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扩桩的验收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59270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夯扩桩的验收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夯扩桩的验收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夯扩桩的验收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夯扩桩的验收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夯扩桩的验收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夯扩桩的验收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夯扩桩的验收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夯扩桩的验收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夯扩桩的验收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夯扩桩的验收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夯扩桩的验收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夯扩桩的验收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夯扩桩的验收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夯扩桩的验收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夯扩桩的验收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夯扩桩的验收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夯扩桩的验收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夯扩桩的验收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夯扩桩的验收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夯扩桩的验收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夯扩桩的验收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夯扩桩的验收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夯扩桩的验收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夯扩桩的验收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2.2符号 3

3基本规定 5

3.1适用条件 5

3.2勘察要求 5

4夯扩桩构造 6

4.1一般规定 6

4.2桩身构造 8

5夯扩桩设计 9

5.1一般规定 9

5.2基桩竖向抗压承载力 12

5.3基桩竖向抗拔承载力 15

5.4基桩水平承载力 16

5.5桩身强度验算 17

5.6桩基沉降计算 18

5.7桩基承台设计 18

6夯扩桩复合地基设计 19

6.1一般规定 19

6.2复合地基承载力验算 19

6.3复合地基沉降变形验算 20

7夯扩桩施工 21

7.1施工机具、设备 21

7.2施工准备 22

7.3现场施工 23

7.4成桩过程工程质量检查 25

8夯扩桩工程质量检测与验收 25

8.1一般规定 25

8.2桩身完整性和承载力检测 26

8.3竣工验收 27

附录A夯扩桩施工工艺示意图 29

附录B夯扩桩施工记录表 30

附录C夯扩灌注桩及钢筋笼隐蔽验收记录 31

1总则

1.0.1为了在沉管夯扩桩设计和施工中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陕西省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沉管夯扩桩勘察、设计、施工、质量检测与验收。

1.0.3采用沉管夯扩桩的工程,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上部结构类型、荷载特征、施工技术条件与环境因素等,做到因地制宜,合理设计,精心施工,严格检测。

1.0.4在进行沉管夯扩桩基设计、施工、检测与验收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沉管夯扩桩pipesinkingcompactedbase-enlargedpile

沉管夯扩桩是采用桩锤夯击夯管成孔,再向管内灌注一定量混凝土并夯击,使得管内底部现浇混凝在桩端形成一定尺寸的扩大头形混凝土灌注桩。

2.1.2夯扩参数compactedbase-enlargedparameter

设计夯扩桩成桩直径、桩长、扩大头直径、夯扩次数等施工参数。

2.1.3沉桩深度pipesinkingdepth

场地地面至扩大头顶面的距离。

2.1.4褥垫层mattresslevel

为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减少基础底面的应力集中,在桩端和基础之间设置的垫层,其厚度一般在150~300mm范围。

2.1.5贯入度set

在锤重和落距一定的条件下,每次锤击桩管进入地基土中的深度。

2.1.6充盈系数fullnesscoefficient

实际灌注混凝土的桩身体积与设计计算的桩身体积之比。

2.2符号

2.2.1作用和作用效应

Gp——基桩自重标准值;

Hk——单桩基础和群桩基础中的基桩桩顶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水平力;

HEk——单桩基础和群桩基础中的基桩桩顶处相应于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水平力;

N——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的桩顶轴向压力;

Nk——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桩顶平均竖向力;

NEk——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桩顶平均竖向力;

2.2.2抗力和材料性能

Es——压缩模量;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y——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sk——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

qsik——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ppk——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Qsk——单桩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pk——单桩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R——基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Rh——单桩基础和群桩基础中的基桩桩顶处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Ra——复合地基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TK——单桩基础和群桩基础中的基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2.2.2几何参数

Ap——桩端扩大头面积;

A——桩身截面积;

As——受拉钢筋截面积;

c——外管下沉底端至设计桩底标高之间的距离;

D——扩大头计算直径;

d0——外管内径;

H——灌注混凝土高度;

h——外管上拔高度

l——混凝土桩身长度;

L——桩管长度;

u——桩身周长;

Z——桩身进入持力层的深度;

2.2.3计算参数

α——扩大头直径计算修正系数;

m——面积置换率;

γo——基桩重要性系数;

λi——抗拔系数;

β——端阻力增强系数;

Ψc——成桩工艺系数;

λ——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

3基本规定

3.1适用条件

3.1.1夯扩桩适用于处理人工填土、一般黏性土、黄土、粉土及稍密的砂土、碎石土等。

3.1.2夯扩桩可用于桩基础或复合地基。

3.1.3夯扩桩的桩端持力层宜选择可塑~坚硬状态黏性土、非湿陷性黄土,中密~密实的粉土、砂土或碎石土。

3.1.4选用夯扩桩时,应考虑夯扩桩沉桩的可能性以及施工中产生的振动、噪音及挤土效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2勘察要求

3.2.1夯扩桩岩土工程勘察除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及《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的有关规定外,尚应满足下列规定:

1对桩端持力层,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连续的动力触探或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手段。

原位测试孔的数量不少于3孔,标准贯入试验的频数不小于6次。

2当桩端持力层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加深勘探孔深度,并进行下卧层强度验算。

3当桩端持力层顶面埋深变化较大时,应加密勘探孔,并提供持力层顶面高程等值线图。

3.2.2岩土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查明场地各层岩土的类型、埋深、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

2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3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

查明可液化土层和特殊性岩土层分布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和整治方案的建议;

4提供各层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承载力特征值;

评价地基的均匀性,对需要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

5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3.2.3桩基础尚应包括:

1提供桩径、桩长的建议和桩端持力层的力学特性描述;

2提供桩侧阻力和端阻力,必要时估算单桩竖向、水平向及抗拔承载力;

3分析成桩的可能性,预测成桩挤土效应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建议。

3.2.2夯扩桩复合地基尚应包括:

1预估单桩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

2评价复合土层段及桩端以下压缩层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压缩性。

4夯扩桩构造

4.1一般规定

4.1.1夯扩桩的桩径宜选用300~600mm。

4.1.2夯扩桩的桩长应根据工程要求和工程地质条件通过计算确定,桩长与桩径的比值L/d不宜大于50,成桩深度不宜大于25m。

4.1.3夯扩桩用于桩基时,桩顶嵌入承台内不少于50mm。

4.1.4夯扩桩扩大头直径D与桩身直径d之比宜取2~3。

扩大头应根据桩端持力层的性质和设计要求的单桩承载力进行设计。

4.2桩身构造

4.2.1夯扩桩用于桩基础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5;

用于复合地基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0。

4.2.2扩大头应采用干硬性混凝土夯填,填料塌落度宜为40~60mm。

扩大头的填料量应以十击贯入度控制,不宜大于计算值的1.2倍;

当大于1.2倍时应另选桩端持力层或调整桩距。

4.2.3夯扩桩中纵向钢筋应沿桩身周边均匀布置,并沿桩长通长配置:

1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水下浇注混凝土时不得小于50mm。

2纵向钢筋净距不应小于60mm。

3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在6度区及非地震区不小于0.3%,在7度区不小于0.4%,在8度区不小于0.5%。

纵筋直径不应小于12,受压桩纵筋数量不应少于6根,抗拔桩和受水平力较大的桩纵筋数量不应少于8根。

对于承受水平荷载的桩和抗拔桩,纵向钢筋尚应满足计算要求。

4纵向钢筋伸入承台的长度不应小于35倍纵筋直径。

5纵向钢筋进入扩大头的长度,受压时不小于20倍纵筋直径,抗拔时不应小于35倍纵筋直径。

4.2.4夯扩桩中箍筋应采用螺旋式箍筋:

1箍筋直径不小于6mm。

2箍筋间距宜为200~300mm。

3桩顶5倍桩径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4桩身穿过液化土层时,位于液化土层范围内的桩身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5当桩长超过4m时,应每隔2m左右设一道直径不小于12mm的焊接加劲箍筋。

4.2.5夯扩桩用于复合地基时,桩身可不配筋。

5夯扩桩设计

5.1基本原则

5.1.1夯扩桩的设计应根据建筑规模、功能特征、对差异沉降的敏感程度、场地地基和建筑物体形的复杂性及由于桩基问题引起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分为三个设计等级,见表5.1.1。

表5.1.1建筑桩基设计等级

设计等级

建筑类型

甲级

⑴重要的建筑;

⑵3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100的高层建筑;

⑶体形复杂且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含纯地下室)连体建筑;

⑷20层以上框架-核心筒结构及其他对差异沉降有特殊要求的建筑;

⑸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7层以上的一般建筑及坡地、岸边建筑;

⑹对相邻既有工程影响较大的建筑

乙级

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建筑

丙级

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7层及7层以下的一般建筑

5.1.2应根据建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筑场地与环境的有关资料及建

筑物的有关资料进行夯扩桩的设计。

5.1.3夯扩桩的扩大头应进入可靠的持力土层。

欠固结土层、湿陷性土层、液化土

层、饱和软土及高压缩性粘性土不应作为桩端持力层。

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3倍桩身直径,砂土不宜小于2倍桩身直径,碎石土不宜小于1倍桩身直径。

5.1.4在抗震设防区,桩进入液化土层以下稳定土层的长度应按计算确定;

对于碎石土,砾、粗、中砂,密实粉土,坚硬粘性土不应小于2~3倍桩身直径,对粉、细砂及其他一般粘性土、粉土不应小于4~5倍桩身直径。

5.1.5桩端扩大头以下持力层的厚度不宜小于桩端扩大头直径的3倍。

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扩大头以下持力层厚度应通过下卧层验算确定。

软弱下卧层的验算,应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进行。

5.1.6对于用于自重湿陷性场地和其他可能出现负摩阻力的桩基,宜采取措施减少负摩阻力。

5.1.7排列基桩时,宜使桩群合力点与长期荷载重心重合,并使基桩受水平力和力矩较大方向有较大的内力偶臂;

墙下布桩时,在墙的转角处应布置桩,在纵横墙交接处宜布置桩;

柱下不宜采用一柱一桩或一柱两桩,如需采用,应采取可靠措施。

5.1.8夯扩桩的桩中心间距应以施工时不影响到相邻桩的施工质量为宜。

基桩的最小中心距应符合表5.1.8的规定。

表5.1.8夯扩桩的最小中心距

土类

排数不少于3排且桩数不少于9根的摩擦型桩基

其他情况

非饱和土、饱和非粘性土

2.2D且4.0d

2.0D且3.5d

饱和粘性土

2.5D且4.5d

5.1.9同一基础相邻桩的桩底标高差,不宜超过1/2的相邻桩中心距。

5.2一般规定

5.2.1夯扩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取值不宜大于4500kN。

5.2.2应根据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夯扩桩设计。

5.2.3所有夯扩桩基均应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计算内容包括:

1基桩的竖向(抗压和抗拔)承载力计算和水平承载力计算。

2桩身和承台的承载力验算,桩身露出地面或桩侧为液化土层、自重湿陷性土层、欠固结土层及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0kPa的土层时,应进行桩身压屈验算。

3桩端持力层下面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验算下卧层的承载力。

4对位于坡地、岸边的桩基应验算整体稳定性。

5对于抗浮、抗拔桩基,应进行基桩和群桩的抗拔承载力计算。

6按照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应进行抗震验算的桩基,应验算基桩的抗震承载力。

5.2.4下列夯扩桩基应进行变形验算:

1对沉降有严格要求的建筑物,桩端存在软弱下卧层的甲、乙级建筑桩基以及体形复杂、荷载分布显著不均匀的甲、乙级建筑桩基应验算沉降;

2水平荷载较大或对水平变位有严格要求的甲级建筑桩基,应验算水平位移。

5.2.5夯扩桩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作用效应与相应的抗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进行夯扩桩基桩承载力验算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基桩承载力应采用特征值。

2进行夯扩桩基变形验算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

3验算坡地、岸边建筑桩基的整体稳定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4计算桩身承载力和配筋及进行承台设计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5桩身裂缝控制验算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

承台裂缝控制验算时,应分别采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和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

6夯扩桩桩基结构安全等级、结构重要性系数γ0应根据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采用,除临时性建筑外,重要性系数γ0应不小于1.0。

5.2.6在施工过程和建成后使用期间,应进行系统的沉降观测直至沉降稳定。

5.2.7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夯扩桩,桩基设计还应满足《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设计规范》GB50025中的有关规定。

5.2.8桩周软土因自重固结、自重湿陷性黄土浸水湿陷、地面大面积堆载、降低地下水位等原因而产生的沉降大于桩的沉降时,应视具体工程情况考虑桩侧负摩阻力对基桩承载力的影响,负摩阻力的计算参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

5.2.9抗震设防区,夯扩桩应按下列原则设计:

1对于可能因地震引起上部土层滑移地段的夯扩桩基,应考虑滑移体对桩产生的附加水平力。

2承台周围回填土应采用灰土、级配砂石、压实性较好的素土分层夯实回填,也可以采用素混凝土回填;

当承台周围为可液化土层或极限承载力特征值小于40kPa(或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5kPa)软土且桩基水平承载力不满足计算要求时,宜将承台外每侧1/2承台边长范围内的土加固。

3桩身穿过可液化土层时,液化土层的侧摩阻力应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进行折减。

4对于存在液化扩展的地段,应验算桩基在土流动的水平作用力下的稳定性。

5.2.10夯扩桩用作抗拔桩时,应进行桩身裂缝宽度计算。

桩身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应根据现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选用。

夯扩桩不应用作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的抗拔桩,不宜用作裂缝控制等级为二级的抗拔桩。

5.2.11桩基结构的耐久性应按照现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

5.3基桩竖向抗压承载力

5.3.1夯扩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极限状态表达式:

1考虑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在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5.3.1-1)

在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5.3.1-2)

2考虑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在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5.3.1-3)

在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5.3.1-4)

式中:

Nk——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桩顶平均竖向力;

Nkmax——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桩顶最大竖向力;

R——夯扩桩基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NEk——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桩顶平均竖向力;

NEkmax——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桩顶最大竖向力;

γ0——夯扩桩基重要性系数,按照本规程第5.2.5-6条的规定取值。

5.3.2夯扩桩单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按下式确定:

(5.3.2-1)

式中: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5.3.3夯扩桩单桩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下述规定确定:

1甲级建筑桩基应采用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现场静载荷试验和基桩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取值可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有关规定进行。

2乙级建筑桩基宜采用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当地质条件简单时,可参照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料,结合静力触探、标准贯入等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综合确定。

3丙级建筑桩基可根据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确定。

5.3.4在初步设计阶段,可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

(5.3.4-1)

——单桩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单桩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桩身周长;

——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可按表5.3.4-1取值;

——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可按表5.3.4-2取值;

li——桩身穿越第i层土的长度;

Ap——桩端扩大头面积,,D为桩端扩大头直径。

——端阻力增强系数,对黏性土(水下取0.9,水上取1.2),砂土取1.3,碎石土取1.4。

夯扩桩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a)5.3.4-1

土的名称

土的状态

填土

22~30

淤泥

14~20

淤泥质土

黏性土

流塑

软塑

可塑

硬可塑

硬塑

坚硬

IL>1

0.75<IL≤1

0.50<IL≤0.75

0.25<IL≤0.50

0<IL≤0.25

IL≤0

24~40

40~55

55~70

70~86

86~98

98~105

粉土

稍密

中密

密实

e>0.9

0.75<e≤0.9

e<0.75

26~46

46~66

66~88

粉细砂

10<N≤15

15<N≤30

N>30

24~48

48~66

中砂

54~74

74~95

粗砂

95~116

跞砂

中密(密实)

5<N63.5≤15

N63.5>15

70~110

116~138

圆砾、角砾

中密、密实

N63.5>10

160~200

碎石、卵石

200~300

全风化软质岩

30<N≤50

100~120

140~160

强风化软质岩

160~240

220~300

注:

1.表中填土是指堆填年限超过10年的素填土。

2.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应换算为饱和状态取其侧阻力。

3.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选取桩侧平均负摩阻力。

夯扩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Pa)5.3.4-2

土的

名称

桩长l(m)

l≤9

9<l≤16

16<l≤25

210~850

850~1700

1500~2300

2500~3800

650~1400

1400~2200

2300~3300

3800~5500

1200~1800

1900~2800

2700~3600

5500~6000

950~1700

1500~2600

1400~2100

2100~3000

1900~2700

粉砂

中密\密实

N>15

1000~1600

3000~4500

细砂

中密、

2500~4000

3600~5000

4400~6000

4000~6000

5500~7000

6500~8000

5700~7500

7500~8500

8500~10000

砾砂

6000~9500

9000~10500

圆砾、

角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