至2015年,美国境内拆除了超过1300座大坝,使辖区内的河流和渔场获得了重生。

其中大部分是小型或无法进行水力发电的水坝,这些拆除项目折射出了美国人对待河流态度的巨大转变,河流不再只是水力发电、农业灌溉和经济增长的工具。

分析美国拆除这些水坝可能的原因。

恢复河流自然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河流生态效益;

小型或无法进行水力发电的水坝,效益低,维护成本高;

有些水坝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

开发了核能、风能等其他能源,基本能满足需求。

3.(2017·

成都模拟)位于中亚地区的咸海(如下图)近几十年来面积不断减小。

试分析咸海面积减小的原因,并指出面积减小对咸海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阿姆河、锡尔河流域人口增加与经济发展,导致用水量增加,入湖水量减少;

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湖水蒸发量增大。

影响:

绿洲荒漠化加剧;

农田盐碱化加剧;

气候恶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4.山区道路建设中常因边坡深挖、隧洞建设产生大量弃渣,需要合理选择弃渣场,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下图示意太行山区和顺至邢台铁路工程建设中某弃渣场防护措施布局。

简述该处弃渣场为防止水土流失所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原因。

①渣场修建挡渣墙。

渣土疏松易流失,修建挡渣墙可增加渣土堆积量和稳定性。

②渣顶栽植灌草绿化。

利于提高拦渣效率。

③渣面(场)临坡侧设置截(排)水沟和沉砂池。

该弃渣场位于沟谷,雨季(特别是暴雨)地表水汇集易引发山洪,需要修建截(排)水沟排水。

西宁三校联考)荷兰西南部莱茵河和马斯河下游的三角洲地区地势低洼,河汊交错。

为抵御风暴潮灾害,荷兰人在河汊处建设了多道防潮闸坝。

简析这些闸坝对闸内水环境的影响。

阻挡海水倒灌,可使闸内水体盐度降低;

闸坝导致水流速度减缓,水质恶化;

阻挡泥沙,导致河道泥沙淤积加重;

对鱼群的洄游和生存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易造成河口排水不畅,形成内涝。

6.(2017·

山东师大附中模拟)“海洋死亡带”是一个严重缺氧,鱼蟹等水生动物无法存活的海域。

研究发现,墨西哥湾北部“海洋死亡带”的范围具有明显季节变化。

下图示意墨西哥湾“海洋死亡带”的位置与范围。

分析墨西哥湾北部“海洋死亡带”夏季范围最大的主要原因。

密西西比河流域工农业生产规模大,夏季农业生产处于旺季,施肥量大,农业废水排放量大;

夏季径流量大,排入海湾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增多;

夏季盛行偏南风,导致污染物在墨西哥湾北岸聚集,造成海水严重富营养化。

墨西哥湾海域闭塞,污染物不易扩散;

夏季太阳辐射增强、水温升高,藻类过度繁殖并大量死亡,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耗氧量大,造成海水缺氧。

7.马来貘身体滚圆而肥壮,长相十分奇特而有趣,一副呆头呆脑的样子,耳朵像马,后腿像犀牛,身躯像猪,鼻子似象。

生活于海拔2400~4500米的热带丛林、沼泽地带,平均每年1胎,每胎1仔,偶产2仔。

目前,野生的马来貘已成为濒危物种,有灭绝的危险。

因此,很多国家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以使这些世界上最为奇特的动物得以繁衍生息,但人类不断发展的经济活动对其栖息地所造成的蚕食和破坏,依旧对它们的命运产生着严重影响。

分析马来貘濒临灭绝的原因,并为马来貘的保护提出合理化措施。

人类的伐木及热带雨林的开发,破坏了马来貘的栖息地;

马来貘平均每年1胎,每胎1仔,偶产2仔,出生率低。

建立保护区,禁止人类的捕杀;

对其生存环境进行监测,减少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破坏;

进行马来貘培育技术研究,提高生育率和存活率。

 资源问题

角度 资源问题

高考全国卷Ⅱ)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如图)。

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可从植被的结构、植被类型、根系作用等角度分析。

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

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

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

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

2.(2015·

高考全国卷Ⅰ)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

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

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降水丰富,加之地形起伏较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土壤容易流失。

因此,在修建公路、开挖石料之前,要先收集宝贵的厚度较薄的土壤并就近集中堆放,在堆放过程中,可建设围墙或者施加表面覆盖物以防止水土流失。

在工程结束后,再将收集的土壤回放到石料场和弃料堆放场表面,并采取水土保持的相应措施,恢复土壤的生产功能。

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

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

理由:

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

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

3.(高考全国卷Ⅰ)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

如图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材料中指出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说明切沟会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减少;

图示切沟景观显示了切沟不断分割耕地,因此其不但破坏耕地,还会妨碍耕作。

切沟的防治要从耕作方式调整、工程措施填埋等方面考虑,切沟一旦形成,如果不采取治理措施会导致切沟不断加宽加深,修建排水沟和拦水坝等能有效防治切沟的形成。

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

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

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

(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

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

切沟填埋。

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

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如图)。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1)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用水量加大,同时工农业的发展使水污染加重,水质越来越差,水源地不得不往上游水质更好的地方迁移。

(2)保护水源地是保证水质的重要举措,必须从立法的角度加大保护力度,同时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监督,杜绝企业等生产活动随意排污行为,有效控制污染源。

(1)水环境污染严重;

城市需水量增加。

(2)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

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

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

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1.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资源

主要问题

直接原因

共同成因

矿产资源

面临枯竭

滥采滥用,采富弃贫

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口的快速增长

土地资源

耕地减少和土地退化

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水资源

水资源紧张

过度开采和水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