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2237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94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Word下载.docx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Word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Word下载.docx

四类、劣四类海水为55.8%,上升3.6个百分点。

主要污染因子是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和铅。

  南海 

水质良好,一、二类海水比例为83.7%,四类、劣四类海水为8.1%,与2006年基本一致。

主要污染因子为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

渤海 

黄海

东海 

南海

图2 

四大海区近岸海域水质状况  

图3 

四大海区一、二类海水比例 

图4 

四大海区四类、劣四类海水比例

重要海湾水质状况  

  9个重要海湾中,黄河口和北部湾水质良好;

一、二类海水比例超过80%。

闽江口为中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50%,四类、劣四类海水比例也为50%。

辽东湾、渤海湾、胶州湾、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水质均为重度污染;

一、二类海水比例均不足40%。

图5 

重要海湾一、二类海水比例

图6 

重要海湾四类、劣四类海水比例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

  2007年,全国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变化不大,但普遍受到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影响。

山东、海南和广东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海水比例达到75%以上。

天津、上海、浙江近岸海域水质污染较重。

  辽宁 

轻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71.4%,三类海水比例为14.3%。

四类海水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14.3%。

与2006年相比,一、二类海水比例下降1.6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比例下降1.2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上升2.8个百分点。

影响海域水质的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铅和铜。

  河北 

轻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75.0%,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25.0%,无三类海水。

与2006年相比,各类海水比例基本持平。

影响海域水质的主要超标因子是无机氮。

  天津 

重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30.0%,三类海水比例为20.0%,四类海水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50.0%。

与2006年相比,一、二类海水比例下降10.0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比例上升10.0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持平。

海域水质主要受到无机氮和非离子氨影响。

  山东 

水质优,一、二类海水比例为90.2%,三类海水比例为4.9%,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4.9%。

与2006年相比,一、二类海水比例下降6.8个百分点;

三类海水比例上升4.8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上升2.0个百分点。

只有青岛市和潍坊市近岸海域出现超标情况,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江苏 

轻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68.8%,三类海水比例为25.0%,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6.2%。

与2006年相比,一、二类海水比例上升6.3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比例持平,劣四类海水比例下降6.3个百分点。

影响海域水质的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

  上海 

重度污染,无一、二类海水,三类海水比例为10.0%,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90.0%。

与2006年相比,三类海水比例上升2.8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下降2.8个百分点。

海域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浙江 

重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20.0%,三类海水比例为14.0%,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66.0%。

与2006年相比,一、二类海水比例下降11.1个百分点;

三类海水比例上升5.1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上升6.0个百分点。

海域普遍受到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影响,部分海域化学需氧量超标。

  福建 

中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48.6%,三类海水比例为20.0%,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31.4%。

与2006年相比,一、二类海水比例下降22.8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比例上升17.1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上升5.7个百分点,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铅。

  广东 

水质良好,一、二类海水比例为80.4%,三类海水比例为7.8%,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11.8%。

与2006年相比,一、二类海水比例下降4.3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比例上升4.0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上升0.3个百分点。

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局部海域活性磷酸盐和非离子氨超标。

  广西 

轻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77.4%,三类海水比例为13.6%,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9.0%。

与2006年比较,各类海水比例基本相同。

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

  海南 

水质优,一、二类海水比例为96.0%,三类海水比例为4.0%。

无四类和劣四类海水。

与2006年比较,一、二类海水比例上升8.0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比例下降8.0个百分点。

个别海域水质受化学需氧量和铜的影响,但程度较轻。

图7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比例

图8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岸海域各类海水比例

沿海城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

  全国监测的54个沿海城市中,丹东、秦皇岛、大连、葫芦岛、滨州、东营、烟台、威海、日照、汕尾、惠州、江门、茂名、海口、三亚、文昌、琼海、陵水、昌江、儋州、临高和澄迈等22个城市近岸海域水质较好,全部为一、二类水质;

嘉兴市近岸海域水质较差,全部为劣四类水质;

盘锦、泉州、厦门、汕头、温州、漳州、唐山、莆田、阳江、青岛、盐城、钦州、北海、防城港、连云港、珠海和湛江等17个城市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比例在50%以上。

图9 

全国沿海城市一、二类海水比例

图10 

全国沿海城市四类、劣四类海水比例

海水浴场水质状况2007年6月1日至9月30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16个沿海城市对28个海水浴场开展了水质监测工作。

共监测392个次,发布17期海水浴场水质周报。

  监测结果表明:

海水浴场水质为“优”的个次占46.7%,比2006年(45.48%)上升1.22个百分点,“良”占30.4%,比2006年(38.19%)下降7.79个百分点,“一般”占15.1%,比2006年(6%)上升9.1个百分点,“差”占7.1%,比2006年(10.3%)下降3.2个百分点。

影响浴场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为粪大肠菌群。

  在16个沿海城市28个海水浴场中,每周水质均为“优”的浴场为锦州孙家湾浴场、威海国际海水浴场、日照海水浴场、珠海飞沙滩海滨浴场、北海银滩公园浴场、三亚大东海和亚龙湾共7个浴场,与2006年相同。

水质较好的有舟山朱家尖浴场、青岛金沙滩海水浴场和葫芦岛313海滨浴场,“优”的个次占80%以上。

水质一般的有厦门鼓浪屿浴场、深圳大梅沙海滨浴场、厦门曾厝埯浴场和葫芦岛兴城海滨浴场,“差”的个次所占比例分别为37.5%、35.29%、31.25%和23.08%。

主要污染因子为粪大肠菌群。

图11 

沿海城市海水浴场水质状况

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污染物状况

  2007年,影响全国近岸海域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依然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个别海域石油类、化学需氧量、溶解氧、pH、铅、铜和非离子氨超标。

  1 

近岸海域海水主要污染物  

  监测结果表明,四大海区的主要污染物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铜除黄海海区未见超标样品外,其它三海区均有超标;

铅在东海和渤海海区有超标;

溶解氧、pH、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在各海区均存在超标样品,但超标数量均较少。

表1 

全国近岸海域海水主要污染物

海区

主要污染物

最大超标污染物

超标倍数

全 

无机氮(11.3);

活性磷酸盐(7);

石油类(6.8)

无机氮

11.3

渤 

非离子氨(2.6);

无机氮(11.3);

化学需氧量(0.7);

铅(2.3);

铜(1.3);

PH;

活性磷酸盐(1.1);

石油类(5.1);

溶解氧

东 

无机氮(8.6);

铅(0.9);

非离子氨(1.4);

石油类(2.8);

8.6

活性磷酸盐(2.3);

铜(0.4);

化学需氧量(2.2)

黄 

无机氮(3.1);

石油类(1.8);

活性磷酸盐(2.6)

3.1

南 

非离子氨(2.8);

无机氮(8.7);

8.7

石油类(6.8);

PH;

化学需氧量(0.2)

营养盐无机氮 

测值范围为0.004~3.69毫克/升,均值0.339毫克/升,样品超标率为34.1%。

最高值出现在嘉兴近岸海域,超过二类海水标准限值11.3倍。

除威海、茂名、海口、滨州、大连、丹东、潍坊、日照、汕尾、惠州、葫芦岛、秦皇岛、三亚、文昌、东方、儋州、昌江、陵水、琼海和临高等20个城市外,其他33个沿海城市近岸海域均有样品超标。

四大海区中,无机氮浓度均值和样品超标率以东海海区最高,其次为渤海海区,南海和黄海海区基本相同。

  与2006年相比,近岸海域海水无机氮的平均浓度和超标率均略有上升;

四大海区中,东海和黄海的无机氮平均浓度有所上升,南海、渤海基本持平;

样品超标率均有所上升。

图12 

全国沿海城市近岸海域海水无机氮平均浓度

图13 

全国沿海城市近岸海域海水无机氮样品超标率

    

活性磷酸盐 

测值范围为未检出~0.239毫克/升,均值0.016毫克/升,样品超标率13.4%。

最高值出现在深圳海域,超过二类标准限值7.0倍。

除三亚、陵水、秦皇岛、葫芦岛、东方、日照、汕尾、钦州、防城港、湛江、威海、丹东、东营、海口、琼海、惠州、临高、厦门、珠海、阳江、沧州、澄迈、昌江、莆田、汕头、茂名、潍坊、文昌、江门、滨州、盘锦和烟台等32个沿海城市未超标外,其它22个沿海城市均有样品超标。

  与2006年比较,近岸海域海水活性磷酸盐的平均浓度和样品超标率基本持平。

四大海区中,活性磷酸盐的平均浓度和样品超标率黄海略有上升,渤海和南海海区均略有下降,东海海区的平均浓度持平,超标率略有上升。

图16 

全国沿海城市近岸海域海水活性磷酸盐平均浓度

图17 

全国沿海城市近岸海域海水活性磷酸盐超标率

有机污染化学需氧量 

测值范围为未检出~9.68毫克/升,均值1.11毫克/升,样品超标率为2.1%。

最高值出现在嘉兴海域,超过二类标准限值2.2倍。

除北海、天津、舟山、连云港、锦州、青岛、阳江、嘉兴、沧州和东方10个沿海城市有样品超标,其它44个沿海城市均无样品超标。

  与2006年比较,近岸海域海水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和样品超标率均基本持平。

四大海区中,除黄海的平均浓度有所下降外,其他海区基本持平;

样品超标率东海、黄海有所下降,渤海、南海有所上升。

图20 

全国沿海城市近岸海域海水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

石油类 

测值范围为未检出~0.390毫克/升,平均浓度0.020毫克/升,样品超标率为3.0%。

最高测值出现在深圳海域,超过二类标准限值6.8倍。

各沿海城市中,深圳、三亚、威海、湛江、防城港、汕头、北海、天津、福州、泉州、青岛、营口、盐城、沧州和潍坊等15个沿海城市近岸海域有样品超标,其它39个沿海城市均无样品超标。

  与2006年比较,近岸海域海水石油类平均浓度和样品超标率基本持平。

四大海区中,样品平均浓度均基本持平;

超标率除黄海海区有所上升外,其他海区均略有下降。

图23 

全国沿海城市海水石油类平均浓度

重金属铅 

测值范围为未检出~16.3微克/升,样品超标率为4.0%。

最高值出现在锦州近岸海域,超过二类标准限值2.3倍。

与2006年相比,全国近岸海域海水铅的平均浓度和样品超标率均有所下降;

四大海区中,平均浓度渤海有所上升,其他海区基本持平;

超标率渤海和东海海区有所上升,黄海和南海海区有所下降。

  铜 

测值范围为未检出~22.6微克/升,样品超标率为1.4%。

最高值出现在锦州近岸海域,超过二类标准限值1.3倍。

与2006年相比,全国近岸海域海水铜的平均浓度基本持平,超标率略有上升。

四大海区中,平均浓度渤海和黄海海区有所上升,东海和南海海区有所下降;

超标率渤海海区有所上升,黄海和东海海区基本持平,南海海区有所下降。

  汞 

测值范围为未检出~0.190微克/升,未出现超标样品。

与2006年相比,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汞的平均浓度和样品超标率均基本持平。

  镉 

测值范围为未检出~4.90微克/升,未出现超标样品。

与2006年相比,全国近岸海域海水镉的平均浓度和样品超标率均基本持平。

  5 

其它pH 

测值范围为7.20~8.71,样品超标率为2.2%。

四大海区除东海海区外其他海区均有样品超标,超标率分别为:

渤海3.0%,黄海4.6%,南海3.4%。

烟台、天津、北海、防城港、深圳、儋州、连云港、阳江、钦州、盐城、营口和潍坊等12个沿海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超标率在2.3%~33.3%之间,其中营口和潍坊近岸海域的样品超标率最高,均为33.3%;

其余42个沿海城市无样品超标。

  溶解氧 

测值范围为0.86~24.2毫克/升,样品超标率为2.3%。

温州、深圳、莆田、天津、泉州、上海、舟山、宁波、台州、宁德等10个沿海城市近岸海域存在超标现象,样品超标率范围在2.4%~13.0%之间,其中上海、舟山、宁波和台州分别有2.4%、1.6%、4.3%和4.7%样品超四类标准;

其它沿海城市近岸海域无样品超标。

  非离子氨 

测值范围为未检出~0.075毫克/升,样品超标率为1.0%;

锦州、天津、唐山、福州和深圳5个沿海城市近岸海域存在超标现象,其超标率分别为7.1%、8.3%、11.1%、13.3%和13.3%;

陆源污染物入海状况

  2007年,全国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对全国169个入海河流断面、607个日排污水量大于100立方米的直排海污染源进行了主要污染物入海量监测。

监测结果表明:

入海河流水质总体较差,河流污染物入海量大于直排海污染源污染物入海量。

入海河流污染物入海情况  

(1)入海河流监测断面水质类别

  169个入海河流监测断面中,46个断面为Ⅱ、Ⅲ类水质,占断面总数的27.3%,58个断面为Ⅳ、Ⅴ类水质,占断面总数的34.3%,65个断面为劣Ⅴ类水质,占断面总数的38.4%。

入海河流的主要污染物为CODMn、氨氮和总磷。

入海河流断面水质类别见图26及表2。

图26 

全国入海河流监测断面水质类别

表2 

入海河流监测断面水质类别

                                  

单位:

 

水质类别

I类

II类

III类

IV类

V类

劣V类

合计

渤海

1

6

11

28

46

黄海

5

4

7

26

东海

3

14

13

50

南海

8

9

2

17

47

合计

16

30

35

23

65

169

图27 

四大海区入海河流监测断面水质类别

  

(2)入海河流主要污染物入海情况

  169个入海河流断面的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为:

CODMn443.2万吨;

氨氮84.2万吨;

石油类6.02万吨;

总磷25.0万吨。

  四大海区CODMn排放总量分别为:

渤海17.1万吨;

黄海28.4万吨;

东海295.1万吨;

南海102.6万吨。

  四大海区氨氮排放总量分别为:

渤海3.68万吨;

黄海4.14万吨;

东海57.62万吨;

南海18.71万吨。

  四大海区石油类排放总量分别为:

渤海0.15万吨;

黄海0.40万吨;

东海3.27万吨;

南海2.20万吨。

  四大海区总磷排放总量分别为:

渤海0.33万吨;

黄海0.81万吨;

东海20.74万吨;

南海3.09万吨。

  (3)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入海情况

  对部分河流入海断面进行了重金属和挥发酚监测。

监测结果表明,仅个别监测断面存在重金属超标现象,挥发酚未超标。

其中:

铜监测146个断面,入海量为4622吨;

铅监测162个断面,入海量为3565吨;

汞监测162个断面,入海量为34吨;

镉监测162个断面,入海量为286吨;

挥发酚监测152个断面,入海量为2894吨。

  (4)CODMn入海总量前10位的入海河流断面

  CODMn入海总量前10位的河流断面依次为:

长江朝阳农场、闽江琯头、珠江磨刀门、珠江莲花山、横门水道中山港、鸭绿江厦子沟、钱塘江闸口、新沂河海口控制工程、珠江鸡啼门、潭江苍山渡口。

前10位断面的CODMn入海量占所有监测断面入海总量的83.85%。

CODMn和其它各项主要污染物入海量情况见表3。

表3 

CODMn入海量前10位入海河流断面监测结果

   

                              单位:

石油类:

吨/年;

其它:

万吨/年

河流及断面名称

CODMn

氨氮

石油类

总氮

总磷

长江朝阳农场

241.9

50.7

27200

188.7

19.41

闽江琯头

25.9

1.9

--

0.39

珠江磨刀门

25.8

4.9

2769

0.55

珠江 莲花山

25.6

5.9

14561

26.5

0.82

横门水道  中山港

12.8

0.7

1722

14.4

0.54

鸭绿江厦子沟

9.9

0.6

979

5.3

0.14

钱塘江闸口

9.4

1.3

1934

9.5

0.25

新沂河 海口控制工程

7.9

1.6

1021

2.6

0.26

珠江鸡啼门

6.5

1.4

788

0.13

潭江 苍山渡口

5.8

495

3.8

直排海污染源污染物入海情况

  2007年,对607个日排污水量大于100立方米的直排海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综合排污口进行了监测,污水排放总量为41.6亿吨。

各项污染物排放总量为:

CODCr41.5万吨、石油类0.284万吨、氨氮5.06万吨、总磷0.481万吨、汞0.23吨、六价铬27.13吨、铅14.5吨、镉2.24吨。

  

(1)直排海工业污染源

  361个直排海工业污染源污水排放总量为11.0亿吨,各项污染物排放总量为:

CODCr4.09万吨、石油类467吨、氨氮2375吨、总磷196吨、汞0.0044吨、六价铬2.80吨、铅0.7吨、镉0.5吨。

  

(2)直排海生活污染源

  112个直排海市政生活污染源污水排放总量为6.9亿吨,各项污染物排放总量为:

CODCr 

9.0万吨、石油类970吨、氨氮10179吨、总磷1366吨。

  (3)直排海污水综合排放口  

  134个直排海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