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市王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46259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城市王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宜城市王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宜城市王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宜城市王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宜城市王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宜城市王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宜城市王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宜城市王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宜城市王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宜城市王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宜城市王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宜城市王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宜城市王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城市王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宜城市王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发展快的部位,因规划安排的控制指标有限,急需拓展建设用地空间,但一出控制圈就是基本农田,没有缓冲空间。

这种基本农田布局,不仅增加了管理成本,而且实际上基本农田也保不住,并不能真正有效地保护基本农田

三、公众参与不够

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的社会公众参与意识没有形成,编制实施公示制度还不完善,缺乏科学的公众参与机制,参与原则尚未得到很好地落实,还没有形成一个较好的参与平台,影响了规划的可行性。

第四节规划调整完善的必要性

宜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表示,“十三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宜城市应紧紧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机遇、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机遇、襄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宜城作为襄阳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的机遇。

这些都对土地的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保护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面临的诸多问题仅仅通过对规划局部的调整和修改已经难以解决,而且经常性的调整和修改也会影响到规划的严肃性。

因此,对《王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进行调整完善既是满足王集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也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我完善的要求。

通过王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全面深入修改和完善,能够为实施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和进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够有效发挥土地管理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王集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章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第一节规划的指导思想

规划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土地管理政策,更好地发挥土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而制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宜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和王集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在认真调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综合分析各业用地需求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规划由王集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以王集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2014年土地调查成果为依据,本次调整以2014年为基期,2020年为规划期末年。

现行规划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根据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保障经济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编制了王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规划以促进王集镇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统筹安排农村生产生活用地,促进各类建设,节约集约用地,指导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等土地利用活动,推动王集镇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

第二节规划的原则

本轮规划调整完善遵循因地制宜、统筹兼顾、节约集约、保障发展和严格保护耕地的原则。

(一)因地制宜原则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背景、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发展潜力,来确定各区域的发展用地类型与结构。

(二)统筹兼顾原则是协调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之间、效率与公平之间、近期与远期用地之间的关系,实现区域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节约集约用地原则是基于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的基本国策的必然要求,在用地安排上着重考查用地效益。

(四)保障发展原则是要将土地资源合理高效地利用起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需求。

(五)严格保护原则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同时也是农民利益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

第三章编制规划的工作过程

第一节工作过程

本次规划调整完善任务大,时间紧,在襄阳市国土资源局和宜城市政府的领导下,宜城市国土资源局与武汉海信行土地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协作单位)共同组成了规划调整完善小组,负责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具体事宜。

工作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一、准备工作阶段

宜城市人民政府向市直机关以及各乡镇发出通知,部署开展我市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

同时成立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领导小组,由主管土地管理的副市长任组长,由市府办、发改委、规划局、交通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公安局、计生委、旅游局、环保局、财政局、统计局等部门领导为成员,负责规划的组织领导与协调工作;

下设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办公室,负责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具体实施和协调工作。

各乡镇也成立了乡镇规划调整完善领导小组。

先后召开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领导小组会议、乡镇土地管理所领导、技术人员会议、各部门联络会议等,学习和领会有关文件精神,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各部门的职责、任务。

从组织、技术等各方面作好准备,为下一步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调查研究阶段

一方面深入全市各部门和各乡镇,收集有关自然、社会经济、部门规划及用地计划等方面的资料;

另一方面,对资料进行整理和综合分析,开展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供需预测、土地适宜性评价等专题研究。

同时对土地详查、土壤等图件进行扫描、跟踪、建库,为规划作好准备。

三、编制规划方案阶段

根据专题研究确定了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基本方针,根据战略目标和省下达的规划指标提出了各类用地结构调整指标的初步方案,并经规划调整完善领导小组审议通过。

根据市规划目标和用地结构调整指标,考虑到各乡镇的用地要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具体条件,将各项规划指标分解到各乡镇,在图上落实用地布局。

并建立规划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汇总各类用地规划面积,编制报表,编制规划方案和总体规划图,撰写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送审稿及其说明。

最后将有关基础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归档。

四、成果审批和修改补充阶段

规划调整完善成果完成后,首先提交乡镇政府审查,根据各方意见作出必要的补充修改。

然后组织专家验收小组进行评审验收。

根据市评审意见作必要的补充与修改,定稿后再提上级国土部门审查,报襄阳市政府审批。

第三节主要成果

(一)王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文本

(二)王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说明

(三)王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

包括1:

2.5万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

(四)王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附件;

包括请示文件、规划成果专家论证意见、规划推荐方案听证意见。

第四章规划基础数据

第一节规划基期土地利用现状

依据2014土地变更调查的结果,王集镇2014年末土地利用现状如下表:

表4-1规划基期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表

单位:

公顷

土地总面积

14733.74

农用地

合计

10698.40

耕地

7861.97

园地

5.46

林地

2198.64

牧草地

0.00

其他农用地

632.33

建设用地

1499.37

城乡建设用地

小计

1198.94

城镇用地

55.98

其它独立建设用地

15.07

居民点用地

1127.89

交通水利用地

295.8

其他建设用地

4.63

其他用地

2535.97

水域

1335.64

自然保留地

1200.33

第二节社会经济相关资料

社会经济数据主要采用统计部门的统计年鉴数据,部分采用相关部门的统计年报及专业数据。

如总人口、GDP、工农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入、农作物总产量等数据主要来源于宜城市历年统计年鉴;

户籍人口、流动人口等数据主要来自宜城市公安局提供的数据;

城镇人口部分来源于宜城市规划局提供的相关资料等。

规划期内重点项目情况主要参考《宜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宜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宜城市交通、水利、林业等相关部门及王集镇政府所提供资料等。

第三节人口数据

一、总人口预测

2014年末王集镇总人口55201万人。

根据王集镇2000-2014年的人口数据,利用趋势外推法,预测出到2020年6.46万人。

二、城镇化水平预测

2014年末王集镇城镇人口5713人,根据2000-2014年的城镇人口数据,采用趋势外推法,预测王集镇2020年的城镇人口为8004人。

依据公式:

城镇化水平=预测目标年的城镇人口/预测目标年的总人口*100%,预测2020年王集镇的城镇化水平为

8004/64600*100%=12.39%。

第五章规划主要内容说明

第一节规划目标的确定

为保持与市级规划衔接,本次规划将《宜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下达给王集镇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规模、三个约束性指标确定为规划主要目标。

一、耕地保有量

市级规划下达给王集镇2020年耕地保有量指标为7758公顷。

结合王集镇的耕地利用状况、区位条件、土地资源潜力及经济发展速度等因素,综合分析平衡得到王集镇耕地保有量面积,规划2020年耕地实有面积为8157.28公顷,高于市级规划下达的指标。

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市级规划下达王集镇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为5963公顷,按照国家政策要求,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得低于市级规划下达指标。

王集镇本轮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5973.14公顷,高于市级规划下达的指标。

三、建设用地规模

依据王集镇城镇总体规划、工业发展规划、交通规划、水利规划等规划,坚持节约和集约用地原则,统筹安排各行各业用地需求。

市级规划下达王集镇的新增建设用地47.84公顷,规划期间,王集镇新增建设用地47.84公顷,满足市级规划下达的指标。

第二节土地用途分区及其管制

一、土地用途分区原则

土地用途分区是为了指导土地合理利用,控制土地用途转变,按照统一的土地用途管制规则划定的空间区域。

它以反映区域实际、显示区域特征、抓住主导用途、服务于用途管制为基本指导思想,并遵循以下原则进行划分:

(一)严格保护耕地原则

耕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我国尤有特殊的战略意义,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的规模,是我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核心。

王集镇具备优越的自然生产条件,应把质量最好的高效农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予以严格管制。

(二)保护生态环境原则

环境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生存质量的大事。

保护生态环境是土地利用,保护公众利益的一个重要方略。

在划区过程中,一定要在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同时,兼顾生态保护。

对环境敏感的地段,进行专门划区,给予特殊保护。

(三)因地制宜原则

区域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发展特征是确定土地用途分区的重要依据。

土地用途分区在考虑行政和图斑界线完整性的同时,应综合考虑自然地理特征、交通干线、资源禀赋优势、区域发展功能定位、现状土地利用特征等因子,力求使土地用途分区做到定量合理、定位准确、定序科学,土地用途区内主导的土地用途集中连片,管制区域重点突出,土地的基本用途、允许的用途和禁止的用途明确。

二、土地用途分区依据与方法

根据王集镇土地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空间布局及土地利用调控措施的要求,按照有利于统筹区域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布局,有利于统筹城镇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实行分类指导区域土地利用、保持土地利用方向和调控措施相对一致性原则,将全镇土地划分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林业用地区、城镇(村)建设用地区、独立建设用地区、风景旅游用地区、其他用地区。

第三节耕地、基本农田保护情况

王集镇属低山丘陵的地带,东、西、南三面边界地带均为岗地,略高,中部分布着零星小平地,北部略低王集,现有耕地面积为7861.97公顷,规划到2020年实有耕地面积8157.29为公顷。

规划期间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同时对建设占用耕地要实施耕地占补政策。

王集镇规划期间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为6303.10公顷,规划期间严格按照基本农田保护区管制措施对基本农田进行保护。

第四节城镇、村镇用地安排

一、城镇规模预测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一般采用定额指标法。

即在城镇人口规模预测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6137-90)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见表5-1),计算规划目标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计算公式为:

U=P*A/10000

式中:

U-规划目标年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公顷)

P-规划目标年城镇人口(人)

A-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平方米/人)

2014年,王集镇城镇人口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

54.74(公顷)/0.5713(万人)=95.81平方米/人

依据表5-1,规划末期城镇人均用地可在90-120平方米/人间调整。

根据王集镇的实际发展情况,预测到2020年人均城镇用地为132.72平方米/人,同时,根据上级建设用地安排需求,最终确定到2020年,王集镇城镇用地为55.91公顷。

表5-1城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平方米/人)

允许采用的规划指标

允许调整幅度

(平方米/人)

指标级别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平方米/人)

≤60

60.1~75.0

+0.1~+25.0

>

75.1~90.0

+0.1~20.0

90.1~105.0

+0.1~15.0

-15~0

105.1~120.0

105.1~120

-20.0~0

120

<

二、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预测

村镇用地规模预测也将采用指标预测法。

根据王集镇的发展情况确定其目标年的村镇人均用地指标,进而根据目标年的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指标和农村人口推算出目标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需求量。

依据2014年王集镇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同时考虑到王集镇的中心位置及发展状况,得出到2020年全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控制在1133.39公顷以内。

(村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定见表5-2

表5-2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现状人均

水平(平方米/人)

允许采用地规划指标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50

50.1~60

应增5~20

60.1~80

可增0~15

可增0~10

80.1~100

可增、减0~10

100.1~120

可减0~15

120.1~150

可减0~20

150

应减至150以内

第五节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安排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依据如下:

(一)本用地区主要安排各类土地开发、复垦及整理项目,主要针对区内荒草地等其他用地的开发、废弃工矿、农村居民点及交通水利等土地的复垦和为提高耕地质量而进行的基本农田的整理;

(二)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前提下,将区内荒草地等未利用开发成耕地;

(三)推进废弃工矿、废弃交通水利及拆迁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复垦治理,对生产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挖损、塌陷、压占的土地应及时复垦,属宜农地优先复垦为耕地。

根据本轮规划期间王集镇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及全县安排耕地开发整理指标情况,按照耕地“占补平衡”原则,综合考虑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综合本县其他乡镇的补充情况,本镇没有开发复垦补充耕地的指标。

第六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说明

王集镇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拆旧区的面积为35.35公顷,这部分全部作为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区进行规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建新区的面积为规划到新增建设用地区中。

当王集镇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不足或位置不符合规划时,可编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方案,建新区可安排到新增建设用地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中,报相关国土资源部门审批。

第七节规划方案的可行性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依据充分,基本满足规划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用地需要;

规划方案在指标上是可行的,内容符合本镇实际。

一、基础数据资料翔实可靠

规划基期的土地利用现状采用经转换的土地二次调查数据,各类用地面积准确,范围清楚,真实可靠;

其它如人口、地类历年变化情况、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等基础数据采用历年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或主管部门的最新调查数据。

二、规划依据充分

宜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为基础,并注意与国土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协调一致;

具体确定的各项用地指标以部门规划为基础,与实际用地水平作了校核。

三、基础研究比较扎实

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分析了土地利用的结构、布局、程度、效益及动态变化,明确了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土地利用潜力之所在,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通过土地适宜性评价,明确了全镇各类土地资源适宜面积、质量、分布。

四、规划方法具有科学性及适用性

本次规划方法由静态转变为动态规划、由需求决定型转变为需求和供给双向决定型、刚柔相克型转变为刚柔相济型、全能型转变为有所为有所不为、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政策型转变为政策与技术相结合;

土地利用分区与土地利用调整指标相结合,制定了各类用地用途管制措施,增强总体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规划模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第八节规划协调情况

为了能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人口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保护生态环境,保证王集镇发展和建设用地需要,保证规划的正确性和可实施性,因此本规划有必要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宜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王集镇规划等相衔接。

对于本规划村镇用地规模与布局,我们是与宜城市的城镇体系规划进行了充分的协调,使本规划与其城镇体系规划的发展方向、规模与布局基本一致。

同时在交通用地指标以及水利设施用地指标的确定过程中,充分听取了交通部门、水利部门意见,收集了相关规划资料。

同时,与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了衔接,并且考虑到该镇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会加大,我们在原有规划目标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了建设用地指标。

第九节公众参与情况

公众参与贯穿了规划调整完善的全过程。

在规划前期研究阶段,规划专班加强专家咨询和公众参与,广泛听取各方面专家和公众意见,加强论证,实行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在规划编制阶段,就规划布局方案和规划指标的分解,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为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第十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本次规划始终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规划采用加强农田生态环境建设、治理水土流失等措施,努力保护和改善全县生态环境。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城镇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布局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也有一定得影响,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环境保护制度,减少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同时,开展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活动,提高全面生态意识,使规划环境影响得到高度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