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某区城市供水水源地勘察设计任务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55406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某区城市供水水源地勘察设计任务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成都市某区城市供水水源地勘察设计任务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成都市某区城市供水水源地勘察设计任务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成都市某区城市供水水源地勘察设计任务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成都市某区城市供水水源地勘察设计任务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成都市某区城市供水水源地勘察设计任务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成都市某区城市供水水源地勘察设计任务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成都市某区城市供水水源地勘察设计任务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成都市某区城市供水水源地勘察设计任务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成都市某区城市供水水源地勘察设计任务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成都市某区城市供水水源地勘察设计任务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成都市某区城市供水水源地勘察设计任务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成都市某区城市供水水源地勘察设计任务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成都市某区城市供水水源地勘察设计任务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成都市某区城市供水水源地勘察设计任务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成都市某区城市供水水源地勘察设计任务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成都市某区城市供水水源地勘察设计任务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成都市某区城市供水水源地勘察设计任务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成都市某区城市供水水源地勘察设计任务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成都市某区城市供水水源地勘察设计任务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市某区城市供水水源地勘察设计任务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成都市某区城市供水水源地勘察设计任务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某区城市供水水源地勘察设计任务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都市某区城市供水水源地勘察设计任务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6.1水样水质分析 22

4.6.2土样、岩样测试 22

4.6.3水资源量计算及评价 22

4.6.4数值模型的建立 23

4.6.5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 25

4.6.6勘察报告编写 25

第5章工作进度安排和质量保证 26

5.1勘察阶段工作计划 26

5.2人员安排及组织措施 27

5.2.1人员组成 27

5..2.2技术装备 27

5.3质量保证 28

第6章经费预算及说明 30

6.1经费预算说明 30

6.1.1工作区基本条件 30

6.1.2预算编制依据 30

6.1.3预算编制方法 31

6.1.4预算合理性及可靠性 31

6.1.5需要说明的问题 32

6.2经费预算表 32

第7章预期勘察成果 34

成都市某城市供水水源地勘察设计书

第1章前言

1.1项目来源

为解决成都市某区城市人口生活用水问题,拟扩建某水厂,使其规模达到日供水量为49000m3的中型水厂,以就地开采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成都市某水厂委托某大学对供水水源地进行勘察。

项目性质: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共3个月。

1.2执行标准

GB50027━200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0296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GB/T9649-88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538-93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

GB/T14157-93水文地质术语

GB958区域地质图图例

DT/T0124-92水文地质钻孔数据数据文件格式

DZ44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中国地质调查局(2010)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暂行办法

中地调函(2010)255号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预算编制与审查补充要求

中地调函(2010)88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预算编制和审查要求的通知

财政部(1996)地勘单位财务制度

中地调发(1999)29号关于印发国土资源大调查地质调查项目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暂行要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条例》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管理办法》

1.3勘察目的及任务

本次勘察工作主要目的是查明供水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情况,即查明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移条件,主要含水层的空间分布、地质结构、导水性,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含水层的边界特征,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控制因素及其转化量。

通过野外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和室内测试计算水文地质参数。

计算出评价区域内地下水的天然补给资源、储存资源和可开采资源。

从而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以及环境问题防治提供所需的资料。

通过本次勘察工作将为成都市某水厂供水水源地的选取提供第一手资料,有利于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判断。

1.4勘察区概述

某区位于成都市东北部,是成都市主要工业区,原为新都和金棠属地,1960年建区,因境内某而得名。

距成都25公里。

东邻金棠县,西界新都区,南连龙泉驿区,北与广汉市接壤。

地理坐标为北纬30°

39′33″~30°

55′0″,东经104°

9′37″~104°

29′31″。

供水水源地位于某市区西北约6公里某右岸处,勘察面积约3.5平方公里。

勘察区内公路、铁路网络纵横。

成金快速通道、国道川陕公路、108线,省道成绵高速、成南高速、唐巴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交通位置图见图1.1)。

图1.1勘察区交通位置图

某区新区位于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多年平均气温16.2°

C,极端最高气温38.3°

C,极端最低气温-5.9°

C;

多年平均降雨量947.0mm,年降雨日104天,最大日降雨量195.2mm,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的84.1%;

1980~2000年平均年水面蒸发681.6mm,蒸发量从东北向西南方向递减。

5~8月蒸发量占全年蒸发量的53%(表1.1);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

多年平均日照时间1228.3h,只有28%的白天有太阳;

多年平均风速1.35m/s,最大风速14.8m/s,极大风速27.4m/s(1961年6月21日),主导风向NNE。

表1.1成都平原某地区多年降雨量、蒸发量统计

月份

1

2

3

4

5

6

降雨量(mm)

7.47

13.33

24.54

50.11

82.59

113.56

蒸发量(mm)

39.11

42.12

77.28

101.76

133.85

138.1

7

8

9

10

11

12

238.05

229.21

146.95

54.72

22.15

6.88

142.08

139.19

89.89

59.02

45.51

34.64

区内植物树种多样,乔木、灌木、地被丰富,主要有银杏,黄葛树,竹等,动物以鸟类为主,生态繁荣稳定,水资源充沛,气候条件适宜。

本区地处沱江流域,又是都江堰水系控灌区。

水网交错,水源较丰,具有较好的水利基础。

主要河流为沱江支流清白江、毗河及其它小支流及渠系。

某为沱江二级支流,水源来自岷江,上段为蒲阳河,通过都江堰枢纽蒲柏闸分流,向东,至彭县长寿桥始称某;

继向东,流经新都县,至朱家湾,沿弥牟西北边缘,于右岸纳弥牟河水,分出马棚堰,再流向广汉向阳场,然后流向赵镇,汇入沱江。

某区内长2.74公里,平均河宽120米、水深3.5米、比降2.5‰。

区境集雨面积18.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54.56立方米/秒。

由于历史久远,河道具有典型的平原性河流特征,河道宽,河岸曲,比降缓,河滩多,洪枯水位变幅大。

因上游接纳都江堰市及彭县山区的挨山河、土溪河等山溪,暴雨季节有山洪汇入,来势迅猛,易生洪灾。

第2章勘察区水文地质研究程度

2.1勘察区水文地质研究程度

勘察区在七十年代中期完成1:

2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初步查明了全区基本结构和含水层的埋藏分布规律,地下水的水量、水质、补给和径流特点(图2.1),以及评价了区域地下水资源量;

有侧重点的调查了区内地下水的污染。

为合理确定地下水开采层位及农田供水提供了依据。

此后,相继在全市开展了l:

10万、l:

5万农田供水水文地质调查,以及相关生产部门和科研单位对该区进行的地质灾害,地下水利用和保护,地下水对工程施工影响和工程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研究。

2.2已有成果的局限性

该区虽进行过覆盖面广阔的基础地质(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物探、遥感等)工作,但这些成果均完成于50-80年代,近二三十年来虽然对成都平原区的地质工作开展较多,但是大多数工作非专项的地质或水文地质勘察,并且大多数成果比例尺偏小。

经过多年的勘探研究,地质水文地质、矿产资源条件的认识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加之这些资料成果已不适应现代地学的要求,已不适应国民经济建设、规划地下水资源资源勘探、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的需求。

第3章勘察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3.1区域地质概况

勘察区位于成都平原中部,成都市区东北部,成都平原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多样。

西部为龙门山强烈隆起断裂褶皱发育带,岩性复杂,以构造侵蚀、溶蚀高山和中山、低山地貌为主;

东部龙泉山断裂褶皱带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貌;

中部广为平原。

成都平原出露地层以第四系为主、西部地区出露须家河组、沙溪庙组、遂宁组等,东部地区出露有白垩系夹关组、天马山组以及侏罗系蓬莱镇组等。

相较第四系出露面积较小,产状平缓,近于水平。

第四纪以来,龙门山断裂继承性急剧上升,龙泉山的相对隆起和多期冰川活动,使得作为平原基底的成都断凹沉积了200—300余米厚的第四系、并形成了冰碛、冰水、冲洪积、冲积等多种成因的含水层结构。

平原上部含水层一般埋深1—5米,由全新统冲积、冲洪积和上更新统冰水堆积砂卵砾石层组成。

下部含水层埋深40—80米,由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含泥砾砂卵砾石层组成。

上层水富水性严格受地貌控制。

水量较丰富的集中在平原中下游,单孔出水量1000—3000米3/天、傍河漫滩取水可达3000—5000米3/天。

3.2地形地貌

勘察区处岷江冲积扇的东南边缘的成都市某北西向某右岸,第四系非常发育。

地势表现为西高东低,最大高差约13m;

地貌表现为侵蚀~堆积地貌,地形开阔,平坦。

部分地区由于建设活动、风化剥蚀、流水冲刷,导致区内有较小的起伏,大部为土壤覆盖,地面高程约475~488m(图3.1)勘察区地貌按照成因可分以下几种:

河漫滩:

不连续地分布于某河流凸岸,呈条状,弧状或心滩出现,高出河面0.5米,没有明显的前缘陡坎,河漫滩表面具1~3°

的缓倾角,由全新统砂卵砾石层组成。

图3.1勘察区遥感地质图

河流堆积一级阶地:

高出河水面2~5米,阶地宽度几百米至几公里,延展长度达十几公里。

阶面平坦,阶面坡度1°

,向河床及下游倾斜,阶坎坡度几度至十几度,为具二元结构的粘质砂土和砂砾石层组成。

3.3岩性及构造

据四川深部地球物理资料及区域1∶20万综合水文地质报告成都幅资料显

示:

勘察区基底是硬化程度很高的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结晶基底,十分坚硬,而上为巨厚沉积层,产状平缓,多以红色、紫红色砂岩为主,之上有平均深度约7~10m第四系砂卵石,多发育孔隙裂隙,其上覆有粉砂和粘土,地表为近期堆积的腐殖质及农耕土壤,由于成都平原较长期的处于比较稳定的构造区域内,其下覆沉积层近水平。

勘察区内有一北北东走向的隐伏断层,规模较小,但是该断层对水文地质条件影响不大,勘察时可不予勘察,未发现褶皱等构造。

3.4地表水

本区地处沱江流域,又是都江堰水系控灌区(水系图见图3.2)。

表3.2某区水系图

3.5地下水

3.5.1地下水类型

根据区域1∶20万综合水文地质报告成都幅资料(见综合水文地质图3.3)显示:

某河漫滩一级阶地为第四系河流堆积物,以砂卵砾石为主,具二元结构,赋存地下水丰富,为松散堆积物孔隙水,单井出水量3000-5000m3/d。

地表层大部分布有厚约数十厘米至一米的粘土层,广泛赋存有少量裂隙水,粘土中裂隙水主要是靠上层滞水或粘土本身的毛细水补给。

其水量受季节性变化明显,具有雨季获得补充,积存一定水量,旱季水量逐渐耗失的特点。

粘土裂隙水动态变化显著,无稳定水位,难以形成贯通的自由水面。

根据观测,粘土裂隙水出水量较小。

粘土层下覆地层为5-20米厚的上更新统冰水堆积层和全新统冲洪积层(大部分地区呈叠置关系),以砂砾石居多,部分地区含粘土砾石,赋存丰富的孔隙水,单井出水量1000-3000m3/d,适于截留采水。

中更新统及上更新统底部主要为强风化泥砾层,粘土夹钙质结核(成都粘土),厚度0-21米,基本不含水。

下更新统为含沙砾石层,底部有粘土及泥砾层,厚约60米,此被称为第二含水层,局部地段含水较好。

基岩为白垩系灌口组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砂岩,地下水赋存于基岩风化裂隙中,含水量一般较小,但在岩层较破碎的情况下,常形成局部富水段。

根据相关水文地质资料,渗透系数K约为0.027~2.01m/d,平均为0.44m/d。

属弱~中等透水层。

图3.3某区综合水文地质平面图

3.5.2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

河床地区地下水埋深1—3米,主要受河水和大气降水补给,其他地区降雨入渗构成了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源。

灌溉入渗和河渠入渗是区内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

这里主要为某水向两侧的地区补给地下水,勘察区水文地质剖面如图3.1,该区地下水总的流向北西~南东向,根据水力坡度公式计算出该区水力坡度约为7‰~18‰。

地下水与地表水(河、渠水)受大气降水和季节变化的影响,形成互补。

图3.4拟建水厂区水文地质剖面图

某地区地下水排泄方式有三种:

①垂直排泄:

平原地下水一般埋藏浅,通过毛细作用直接蒸发,同时农业复种指数高,植物根系吸收地下水供叶面蒸腾;

②水平排泄:

通过平原密布的河渠排泄;

③人工开采。

3.5.3地下水的动态特征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区内地下水总的规律是西北部埋藏深,水位变幅较小,东部埋深较浅,水位变幅较大;

季节性变化明显,水位西北高东南低。

接近河床位置的第四系堆积物中地下水位受降雨影响最明显,水位变化响应快,地下水补给强烈。

远离河床位置的地层地下水动态变化相对滞后,水位变不明显。

3.5.4地下水化学特征

该区浅层含水层全为第四系松散层,径流条件良好,水交替积极,一般来说,地下水为低矿化水,类型较为单一。

据成都平原区域水文地质普查结果,平原区地下水绝大多数为重碳酸钙型,或重碳酸钙镁型水,下部含水层矿化度一般比上部含水层低,地下水类型、矿化度均有变化。

此外,在上更新统冰水流水堆积沙砾卵石层中,局部地区出现含铁或锰较多的水,其可能是冰水堆积中局部铁锰富集的结果。

从垂直方向上看,上、下部含水层水质类型均为重碳酸钙型水。

地下水矿化度随深度增加略有降低的趋势,而深部地下水中的Na+、K+含量相对增加,有时接近20mg/L。

这种矿化度降低,Na+含量相对上升的情况,应与生成环境和含水长石石英砂岩中长石风化分解所致。

根据某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在2008年对成都微承压地下水成因机制及水质的研究结果,本区部分地下水除铁元素含量略高外,其余理化指标均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水质无色、透明、无味、无嗅。

卫生和农药残留分析结果表明该地下水大肠杆菌指数、细菌总数均低于国家标准,并未检测出有农药残留。

可见,无论是从水的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卫生条件来看,都符合饮用水标准,在作除铁离子处理后,适于生活饮用。

第4章勘察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4.1遥感影像解译

利用遥感图像解译地貌、水体和含水岩体,具有效果明显的特点。

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解译,能够迅速地总结出该地区的水文地质规律。

在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中,应用遥感技术主要是对卫星像片和航空像片进行水文地质解译,解决某些地质和水文地质问题。

这个工作必须贯穿整个水文地质普查的全过程,作为设计、野外工作、室内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水文地质测绘工作中应用遥感技术,效果是很突出的。

首先是勾绘的地质界线特别是第四纪地质界线准确可靠,地貌研究比较深人透彻,还可以得到隐伏断裂和活动断裂的较为准确的资料;

其次是由于遥感图像能清楚地反映水系、水体、湿地、地下水浅埋带、泉水和泉水溢出带等与水文地质密切有关的现象,能比较准确地判断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等水文地质条件;

再者,用遥感技术可以大大加快水文地质普查速度,特别是在自然条件复杂、交通困难地区的普查工作中,更能显其优越性;

另外利用航片或卫星图片可迅速辨别勘察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大型工程构筑物,居民点,部分民井等设施,可以为选址提供意见并增加测绘和勘察的效率。

用遥感地质方法寻找地下水及估算地下水资源,在松散堆积区,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这项工作中,首先对航空、航天图像进行地质解译,找到富水的含水层分布区或富水构造;

然后根据水文地质钻探的试验资料、已有的各种开采井的资料和水文物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及水资源的计算和评价。

由于遥感图像解译得到的含水层和含水构造的边界相当准确,所以用遥感技术进行地下水资源调查,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另外,由于热红外图像能清楚地反映地下水浅埋带、泉和泉水的溢出带,所以热红外遥感在寻找地下水方面可以发挥突出的作用。

因此本次勘察必须结合遥感图像的解译进行,并且遥感要应用于整个工作过程。

4.2水文地质测绘

在已有的1:

20万综合水文地质图(成都幅)和遥感资料的基础上,对勘察区做地质、水文地质测绘。

主要以野外踏勘、通过点、线、面的观测和记录,走访等方式进行,对全区3.5平方公里进行野外勘察。

本阶段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遥感影像,提高测绘质量和效率,注意室内判释和野外验证的结合;

(2)向当地居民、单位勘察了解有关情况;

(3)注意点、线的控制程度和代表性,以穿越法为主,追踪法为辅。

观测路线宜按下列要求布置:

(1)垂直岩层或岩浆体、构造线走向,本区地层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几乎水平展布,无断裂,褶皱等构造。

因此观测线路应主要结合地貌进行。

(2)沿地貌变化显著方向,如区内小丘,河沟、水渠、河流等。

(3)沿含水层(带)走向。

观测点宜布置在下列地点:

(1)地层界线、断层线、褶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标志层、典型露头和岩性岩相变化带;

(2)地貌界线;

部分地段出现的全新统和更新统分界线、河流阶地等等。

(3)井、泉、钻孔、矿井;

(4)溪沟。

水文地质测绘工作宜安排在旱季进行,便于溪沟测流。

雨季复查重要井、泉,以便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

本阶段取得的成果应包括初步查明各类含水层的分布规律与埋藏条件,包括含水层的产状、层次、岩性、厚度、分布范围、埋藏深度、水位、涌水量与水的化学成份,以及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径流条件和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动态的一般规律;

泉的类型及其分布,包括矿泉的调查,初步确定其实际价值与开发前景;

区域供水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前景作出初步评价;

初步确定供水量49000m³

/d的供水水源地区,特别在某河岸地区进行重点调查。

4.3水文地质物探

地面物探:

为查明含水层结构,各含水层的分布范围、厚度、埋深、富水性、矿化度、导水系数等,圈定地下水富水地段以及浅层含水岩体的边界条件及底板形态,配合水文地质测绘和钻探,提高水文地质勘探精度,提高钻探效果和减少钻探工作量,在水源地地质—水文地质测绘基础上开展地面物探工作。

在地下水富水地段布置矢量的控制性物探工作,地面物探主要采用激发极化法、野外采用GPS定位等,本次物探工作布置五条剖面,长度4.5千米,平面布置图见图4.2。

物探测井:

对施工的水文地质孔进行电测井和水文测井。

其目的是详细划分地层剖面,确定含水层的位置和厚度,判断含水层的岩性和地下水的矿化度,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指导成井。

4.4水文地质钻探

4.4.1设计原则及注意事项

通过前一阶段的工作对日供水量达49000m³

/d且水质较好的地区进行水文地质钻探工作。

水文地质钻探原则上应使用清水套管钻进,或采用自然造浆作为保护孔壁的方法(水压钻进),以取得可靠的水文地质资料。

自然造浆循环液粘度不得超过20秒。

在严重缺乏管材的情况下采取泥浆钻进时,其粘度应严格加以控制,同时必须采取抽洗措施,消除泥浆对含水层封闭的影响。

洗孔时间应以洗净返出清水为止。

钻孔口径应根据钻机类型、钻孔性质、地层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和具体要求确定。

一般情况下,终孔口径在第四系中应不小于150毫米。

基岩中应不小于110毫米,探采结合孔应不小于250mm,扩孔一般直径用回转钻机为400毫米,机械冲击钻机为300~450毫米。

滤水管的口径、孔隙率、安装位置、设计长度与包扎方法等,都应符合规定要求。

对探采结合孔要严格按成井工艺,做好下管、填砾、止水、洗井等各道工序以保证成井质量。

岩心钻的岩心采取率,粘性土和完整的基岩平均应达到70%以上(每层不少于60%),砂性土或破碎岩层平均应达到40%以上(每层不少于30%),冲击钻以四分法留取样品,其数量应满足试验、鉴定的需要;

取样间隔一般2米,岩性变化不大时,取样间隔可放宽到3~5米,但每层都必须有样品控制。

取出的岩心、岩样应随时进行鉴定,描述地层岩性和裂隙变化,进行登录和编制水文地质柱状图,图上还应表示钻孔结构、取样和止水情况。

钻孔岩心应按规定编号,装入岩心箱加以保管。

钻孔完孔并经验收以后,除特殊原因需要全部保留岩心者外,一般可分层选样进行保管,直至某一图幅或某一地区的普查任务全部完成后,再行统一处理。

在钻进过程中,所有钻孔必须做好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测定地下水位、水温、冲洗液的消耗量;

记录岩心采取率,钻进速度及钻进情况(如钻具陷落,孔壁坍塌、涌砂、气体逸出等),并编制各种相应的曲线图。

4.4.2勘探孔平面布置

根据勘察区的地层岩性及初步判断的含水层,预计地下含水丰富且适于截留取水的地层埋深范围在2-25米,厚度约20米,主要为全新统冲洪积堆积物和上更新统冰水堆积物。

其下为相对隔水的上更新统底部及中更新统粘土层和泥砾层,埋深约25-40米,厚度约15米,下覆地层为早更新统含沙砾石层,底部有粘土及泥砾层,为区内第二含水层,厚度约20米,但多数地段厚度不均一,形成含水的透镜体。

下部为白垩系砂泥岩(表4.1)。

表4.1勘察区理想地层分布概况

地层时代

累深(m)

层厚(m)

岩层名称

富水性

全新统

粉质粘土、砂土、砂卵砾石

上更新统

25

17

砂质粘土、砂卵砾石

上更新统底部

32

成都粘土

中更新统

40

粘土钙质结核

下更新统

60

20

含砂砾石、砂质粘土、底部有粘土、泥砾层

白垩系

70

泥岩夹粉砂岩、块状砂岩

结合松散层地区勘探线、孔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