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资料.ppt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597359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PPTX 页数:120 大小:7.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资料.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第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资料.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第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资料.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第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资料.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第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资料.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第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资料.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120页
第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资料.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120页
第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资料.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120页
第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资料.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120页
第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资料.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0页
第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资料.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0页
第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资料.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0页
第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资料.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0页
第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资料.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0页
第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资料.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0页
第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资料.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0页
第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资料.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0页
第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资料.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0页
第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资料.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0页
第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资料.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0页
亲,该文档总共1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资料.pptx

《第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资料.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资料.pptx(1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资料.pptx

1.社会主义经济:

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2.个体经济:

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3.资本主义经济,在此经济基础上形成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条道路的矛盾,2023年5月12日星期五,22,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过程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即:

从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的设想,发展变化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即逐步过渡。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过程,初步的设想: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年时间。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10-15年。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法是“全线进攻”,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但方式是和平地和有代价地消灭资本主义。

1952年9月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从现在开始用10年到15年时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过渡问题,而不是10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

1953年5月,毛泽东在对李维汉一个报告的批语中,明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具体过程:

1953年6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

1953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1954年7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这条总路线。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把总路线写入宪法的总纲。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造),

(二)总路线的内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主体,两翼,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工业化与改造紧密结合,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有机统一,为什么要走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呢?

工业化不可逾越的原因是什么?

(1)“一化”的必然性,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毛泽东指出:

我们现在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文集,

(2)“三改”的必然性,民族资本不完善,谈谈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可能性,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和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

(3)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我国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1949年与1952年主要工业品产量对比,1950年6月,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毛泽东等委员起立通过土地改革法。

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信大祥绸布店改挂公私合营招牌,常熟市公私合营利泰纱厂1956年的领息凭证,朝鲜战争爆发后,1950年06月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号召“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有利的国际环境,1949年12月21日,毛泽东为斯大林70岁祝寿时合影。

1950年02月22日,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苏联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低息贷款;

援建156个重点项目建设,包括军事,能源,钢铁,机械,国防等;

无偿提供大量技术资料和文献,大规模派遣苏联专家来华大力培养中国专家和技术人员等一五计划,中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防体系框架。

中苏关系亲密期1950-1955年,毛泽东科学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及发展趋势,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放弃了依据过渡的设想。

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建设工业化国家的同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实质:

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国家和社会唯一的经济基础。

显著特点:

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体现:

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三)总路线的实质和最显著的特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两者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有其发展内在的必然性。

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

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失误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1、农业改造采取互助合作,改造农业和手工业,把个体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开辟了中国特色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依据,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要通过合作占有和生产来改变私人占有和生产的小农经济。

列宁也有过类似的论述。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走农业合作化道路原则:

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政策:

依靠贫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限制、消灭富农剥削。

方针: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50,首先,毛泽东论证了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农民们成群结队报名入社的场面,51,第二,阐明了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原则,52,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

王凤英的父亲是地主,她家也加入了合作社。

贫农和下中农约占农村人口的60%到70%,都是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从而解决了在农村依靠农民大多数和建立无产阶级优势的问题。

53,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54,性质:

带有社会主义萌芽的集体劳动组织。

特点:

由几户或十几户农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组织起来,共同劳动,换工互助,以解决社员间缺乏劳动力、耕畜和工具的困难。

土地、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仍归农民个人私有。

有常年互助组和临时互助组。

农业生产互助组(19491953年),55,性质: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特点:

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将私有土地作股入社,实行统一经营;

耕畜和大型农具交社统一使用;

社员集体劳动,产品统一分配,在扣除农业税、生产费用、提留公基金和公用基金后,剩余产品按照入股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使用报酬,以及劳动报酬进行分配。

社员以“按劳分配”的原则取得报酬。

劳动报酬一般高于土地报酬。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41955下半年),56,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下半年1956年底),性质:

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特点:

社员私有土地无代价地转为集体所有,耕畜、大型农具按照自愿互利折价归社。

实现了土地、耕牛、大型农具等主要生产资料的公有化。

允许社员利用工余、假日耕种自留地和经营家庭副业,作为集体经济的补充。

高级社的劳动产品由社统一分配。

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5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手工业改造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在方法步骤上,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

具体来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即手工业供销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一九五三年毛泽东在武汉与小商贩交谈,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通过合作化的途径,引导手工业逐步过渡。

第二步,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第三步,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稳步,稳步,手工业生产经营方针:

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群众生活服务,为出口贸易服务。

手工业合作社正在生产杭州伞。

到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总数的92%,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93%,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

农业改造与手工业改造的比较,党和政府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党和国家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把资本主义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方法:

和平赎买(含义,原因)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步骤: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个别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者:

量才使用、适当安排,2023年5月12日星期五,66,和平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为什么不用暴力,而用和平赎买的方式?

第一,马列主义关于和平赎买的设想,为党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二,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仍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天津市的青年资本家高呼”坚决服从领导,服从分配,不抽逃资金,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第三,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

民主革命时期,作为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参与了新中国的经济恢复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第四,我国已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第五,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利用、限制、改造”的和平赎买政策,使民族资产阶级在思想上、心理上也能够接受。

73,第一,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二,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巩固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第三,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和平赎买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作用,74,所谓国家资本主义,就是无产阶级国家能够加以限制,并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

列宁,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其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

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毛泽东,2、在和平改造的过程中采取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75,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过了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个阶段。

76,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统销、委托经销代销等。

企业具有了社会主义的因素,77,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公私合营国家向私营企业投资入股,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和资本家共同所有;

企业利润的分配仍为“四马分肥”;

国家派干部(即公方代表)进入企业内部,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同工人、资本家(私方代表)共同管理和改造企业,公方代表居领导地位。

78,公私合营经过了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两个阶段。

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基本上成为社会主义国营性质的企业,79,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形式,2023年5月12日星期五,80,四马分肥国家税收:

34.5%职工福利:

15%企业公积金:

30%资本家红利:

20.5%,定股定息,公私合营时,国家对合营企业的进行清产核资确定股份数额,国家按企业资本的股份额给原工商业者5%的定息,先决定付7年,后延长3年,共计支付10年,此为定股定息。

2023年5月12日星期五,82,85,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为资本家在企业中安排工作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改造,进行社会主义前途教育,86,红色资本家:

荣毅仁,1956年1月记者直率地问:

“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失去了什么?

得到了什么?

”荣毅仁很快就答道: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

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

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

因为我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愿接受改造,在工商界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工作,我受到了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的尊重,得到了荣誉和地位。

从物质生活上看,实际上我并没有失去什么,我还是过得很好。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956年底,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

广东省某农业社使用新型的拖拉机在作,上海江南造船厂万吨轮下水,1956年1月13日,北京国药业全行业公私合营,乐松生手捧大红喜报代表北京市工商界人士向毛泽东报喜。

1952-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前后5种经济成分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对比表,2023年5月12日星期五,90,首都各界庆祝北京市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避免了在改造期间可能发生的剧烈的社会震荡和经济破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

在一个政治经济文化落后的农业大国里,走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路子,解决了社会变革与物质基础、和平过渡与阶级斗争的矛盾问题。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社会主义改造:

围绕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这个中心任务进行的;

引导个体农民、个体手工业者走集体化的道路,改造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目的都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更好地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改造归根到底是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服务,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逐步过渡,避免了剧烈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鞍钢工人学习“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主要是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实现了突破,这些突破集中到一点就是:

在一个政治经济文化落后的农业大国里,走出了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新路子,解决了社会变革与物质基础、和平过渡与阶级斗争的矛盾问题。

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

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

(1981年6月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九五六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

出现的失误和偏差的原因,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

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革,第三节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1956年7月13日我国第一辆解放卡车下线,上述图表数字表明:

中国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上被消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建立起来。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我国的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也在有步骤地向前推进。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及颁布施行,为各族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必要条件和保证,为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

3.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3)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特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1957年与1952年国民经济的比较,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3、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在搞社会主义方面,毛泽东主席的最大功劳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我们最成功的是社会主义改造。

邓小平,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为什么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

2三大改造坚持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方针对我们走好人生之路有什么启发?

3组织起来来说明在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中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4改革开放后,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同学们怎么看?

5当年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何异同?

讨论,本章小结,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统一的原理,从中国国情出发,在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后,适时引导革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提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阐明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政策,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